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翻译过程真是一波三折,前后丢了两次翻译好的书稿,坏处是拖延了本书与读者见面的时间,好处是质量得到了更好的保证。
最后书稿的顺利完成得到了中国Python社区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每一个文字都包含着不止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相信这本书的出版能够在一定意义上真正推动Python在中国软件开发界的普及和应用。
有人说,我们中国还是没有像国外那样的环境来开展自由与开源软件的教育和推广,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这也正是需要我们不懈努力的原因之一。从无到有,从一到万,这个方向是不会变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已经感觉到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政府和高校也在做很多探索和尝试。我们要做的,恐怕就是踏踏实实地做点事,文档的中文化、软件的汉化、开发社区的建立、线上线下的互动、实际项目的开发……自由与开源软件离不开中国软件领域人才的不懈努力和贡献,这件事也只有中国人自己才能够做好。这不是一个口号,而是事实。当周围的人在评说优劣好坏的时候,我们不妨俯下身子亲自看一看,用一用,而不是人云亦云。
做自由与开源软件需要好的环境,而好环境的构建是由其中每个参与者的心态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口水战、特殊事件来引导方向。等到了这个阶段,我们的社区也许就真的成熟了,环境也就做好了,这个环境的构建是一个自生系统,由内部相关人共同努力,而不是受外界舆论和政策导向的影响。
非常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计算机图书分社的刘涛副社长和李际编辑对自由与开源软件事业的支持,还要感谢付飞编辑对本书审校作出的贡献。
这是我个人负责翻译的第二本书,第一本是《Ubuntu官方指南》,一路走来感觉真的很累。技术翻译在中国还是一个“苦”差事,你越要较真,你就越“苦”,在书稿完成后,这种感觉又是“苦咖啡”的那种“苦”了,苦而留香。
本书是在无数贡献者坚持不懈的付出下才得以出版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Python在中国落地开花,也希望读者能够记住所有辛勤的贡献者。
本书的翻译工作得到了中文Python用户组(CPyUG)的大力支持,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晶,贡献者有:
Zoom.Quiet、吴璟宇、Filia Tao、陆闻亮、任轶、王淑羽、杜军、魏忠、史振嵩、王金凤、谭金灿、张婷、黄冬、张沈鹏、孙承杰、严小松、tocer、路文杰等。
此外,还有两位不愿留下姓名的杰出贡献者,他们的英文名是phay和subowen。
宋吉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