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云工厂

    一旦制造业上线,一切都会改变。

    马云将这一模式称为“C2B”——客户对企业。这是一条贸易的新康庄大道,完全适合DIY运动的微创业者。马云说:“如果我们能够鼓励企业接受更多跨界小订单,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因为这些小订单都是独特的非商品产品。”

    费莫奇注定要做一名工人,而且很可能仅此而已。他在佐治亚州的蒂龙长大,那时的蒂龙是个只有160人的小镇。费莫奇的父亲成立了一家小建筑公司,他高兴时就过去帮帮忙。费莫奇只上了6周大学,他觉得学习和考试不是他的专长,于是就退学了,去一所技术学校报名参加了一年的学习课程,心血来潮地选择了机加工专业(他对电子学更感兴趣,可惜已经满员了)。课程结束后,费莫奇没有获得任何学位,在一家机械工厂找了一份工作,每天就是负责按下冲压机上的按钮,为福特面包车制造车门塑胶边,有时也手工抛光金属。

    1982年,20岁的费莫奇迎娶了高中时代的女友,他的生活似乎就要这样过下去了。

    某一天,工厂老板突然问车间里的工人:谁了解CAD/CAM设计。福特汽车公司刚刚给了这家工厂一个大订单,要求使用数字文件。虽然对数字设计一无所知,费莫奇还是举起了手。为什么?他说:“我真的已经厌倦了自己的职业选择。”而且别人都不想接手这个活儿。

    费莫奇临时抱佛脚地学习了一些技术手册,然后就去了位于迪尔伯恩的福特工厂,了解福特公司的具体要求之后就开始把机械工厂的设计进行数字化处理,以符合福特公司的要求。他越做越顺手,先是手动编辑了机器编码文件,然后学会了如何编程进行处理。有时候确实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学习编程仿佛打开了费莫奇头脑中的一个开关。他爱上了这件事情,最终找到了自己的事业。1988年,西北航空公司在亚特兰大的一家维修厂聘请费莫奇为制造商无法供应的飞机替换零件编写数字版,以便航空公司自行制造。

    费莫奇渐渐成为西北航空的“创新人士”,对数字工具越发了解。他自制了一台能够自动检查涡轮机扇叶并发现瑕疵的数控机器;改造了束之高阁的DC-10飞机(麦道宽体客机),使其能够飞到以色列进行翻修,然后再卖给一家出租公司。每架翻修过的DC-10飞机可以获利1 000多万美元。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费莫奇已经是西北航空公司的技术运营总监。那时,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航空公司的成败完全取决于供应链管理——全球供应商在正确的时间把正确的部分交付到正确的地点。

    此时,费莫奇也意识到除了有效运营一家航空公司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正在发生——数字技术正在改变整个制造进程。他接受了一家数控机器公司地区销售负责人的职务,在工作中开始接触更多的制造商,发现制造商最需要的不是新的数控机器,而是沟通能力。费莫奇由此开始邀请制造商共进午餐。1999年的某天,在吃完午餐开车回家的路上,他听到了广播中LendingTree网站的广告:“提出你的抵押贷款要求。让放贷人去竞争吧。”费莫奇意识到,那也是他应该为制造业做的事情。

    他以2 000美元购得了“MFG.com”的域名,在2000年创立了一个在线制造市场。网站的构想很简单:需要制造产品的公司将产品的CAD文件上传到网站,注明需要制造的数量以及其他说明;机械工厂和其他制造商可以对制造项目竞标,方式与LendingTree网站上放贷人竞标获得抵押贷款的方式相似。假以时日,各家公司就会分出高下,排名靠前的公司不会落入最低报价的陷阱。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想法并非完全原创。那时,所有B2B市场,比如Ariba、VerticalNet和CommerceOne(还有很多以“e”开头的网站,从eMetals到eTextiles等),涵盖了从汽车到塑料各个产业。在比尔·盖茨《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中提到的“无摩擦的数字资本主义”梦想的驱动下,这些公司都在改变着供应链管理的面貌。有的寻求使用逆向拍卖模式降低价格,比如eBay;有的则是某一产业中的大买家,旨在联合起来获得类似沃尔玛的购买力(由此,我在《经济学人》中使用了“买方多头垄断”一词——多个买家形成的垄断。据我所知,我是第一个使用这一词汇的人,我对此感到无法形容的自豪)。

    MFG网站在2000年2月创立时,有超过2 500家同类型的B2B在线市场网站。然后整个市场突然崩塌。到了2004年,仅有不到200家此类网站。数十亿美元的市值消失殆尽。崩溃的部分原因来自当时十分常见的非理性繁荣。但与其他很多网络创意一样,这些网站不能说是疯狂——只是出现得太早而已。当时,各家公司还没有习惯电子购买,很多甚至还处于传真时代,他们的采购系统或精算系统尚未与新的电子商务市场兼容,雇员只好手动输入所有资料。更糟的是,供应商不愿参与其中。他们为何要放弃花费了数十年才与大客户建立起来的购买方/供应商关系,转而在以降低价格为目标的市场中竞争?

    MFG网站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存活下来的网站之一,鉴于其创立的时间较晚,因此没有沦为造星运动的受害者。没有失败的首次公开募股,也没有大规模的风险投资回合,只是费莫奇和几名雇员、由费莫奇独自出资在亚特兰大从无到有地创立一家最基本的网站。他们从小做起,没有因为太多资本或是太大压力而走形,能够从容地寻找自己的道路。

    那条路就是简洁。没有拍卖、逆向拍卖或是其他,没有团购或订单集中,没有“无摩擦的资本主义”。这里只是一个可以上传文件、获取报价的平台。

    火箭科学

    这个模式非常奏效。网络泡沫过去之后,业务开始稳步增长。到了2005年,每天都有数千条询盘和报价信息,其中有不少来自华盛顿的肯特一个名叫蓝源(Blue Origin)的小型秘密团队,寻求似乎是用于火箭的高耐受性零件。实际上,确实是火箭,而蓝源公司是亚马逊网站创立人杰夫·贝佐斯创立的一家秘密的太空公司。公司员工对MFG网站印象深刻,把它推荐给了贝佐斯。贝佐斯于是使用一个假名字登录网站,亲自体验、核实。

    正当贝佐斯悄悄浏览MFG网站时,费莫奇却在与法国的达索系统公司洽谈网站出售事宜。就在MFG网站与达索系统签订合同前的两周,贝佐斯突然出击、还盘,向网站注资。MFG网站最终留在了费莫奇手中。贝佐斯又拿出200万美元用于雇员开支。最后的结果是MFG网站继续保持独立经营的状态,贝佐斯是网站的主要投资人。

    现在,这个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定制制造市场,在50个国家拥有20万会员。截至目前,网站交易额已经超过1 150亿美元,月均交易额为30亿~40亿美元。

    每天在网站屏幕上滚动的各类订单通常都是普通产品——注塑成型的塑料外壳、机加工的金属棒、紧固件、特殊缆线,但这为费莫奇打开了一扇无与伦比的窗,向他展现当今的制造业世界。他(以及深入挖掘该网站的任何人)可以看到产品在哪里由什么人制造,能够观察到制造的潮流与工具的浪潮。有在中国采购的美国人,也有正在把眼光投回美国本土的人,还有在波兰采购的德国人,以及在除了德国以外任何地方进行采购的法国人。通过网站,可以看到文化、经济学和全球化的深刻烙印。别管那些辞藻,这只是众多公司日常事务的基本交易流。

    比订购产品更有趣的是谁在订购这些产品。不仅是大公司在从全球机械工厂那里定制零件和模型,小公司也参与其中:自行车制造商和家具店,电子承包商和玩具制造商。20年前,他们恐怕必须确认本地机械工厂能够做到的最好程度(无论叫价几何),或是直接飞往中国,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一家供应商,还必须考虑产品说明和语言障碍。

    现在,任何规模的公司都可以上传CAD文件,然后等着竞标者找上门来,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得到世界上最好的报价和产品。听上去很耳熟?第一波电子商务浪潮涌来时,普通购买者也享受到了这样的待遇。现在,eBay和亚马逊的效应也扩展到了制造业中。

    为何这一模式现在能够运转良好,10年前却一败涂地?因为世界刚刚跟上脚步。随着互联网一代开始掌管传统公司,曾经占据了费莫奇脑海的数字制造方法成为主流。B2B市场网站10年前纷纷出局,而MFG网站今天却能够广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制造业供应链上的各公司在从CAD软件到电子产品的整个流程内都已使用相同的文件格式。鉴于翻译成本降低,每笔交易的交易成本随之下降。大家都使用相同的数字制造语言,就是这么简单,普通的平台实现了超高效B2B在线市场的梦想。

    这是所有技术革命都遵循的成功之路。高德纳咨询公司将这一繁荣——萧条——繁荣的轨迹描述为由技术推动的变革的“炒作周期”。“期望膨胀顶峰”之后是“破灭谷底期”,然后沿着“启蒙斜坡”到达“生产力平稳期”。我们现已度过了前三个时期,正在享受最后一个阶段。待到某一业务进程太过平淡时,很可能才会真正进入正常运转状态。

    所以,当我们都在把注意力转向热热闹闹的最新社交媒体时,MFG网站等多家网站却在安安静静、脚踏实地地大力驱动世界真正的经济引擎,更快、更便宜、更好地制造产品。

    芝麻开门

    1999年,我担任《经济学人》杂志亚洲商务主编,驻任香港。我在那里认识的第一批人都活力四射,似乎永不知疲倦。其中的一位就是马云,他征求我对他正在组建的网络公司的建议。他在那之前的四年曾经到美国出差,第一次看到了运行中的网络浏览器。与当时的很多人一样,马云被网络浏览器深深地震撼了。回到家乡杭州后,他找了一个拨号上网接口,叫上几个朋友,等了3个小时打开了第一个网页。这是多么神奇!马云随后创立了中国首家互联网公司“中国黄页”,并承担了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一个早期电子商务项目。

    我见到马云时有三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首先,他是我见过的最瘦小的成年男人。马云个子不矮,但非常瘦弱。我怀疑他根本不到80斤,而且大部分重量还都在头部。他的头大小正常,不过和他瘦弱的体型比起来,显得相当大。其次,他的英语无可挑剔,他所有的重量都集中在大脑里。他智慧过人,非常健谈,对互联网的潜能异常热情,这些特质在当时的中国大陆人身上并不多见。最后,部分由于他与经贸部门合作的原因,马云最关注的不是消费者,而是中国小型制造业企业能够通过互联网,突破语言与文化障碍,与国外直接合作。

    他希望了解我对他的新公司“阿里巴巴”的看法,他说:“你知道,它代表着‘芝麻开门’。”我很喜欢这个名字,给了他一些鼓励(我似乎记得,我对改变公司的宣传语给出了一些没什么帮助的建议)。然后,马云就离开了。

    马云现在已跻身富豪之列。阿里巴巴公司拥有数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目前雇员人数超过23 000人。公司于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时的首次公开募股为17亿美元,是自Google以来最大的技术上市股。我在撰写本书时,马云正考虑收购雅虎。我们上次在纽约见面时,他好像胖了一些。现在,他总算快长到100斤了。

    阿里巴巴网站仍然是马云的主要业务,它实现并超越了马云当初的梦想,现有超过7 000万用户和1 000万店家,都是分散在各处的中国公司和生产商。每天,数百万人在阿里巴巴上做着马云10多年前就已经设想的事情:在办公桌前向工厂下制造订单。

    MFG网站仅限于机械工厂,而阿里巴巴则把这一模式扩展到了所有事物、所有人,就像是制造业里的eBay,任何人都可以下单制造任何东西,数量随意。我已经从东莞一家特殊发动机制造商那里订购了自动化飞艇的电动机,说明了所需的轴长、线圈数量和电线类型,10天之后,模型机就已经送到了我的手中,等待检验。必须承认,我真的惊呆了,我居然找到了一家中国工厂为我工作!有了这种新发现的力量,我还能做些什么呢?

    从创客的角度看,阿里巴巴和其他同类型网站是与众不同的能动技术,本质上向包括个人在内的大小买家打开了全球供应链,让他们能够把原始模型升级为全过程生产。

    当然,这不仅是阿里巴巴一家公司的功劳,也源自中国经济与管理文化的变革。过去几年中,中国制造商对小订单的处理效率大幅提高。这就意味着即便是只有一个人的小公司也能够享受之前大公司才能享有的工厂服务。

    这一改变来自两股潮流。首先,中国的商业运作已经成熟,日趋网络化。鉴于互联网一代正在进入企业管理层,中国工厂逐渐开始在线接受订单,使用电子邮件与客户联系、沟通,接受信用卡或贝宝支付,比传统的银行转账、信用状和订购单更好地以客户为导向。其次,目前的经济危机迫使企业寻求利润更高的定制订单,以抵消商品的通货紧缩螺旋。

    若要了解中国开源工厂的新世界,搜索阿里巴巴,找到制造你所需产品的一些公司,通过即时通信工具(IM)与他们联系,询问是否可以生产你想要的东西。阿里巴巴的即时通信工具能够实现实时中英互译,因此工具两端的人可以使用各自的语言交流。通常,几分钟之后你就能得到答案:我们不能生产;我们能够生产,这是下订单流程;我们已经制造了相似的产品,这里是具体报价。

    马云将这一模式称为“C2B”——客户对企业。这是一条贸易的新康庄大道,完全适合DIY运动的微创业者。马云说:“如果我们能够鼓励企业接受更多跨界小订单,就能获得更高的利润,因为这些小订单都是独特的非商品产品。”数字最能说明问题。马云说,过去3年内,在阿里巴巴平台上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已经在中国创造了110万个就业机会。

    这一趋势在多个国家都有体现,但在中国的发生、发展速度最快。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引发山寨产业崛起的文化活力。“山寨”一词源自中文的“土匪”,通常指蓬勃发展的电子产品仿制业,或像Shanzai.com(中文词汇在以英语拼写时,有时会省略第二个“h”)使用的更概括的说法那样:“不遵循传统商业规则或运营方式的经销商,通常产生创新性的非常规产品或业务模式。”也正是这些经销商正通过与微创业者间快速、灵活的合作,不断推动创客革命中制造方的前进。

    目前,每年生产的山寨手机超过2.5亿部,很多为iPhone和安卓手机的仿制品,其中不少种类的产量相对较小,只有10 000部或更少。从外形到产品特性,山寨手机的变形版本多种多样,力求脱颖而出。(比如很多山寨手机都有2个甚至3个SIM卡(用户识别卡)插槽,满足多卡用户的需要:用于家庭专用、工作专用甚至是情人专用SIM卡。)

    山寨现象有趣的一点是,盗版的组织结构最终与开源十分类似。一旦创意与技术开始风靡,无论是来自盗版的助势,还是源自开源开发者的支持,最终都会刺激产生同样的合作创新。曾经相互分享的创意会得到进一步分享,相互分享创意的人会一起工作,获取共同利益。没有秘密,价格跌落,责任性增加。

    中国首个创客空间“新车间”的创立人李大维在接受未来学会采访时解释了山寨模式成为开源创新、微制造和个人制造未来的原因:

    山寨制造商对产品原创者的知识产权考虑不多,并且互相分享各类信息。该生态系统的参与者都是小型销售商,没有中心巨头负责协调整个系统。每个成员之间互相推动,产生有效的微制造生态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同时基本无须任何经常性费用。

    正如李大维所说,此类公司完全符合未来学会的“轻质创新”模型。

    1.把你的组织联结成网:“重庆的自行车销售商在茶馆里悠闲自得,深圳的山寨销售商形成了以大型电子市场为中心的广阔网络。”

    2.奖励解决方案寻求者:“薄利多销促使山寨合作团体完全受解决方案驱动。如果没有产品交付,就挣不到钱。‘非原创’从来都不是问题。”

    3.支持开源:“山寨的狂野西部完全是开源的。大公司的商业机密可以在此自由流动。每样东西的默认状态都是‘开源’。如果抛开知识产权问题不谈,山寨绝对是我们在开源世界中寻求的终极开源。”

    4.积极参与:“山寨销售商曾经是在原创厂商的产品上市后才进行仿制,但过去的一年中,我发现很多山寨制造商是根据最新的网络传言而动,特别是与苹果产品有关的传言。特别好笑的是居然出现了大号的山寨iPhone,仅仅是因为山寨制造商听到了iPad可能看上去会像大号iPhone的传言。”

    开源Arduino计算平台的核心开发人汤姆·艾戈指出:“山寨模式也指明了经济复苏的一种新方法,是以互相联结成网络的小公司为基础。这个方法最终在制造业世界显现效力会怎样?我们拭目以待。”

    DIY工厂

    最后是第三组别的“云工厂”:基于网络的服务商,使用激光切割机和3D打印机等数字制造工具提供制造服务。类似于Shutterfly等照片服务商提供的照片服务:你只要上传文件,就能得到制作好的成品。不必自己拥有数字制造工具,却能享受高品质的生产服务。

    Ponoko和Shapeways可能是此类服务商中最知名的两家公司。Ponoko(我是该公司顾问委员会的志愿者成员)在新西兰起家时只是一个激光切割服务商,但现在已经是提供激光切割、3D打印和数控切割的全球性公司。模式很简单:在你的台式机上设计完成后,把文件上传到网站。软件会自动检测设计文件的可制作性,然后通过选项引导你选择想要的制作方式。如果是二维形象,可以使用各种塑料、木材甚至是金属铝进行激光切割。三维设计则可使用3D打印或数控切割,可用材质的范围更广。你可以设计、制造小到戒指、大到桌子的各种物品。如果设计文件出现了错误(我总是会出错),软件或工作人员会帮你修正。

    也像在照片打印服务中一样,你可以选择公开分享自己的设计文件,或是要求其他人订购,甚至可以开设一家“店面”,只要有人利用你上传的文件制作物品,你就能获得收入的一小部分。

    Ponoko的大部分生产机械并非为其所有,它只是客户与具有过剩产能的制造车间之间的软件层。Ponoko网站负责指导毫无经验的潜在创客使用机器能够理解的语言制作、上传设计文件,同时向客户推荐使用的材料、计算价格并处理交易,然后把文件发送给制造方。客户与制造方无须直接接触。

    Shapeways的功能与Ponoko完全相同,只不过其专攻领域是3D打印,使用的材质五花八门,包括普通的塑料和树脂,以及金属钛、玻璃甚至是不锈钢。制造成本依选用的材料和制作的数量核算。一个玩具士兵大小的塑料制品可能只需要15美元,而较大的金属物品则会花费50美元,甚至更多。可以选择单色或全彩打印。

    电子产品(印刷电路板)、织物甚至是陶瓷制品领域也有相似的服务。所有这些服务的鼻祖都是乐高公司,其出品的儿童乐高数字设计师CAD软件让孩子们可以对乐高积木做完全相同的事情:他们利用这个软件在电脑上进行设计,把文件上传给服务商,然后就能得到与乐高正品品质一样的定制积木包。如果有其他人购买该定制积木包,设计者就能获得销售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报酬。

    无论是MFG网站的机械工厂,还是阿里巴巴的低成本工厂,或是Ponoko和Shapeways的一次性数字制造,所有此类服务都赋予了你在个人电脑上制造产品的能力,而且你无须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或是踏进工厂一步。在某种意义上,全球制造已经具有了规模的不确定性。工厂曾经只接受大公司的最大订单,现在,很多工厂会接受任何规模的订单。小批量生产意味着价格较高,但如果只进行少量生产,那么与生产能力相比,成本差异就显得无关紧要了。世界供应链终于实现了与个人的“阻抗匹配”。现在,人人可以生产产品。

    很快,这种智能制造软件就会嵌入CAD软件中,比如Autodesk 123D程序。就像你在文字处理软件的菜单中可以选择“打印”选项,你很快就可以在CAD程序菜单中选择“制作”选项了。如果你有桌面制造工具的话(3D打印机、数控机器或激光切割机),就可以选择“本地”制作,或者选择云“全球”制作,让专业服务商替你完成制作过程。软件会协助你选择二维或三维方式,并根据物理属性与成本挑选材料。由此,进入大规模制造的最后障碍也消失了。我们所有人都可以轻点鼠标,让工厂为我们工作。那你今天想制作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