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序:《易经》象数的经典之作

    《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先秦诸子百家几乎都有研究《易经》的经历。孔子在晚年时花了很大精力研读《易经》,并亲自为《易经》作了注。由于孔子的大力提倡,儒家一直以《易经》为根本经典。从汉朝刘歆、班固开始,《周易》被奉为儒家六经之首。《易经》蕴藏了丰富的数学内蕴,往往被古代数理学家们视作解读宇宙万物的哲学本源,当作研究宇宙万物数理关系的智慧之泉。《易经》对道教的影响更是深远,在道教创立的初期,《易经》就是最基本的经典之一。在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易经》的深刻理论已经渗透到道教的各个方面,从基本信仰、神仙体系、方术仪轨、丹鼎符、戒律道德等角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易经》思想的影响。

    先秦时期以来,研究《易经》的人就非常多。一般来说,这些研究者可以分为四大流派:象、数、义、理,而象与数、义与理又可分别归为一类。少年天才王弼从哲学角度研究《易经》的理论,我们称之为“义理学派”;京房等人则从卦象角度研究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应用,我们称之为“象数学派”。

    北宋时期,象数之学大兴于天下,华山高道陈抟创制了多个象数图式,把道教和儒家的思想融合在一起,开创了象数学的新局面。经过周敦颐的传承和发展,这种新的象数学思想在北宋大儒邵康节身上达到了辉煌的顶峰。

    邵雍(1011-1077)字尧夫,谥康节,自号安乐先生,是北宋著名哲学家。邵康节精通先天象数之学,并且把象数理论融合到儒学之中,成为宋明理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邵康节一生未仕,全心治学,所著《皇极经世》《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等书,都是宋代重要的学术著作。

    《梅花易数》全名《邵康节先生观梅拆字数全书》,是邵康节先生所作的一部奇书。传说一次他在花园里散步,听到梅树上鸟雀鸣叫,循声掐指而悟,因而创立了“梅花易数”。它的基本理论都是由《易经》六十四卦推演而来,将一切天时、地理、声音、人物、颜色、形状等转化为数字,再通过卦象来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它是一种简单易行、灵活多变的易学预测法,是在穷究宇宙万物之数理关系的基础上,化繁复为简明而总结得出的。因此,其中也蕴含了我国丰富的古代数学思想和科学的数学方法,因此也被学者称为“《易经》中的数学”。自宋代以来,这种方法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所以近一千年来它在民间流传甚广。

    编者序:《易经》象数的经典之作 - 图1

    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万事万物都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这不是邵康节在《梅花易数》中提出的思想,孔子在《易·系辞》里面就曾指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并且认为,若能够正确地利用《易经》预知命运,就能够实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状态。梅花易数继承并发扬了这种思想,将原来应用范围比较狭窄的方法推广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拆字术是梅花易数的一大亮点,它从字的含义、结构、风骨神韵等角度讨论汉字,从一个字中就能读出写字之人的性格和品味。

    《梅花易数》原书的主要缺点在于内容庞杂,前后重复,有些地方结构混乱;更令人望而生畏的是,它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这给现代人的阅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便于读者迅速掌握本书的精髓,我们特意编写了《图解〈易经〉中的数学·梅花易数》一书。本书选取了原书的精华部分,用浅显易懂的文字,按照清晰的逻辑顺序重新讲述出来。本书最大的优点是,采用了大量的手绘图片来表现《易经》和《梅花易数》的深刻含义,使原来深奥难懂的知识变得轻松而又形象。

    本书的开始部分讲述《易经》的基础知识,确保从未接触过《易经》的读者也能毫无障碍地通读全书,迅速成为精通《易经》的高手。在书的附录部分,附有《梅花易数》原文,便于古文功底好的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