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40 秒,为您找到 153559 个相关结果.
  • 余波盪漾

    余波盪漾 俄罗斯以一九〇五年的革命开启了它二十世纪的歷史,并以导致一九九一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解体的那场革命做结。 这个国家的歷史是座活火山,不断骚动,而且至今仍不见有想要平静下来,想要休眠的迹象。 俄罗斯作家眼中的苏维埃 俄罗斯作家犹里·擘利夫(Yurii Boriev)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歷史比喻成行进中的火车: 火车朝光辉的未来前进,...
  • 第二章为和平的争吵(1945年9月—1946年12月)

    第二章 为和平的争吵 (1945年9月—1946年12月) 第一节 舆论的变化 在对日战争胜利日和1946年年底之间,大同盟解体了。盟国的合作为苏联与美国间出现的全球性对抗所代替,尽管这种对抗起先是隐隐约约、迟疑不决的。到了1947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在欧洲,中国共产党的攻势在亚洲,使早些时候政策上偶尔发生的冲突变成了冷战。在这以前,双方的对...
  • 第927章 干涉(上)

    5 2025-04-19 《1908远东狂人》
    chapter 927 - 0 第927章 干涉(上) chapter 927 - 0 第927章 干涉(上)   冬日,雪后初晴,整座城市银装素裹,城外的旷野已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城里的公用道路上到处都是忙碌的扫雪者,作为国民意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国民义务”的概念现在已在城市里普及开来,清除门前公用道路的积雪不仅有利于培养国民意识,而且也方...
  • 第1142章 软硬兼施

    6 2025-04-19 《1908大军阀》
    chapter 1152 - 0 第1142章 软硬兼施 chapter 1152 - 0 第1142章 软硬兼施   六月五日,就在克伦斯基到达南京的前一天,德国大使辛慈带着强硬的态度来到南京总统府,要求会见元首吴绍霆。   总统府外交部这段时间同样没有闲着,他们早就知道德国方面的态度,因此从始至终都在尽量缓和两国之间的矛盾。今天辛慈大使特...
  • 第1141章 正式国谈

    5 2025-04-19 《1908大军阀》
    chapter 1151 - 0 第1141章 正式国谈 chapter 1151 - 0 第1141章 正式国谈   陆建章脸上露出几分疑惑,身为外交人员,他当然会用心去钻研各国政治动向,对于布尔什维克人的主张自然多多少少是有所了解。不得不说,他认为布尔什维克党人提出的某些社会改革很有新意,尤其是社会主义的普及化和劳动者的人权利益,以及通过武...
  • 153章 认识你自己

    153章 认识你自己 153章 认识你自己 苏晓宁和双头神狮大眼瞪小眼,都被自己的答案惊呆了。 当然,那答案不是苏晓宁说的,是系统帮他说的,只不过通过他的口里面说出来而已。 苏晓宁他之所以惊讶,他也不知道自己说的到底是对还是错。 “小朋友,你看我说的怎么样?答案是对还是错?” 双头神狮就像看天外飞仙一样看着苏晓宁: “你……你怎么知道的?”...
  • 第九章派赴莫斯科的英法军事代表团(8月1—25日)

    第九章 派赴莫斯科的英法军事代表团 (8月1—25日) 上面已经提到,(1) 张伯伦已在7月31日于下院宣布了英国军事代表团成员的名单。以战时最高会议成员杜芒克将军为首的法国军事代表团早几天之前也已任命。(2) 博内急于想让这两个代表团尽早动身去莫斯科。(3) 可是俄国人却似乎并不急于接待它们。不管怎样,纳吉阿尔在7月24日向巴黎报告说,莫洛托夫说,...
  • 11

    第 20 章 “武装保卫苏联” 中东路战争 三百年来,控制远东和北太平洋区域一直是俄罗斯的战略目标。1891年,俄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开始修筑西起莫斯科,绕过中国满洲至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当大铁路修到外贝加尔地区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见日本击败中国获得巨大利益,沙俄产生了非分之想。财政大臣维特伯爵向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提出了大铁路穿过中国东北修建的方案,称...
  • 第三章莫洛托夫取代李维诺夫

    第三章 莫洛托夫取代李维诺夫 斯大林在联共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演说后5天,德国军队拿下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并进入了布拉格。在这种形势下,苏联政府就捷克斯洛伐克被消灭掉一事提出了正式的抗议,也只是在这个范围内算是同西方国家采取了一致的行动。它还参与了最初几次外交方面的交换意见,这也就是英法两国为了反对德国进一步的侵略行动而试图组织一个安全体系的序幕。此事...
  • 4 对社会组织的影响

    4 对社会组织的影响 4 对社会组织的影响 在了解环境给俄国经济与人口造成的影响后,我们现在转而探讨其对俄国社会性质方面产生的影响。 首先要提出的事实是:俄国的地理状况不利于个体农业的发展。在这里似乎存在一个普遍规律,认为北方的气候有利于集体农耕:“一切都表明,北方的农田一直是由那些将农业开发视为集体劳动的人耕种的,而南方的农田则是由那些坚定捍卫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