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

在上回书中,我们讲完了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其实北伐的大部分故事也就讲完了。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

虽然诸葛亮一共发动了六次北伐,但是被我们熟知的情节基本都发生在第一次。不信你看下面这些人物:郝昭、王双、孙礼、张苞、苟安、李严、郑文……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

这些人物都是在后五次北伐才出场的,你要是都听过,那你绝对是“骨灰级”的三国迷了。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

所以,混子哥不打算把这些冷门人物全讲一遍,因为讲了你也记不住。

我们该怎么了解这段陌生的故事呢?很简单,只需要把第二次到第六次的这五次北伐,拆成两部分: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

之所以这样拆分,是因为诸葛亮这五次北伐都是失败的。失败的原因总的来说就两个:

第二、第四、第五次:粮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导致北伐失败。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6

第三、第六次:诸葛亮的身体出问题导致北伐失败。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7

下面我们正式开讲。

第二、第四、第五次北伐

在古代,打仗能不能赢,不仅要看人数多少,还要看粮草能不能到位,毕竟将士有饭吃才有力气打仗。蜀国处于盆地,北伐曹魏要翻山越岭,运粮费时费力,粮草补给是个大问题。要解决问题,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打下一个魏国的粮食基地,直接用魏国的粮食来补给。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8

方案二:从山路里找一条好走的,方便从蜀国运粮食。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9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选择的就是第一种方案,打下陇右这个大粮仓,但是后来因为丢了街亭而失败。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决定试试第二种方案,他找到一条不那么陡的山路,如果拿下另一头的城池,运粮就方便多了。

这条山路叫陈仓道,坡度缓,方便运粮。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0

但让诸葛亮没想到的是,他在这里遇到了一个殿堂级守城怪——

郝昭。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1

诸葛亮用尽各种办法,始终没能攻破郝昭的铁桶阵。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2

[1] 摆大巴,足球比赛术语,指前场只留一名进攻前锋,大部分球员在中后场位置防守。

双方就这么耗了二十多天,诸葛亮这边的军粮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他本来想走捷径,结果走了一条最艰难的路。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3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4

让郝昭守陈仓是司马懿建议的,他算到诸葛亮会走陈仓道,所以特意安排一个悍将在那里防守。

诸葛亮只能放弃陈仓,继续走西边的祁山。

这边就明显不一样了,因为守在这里的,是蜀国人民的老朋友曹真。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5

打郝昭憋了一肚子火的蜀军,在曹真这边得到尽情的释放。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6

曹真又败给了诸葛亮。但诸葛亮因为粮草不足,还是选择了退兵,这代表着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结束。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7

第二次北伐后,还发生了一件大事:东吴的孙权称帝了,国号为吴。吴国是三国中最后一个建立的。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8

咱们再来说说第四次北伐。这一次,诸葛亮兵分两路往曹魏进发。负责抵挡蜀军的两名将领,一名是司马懿,另一名还是曹真。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19

作为唯一能跟诸葛亮掰手腕的曹魏将领,司马懿算准了诸葛亮会采用兵分两路的战术,于是他和曹真约定,各守一路等待蜀军。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0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1

曹真压根儿就不相信蜀军会来,为此还跟司马懿打赌,结果输得体无完肤。

倔强的曹真,第三次被诸葛亮当面羞辱,这次他直接病倒了。诸葛亮趁机给他写了封补刀信,曹真看完后气急攻心,一病不起。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2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3

注意,历史上的曹真和周瑜一样,都是优秀的将领,他俩的本领在《三国演义》里都被严重弱化了。

曹真死后,司马懿和诸葛亮找了一个开阔的场地约了一架,结果司马懿大败。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4

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蜀国负责粮草的官员,却喝酒误事,导致粮草晚到了十天,诸葛亮因此打罚了他一顿。官员怀恨在心,转头投奔了司马懿。司马懿让他在蜀国散布流言,说诸葛亮要谋反,皇帝刘禅信以为真,连夜将诸葛亮召回。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5

第四次北伐被迫结束。

第五次北伐跟第四次北伐有点儿相似,诸葛亮指挥蜀军连连取胜,甚至还抢夺了魏国的粮草。看上去,这次不会再被粮草问题困住,然而后方还是出了问题。

当时负责往前线送粮草的叫李严,他因为军粮没备齐,怕诸葛亮怪罪,于是决定编个理由把诸葛亮召回来。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6

当诸葛亮准备继续前进时,后方传来李严的假情报。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7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8

面对这样的局面,诸葛亮不得不撤军,第五次北伐也被迫结束。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29

把诸葛亮骗回来后,李严又向皇帝汇报:军粮已备好,是诸葛亮自己撤军的。以此甩锅给诸葛亮。真相查明后,李严被贬为庶人。

这三次北伐,除了第一次北伐是真的因为粮草问题而撤兵外,其他两次都是由粮草问题引发自己人的背叛,从而导致北伐失败。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另外两次:

第三、第六次北伐

蜀国第一次北伐时,诸葛亮四十七岁,在那个年代,四十七岁已经算老年时期了。所以接下来的几次北伐,除了应对强悍的对手和自己人的背叛外,诸葛亮还要面对生理上的衰老。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0

第二次北伐时,蜀军在陈仓遇到了郝昭的顽强抵抗。从那之后,诸葛亮就对陈仓这地念念不忘,终于有一天,他收到情报: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1

于是,第三次北伐开始了。

蜀军以最快的速度攻下了缺少统帅的陈仓,之后又拿下了武都和阴平两个重要地盘。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2

魏国出兵去救援,在半路上中了蜀军的埋伏。一名蜀将在追击魏军时不幸出了“马祸”,摔进了山沟,由于伤势太重,没多久就去世了。

这名蜀将叫张苞,是张飞的儿子。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3

虽然在战场上伤亡是件很正常的事,但是张苞的死却带来了连锁反应:蜀军当时正在顺利推进,张苞去世的消息传来,诸葛亮当场吐血晕倒。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4

诸葛亮一病不起,本来很有希望胜利的第三次北伐,被迫中止。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5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6

诸葛亮在休息一段时间后,又进行了第四、第五次北伐,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辛苦多年,北伐没有取得半点儿成果,似乎一切都已有定数。但是身为蜀汉丞相的诸葛亮,立志要剿灭汉贼,恢复中原,知其不可为也要为之。

于是,他重整兵马,开始了第六次北伐。出征前,他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名言: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7

这一次,诸葛亮做了充分准备,为了让粮食能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前线,他研究出一个黑科技。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8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39

开个玩笑。

这个黑科技,就是名字念起来会累死湖南人的运粮神器——

木牛、流马。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0

它不仅可以装很多粮食,推起来也不费劲。有了它,在山路上运粮就轻松多了。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1

这个神器后来司马懿也仿造过,但因为没掌握核心技术,反而导致自己的粮食都被蜀军抢去了。

虽然粮草的问题解决了,但诸葛亮觉得还不够,他决定找东吴联合伐魏。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2

前期准备一切都很顺利,距离北伐成功似乎已经不远了。这一次,诸葛亮用计把司马懿引到一个叫上方谷的地方。然后,蜀兵点燃了提前备好的干柴,很快火光冲天,将司马懿的军队团团围住。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3

这是司马懿离死亡最近的一次,不料突然天降大雨将火浇灭,司马懿死里逃生。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4

上方谷之战让司马懿狼狈不堪,但是从那以后,他好像开窍了。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5

于是,司马懿转变了策略。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6

诸葛亮在司马懿的驻地附近扎了营,这个地方叫五丈原。他用尽一切手段逼司马懿出战,甚至送女装去羞辱他,但无论怎么做,司马懿就是不上钩。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7

时间拖得越久对蜀军越不利,就在这时,传来另一个坏消息:吴国取消伐魏,撤退了。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8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49

吴国刚开始确实出兵了,但被魏国打败,后来情报又被魏国截获。他们感觉这场仗无法打赢,就决定撤兵了。

一边是司马懿坚守不出,另一边是吴国撤军,双重打击之下,诸葛亮的身体终于吃不消了。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0

他病了,病得很严重。纵然有经天纬地之才、神机妙算之智,他也无法躲过生老病死这个永恒的主题。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1

几天后,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逝,终年五十四岁。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2

诸葛亮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蜀汉大业。唐朝诗人杜甫的几句诗,就是他一生的写照: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去世了,但他在弥留之际,还是交代了两件很重要的后事。

第一件后事:让司马懿退兵

就在诸葛亮去世那天,司马懿根据当晚异常的星象,算到了诸葛亮会出事,于是他不再龟缩,率军出击。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3

然而,诸葛亮生前已经算到了这一步,他雕了一个自己的等比例木像。等司马懿大军赶到,埋伏在那里的蜀军就推出了诸葛亮的木像,司马懿都没仔细看,撒腿就跑。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4

这个故事就叫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第二件后事:斩杀叛将魏延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5

魏延是蜀国的一员大将,勇猛无比,但老觉得自己不受重用。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6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提过一个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计划,但被诸葛亮否了。

诸葛亮死后,魏延觉得自己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于是拉上马岱(马超的堂弟)一起造反。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7

而诸葛亮早就料到有这一天,当两军对阵的时候,蜀臣杨仪执行了诸葛亮的遗计。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8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59

八、北伐之路(下):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图60

诸葛亮让马岱假装和魏延一起造反,再在魏延说出“谁敢杀我”的时候,把他斩杀。

解决完这两件事,蜀军也慢慢撤回了成都,魏国的边防总算可以喘口气了。但魏国的统治集团,并没有过几年好日子,他们即将遭遇一场重大的危机。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