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愤十怒的王泰(一)
东部的那个学子他见过,在秀才试中力压群英,独拔头筹,让他印象非常深刻。
但那是秀才试,级别低了一个大级。
秀才试才过去多久?三个月?半年?他这才多久就参加了举人试?进境也未免太快了!
从太渊洲回来,老爷对那个叫做“杨纪”的考生就特别的上心。他知道老爷对他很看重,但是说实话,他并不认为那个杨纪能够在这一届强者如云的武科举中胜出。
天赋也是有极限的,而参加太渊洲这一届的考生,恐怕哪一个天赋都不比他差。
但是武解元,这是怎么回事?
有那么一刹那,忠诚的部下目光恍惚,眼中阵阵失神,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泰微微一笑,摇了摇头。
对这个消息感到不可思议的又何止他这一个部下,事实上,就连王泰都没有想过,杨纪真的能够做到和自己在信中的约定。
这一切未免太不可思议。
王泰一生最大的夙愿,就是盘活帝国的西部战略。那里沉寂太久了,始终是帝国的心腹之患。
在王泰有生之年,曾经组织过几次对西部边陲蛮族的进攻,但统统失败了。那是帝国最后的几次重整旗鼓,重拾信心,准备大干一场的行动。
最后因为行动的失败,帝国刚刚振奋的雄心,还没有发出狮子般的怒吼,便消沉了下去。
从此帝国在西部边陲的战略从此就进入了消沉的态度,一如之前的一千多年。而军部也彻底的放弃了大规模进攻蛮族丛林,重现帝国初期盛况的计划。
做为当年参战,并且极力推动西部战略的武将之一,王泰觉得自己对于西部的消沉和军部的战略负有一种责任。
这二十多年。从前线退下来之后,王泰进入了武科举的军官体系之中,每年不停的巡回各个洲府。
虽然已经不复年轻,但是王泰心中关于的梦想却从来没弃过。著书立说,也是一种宣扬的方式。
而二十多年巡回各地的武科举,甘之若饴。也是因为心中存了一份念想,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去发现人才,重现当年军方当年征服的蛮族丛林的宏伟计划和蓝图。
这二十多年,王泰提拔了不少人才。但真正最合他心意的,却只有一个杨纪。
那篇关于西部苍墟城的战略策论,和王泰心中的不谋而合,深深的深入到了他的心田之中。
也使得王泰心中沉寂已久的雄心,再次焕发了光彩!
如果帝国西部的战略能够重新盘活。重新焕发出这个帝国的神彩,这将是自己生平最大的骄傲和自豪。
王泰之所以在帝京城中四处拜访,四处向帝国的权贵们推荐杨纪,也是因为杨纪。在杨纪的身上,他看到了自己梦想的延续。
无论是成是败,这都是他此生最后的机会,绝对不能放过。
“走吧!”
整了整衣领,王泰很快回过神来。整了整衣襟,如岳峙渊临。龙虎行步,大步往门外行动。
马车轱轱,在一座恢伟的金顶建筑面前停了下来。
帘布掀开,王泰从马车里走了下来。背着手,抬头看了一眼,立即看到了一巨大的黑底金漆牌匾:
“军机殿!”
三个大字字字如箩。龙飞凤天,透出一股肆意张狂,威凌天地的气势。这是帝国初代军神亲笔所提,在帝国中的权势和地位仅次三大军督执掌的军部。
大汉皇朝的很多消息,都是先在这里汇集。然后才上呈军部,由三大军督和上皇御览。
其中就包括武科举的消息。
王泰今天到这里,就是来参阅太渊洲府的榜单。做为军部中的元老,和军机殿的老臣,王泰拥有足够的权限参与这些武科举名单的商榷和最后的定夺。
“大人!”
看到杨纪,大门口的黑色石阶上,几名身着黑色玄甲的高阶都尉手中执着比人还高的重戟,一左一右分列两旁,看到王泰纷纷躬身行礼。
军机处和其他地方不一样,守门的侍卫最低级别都是高阶都尉。甚至还有专门“镇殿将军”镇守大殿,参与巡防,级别非常之高。
“嗯。”
王泰背着双手,微微点了点头:
“太渊洲的金隼什么时候到的?”
“回大人,昨天晚上的时候就已经到了。”
两名黑甲的高阶都尉低着头,恭声道。
“好快。”
王泰和煦一笑,很快往大殿里面行去。今天的大殿,忙忙碌碌,许许多多的武将怀揣着卷宗,在其中穿梭。
各洲的武科举相继结束,这段时间也算是军机殿最忙的时候。王泰不以为忤,怀着期待的心情迅速往内殿走去。
在那里,最重要的一些决议都会一一商榷,在军部和地方之间传达出去。
军机殿的最深处,二三十名气息强横,仿佛风暴一般的武将在其中商讨、议论着什么。这些人都是朝廷和军部中的老将,和王泰一样,都参加过不少重要的战役,在军方体系之中也有不少的影响。
军方的老将军,不管眼界、见识,武技,经验,各方面都相当的老到。王泰刚刚踏进来的时候,很多人就发觉到了,纷纷抬起头来。
“王将军!”
一些和王泰熟识的老将纷纷和他打招呼。
“怎么样?武科举的名单都商榷、定夺了吗?”王泰背着手,心情轻松,一边走,一边问道。
“嗯。都查过卷宗。没有什么问题。”
和王泰熟识的老将点着头道。
“那太渊洲的呢?也确定了吗?”
王泰笑眯眯道。
“嗯。王泰,你要看一下吗?”
旁边,另一名老将搭话道。
“呵呵,那就好,那就好。”
王泰脸色红润,微微点头,心中越发的高兴:
“对了,顺便问一问,那太渊洲的第一名武解元是谁?”
王泰其实早就知道了太渊洲的第一名是谁,而且比这里的任何人都早。不过,王泰还是想听这些亲自说出那个人名字。
这些日子,王泰四处推荐,军机处里的人大部分都觉得他古怪。对于他说的并不是很在意,甚至那些在军方里的老宿敌们,还对他冷嘲热讽,说他是自信的过头了,是假公济私,迷昏了头了。
现在,这些家伙该知道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了。
大汉皇朝有几十个洲,举行武科举的也不止是太渊洲一个地方。但王泰敢打赌,今年太渊洲的武科举绝对是最受关注的寥寥几场武科举之一。
私底下,朝内朝外,不知道多少人在盯着这件事。
王泰脸色红润,笑眯着眼睛。他已经做好了从这些顽固不化的家伙嘴里听到那个名字的准备。
不过,事实的发展却和王泰想的完全不一样。
“叫魏伯阳,是射阳宫的传人。……圣地的弟子果然不同凡响啊!”
耳中传来的声音道。
“轰!”
仿佛一道惊雷劈在头上,王泰猛的睁大了眼睛,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说什么?再说一遍!”
“魏伯阳!王泰,你没事吧?”
说话的老将终于感觉到了不对。
唰!
王泰神情激动,猛的一下从对方手中抄过了那张名单。名单一行行名字俊列其上,王泰找到第一个名字,果然写着三个字:
魏伯阳!
“这不可能!”
王泰脑海中一阵阵轰隆隆震颤,因为过度的震惊,握着名单的双手都发抖了,整个完全失态。
“王泰,我真是服了你的火眼金晴了。你看中的那个学生杨纪,虽然不是武解元,但也相当不错,名列第二!实在是让人惊叹……”
耳中传来一阵啧啧赞叹的声音,后面说的什么,王泰已经完全听不进去了。
“这不可能!……”
王泰心中心潮起伏,翻起万丈波澜。周潼就是太渊洲的主考官,没有人比他更清楚武科举的结果。
在这件事情上,他绝对拥有最高的权威。这件事情,一定有哪里出了问题。
“武科举的最后一局结果是什么?拿过来,我要看!”
王泰道。
武科举寄过来的名单,除了最终拟定的名单外,还有一张场次的详细比赛名单。不过这个名单,注意到的人比较少而已。
不过,很少人注意到,不代表没有人注意。
“嘿,王泰,不用看了。我已经帮你看过了。太渊洲的第一名魏伯阳比试的时候第二,你那个宝贝弟子第一。不过可惜,太渊王查到他品行不端,和宗族反目,心中不喜,所以降了他的格,亲笔点的名,把第二名魏伯阳点到了第一名!”
嘿然声中,一个幸灾乐祸的声音从人群中传了出来,随着声音一起飘来的还有一张信笺。
王泰进来的时候红光满面,别人不知道怎么回事。王泰在朝中的那些对手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王泰性情激烈,杀伐果决,当年在军队里得罪的人也不少。这些人从前线退下来,也有不少进了军机殿。
王泰兴头上,自然不忘给他泼一瓶冷水。
王泰此时却无心计较,手掌一抄,两根手指如同铁钳一般把空中的飘落的信笺夹在手里。只是看了一眼,王泰一眼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杨纪!
武科举众目睽睽,上万只眼睛亲眼看着。哪怕是太渊亲王也无法一手遮天。这种事情没有可以作假!
第怒四百八十章愤怒的王泰(二)
轰!
一股无名怒火冲霄而起,王泰之感觉肺都要气炸了。别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王泰焉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太渊亲王的女婿杨玄览和杨纪乃是死敌。
杨纪登夺武解元,威胁最大的就是他的女婿杨玄览。太渊亲王这分明是为了杨玄览,故意调了杨纪的武解元位置。
西部边陲绵延漫长,是帝国的要害,也是重要利益地带。那里的蛮族神出鬼没,不断袭掩。
如果不稳住西部边陲,这些异族没了屏嶂,长驱直入,就会祸及到整个内陆,帝都,东南,甚至东部海滨,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前朝旧事,这种事情并不是没有发生过的。
西部的战略,杨纪是关键人物,是重要一环。王泰奔走呼告,经营了这么多久,好不容易才看到一点希望。
这么大的事情,没想到太渊亲王轻轻一笔就划没了。而且武科举关系重大,一千多年来从来没有人敢在其中动手脚,更改武科举的结果。
王泰万万没想到,太渊亲王胆子这么大,居然会做出这种事情!
一个第一,一个第二,看似没什么,但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杨纪武科举之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好的帝国将军,但却绝不可能成为他希望中的,那个撬动帝国棋局的人。
甚至于,每一届那么多的第二,杨纪很可能在武科举之后,封个有名无实的将军,镇守内陆,永世默默无闻,蹉跎一生!
这样的将军。大汉帝国太多太多了!
说不定,帝国几百年来盘活西部,彻底的改变与蛮族异族之间的攻守态势的机会,就这么丧失在了太渊亲王的这一笔之中。
“太渊王!你敢公器私语!这件事情,我就算被朝廷弹劾,削官去爵。也要告你一状!——”
王泰怒发冲冠,神情激烈,那声嘶力竭的样子,就连王泰在军中的那些宿敌都吓了一跳!
谁也没有想到,王泰的反应会这么激烈。
砰!
王泰衣袖怒甩,抓过那张名单,拂袖而去,径直往军部去了。
这件事情,他就算捅到三大军督和上皇那里。也再所不惜!无论如何,一定要告倒太渊亲王。
“这,这是……”
身后,众人目瞪口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
事情来得比杨纪想像的还快,几天后,帝京城里的消息就传到了太渊洲府。九鼎小王爷站人窗棂前,从鹰隼身上取下信纸。看了一会儿。片刻之后,这其中的一张信纸就到了杨纪手中。
“杨公子。还真让你猜对了。”
大殿里,一片昏暗,几只烛火在墙壁的烛台上摇曳。九鼎小王爷长身而立,看着坐在身旁的交椅里的杨纪,心中越发的佩服了。
杨纪最开始跟他提这件事情的时候,他还觉得有些小提大作。觉得他想多了。没想到,才不过几天的时间,杨纪的担心就得到了印证。
“……知道吗?你的那位老师王泰,现在已经在帝京城里掀起了一场地震。太渊亲王都被他告到上皇那里去了。”
九鼎小王爷笑道。
他即然知道了杨纪的身份,自然会让帝京城里的人留意他的消息。老将军王泰和他的关系很轻易就搜到。
不是因为九鼎王府的人有多能干。完全是老将军王泰前段时间的做为,简直恨不得所有人都知道杨纪是他的弟子。
他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
这种事情,平常的时候,九鼎王府自然不会在意。不过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
“王泰……”
杨纪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大为意外。他对王泰是极为尊敬的,但是说实话,这件事情并不在他的预料之中。
但是仔细想想,却又并不意外。
以王泰对西部边陲的关系,知道武科举名单自己的名次被窜改,绝对会怒发冲冠。只是杨纪没有想到,他居然会激烈到状告太渊亲王,这件事情一定会把他拖下水的。
“这不是你的安排?”
九鼎小王爷一脸诧然。他发现了,杨纪似乎和他一样不知情。他原本以为,杨纪即然做好了准备,肯定是和帝京城中的王泰将军联系了。
王泰状告太渊亲王,肯定也是他们事先做好的安排。但是没想到,似乎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怎么可能?状告一位亲王非同小可。我根本没想过要把老师拖下去。所以也根本没有告诉。没想到,还是被拖下来了。”
杨纪苦笑,目中隐隐透出担忧。
能够状告一个皇室王爷的,也只有另外一位了。要不然,杨纪也不会想到能九鼎王爷这条途径来对付太渊亲王了。
只是王泰的激烈还是超出他的预料。
“嘿嘿,你也不用太担心。这件事情,我父王会出面的。”
九鼎小王爷盯着杨纪,突然笑了起来:
“而且,你也太小瞧你那位老师了。太渊王发起怒来,确实会很麻烦。不过,也仅仅只是麻烦而已。你那位老师来头可也是不少。”
“哦?”
杨纪一脸诧异。
九鼎小王爷却也不细说,帝京城里的事错综复杂,说也说不清。而且,王泰什么也没有说。他就也没有必要。
“杨纪,我父王对你可是想当欣赏。这次太渊亲王突然出手,在武科举中动手脚,这可是千载难缝的机会。父王是绝对不会错过这次机会。——杨纪,我再问你一次,你真的不加入我们九鼎王府中来吗?这可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九鼎小王爷道。
“殿下不是已经知道我的答案了吗?”
杨纪道。
“那也是。”
九鼎小王爷失笑道,摇了摇头,对于这个答案一点都不意外。杨纪之前没有中举,在他身边有那么多的机会都没有加入九鼎王府,现在中举,成了武解元,就更加不会了。
“以你的能力,在九鼎王府内反而会束缚你的手脚。在外面,你才会有更大的作用。其实我早就跟父王说了,不过父王不死心而已。放心吧,我会帮你回绝父王的。”
九鼎小王爷道,对于杨纪却也并不强求。
招买人才就如同钓鱼,必须要有耐心,而且线也不是收得越紧越好。九鼎小王爷在帝京城中混迹,从小耳濡目染,什么东西都看遍了。
在驭下方面,他和父亲九鼎亲王有着截然不同的理念。
杨纪还没有追随他,就已经帮了他很多忙了。如果让他成长起来,对自己的帮助只会更大。栓在身才,反而只会埋没他的才能。
人才可不是只有绑在身边才能使用。
“……太渊亲王这次在武科举的名单上动手脚非同小可,他身为太渊洲的最高统治者,本身就有这种权利。而且给出的理由,还是你和宗族反目,道德有亏,他心中不喜。以他的身份地位,这一句话,就可以给朝廷交待,合情合理,定鼎这件事了。”
“我们想要扳倒他并不容易。就算我父王出现,恐怕也不定就能帮到你。扳平这件事。所以,你还是不要报太大的希望。”
九鼎小王爷转而道。
“尽人事,听天命。”
杨纪抬起头,淡淡道。显然在这件事情上,他已经想的相当清楚了。能做的都做的,其他的也不是他能影响得了的了。
九鼎小王爷心中暗赞,就杨纪的这种心神、气度,在同类之中就是出类拔萃,寥寥无几了。
九鼎小王爷武功不高,见识却不小。帝京城里,有这份气度的人,大部分都成就不小。
以杨纪表现出来的实力、武功、智谋、心计,胸怀,未来的成就必然不可限量。九鼎小王爷心中也就越发生出笼络之心了。
“这件事情恐怕真的要写封信,让父王好好考虑一下,慎重对待,认真重视了。”
九鼎小王爷心中暗暗道。
他心知肚明,父王最关注的还是在太渊亲王身上。对于杨纪,也仅仅是感兴趣而已。并不见得有想像中的那么重视。
若是一般人也就罢了,但是杨纪却比所有他招揽的人加起来,还让他感到重视。他不希望父王错过这样一个重要的人才。
“不过,话说回来,太渊亲王以往的行事风格并不是这样啊。这次突然一反常态,插手武科举的事,还真是让要大跌眼镜。”
九鼎小王爷突然道,一手支着颔,露出迷惑的神色。虽然对太渊亲王从来都不感冒,太渊王府之行更是感是折辱感。
不过,太渊亲王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在过去的几十年,还从来听过太渊亲王干过这件事。所以乍一听闻,实在是让人诧异不已。
他也想不明白,太渊亲王何以一改常态,突然插手的事情。难道仅仅因为杨纪和他的女婿杨玄览合不来?
九鼎小王爷是怎么也想不通里面的曲折。
反倒是杨纪对九鼎小王爷的这个问题连回答的念头都欠奉。太渊亲王亲自出现在武科举现场的时候,他本来还对他抱有一点期望。
到现在,最后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自然对于这位亲王的感官也恶到极点。
对于太渊亲王会做出这种事情,杨纪是一点都不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