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网
发现
标签
注册
登录
搜书网
发现
榜单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搜书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11
秒,为您找到
133
个相关结果.
书籍
文章
文件
中国哲学简史
31
269
0
2025-04-20
可以说,本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首选读本。冯友兰先生于1946年至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访问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经整理后形成本书。本书有各种语言译本,是西方人学习中国哲学的入门书,在西方影响很大。作者以一本短小精炼的哲学小书,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间充盈着睿智与洞见。本版主要采取赵复三译本,同时参考涂又光译本作少量修改。
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
13
66
0
2025-04-06
理清中国哲学的脉络,从搞懂中国哲学三大流派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真正读懂了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 ◆孔子的“礼”其实就是生活指南,连每个人该听啥歌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是一份写给统治者看的述职报告; ◆墨子竟然是个嘻哈侠,他的核心思想“非攻,兼爱”用一句话...
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2
12
49
0
2025-04-06
理清中国哲学的脉络,从搞懂中国哲学三大流派开始。 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陈磊(笔名:混子哥)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带我们真正读懂了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 ◆孔子的“礼”其实就是生活指南,连每个人该听啥歌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是一份写给统治者看的述职报告; ◆墨子竟然是个嘻哈侠,他的核心思想“非攻,兼爱”用一句话...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34
510
0
2025-03-26
本书把散见于1940年《法理学》一书中的有关法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资料集中在第一部分。本书第二部发和第三部分中对一般法律理论的实质性问题所作的论述,乃是以某些蕴含在我研究法理学问题的进路中的哲学假设和方法论假设为基础的。 翻译这部综合性的法律哲学著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为中国法学的重建做一些知识上的基础工作,因为当时的中国法学在现代法制建...
世界哲学史
93
896
0
2025-04-14
本书讲述了公元前两千多年至今的哲学思想史,既有婆罗门教、佛教、儒家、道家等东方思想,也涵括了从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一直到当下的存在主义等西方流派。当然,它不可能穷尽所有的思想,更没法解答一切疑问,但通过把其中那些最杰出的成果,那些关于人生最根本问题的回答,以简洁有力的方式传达出来,让我们得以穿透漫长的时空,从这些伟大心灵中汲取养分和勇气,去追寻自己的答...
国学的天空
49
406
0
2025-04-01
《国学的天空》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学”是个宽泛的名词,但是不论你如何分类,都会把儒家与道家列为重点。儒家的代表是孔子与孟子,道家呢?自然是老子与庄子了。这四位古人最主要的身份是哲学家。哲学家的文章有三点特色,就是:澄清概念、设定判准、建构系统。譬如,孔子一再回答学生问“仁”,孟子多次说明“心之四端”,老子对“道”加以描述,庄子由各种角度形容“游”与“化”,这...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24
290
0
2025-03-26
“法律文化研究中心”文丛主 编梁治平 本书内容以交叉学科为背景,从浅近的社会法律问题入手,集中讨论了中国当代法律和法学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例如: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问题,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其学术背景涉及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等。以力求从平易中展现法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可分割的关系,创造性地把交叉学科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1939-1946(共11册)
342
1381
0
2025-04-12
阿诺德·汤因比(Amold Toynbee,1889—1975),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形态学派代表。1911年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巴利奥尔学院,随后在牛津大学任教。1915年起在英国外交部任职。1919年出席巴黎和会,后任伦敦大学历史学教授。1925年任伦敦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研究部主任、伦敦经济学院国际历史研究教授。1943—1946年任英国外交部研究司司长...
大宋之变:1063-1086
50
418
0
2025-04-12
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这样饱受争议,有人说它积贫积弱,有人说它文明辉煌。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认为,从1063年英宗即位,到1086年哲宗初司马光离世,二十四年间,宋朝政治由盛转衰,堪称“大宋之变”。 本书以司马光的后半生为线索,推演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政坛风云,深入濮议之争、王安石变法、司马相业等历史细节,以人物为经,以事件为纬,充分展现韩琦、王安石、司马光、...
曾国藩 中卷
8
138
0
2025-03-21
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作品中得以表现。
1
2
3
4
»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