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脱离王室控制的官僚机构
与拥有土地的贵族一样,18世纪中期的官僚阶层也开始对国家施压,要求国家做出让步。他们希望取消国家服役制度中最不合理的部分,尤其是官秩表中规定的官阶晋升须取决于相应的职位。他们更倾向于原莫斯科公国时期的体制,尽管这种体制只局限于一小撮高层文官。在这种体制下,官阶赋予其拥有者获得相应官职的权利。这一莫斯科公国传统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甚至在彼得在世的整个期间,官秩表的基本前提就已经遭到了严重的违反。这对官秩表中最高的四个级别的拥有者是必然的,即前面提到过的将军职级,1730年时,几乎所有的将军职级成员都出身于莫斯科公国时期的显贵家族。在彼得之后的各继任者统治下,对功绩的要求进一步降低。例如,为了鼓励接受教育,伊丽莎白允许高等教育机构的毕业生跳过低级官阶。然而,至少就官僚体系中的低层而言,彼得的基本原则还是得以保留,普通官员不得不等待一个合适的空缺才能晋升到下一个更高官阶。
这一原则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早期被摒弃,几乎与君主专制取消强制性国家服役同时,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赢得支持。1764年4月19日叶卡捷琳娜颁布诏令,所有高级文职官员凡不间断地在某一级官阶任职7年及以上者,将被晋升至高一级官阶。 ㊟ 【这条对于俄罗斯帝国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诏令,既未收入《法律全集》之中,也没有在参议院档案[Сенатский Архив (XIV СПб., 1910)]的相关卷宗中找到。似乎没有历史学家见过其真面目,对其所知仅来源于参考文献。——原文注】 3年后,参议院向女皇询问她希望如何对待那些仅差几个月不满7年任职条件的官员,他们还停留在原来的级别上,而他们的同伴却幸运地高升了一级。叶卡捷琳娜给出了一个非正式的回答,然而这个非正式的回答却导致了一个重大的后果。她下令对所有在一个级别上任职最少满7年的文职官员予以普遍和自动的晋升。这项于1767年9月13日做出的决定,成为一个被严格遵照的先例;此后,它成为俄国文职官员以资历为基础的晋升法则,无须过多地考虑个人的任职资格、工作业绩或是否有空缺的职位。后来,叶卡捷琳娜的儿子保罗将大多数级别的提拔年限缩短至3年。这样一来,由于跳过第十三和第十一级已约定俗成,一个文职官员即有理由确信,一旦达到最低的官阶,只要守住岗位并与上级相安无事,便很快就能达到梦寐以求的第八级,进而为其后代赢得世袭贵族的地位。(由于对这类被授予贵族头衔的官吏大量泛滥有所担心,尼古拉一世与亚历山大二世对进入世袭贵族的门槛限制在最高的五级、四级,参见178页。)叶卡捷琳娜的政策将官秩表倒了过来,原来是级别随着职务走,如今是职务随着级别走。
1762年的宣言,在1785年的《俄国贵族权利、自由和特权诏书》的强化下,使君主制失去了对土地财产的掌控。1767年的诏令又使其失去了对官僚体系的掌控。从此,皇权除了将在某一级上待够了规定年限的官员传送至自动晋升阶梯外,便无事可做了。如此一来,官僚体系成了国家机器的绕颈绳。通过国家机器,这根绕颈绳又缠绕在了生活在国家与皇室土地上的居民的脖子上,因为国家机器正是这些土地和人员的管理者。在当时已经有敏锐的观察家记录到了这种体制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其中有一位出身于显贵豪门的政治侨民彼得·多尔戈鲁科夫,在1860年代的大改革前夕,他敦促将取消官阶作为俄国任何有意义的改良的先决条件,他写道:
全罗斯的皇帝,自封的君主,发现自己完全被剥夺了无论是立宪君主还是共和国总统所主张的权利,丧失了选择自己的公职人员的权利。在俄罗斯,获得一个职位需要先获得相应的级别。如果君主发现了一个诚实可靠、能够胜任某个职位的个人,却因其级别够不上该职位,就不能任命他。这种制度是碌碌无为、卑躬屈膝和贪污腐败的行为最有力的保护伞。在所有的改革中,这一项是与全能的官僚体制最格格不入的。在所有的恶行中,官阶是最难以根除的,因为它有太多的且如此有影响力的庇护者。在俄罗斯,功绩是人提升的最大障碍……在所有的文明国家,有人花费其生命中的10至15年时间致力于学习、旅行,致力于农业、工业和商业;有人获得了专业化的知识,对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这样的人将会担任一个能够发挥其才干的公共职位。在俄罗斯,情况却完全不同。一个离开了公职岗位几年的人如果想要再次回到公职岗位上,只能担任与其离职时同级别的岗位;一个从未担任过公职岗位的人,如果想要进入公职岗位只能从最低的级别做起,无论其年龄和能力如何;然而,一个恶棍或者一个愚蠢的人,如果他一直不离开公职岗位,那么最后将达到最高的官级。一种绝无仅有的怪象由此而生:可以说,在拥有如此智慧和可敬品质的俄罗斯民族中,智识流浪于江湖之远,蠢钝高升于庙堂之巅,理政之高层终沦为呆傻愚痴。 ㊟ 【这一通过资历而自动晋升的体制后来渗透入军队中,导致了军官阶层的素质下降。索尔仁尼琴将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灾难归咎于此:“俄国军队毁于论资排辈和按照资历晋升的规则。只要你不犯错误,只要你不冒犯长官。时间会在一个合适的时候自动将你带入你想要的高一级的军衔,有了军衔就有了官职(随军衔而来的还有职务)。人人都乐于接受这一明智之选……这个上校急于去了解那个上校的,这个将军急于去了解那个将军的,不是其参加过哪场战斗,而是其资历是从何年、何月、何日算起的,也就是说,他什么时候还能晋升什么军衔。”《1914年8月》,第12章。——原文注】 ㊟ 【Pierre Dolgoroukow, La verite sur la Russie (Paris, 1860), pp.83–6.】
这种慷慨激昂的评判无论有多么苛刻,其控诉的本质并不失公正。这一评判无意中揭示了俄国受教育阶层疏离于国家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纠正这种状况的尝试自然是有过的,因为19世纪的每一位君主都想重新掌握被叶卡捷琳娜二世那么轻率地就丢掉了的对侍臣阶层的控制权。在所有尝试中最著名的,是1809年亚历山大一世根据斯佩兰斯基的建议颁布诏令,要求官员在晋升第八级之前必须通过资格考试,并允许官员以通过考试的方式直接从第八级晋升至第五级。然而,这一尝试以及其他类似的尝试在官僚集团的顽固抵抗下一直未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