3 圣彼得堡的筑就

相对于革命性而言,通过俄国新都圣彼得堡的建设过程,彼得改革的传统性可以窥见一斑。虽然在涅瓦河口筑立一座城的决定,最早是在1702年做出的,但在俄国通过波尔塔瓦战役打败瑞典人、确保自身安全前,筑城的进展微乎其微。 ㊟ 【以下论述的主要依据为:С. П. Луппова, История строительства Петербурга в первой четверти XVIII века, М.-Л., 1957。】 1709年,彼得开始认真着手筑城事宜。严酷的气候与贫乏的生活设施使得贵族与商贾不愿来新城定居,彼得因此而诉诸强制措施。1712年,彼得下令将1000名贵族和同等数量的商贾与工匠迁往新城。政府为这些新的定居者提供了建造新居所需的劳动力和建筑材料,但是建筑的费用却须得由他们自掏腰包。居所的设计受到严格规定。拥有农奴数量在3500人以上者,必须建造石质房屋;富裕程度不高的贵族可以建造木质或泥质房屋。所有私人建筑的规模与外观,必须符合经过城市总建筑师授权的设计方案。只有在内部装饰方面,房屋的所有者才可以自由发挥想象——这是一个对于西化的俄国上流社会的未来具有意想不到的象征意义的举动。被选中搬迁的人中也包括了最为显要的波雅尔宗族。在所有这些举措中,世袭背景是最明显的。如同一位历史学家所言,这种用政令的方式对贵族进行重新安置与“将农奴按照地主的意愿,从一块土地迁往另一块土地上进行重新安置,具有很大的共同之处”。 ㊟ 【А. Романович-Славатинский, Дворянство в России, 2-е изд., Киев, 1912, стр. 151.】

在极其不利的气候与地质条件下,建造新城需要不间断地供应体力劳动者。强制性劳动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在莫斯科罗斯时期,以建筑为目的的强制性劳动力通常是从附近的村庄或波萨德雇佣的。然而,由于圣彼得堡周边地区几乎没有原住居民,彼得一世不得不从国内其他地区抽调劳动力。因此,每年都会发布要求4万名农民在圣彼得堡劳动数月的征召令。与俄国的新军一样,壮丁的征募也是以官方设定的配额为基础的,每9至16户须出一名壮丁。被征召的壮丁带着自己的劳动工具和食物被成群驱赶至数百英里之外,通常还会有武装人员押解,有时为了防止壮丁逃跑,还会给他们戴上锁链。即便有如此的防范措施,按照现在的估算,逃跑的人仍然数量众多。每年应征的壮丁数量从来没有超过2万,且这个数字中还包括了很多死于严寒与疾病的人。

就是用这样的亚细亚的方式,俄国的“开向西方的窗口”建造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