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网
发现
标签
注册
登录
搜书网
发现
榜单
标签
搜索
注册
登录
搜索
搜书网
本次搜索耗时
0.063
秒,为您找到
11
个相关结果.
书籍
文章
文件
麦肯锡方法
2
24
0
2025-04-04
对于管理界而言,麦肯锡就像珠宝中的名牌Cartier一样。没有哪一家咨询公司能像麦肯锡公司这样,既闻名遐迩、成就非凡、大受吹捧,又守口如瓶。这一具有传奇色彩的战略思想库培养了许多世界上最出色的管理思想家和商界领袖。 像汤姆·彼得斯、肯尼奇·奥玛、乔恩·凯任巴齐这样的商界巨子,正是在麦肯锡培养了自己像激光般犀利的逻辑和敏锐性。而IBM的卢·戈斯特纳、美国运通...
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 (麦肯锡季刊)
81
1437
0
2025-01-31
本书以大数据为主题,文章包括大数据:你的规划是什么、激活C级高官:夯实大数据分析、构建数据驱动战略:三大关键、转型重组 扭亏为盈:着力打造中国企业升级版、转型中的中国零售银行业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支机构的董事和顾问等。
数学建模方法与应用
133
1185
0
2025-04-14
《数学建模方法与应用》由侯进军和肖艳清主编,本书作者多年从事数学建模教学以及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收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了满足数学建模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编写了本书。《数学建模方法与应用》共分七章,系统介绍了数学建模的概念、微分动力系统建模的方法、优化建模的方法与应用、数据处理的知识以及常用的数学建模算法设计及应用等,并将部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
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
34
464
0
2025-03-26
本书把散见于1940年《法理学》一书中的有关法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资料集中在第一部分。本书第二部发和第三部分中对一般法律理论的实质性问题所作的论述,乃是以某些蕴含在我研究法理学问题的进路中的哲学假设和方法论假设为基础的。 翻译这部综合性的法律哲学著作,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为中国法学的重建做一些知识上的基础工作,因为当时的中国法学在现代法制建...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方法、技巧与案例
256
16174
0
2024-12-02
本书是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领域内容最全面、系统和深入的一本书,也是技术版本最新的。由著名的资深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工程师根据最新的微信5.1版撰写,全面解读了微信公众平台开放的所有API的各项功能和用法,系统讲解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的流程、方法和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深入讲解了微信公众平台应用开发的高级技术和技巧,如何与LBS等多种技术结合使用,如何...
交易系统与方法(原书第5版)
250
1572
0
2025-04-22
如果交易系统与量化交易这个向来属于黑箱的行当能有一本可以用于自学与教学的教材,那可能就是佩里 J. 考夫曼的这本《交易系统与方法》了。 本书真正做到了从零开始介绍交易系统,从最初的统计学、数理经济学的基础开始,逐步介绍了各种技术分析方法的图形识别技术、各类交易与数学指标的应用,还介绍了事件与季节性周期驱动的系统模型,此后引入了平仓合约数与利差套利等期货对冲方...
《一人企业方法论》第二版
27
509
0
2025-03-18
《一人企业方法论》第二版,也适合做其他副业(比如自媒体、电商、数字商品)的非技术人群。 2.1 版本 补充《产品构建:从零构建软件产品或服务》相关章节 添加《基础设施及搭建》相关章节,填平从理论到实践之间的鸿沟,帮助读者更快起步 对第一版的改进 从长文到一本近6万字的小书,从有感而发的分享到两年迭代而得的完整方法论 不再局限在独立开发,发展为更为通用的方法论...
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
14
341
0
2025-02-02
在很多方面,周鸿祎都是互联网领域的颠覆者。他重新定义了“微创新”,提出从细微之处着手,通过聚焦战略,以持续的创新,最终改变市场格局、为客户创造全新价值。他第一个提出了互联网免费安全的理念,也由此让奇虎360拥有了超过4亿的用户。 在《周鸿祎自述:我的互联网方法论》中,周鸿祎首次讲述了自己的互联网观、产品观和管理思想,厘清了互联网产品的本质特征和互联网时代的...
番茄工作法
23
443
0
2025-01-04
茄工作法创始人弗朗西斯科·西里洛唯一授权简体中文版。番茄工作法是简单易行的时间管理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让每一项任务的结果都能达到预期。番茄工作法的精髓:1.一次只做一件事,保持专注;2.按照轻重缓急程度分解目标任务,高效完成;3.做完一件划掉一件,增加成就感,避免半途而废;4.整理杂乱无序的工作事项,克服拖延症;5.持续性改善时间...
西方法学名著述评 (中国十大杰出中青法学家文丛)
52
920
0
2025-03-15
注重史实:本书涉及的是20世纪中国移植外国法的整个历程,其中,最为着力的是30年代前后对西方法的引进和50年代以后对苏联法的移植,而在对这两个时期的论述中,我们注重对原始资料的悼念和运用,有时,甚至就是各种档案史料的摘录和陈述。我们认为,对20世纪中国移植外国法的反思,只有在深入解读大量第一手的史料的基础上才能比较好地进行,只有让史实本身来说话,才能帮助读者...
1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