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1762年之后的俄国二元宪政
从18世纪60年代起,俄罗斯引入了一种二元政治,此前俄罗斯处于一个严格的一元等级治理体系之下。在对外政策领域,君主继续享有无限的权威,并可以随其所好地处置纳入国库的部分税收。然而,在内政方面,君主受到其曾经的侍臣——贵族与官僚的严格制约。实际上,俄国的人口被交予这两个群体的手中加以利用。他们各自的管辖范围被清晰地界定。一位历史学家将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后的俄国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部分被他称作“贵族的”(дворянский),另外一部分被称作“官僚的”(чиновный),以两个群体在地区人口中的份额为标准进行划分。前一个部分包括了28个省,聚集在国家的地理中心地带,也是农奴制的心脏地带。离中心地带越远、越靠近边疆地区,则官僚集团的势力就越大。 ㊟ 【А. Романович-Славатинский, Дворянство в России, стр. 487–8.】 曾两次被流放于外省的赫尔岑,记述了非常类似的现象。他在其回忆录中写道:“省长的权力通常和到圣彼得堡的距离成正比,在那些没有贵族的省份,省长的权力则呈现几何速率的增长,例如在彼尔姆、维亚特卡和西伯利亚。” ㊟ 【А. И. Герцен, Собрание сочинений, М., 1956, VIII, стр. 236.】
把对国家的直接利用权转让给10万地主与5万官僚及其亲信、食客,这种方式给人的感觉是,俄国君主制对国家的关系整体上更像是一个外来的征服者,而非西方意义上的绝对君主制。它不再代表平民去针对精英阶层的滥权予以调解,即便只是在有限的意义上,这也像在莫斯科公国时期那样。确实,彼得一世在立法之时,将地主的农奴称为他们的“臣民”(подданные),使用公法词汇中的术语来描述一个看起来是纯粹的私人关系。同时,如后面将述及的(参见259页),贵族在处理与皇权的关系时,惯于自称为“奴”(рабы),“如果奴隶被称为臣民,那么臣民也被称作奴隶”,一位俄罗斯历史学家如此评价,以唤起人们对在看似西方化的时代仍然存在的严格世袭关系的注意。 ㊟ 【М. Богословский, Быт и нравы русского дворянства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XVIII века, М., 1906, стр. 50.】 皇权通过其代理人从国家那里榨取的钱财不是花在了百姓身上,而是花在了宫廷和军队上。“它花在地方省份上的钱不比用于剥削地方省份所必需的花费更多。” ㊟ 【Robert Е. Jones, The Emancipation of the Russian Nobility, 1762–1785 (Princeton, 1973), p. 80.】
1762年之后,俄国君主制在很大程度上变为其自己创造的群体的俘虏。在帝国强大的盛装下,隐藏的是极度的虚弱,同时也伪装着由贵族阶层和官僚集团掌控的实际权力。
在这种情况下,对精英阶层来说夺取皇室所主张的政治特权的时机似乎已经足够成熟。若要解答这种情况为何没有发生,则需研究主要社会群体的状况和政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