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

天行健,不以尧存,不以桀亡。一切逝去了的,都是历史。

自从人类社会渐渐步入文明,法律就作为社会的一种规范,随着国家的建立进入了社会意识的核心领域。法律的形态,揭示着社会运转的自在规律和结构形式;法治的兴衰,主宰着一个民族繁荣与衰落的命运。

现如今,中国法律人向西方学习法治理念,不断完善和重建中华民族的法律体系,自清末以来,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落后与腐朽的标签已经牢牢地打在了封建制度的身上,现在的我们很少知道,中华民族的先贤们曾经构建起一套无比辉煌的法律体系,完备的法律曾经代表着地球文明法治的最高水平。

两千年来,西方法学家在罗马帝国的残骸里追寻罗马法昔日光辉的同时,东方中华民族的智者早已将法律的观念上升为国家的意志,用具体的律法与政策保障法律的实施。当西方法学家艰难地进行治国法律体系的理论探索,在黑暗的中世纪踽踽独行时,中华法系早已发扬光大,波及四海,朝鲜、日本等周边国家纷纷效仿中国的律法,推动了整个东亚文化的发展。

王朝兴衰,政权更迭,中华法系在一次次社会变迁中涅槃重生、与时俱进,中国社会也在中华法系的维系下,一次次从衰落走向复兴,铸造了中华文明一千多年的辉煌历史。

时间是残酷的,一切先进的制度与理念都会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步走向衰落,中华文明如此,中华法系亦如此。一千多年的历史耗尽了中华法系的生命力,使它失去了自我修复与更新的能力,在时代潮流的发展中,已经不再适应工业化大生产的社会。随着清末修律运动的开展,全面学习西方的法律体系之后,中华法系寿终正寝。

今天的我们站在昔日中华法系的文明遗迹之上,应当更加客观地审视过去的那段历史,用全新的角度去看待中国历史上的法律。

法律是严肃的,但是围绕着法律发生的很多事情却很好玩,而这种真实历史的幽默,比那些文学作品创作出来的幽默更具有时间维度的厚重感,更能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

当年儒法两家治国理念的冲突与对抗,古代法官判案时的趣闻,古代法律法规之中的猫腻,还有很多的有趣的地方。领略当年叱咤风云的政治家们在法治上的创举,感受引领时代潮流的法学家们对法律独到的思想与见解,笑谈中国古代法律的奇闻轶事,为大家提供新鲜的历史见闻。

正如意大利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说:“一切历史皆是当代史。”我们在品读古代法律时,可能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为读者带来一些新的思考。用清新的语言叙述那段厚重的历史,用现代人的眼光揭开笼罩在古代法律身上的历史迷雾,为大家带来全新的历史视角,对今天的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当代热点法律事件有所裨益。

如果说写作是十月怀胎,出版就是一朝分娩。拙作《非常法史——历史上的法律趣事》如今由法律出版社出版面世了,这对我来说自然是一件幸事。两千年浩荡的法律历史,史海钩沉,耗费我太大的心血。各位看官阅后如果有小小的收获,则是对我莫大的鼓励与鞭策。因水平有限,书中未尽如人意之处自是不在少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刘典

2012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