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40 秒,为您找到 11892 个相关结果.
  • 社会规训:宗教、宗教改革与济贫制度的重建

    社会规训:宗教、宗教改革与济贫制度的重建 多数历史学家对上面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目前的主流观点是:新教和天主教在济贫原则和实践上并无重大差异;济贫制度改革的原因也不在于宗教改革或更宽泛意义上的宗教,而在于饥荒或人本主义,或二者的某种结合。这些观点正确与否?让我们再次从信义宗开始,详细考察历史证据。 在很大程度上,路德在贫困和济贫上的立场只是对15世...
  • 第四十八章1908年:老太后的终极布局

    第四十八章1908年:老太后的终极布局 1908年是诸事纷杂、政策频出的一年。先是年初出台了《大清报律》,3月 又颁布了《集会结社律》「8月又宣布了著名的《钦定宪法大纲》。到了年底11 月,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又先后去世。 最高权力中枢的人事剧变,给清帝国的未来蒙上了极为不祥的阴影。 出台法律压制结社集会 1907年12月24日,慈禧下达懿旨,以十分...
  • 第十八章 企业家精神的“有用知识”:历史的一些启示

    第十八章 企业家精神的“有用知识”:历史的一些启示 威廉·鲍莫尔罗伯特·斯特罗姆 本章标题中的“有用知识”(useful knowledge)并不是说,对企业家精神进行历史研究的作用值得商榷。相反,我们试图提醒读者,本书旨在反映美国第一代伟大的发明型企业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对实用知识的重视。正如富兰克林试图促进能提高新大陆生活质量的有用知识一样, ...
  • 阿里小贷和拍拍贷抢占贷款蛋糕

    阿里小贷和拍拍贷抢占贷款蛋糕 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两块:一块是利差业务,一块是支付业务。在利差业务中,中国所有银行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都是国家统一规定的。以一年期为例,2014年,全中国的银行的一年定期存款利率都是3%,一年贷款标准利率是6%。也就是说,国家“规定了”银行的利率差是在3个点左右。在这3个点保证的情况下,银行追求的是存款、贷款规模,而不是运营...
  • (十)于吉之死的三个版本——小说是如何做到“比历史更真实”的

    (十)于吉之死的三个版本——小说是如何做到“比历史更真实”的 我们先来就法国东方学会的问题看看道家的动静。 如果不提“道家”,只说“道教”,那么,形成于两汉之际的《太平清领书》应该是他们最早期的经典之一。《太平清领书》,看这个书名我们就能模糊猜出它的年代——想想前文讲过的汉代纬书,《易纬乾凿度》《尚书璇机钤》《河图括地象》《春秋命历叙》,感觉很像是吧?...
  • 1.孔子之学

    15 2025-04-01 《国学的天空》
    1.孔子之学 1.孔子之学 综观孔子这一生,其实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却以身教和言教开启了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儒家学派,成为两千年来最伟大的“至圣先师”。孔子的智慧是什么呢?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时为春秋时代末期,周史衰亡,礼乐崩坏,文化传统濒于断绝。孔子的祖先为宋国人(殷朝后代),后迁于鲁国定居。他生于鲁国鄹邑(今山...
  • 第三部 当皇权遭到拒绝:三教的竞争与妥协 (公元316—公元960年,东晋到五代)

    第三部 当皇权遭到拒绝:三教的竞争与妥协 (公元316—公元960年,东晋到五代) 第十章 长不大的道教,思辨的佛教(公元前2—公元316年) 在中国哲学史上,道教一直是一个奇特的存在。作为哲学的道家是一个出世、崇尚自然和简朴的学派,但作为宗教的道教却是一个极其世俗化,与政权关系密切的宗教。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就由道教提供,...
  • 小结

    小结 在本章伊始,我用身体政治的比喻和霍布斯《利维坦》的卷首插图来阐述既有国家研究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修正建议。我指出,大多数关于国家的研究都集中在国王的“脑袋”上,而我们应该更关注他的“身体”和“灵魂”。下面我以更明确、更具分析性的语言来重申这一观点。 当我说国家的理论研究者只关注国王的“脑袋”时,我的意思是他们侧重于研究国家行政的内部组织以及国家行...
  • 绪  论

    绪  论 绪  论 .Exordium. 本书的唯一目的在于考察:第一,人类是否像每一个其他物种那样,是由某一既往存在的类型传下来的;第二,人类发展的方式;第三,所谓人类种族彼此差异的价值。 ▲叫鸟(Palamedea)在每张翅上都装备了一对距,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武器,据了解,只要用它一击就会把狗打得哀号而逃。但在这种场合或在某些具...
  • 第九章 选择必然

    22 2025-01-31 《科技想要什么》
    第九章 选择必然 专家导读 谈到「必然」,人们总是会僵化地理解这个概念,不能看到它在历史长河中掺杂的各种纷繁复杂的偶然性、适应性。 从可视电话这个例子开始,凯文·凯利识别出「必然」的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某个发明必然对应一种实物存在,「它迟早会被某个疯狂爱好发明的人竭尽所能拼凑出来」;另一种「更具实质性的意义,是一定程度的共识和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