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司马家的崛起:杀出一匹黑马
上回书说到,诸葛亮六次北伐都失败了,最后病死在五丈原。很多人以为,《三国演义》的故事到这里就基本讲完了,接下来就是三国一统的大结局。
其实并没有。
我们的三国故事已经讲了十九回,跨度从黄巾起义到诸葛亮去世,一共五十年。而从诸葛亮去世到三国一统,中间还有四十六年。
大家别紧张,虽然后面的故事跨度近半个世纪,但我们只用两回来讲述。
第一回:
司马家族的崛起。
第二回:
三国归晋。
这两回讲的其实就是一件事,即西晋是怎样发家的。
这一回我们先来讲讲司马家族的故事。
话说曹操还活着的时候,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三匹马在一个槽里吃饭。
“槽”和“曹”同音,也就是说,这个梦预示着有三个跟“马”有关的人将颠覆曹家。
曹操之所以杀马腾,跟这个梦多少有点儿关系。
不过事实证明,马腾只是《三国演义》里的万年背锅侠,真正“食”曹的三马另有其人,他们就是——
但曹魏政权根深蒂固,要夺取并不是那么容易,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有不少的障碍挡在司马家族的面前。
在中央,有权力很大的宗室;
在地方,有手握重兵的将领;
此外,还有不怎么听话的皇帝。
父子三人前赴后继,一步一步扫清障碍,才总算将政权牢牢控制在手中。下面咱们就来讲讲,父子三人是怎么先后扫除障碍的。
司马懿的障碍:
自从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就成了三国智力的天花板[1],而且是和其他人拉开明显档次的那种。
比如,辽东有个叫公孙渊的造反,司马懿前去平叛,结果……
虽然公孙渊的兵力不少,但作为智商天花板,司马懿很快就斩杀了公孙渊,平定了叛乱。
此时的司马懿已经年近六十,放眼三国,已经找不到可以和他匹敌的对手。
本来随着年纪的增长,心气就会变得越来越不足,司马懿现在唯一的心愿,就是平稳着陆,退休养老。然而,历史的进程却将他的职场生涯推上了新的高度。
这一切发生的原因是他太能活了,这位老人靠着顽强的生命力,熬走了曹操,熬走了曹操的儿子曹丕,现在,他又即将熬走曹操的孙子—— 魏明帝曹睿。
曹睿英年早逝,幼子曹芳继位。司马懿受曹睿托孤,成为辅政大臣。
但此时的司马懿,距离真正独掌大权,还隔着一个障碍,那就是——
曹爽(曹氏宗族,曹真的儿子),和司马懿一起受命成为辅政大臣。
曹爽一上台,就将自己人安插到了重要的部门,把司马懿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但是曹爽这个人,野心挺大,本事却不大。他在掌握权力后就开始放飞自我,每天吃喝玩乐。司马懿看到曹爽专权也不着急,干脆称病不出,在家躲了起来。
他舍弃一切权力和欲望,并不是真的认输,只是这个贯穿三国历史的男人,深知一个道理:
爽只是一时的,活得久,才是三国成功学的精髓。
曹爽对司马懿还不太放心,正好自己的心腹李胜被任命为青州刺史,曹爽就派李胜以辞行为名,去探探司马懿是真病还是装病。
老戏骨司马懿用精湛的演技骗过了李胜,曹爽从此彻底放心,继续花天酒地。
司马懿就靠着他的长寿技能,隐忍多年,终于等到了翻盘的机会。几年后的一天,曹爽随着皇帝曹芳,去高平陵祭拜先帝。正在装病的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一个鲤鱼打挺就起来了。
司马懿先派小弟控制了都城里的军队,然后打着诛奸臣的旗号,指责曹爽骄横跋扈,要求他交出兵权,立刻投降。在外上坟的曹爽,听说司马懿发动政变,整个人都蒙了。
此时的曹爽并没有山穷水尽,有谋士建议他带着皇帝去许都,在那里召集天下兵马来讨伐司马懿。但曹爽很犹豫,因为司马懿派来的使者,也在劝他投降。
曹爽想了一夜,头发不知道揪掉多少根,最后决定:
曹爽向司马懿投降了,但是天真的他并没能得到善终,没过多久就被司马懿杀掉了。这场政变叫高平陵之变,曹魏宗室的势力被大大削弱,司马懿成功掌握了朝中大权。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当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政权,如今他一手奠基的曹魏政权又落到了司马懿手中。
做完这一切,司马懿的人生才算达到了真正的圆满。两年后,他终于去世了,家族的权力,移交给了大儿子司马师。
司马师的障碍:
我们先来说说皇帝。司马师接过老爹的班,继续独揽大权。小皇帝曹芳别提多憋屈了,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都是汉献帝的影子。
面对骄横的权臣,曹芳做了一个和汉献帝同样的决定,他找来岳父和几个心腹大臣,写了封血诏,让他们去讨伐司马师。结果,这个行动的保密工作做得还不如汉献帝。几个大臣前脚刚出大殿,后脚就被司马师抓了包。这场宫里的叛乱,连个水花都没有就结束了。
之后,司马师的操作和当年的曹操差不多,杀掉了皇后和这些大臣,而且他还增加了一步,直接把曹芳废了。
废掉曹芳之后,司马师没着急篡位,他按照中国历史上篡位的传统流程,象征性地立了另一个小皇帝:
曹髦(máo)。
我们再来说说叛将。当时很多人仍忠于曹魏,司马师宣布直接废除皇帝,立马就激起了众怒。
不过这次宫里没敢搞事,反倒是地方上先采取了行动,淮南有两个将领带头造反,共同讨伐司马师。
这二位本事不大,不过文钦的儿子文鸯(yāng)非常勇猛,堪称三国后期第一猛将。
文鸯杀入司马师的军营,左冲右突,无人能挡,好像当年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赵云。
当时的司马师刚做完左眼的手术,听到文鸯杀入军营的消息后急火攻心,眼珠子都蹦了出来;但是为了稳定军心,司马师一声不吭,强作镇定。
文鸯虽然勇猛,但架不住毌丘俭和文钦的实力实在太弱,叛乱最后还是失败了,毌丘俭被杀,文钦投奔东吴。
皇帝没让司马师太费心,倒是叛将把他折腾得不轻。叛乱结束后,司马师的身体彻底不行了,没过多久就去世了,家族的权力,传给了弟弟司马昭。
司马昭的障碍:
一场叛乱耗死了司马师,仿佛让大家看到了希望。于是,司马昭上位后,在淮南,又有一名不安分的魏国将领带头造反。
诸葛诞
他没有名气,但他有个大名鼎鼎的堂兄诸葛亮。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之所以造反,是想建功立业,摆脱堂兄的光环。不信你感受一下,假如要介绍他们哥儿俩:
为了打败司马昭,诸葛诞还联合了东吴,其中就有投奔东吴的文钦部队。
但他显然高估了自己和东吴的战斗力,大军被司马昭打得节节败退,只能退守到城里。
诸葛诞开始变得心浮气躁,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很快就出事了。
先是文钦和他意见不合,诸葛诞一激动就把他杀了;
然后文钦的儿子文鸯,看到父亲被诸葛诞杀死,干脆向司马昭投降了。
司马师之死和文鸯其实是有点儿关系的,但是司马昭却接受文鸯的投降并重用他。这样一来,诸葛诞这边就更加军心不稳了。
最后,诸葛诞兵败战死,叛乱彻底失败。
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个诸葛家族的人分别效忠于吴、蜀、魏三国。后人称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指诸葛诞的能力虽然不如两个哥哥,但是忠于魏国,也值得称道。
平定诸葛诞的叛乱后,忠于曹魏的实权派基本被清理干净了,司马昭在朝廷内部已经没有真正的对手了。他专横跋扈,根本不把皇帝曹髦放在眼里,把曹髦气得不行。
曹髦忍无可忍,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他带领宫内几百个侍从,向司马昭发起进攻。然而曹髦还没见到司马昭,就被司马昭心腹掌握的禁军拦住了。
少年天子曹髦就用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但不管怎么样,曹髦还是名义上的皇帝。司马昭听说手下的人杀了曹髦,顿时“戏精”附体,号啕大哭。
杀了皇帝,总得有个交代。于是司马昭下令,把捅死皇帝的成济杀了,还灭了他的三族。
不过司马昭还是没有选择直接篡位,又象征性地立了一个皇帝。在司马昭这里,皇帝和叛将都没掀起什么风浪,而且他连皇帝都敢杀,此时的朝廷,实际上已经姓司马了。距离司马家族篡位,只剩下最后一步。
曹魏政权危在旦夕,而蜀国和吴国也不好过,分裂的三国即将走向统一的大结局。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
[1] 天花板,网络流行词,常用来表示几乎不能被超越的状态,形容到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