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帝国商贾
在历史文献和文艺作品中,偶尔也会遇到一个符合资产阶级理想的俄罗斯商人。但这只是罕见的例外现象。19世纪的俄国商人往往被描述为狂妄而粗鲁的拜金者,对于人生的意义和公共责任完全没有概念,既无知又鄙视学习。虽然在16世纪和17世纪时,商人不得不藏匿自己的财富,但是当政府开始立法保护私有财产后,他们便开始庸俗地炫富,用无节制的大吃大喝和豪华住宅来炫耀自己的生活。取悦官员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因此他们开始培养自己的后代去当官。通常,俄国商人只会留一个儿子在家中帮忙打理生意,其他的儿子则都被送去做官。由于子胜于父的思想有悖于俄国商人阶层的家长制精神,所以商人往往不会让自己的子女去接受教育。学者布雷什金曾写过一部研究莫斯科商人阶层的重要著作,其本人就是一个显要商人家庭的后代。他谈到,在所有由俄国知识分子所写的文献中,他只见过一处用褒扬的笔调书写私营企业主的。 ㊟ 【Бурышкин, Москва купеческая, стр. 31.】
这种对商人的普遍看法是不公平的,这一点不可否认。到19世纪末,一些显要的工商业家族在文化水平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即便是这一少部分文化水平较高的商人,对待公共事务也是毫不关心,他们对政治活动以及政治引发的社会热点问题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在商业活动之外,他们将主要精力投在了扶持和赞助文化事业方面,于19世纪末在这方面取代了破落地主的位置。一位白手起家的铁路大亨的遗孀秘密资助了柴可夫斯基;另一位铁路建造商萨瓦·马蒙托夫出资建立了俄罗斯第一家剧院团,并资助了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此外,契诃夫莫斯科艺术剧院也是由商人资助的;莫斯科商人特列季亚科夫则收藏了俄罗斯各绘画流派中最好的作品,才有了如今闻名遐迩的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俄罗斯的法国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艺术大师的佳作则被两位农奴企业主莫罗佐夫和休金的后人收为藏品。
资助艺术活动是上流社会的生活,而普通商人依旧还是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被批评家杜布罗留波夫称为“黑暗王国”的世界中。其突出特点是:强烈的民族主义,对西方影响力的恐惧,对专制体制死心塌地的忠诚。因为该体制所推行的保护性关税政策能够使这个阶层抵挡住外国人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