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软件玩家善用佳软的故事:向盗版说不
注释:1 原文地址:http://xbeta.info/copyright-respect.htm,本文于2006 年首发于PConline 网站。
PConline编者按:善用佳软自称是“工作之余推广免费软件的IT 志愿者而已”,好一个“而已”!有自己的博客,把TC 的网站翻译成中文,并且组建wiki(什么是wiki?把小编那个汗得,还真把我唬住了),还有作者的软件列表,无不透露着其丰富的软件阅历。希望作者的思考、故事和资料,能给您带来一点收获。
上图说明:作者心爱的TC 和他的常用软件。此图以Alt+PrintScreen 截屏,用IrfanView保存为png。主窗口为作者挚爱的 TC。内左为部分常用软件。内右为左侧 x1.png 图片预览,其内容是写作此文之情景,使用gVim+极点五笔(86 单字)。
序幕
话外音 1:我不太喜欢“软件玩家”一词,这有些不太严肃,对软件也有些不恭。我只是一名软件用户而已。最多有些经验。
话外音 2:尊重软件,维护版权,是用好软件的前提。善用佳软,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第一幕
宋兵甲:善用佳软是何人,乃敢妄出此语?
宋兵乙:先别去问他。google、baidu一下的先。
宋兵甲:这事容易。(对台下)亲爱的 GreenBrowser或 Maxthon 或 Firefox 或Opera的用户们,选中善用佳软,拖动鼠标吧!……那些稳健的IE 用户们,唉……手工搜索吧!
善用佳软:(画外音)google的结果,俺更满意。
宋兵甲:看他的博客善用佳软,分明是有备而来呀!公告中就写着“不用盗版,用优秀的免费软件”。
宋兵乙:这里还说“从1993年接触计算机,到今年2005,已过去十二年矣……近期对软件版权有新认识。基于此,有所行动。于今日,购买了Total Commander,完全实现了正版化……”
宋兵甲:看他主译Total Commander官网,应该懂些洋毛子话—不会是敌军卧底吧?
宋兵乙:扯哪里了?先忽悠他一下。
第二幕
宋兵乙:善用佳软兄好!吃饭了没有……为什么想到PConline做客了?
善用佳软:这是个好地方,以前常来,现在又来,并不奇怪。你说来得来不得?
宋兵甲:来得,来干什么的?
善用佳软:一是推荐几个软件,清单附后……
宋兵甲:有水平吗?
善用佳软:先举几例——GIMP、极点五笔、gVim/Total Commander…… 更多还是见文后的清单吧,OK?
宋兵乙:清单既是附件,请问正题是……
善用佳软:讲些关于免费软件的故事。
宋兵甲:我最爱听故事了,快点讲!!!
宋兵乙:闭嘴!善用佳软,你现在用的都是正版软件?
善用佳软:当年也用过“D 版”,不过现在应该没有了。2个 WindowsXP 是品牌机OEM的;MS Office和金山词霸是公司EA 协议买的;Total Commander是自己花了 34 美金买的。其他都是用免费或开源软件,办公不用 MS Office 而用OpenOffice 或 WPS,看图不用 ACDSee 而用 IrfanView,编辑图像不用 Photoshop而用 GIMP,截屏不用 Snagit和 HyperSnap 而用 MWSnap,用 gVim代替 UE 和EmEditor,用7-Zip代替WinZip和WinRar,用Wink代替Viewlet,用 PDFCreator代替PDFfactory……
宋兵乙:如果你自己买计算机呢?
善用佳软:如果是我,懒起来就买OEM的品牌机,有兴趣就自己攒机安装Linux。
宋兵乙:你完全、绝对不用盗版?
善用佳软:任何事情绝对了就不可行!我的主张是尽量少用盗版,或者购买,或者用免费软件。100步和50步是有区别的,这次50步,下次就能10步,然后,就0步了。
第三幕:N 个故事
宋兵甲:讲点故事吧,我都困了。
善用佳软:好啊,你真可爱。故事 1。从前,我很穷,买不起汽车。于是,我准备去偷钱……
宋兵甲:你是贼啊?!
善用佳软:哦,不能去?那我去偷车。因为隔壁邻居有很多车,不开也是浪费。
宋兵甲:那也不行。
善用佳软:那怎么办?我想开车啊?
宋兵甲:要么借钱买,要么开始存钱,要么你买一辆自行车吧?
善用佳软:同意。宋兵甲啊,那你就一定要盗用 Photoshop 来给你女朋友修照片吗?
宋兵乙:小甲,既然你买不起,我看也不是必须用,就把 Photoshop 卸了,让善用佳软给你装一个GIMP 吧。
宋兵甲:好的。再讲一个故事。
善用佳软:故事2。我果真买了一辆自行车,但是,每次存车交费太烦,所以,有时我就……呵呵,直接从后门把车骑出来。不是我不愿意交钱,太麻烦了……
宋兵甲:鄙视你。穷不是你的错,但你这样……好意思说麻烦。
善用佳软:同意。宋兵甲啊,金山词霸促销时 10 元钱,还有你的那个电脑复读机等好几个软件,都不过几十元,你每天都用着,不惭愧吗?
宋兵乙:小甲,明天去银行汇款!
善用佳软:故事 3。于是我买了自行车,每天交钱存车。然后,肚子饿了,看到旁边有人在饭馆吃饭,就想怎么从全聚德人不知鬼不觉地弄点美食吃……
宋兵甲:再次鄙视。懒、穷还不是你的本质,贼心贼意才是我鄙视你的根源。你饿了,应该想到怎么做饭,就算找我来蹭饭都行,怎么直接就起贼心呢?
善用佳软:再次同意。宋兵甲啊……
宋兵乙:小甲,以后不许跑过来问UltraEdit序列号!
宋兵甲:明白,我要问怎么才能语法高亮。
善用佳软:不错。我要是忽悠你呢,就会让你花钱买一个UltraEdit,这样倍儿有面子。要是拿你当兄弟呢,就会推荐你用免费且更强大的gVim。要是你用不了,就让你自己试试Editor2、Editplus、CrimsonEdit、PSpad等。
宋兵甲:谢谢啊,再讲一个。
善用佳软:故事 4。免费的东西就是好,我有一次到深山旅游,看到一个豪华大宅。门口贴一告示,“本处为自助旅馆。您可以付费后取得钥匙,从大门的红地毯上进入。也可以免费入住 3天,但只能从稍远一些的侧门进入,并且在免费通电话时,会有我宾馆的广告插入……”,我立马入住。前2天还行;到了第3天,忍不住自己配了一把钥匙,把隔壁无广告的电话线接了进来;到了第4天,我虽然还没交钱,但坚决不走了……宋兵甲,你还鄙视我吗?
宋兵甲:……
宋兵乙:小甲, 你那些过了试用期的WinZip等共享软件,马上处理掉。还有,未注册的Total Commander不过是有个提醒窗口罢了,你竟然偷一个注册文件,冒充正版!再有,HyperSnap和PDFfactory不过是在结果上加一水印,没什么大不了的,你破解个什么呀?!
宋兵甲:好的。善用佳软大大的狡猾,编故事嘲弄我。求你讲一点真事吧!
第四幕:N 个故事——真实的故事
善用佳软:好,真事1,我在“D 版”时代的生活。
早期的善用佳软是一个搜寻破解的高手,是国外几个破解站点的常客。对常用的软件,比如WinZip和ACDSee,都可以记住通用序列号,到了别人的机器上,看到未注册,就随手帮人搞定。现在想来,真是惭愧!
真事2,盗不到就打工换取。
曾经有个软件,一直未找到好用的破解。加上当时穷,也不会向国外汇款,所以苦无良策,郁闷啊!最后发现可以提供汉化换取注册,一喜。再一看,网站上显示已经有人做简体中文的翻译,又忧。再一看,都很久之前了,怎么还没有出结果啊。于是,和开发者联系,开始翻译。那是一个超级 BT 的软件,把帮助文件都内嵌到程序中……吐血数升,开发者又用编译后的乱码来打击我……最终成功后,拿到了注册码。
真事3,购买TC。
对我来说,有一个共享软件是任何免费软件都无法代替的。它是我新装机器时第一个要装的,也是开机后第一个运行的(现在都设为随系统启动),只要机器开着,它就不会被关闭。它就是……宋兵甲,来点伴奏!
宋兵甲:嘀嘀—哒哒哒—
善用佳软:To-tal—Com-man-der—不错,就是 Total Commander。尽管不注册也能无限期应用全部功能,但是,正如你真正喜欢一个人,除了生活在一起,还是愿意去登记结婚一样,于是,当2005年还没下第一场雪,我清晨上网比往常更早一些……就用招行信用卡付出了34美金,换到了心仪已久的TC 使用许可。
真事4:有了却不用?
上文说到的那款通过汉化换来注册的软件(快捷键类),后来还希望我做它的国内代理,我没答应。一是没有时间,二是不好意思,那时我已经返璞归真,不用它了。它的快速运行程序功能,我用 Win+R 全部搞定(比如,输入 v、m、t、xls就分别启动了gVim、Maxthon、TC、Excel);它的快速输入文本、网址,我用Maxthon的 url别名、自动填表、极点五笔的快捷输入、命令直通车代替;其他功能用得很少,必要时我有Hoekey、AutoHotkey、AutoIt、StrokeIt、TypeAndRun……
话说某天,一位网友在博客上看到我有注册码,就表达爱慕之意,想得到这个号码。所谓宝剑赠壮士、红粉赠佳人(按照我一向的运气,此人应该是位壮士),感其真诚,就把这份授权赠给了他。虽未得到开发者许可,但想到以后只要自己不用,转给他后,仍只有一人使用,应该可以。
再说我的TC,先收到注册文件,于是导入之。后收到开发者光盘,至今大半年了,我还从未把它放进光驱呢。因为买的是版权,与介质并无多大关系。倒是现在对TC 截图时,还得把标题栏的姓名隐去,有些麻烦。或许,不如保持未注册状态?
真事5:迈出新一步!
在自律的基础上,也希望把自己在软件应用方面的成果与更多人共享。毕竟,找一款适用的免费软件不总是那么容易,经常要到国外免费软件站点按类别浏览,再到开发者网站去读说明,看评论,查截图,费的时间可不少。但是始终没找到合适的形式。
随着博客一声炮响,给不懂IT 架站的草根们带来了春风。于是,我也在新浪博客上建了博客“善用佳软”,以高质量原创文章对免费软件开始了志愿宣传。这中间也考虑过其他博客或wiki,但都不是很满意,先这样吧!重要的是内容,不是形式。当然了,哪位大侠或机构愿意提供空间或合作,我也是很欢迎的。
第五幕
宋兵甲:我再去你的博客看看。
宋兵乙:要多带些人!
善用佳软:谢谢啊!
宋兵丙:不谢!缘分啊!
话外音1:(Vim的开发者之一Sven)我第一次通过电子邮件与Bram接触时他就在乌干达……每次看到从外面公司来的邮件,我都宁愿他们问能否为乌干达的孤儿们做点什么,而不是问Vim的千年虫问题。
话外音2:(善用佳软)愿您忘记序列号、注册机,淡化对某一软件某一功能的关注,而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利用好的软件,怎样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如果更多人这样想,这样做,几年后,中国的IT 精英就会做出更多的(包括免费、开源的)精品软件,同胞们也无须出于价格等各种因素陷入尴尬的盗版境地。
Kerby对善用佳软的访谈
注释:1 原文地址:http://my.opera.com/zlcq/blog/interview-xbeta,访谈于2008 年3 月。Kerby 是软件类个人博客,目前已停止更新。
Kerby:如果你有留意软件类博客的友情链接,就会发现其中总会有他的身影,虽然他此前一直在用颇受争议的新浪博客,但这并没有对其人气和访问量造成多大的影响,反倒让他的博客名气越来越大,对大家使用软件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如今有的博主标新立异,想尽各种办法吸引网友目光,可是他却默默地,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写作原则,诚心诚意向大家推荐经典软件。他的这份认真劲儿、精益求精的态度使得他成为博客领域的一位名人。他就是“善用佳软”。
先从你的博客标题“善用佳软”说起吧。什么是佳软呢?免费的?绿色的?怎么个“善用”法呢?向别人推广?只用这个软件而不用其他的?
善用佳软:佳软?我从没想过给它一个定义,事实上也很难做到。总体来说,“佳软”应该是“性价比”更高的软件,当然,这里的“性”和“价”都是广义的,包括应用一个软件的全部收益和成本。软件价格、占用资源并不是最大成本,使用某些软件的成本是降低技术品位、影响价值观、浪费时间、损害系统稳定性。免费和绿色只代表某些方面成本低,并不等于佳软。
佳软首先是指软件的高质量。一流的软件,比如Vim/Emacs、MS Office、Total Commander,无论是否免费、是否绿色,都属于佳软。当然了,佳软既免费又绿色则更好。
名为“佳软”,是向普通用户倡议,可从 Windows自带的功能较弱的软件(记事本、画图、资源管理器、图片浏览……)换为更“佳”的软件。而“善用”,则是区别于其他软件博客。很多博客强调软件“最好、最强大、最小巧……”,而我则提倡无论什么软件,都要“物尽其用”,善用之则化腐朽为神奇,小软件能解决大问题。完成工作,要靠软件和用户,而不是只靠软件。我们讲求具体情况下选取最适用的软件,而非一味地要求最强大。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善”还有第二层含义,就是“善意”。即便不对软件开发者抱有感恩之心,也不要必安理得地用破解。技术的提高,其实离不开诚、敬、惜的心态。
Kerby:当初写的时候是不是一开始就定了“软件”这个主题呢?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主题一直写下去?在 BSP 选择上为什么又会选择新浪呢?现在自己独立出来,对WP 这个平台还满意吗?
善用佳软:说一下这个博客的来历,很多问题就清楚了。
我一直比较喜欢软件,但也一直持克制态度。原因基本如论语所说:“小道虽有可观,但致远恐泥,故君子不为。”我达不到君子境界,所以虽为而节制。有一天,我决定完全停止对新软件、软件新技巧的探索,或者说,此后不再关注软件。但另一方面,觉得积累了很多验验,凭空忘却也很可惜。于是,最终决定写出来发在网上,然后忘而无憾。结果呢,情况正相反,一动笔,发现有新问题,于是再研究之;一发表,网友便有讨论,于是再探讨之。最后的结果是:与初衷“为了忘却的纪念”全然背道而驰。并且,在这过程中,又因为软件正版化意识的提高,从技术分享过渡到了正版化志愿行为,或者说成为了一种自加的责任。说到这里想起一句唱词:我本是卧龙岗上散淡的人……
至于BSP 选新浪,一是因为简单易用,二是它作为门户网站,会有很多计算机新手读者。我希望他们看了文章,能在选择软件的时候有所便利。比如,觉得Windows看图软件不好用了,能想到IrfanView或XnView,而不是ACDSee……当然,面向计算机初学者的初衷也落空了,现在实际情况大概是,读者以水平颇高的软件爱好者居多。在此,我也向大家呼吁,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去主动帮助周围的人(同事、家人、朋友、老师、同学、网友)。他们不一定马上就换用某款软件,但可以知道还有更优秀的软件。
说到新浪和 WordPress,因为我对形式要求不高,所以都满意。事实上,它们都已经是一流的平台。而我们这些作者,则未必算得上一流的博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世界会很美好。
Kerby:你介绍的所有软件都是自己安装并使用过的吗?如此高频度的安装和卸载肯定会对系统稳定有所影响,能分享一下你在维护系统稳定方面的心得吗?
善用佳软:是的,绝大多数软件我都实际用过,因为这是最基本的负责态度。偶有个别我没有需求的软件,因为多位网友推荐,或国外评价很高且某方面确有特色,我也会简单介绍一下,但文中会清楚注明“未曾试用”。
至于安装/卸载软件的风险,其实没有那么严重。其一,我了解这么多软件的过程并非是在写博客的两年内,而是十几年的积累过程,所以,试新软件的频度并不高;其二,没品位没品质的软件看一眼介绍就淘汰了,不需要安装,凡是让我安装的软件都已经很优秀了,安装这样的软件并无太大风险。偶有把握不准,则用Sandboxie之类的工具。所以,我的电脑一直很稳定,并不是有什么调理妙招,而是尽量避免了不稳定。
如果说心得,仍是老生常谈“不乱装软件”:好软件,装千百个都稳定;劣品,装一个就可能出问题。
无官方主页,找不到太多评论的软件我是不会安装的。主页粗俗,无版本更新历史,功能相比同类最优无明显特色的,我同样不会安装。
实际上,对软件了解越多,就会发现值得安装的软件越少。谁会认为自己有足够的好运气,能发现一个不为人所知的文件管理器比TC 更好,或发现一个编辑器比Vim更好呢?
Kerby:我看你的每篇文章都把软件介绍得很详细,这样做有没有占用你很多时间?你是如何协调博客与现实生活的呢?如果遭遇了博客疲劳症,你会如何应对呢?如果有一天因工作或学习等其他原因,你会放弃写博吗?
善用佳软:是,占用较多时间。我始终提醒自己这是业余行为,兴趣太大了就要克制,并且通过抑制数量也能提高质量。疲劳了就休息,没时间了就放弃。做的时候力求最好,放弃时就持平常心吧。
Kerby:之前你曾组织过 TC 的团购,印象中你是对免费软件“推崇备至”,为什么会介绍并购买一个收费软件呢?TC 确实很棒,但你用过那么多免费软件,难道就没有可以替代它的?以后还会组织类似的团购某收费软件的活动吗?
善用佳软:其实,“免费软件”只是简化的因缘说法,真正的本意是和谐高效地使用软件完成工作。
正版化和软件应用技巧与策略是两大方面。正版化有几个途径:注册软件(需要一定经济实力)、Linux(需要一定时间和技术)、Windows 下 Freeware(每个人都可以)。如果我独善其身,走前两条路更简便彻底,但因为建设第三条路的人比较少,所以我侧重于此,这不等于我反对前两条路。
组织TC 团购,是为了帮助已有的TC 用户实现正版的愿望。做TC 学堂及系列文章,是为了推广如此优秀的软件。至于TC 是否可用Freeware替代,取决于每个人的需求。纯粹从功能/性能来看,我认为目前最好的三款同类免费工具(FreeCommander、Unreal Commander、xplorer2 lite)最多能达到TC 的80% 。说到团购,今后大概不会组织了,主要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但也不能说完全不会,因为尽管我倾向于做美好社会的旁观者,但既然社会总会有欠缺,所以,在长期没人做的情况下,我经常忍不住站出来。
Kerby:我采访“小众软件”的时候问过他关于国内软件环境的问题,在这里我想问你同样的问题——现在不少人一提到软件,第一反应依然是破解和注册,你认为自己介绍的这些软件对于改变国内用户的使用习惯有多大的影响?你最希望看到怎样的局面?是人人都去购买软件还是都去用免费软件?
善用佳软:是的,很多人没意识到软件版权、知识产权的问题,但也有人觉得不妥,却不知如何去做,正因如此,我才把博客坚持下来,但并没有期望太大的影响。最初设想有朋友不希望用盗版,但找不到解决办法,有一天来到这里,有了一点帮助,这一点作用就够了。而从读者反馈中了解到,还真的有网友在长期阅读我博客的过程中渐渐改变了软件应用习惯,这真是意外之喜。
到底多大影响?大概还没到值得统计或特别关注的程度,所以还须努力。但至少,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影响。凡来过的朋友,无论是否同意我的观点,是否记得某款软件或我的名字,我相信他们在听到“不可能完全杜绝盗版”“不可能用免费软件代替”这样的言论时,会在心底说,“或许仍有可能,我以前好像见过”。
免费软件会长期存在,并且不乏精品。但高质量的共享软件也是物有所值、不可替代的。我希望的情况并非是软件全免费,或共享软件价格降低,而是每位同胞将本职工作做到更好,这样社会才会发展,我们就不必因为价格而无奈了。共享软件与免费软件有本质区别吗?一个如此强大的myBase难道因为50元钱就被贴上免费或共享的标签,就要做出取舍吗?根本问题不是免费或共享,不是价格高或低,是我们的生产力不发达。要改变这一点,每个人都能有所贡献:将每件事(首先是本职工作)做到更好。
Kerby:博客本来就是很个性化的,但作为一个软件类的博客,在介绍过程中是更多地融入个人的主观印象好呢,还是单单就事论事,不发表任何主观言论好呢?如果你告诉我说二者兼顾,那么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呢?
善用佳软:这永远是矛盾,任何作者都是在两者之间进行动态平衡的。我是两者都要,但都明示给读者。一般来说,在提到某款软件或某项特点时,我会指出是业界公认、多数网友认为、国内网友认为、还是我自己认为。或者这样说,是“将主观认识客观地呈现在大家面前”,我最忌用自己的片面观点冒充多数人的认识。
这也是个别软件我虽没有试用(不是不好,是我不需要),但应大家要求也做介绍的原因。
Kerby:目前Web 2.0方兴未艾,很多在线网站都能实现诸如视频转换、文档浏览等功能了,对还要下载和安装的“传统的”软件来说岂不是冲击很大?而且我发现你的博客里也很少涉及Web 2.0的介绍,这是为什么呢?
善用佳软:我做“读者有需要,但较少有人做”的事,介绍的软件都是与工作相关的。一些新式应用,很多网站都有介绍,而我精力有限,所以不做介绍。
Kerby:有想过通过自己的博客来赚钱吗?凭你的人气和访问量,每个月应该可以获得一笔可观的收益。如果说之前是因为新浪BSP 限制,那现在独立后会不会也像其他博主们那样放上广告或是写话题广告来赚钱?
善用佳软:我认为博客加广告或其他收益都是正常的,读者为了看到好文章而赞助博主则是更美好的事情。但对我而言,考虑到博客收益不会对我的生活有太大影响,但可能会对文章质量、读者感受有负面影响,所以暂无收益计划。
但对重大机遇,比如Google或IBM或什么组织愿意用6位数购买或合作经营这个博客,或兼、全职招聘我,我虽不主动寻求,但很乐于接受。因为这种方式可以让我无后顾之忧,就可以更多地乃至全职地投入这项事业。
Kerby:现在主题博客数量众多,同一个主题往往有很多人都在写,如何才能凸显自己的特色而不“随波逐流”呢?你有没有什么建议和看法呢?
善用佳软:这不是我关心和擅长的问题,甚至是我反对的做法。如果有款好软件,且有人做了详细介绍,且大家都知道了,我很高兴什么都不做;如果知道的人不多,则我乐于转载;如果没有满意的文章,才无奈动笔。如果出现更有热情和影响力、志在提高效率和促进版权化的个人或组织,我很高兴退休;如果他需要,我乐意放弃此处,参与其中。写作,是为了软件,不是为了博客或博主。
心底无私天地宽,偶尔能体验到这点,会觉得很幸福。
Kerby:从博客可以看出你行事比较低调,你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吗?很多人的博客上都有与博主的联系方式,像什么邮箱、QQ、MSN,有的还可以实时聊天,而你并没有采取这些联系方式与读者互动,这是什么原因呢?你认为与读者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善用佳软:不是低调,是本来就很普通。至于未公布这些联系方式,是因为精力有限,无力应对数量太多的互动。我认为,要了解读者需求,首先要发自内心地尊重读者,主动从读者立场考虑问题。按已有反馈进行改进,胜过请大家留言然后说谢谢而无行动。
从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没公布联系方式,但读者对于重要问题,都能找到办法沟通。留言或 Email询问技术问题的,99% 都收到了答复。复杂一点的问题,我宁可选择电话交流,而不选IM,因为它效率太低,太随意,会影响工作。工具并不是越方便越好,太方便了,就会被用来做无意义、低价值的事。
我想,对于博客互动而言,任何方式都是足够的。如果读者有不满,只会有博主不尊重读者反馈,而不会有读者找不到途径反馈。
Kerby:你曾说过新的博客不会注重外观,只专注于内容。我们知道一个博客的外观与它的内容相比,肯定是后者重于前者,但是这并不代表外观不重要,一个人浏览到一个博客,首先是外观给了他最直接的第一印象。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内容与外观的关系的?
善用佳软:形式上,知足常乐,过得去就行。按此标准,新浪、WordPress 都足够了。内容上,则要精益求精,把有限的精力尽可能多地投入进来,不断修改,让文章更充实,让讲解更明白,永远从读者角度考虑。
Kerby 注:整个访谈进行下来确实让我得到了不少启示,善用佳软豁达的心态也让我印象深刻,“读文如见其人”,访谈专栏这一特色再次的得到了体现。而且我还发现他对佛学有一定的研究,其中不少佛家言论我还是通过再次的邮件询问和Google才弄明白其含义的。
善用佳软从新浪到独立博客的公告
注释:1 原文地址:http://xbeta.info/new-blog.htm,发表于2008 年3 月。
问:搬家了?为什么呢?
答:其实并没有特别的原因。在新浪开博的过程中,不少网友建议我独立出来。我也做过几次尝试,但都出于技术原因或因为最终效果不理想而放弃。我的看法是:如果早期能独立,则独立之;到了目前这阶段,理想的迁移成本太高(主要是文章内部的链接仍指向旧站)。
但是,年前有一位网友不断游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辅之以完整的搬家服务,加之以后续技术支持,于是,我动心了,同意了,独立了。
问:哇,这位网友是谁呢?
答:scavin,就是“小众软件”。
问:MS 要收购Yahoo,难道小众软件也要收购善用佳软吗?
答:非也。scavin的长远计划中包括商业化(我很支持),但目前的行动与商业化无关,是对善用佳软的友情帮助。同时,善用佳软加入包括小众软件在内的CBN,但仍保持独立性。
善用佳软是业余、志愿行为,按开源、共享的精神做事。不反对商业化,但不主动追求商业化。
问:你觉得新浪博客平台有什么问题吗?
答:总体上很不错。新浪免费给我提供服务,并且服务质量很好,我很感谢。如果要提一点建议(不是要求),那就是新浪要更好地支持 Firefox 及 Opera。另有几点—博客最多10项分类、旧文不能放在首页、含url的评论不做提示就删除,这让我和读者感到不是很方便。但总体上,还是感谢新浪,感谢新浪的编辑。
问:使用WordPress平台后,善用佳软会有什么变化吗?
答:如果是说因为平台发生的变化,那几乎没有。我会在内容上精益求精,而形式上实用/适用即可。我不会过多研究WordPress的功能,不会关注主题、模板。当然,用户在文章搜索、发表评论方面会感到比以前方便了。
问:因平台发生的变化不会很多,那是否有其他方面的大变化呢?
答:没有大变化,只有小改进。持续改进(beta的意义在于better)是善用佳软的一贯风格。启用新站后,发文频率不会提高,文章质量、软件选取标准会控制得更严格,让软件、技巧、文章能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
问:善用佳软的长期计划和定位?
答:善用佳软是业余行为,无长远计划。做的时候就做到最好,无力坚持的时候就放弃。发文目的,也是博客的生命力所在,是分享知识和经验,并促进正版化。正版化不仅是法律问题,也是用户和软件开发者之间,即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用户长期享用着某一软件,从中得到了乐趣和收益,有一天遇到了开发者,我希望这时的用户不会尴尬。个人用户的版权问题并不是特别重要,但也不是特别不重要,尤其是考虑到盗版习惯,以及未来理想时。如果希望未来买房、买车,有幸福生活,那就应该想想软件版权的问题。如果一定要为善用佳软做一个定位,那就是在软件应用和正版化方面,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问:我们没有问题了。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答:第一,表达敬意。我在使用一些优秀的软件和 Web应用时,看到它们周到体贴的设计、强大的功能以及在升级过程中的精益求精,无法不对它们充满敬意。世界的进步,其实就源于这些敬业的一举一动。点滴改进,持之以恒,终成卓越精品。
第二,保持谦虚。世上有不少软件,名气不大,不求闻达,但质量却极高。也有很多用户,水平极高,只是不太发表观点。但偶有留言,就让人看到了他们背后的功力。他们是真正的高手。
第三,表达谢意。向支持和鼓励我的网友致谢!向批评指正的网友致谢,并欢迎大家继续仇视错误(包括错字),偏执于完美!向转载文章者致谢!最后,再次向小众scavin在搬家过程中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
学习和使用五笔一周年之问答
注释:1 原文地址:http://xbeta.info/study-wubi.htm。
正月初四,岁属丙戌。大吉,宜出游,宜上网,宜打字。亥时,一室皆静。Total Commander文章译毕,信步五笔爱好者论坛,读诸侠往日精华贴,不觉心有所动。渺渺中,一声音至:“君为五笔曾撰文否?灌水不算……若无,何不答吾所问,以为总结,既有助于自己总结,亦有助于来者。”回视桌面,则一纸问题,历历在目,作答如下。
问:学(用)五笔多长时间了?
答:从 2005 年初开始学五笔到现在(2006 年写此文时)差不多一年。注意,是用五笔一年后的总结,并非说学习过程要用一年时间。
问:水平如何?
答:以前测过几次,很长时间未测了,现打单字估计50~80字/分钟。
问:怎么看待这一水平?
答:以前打拼音时,用拼音之星输入法谭码方案(双拼 2 键+形码 1 键)整句输入,也能达到80余字。所以现在用五笔,仅从速度来看,可能还比不上以前。明确回答这个问题,自己当然不能满意。但在遇到这个问题之前,也没有觉得太慢。总体来看,还要多多练习,提高熟练度,至少达到每分钟120字左右。
问:从上一问看,似乎你在拼音方面已经算是较高水平了。还有,那个谭码,好像是很偏门的武功。在详聊五笔之前,能补充一下对拼音输入法的看法吗?
答:说来话很长了。我最初上计算机课,就是著名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式学的输入法是“二笔字型”,也叫太极码、阴阳码,很长时间听不到它的消息了,结果前不久又在网上看到,好像是第二次青春,呵呵。学完二笔,在打字测试后,老师说,你打得还挺快的。我说,没有啊,周围不是好多同学打字比我更快吗?老师说,他们都是用的拼音。
因为二笔字型并不普及,所以后来偶然打字,用的都是Windows自带的输入法。
到了 1998 年,因为写论文,打字很多,就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了智能 ABC的一些快速输入法、形码减少重码法等。但是,打字还是用智能 ABC 的双拼。这里要补充一下,拼音输入法的很多高级功能,或称为贴心功能,到了双拼就不能用了。但是,当时的智能 ABC,或者说是 word 有 bug,打多了不仅词库出错,还会导致 word 死掉—打了半天的字,全丢了。所以,我转而用微软拼音,仍然是双拼。这比较郁闷,因为两者的双拼方案不同,当时也不能自定义。后来用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闭着眼睛打一段话,睁眼看一下,修改几个字就OK 了。
再后来,网络出现,各种输入法也争奇斗妍。中文之星、紫光、加加都不错,但我用得并不多,因为我用的是另外一种很优秀但非主流的输入法—拼音之星:外挂式,很小巧(当时卖点之一就是可装在一张软盘上),能整句输入,功能也很强。它最好的一点是对多种双拼方案都支持。用了很多年,跟着它升级,也解决了它和其他软件冲突的问题、乱码的问题、破解的问题(当时未注册,一是因为没有钱,二是因为要绑定机器码,不适合我经常几台PC 换着用)。后来,为了不断提高速度,开始用它的谭码方案,就是双拼+部首的音码,每字一律三码,如果打词或整句,重码很少。举例:张=ahg(a=zh, h=ang, g=弓,即gong的第一个字母)。但是对于专业词汇或人名,仍然不能闭目盲打(还是有不少重码)。
就是为了追求极少重码(重码数量小到可以记住),我才想到了五笔。
问:你讲起拼音还挺有兴致的嘛。后来为了极少重码就学五笔了?
答:还是犹豫了很长时间。因为当时我打字速度还算比较快。极少重码,只是一个心理爱好,并不是一个现实需求。很多时候,考虑到不在软件上浪费太多时间,潜意识中也对五笔有一种畏惧,所以并没有马上学五笔。后来用了五笔后,平时用GB 单字,实现了基本无重码的要求。
问:要不要学五笔?为什么学五笔?你当时怎样想的?
答:五笔输入法比拼音输入法的录入速度还是快一些的,尤其是录入生涩文章、古文、姓名时,或准确率极高的情况下。但用五笔的不一定都快,用拼音的不一定都慢,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或者讲,用拼音打字慢的,学了五笔也快不到哪里。但我为什么要学五笔?除了追求无重码的自由之外,还有两点很重要:一是想让自己再自我挑战一次,而不是固步自封;二是认识到学习的成本是一时的,而好处或者说打字是一世的。学习五笔,无论从精神上,还是从实用上,都是值得的。
问:当时如何学的?看书?软件?电子教程?
答:主要是看电子教程(现在想来,买一本书可能更节省时间),然后就找打字软件练习,先一级简码,再二级,再三级……
当时还是走了很多弯路的。现实中没有可交流的人,网上也不知道有五笔爱好者论坛,所以在输入法选择、练习软件选择方面都走了弯路。当时只能全网baidu、google,未能找到垂直资源。
现在要向刚学五笔的同仁推荐:五笔学习的第一步就是来五笔论坛读精华文章。
问:学习的过程痛苦吗?
答:肯定有这个过程,但现在不记得了。
问:你当时选的哪种方案?哪种输入法?哪种练习软件?
答:当时根本没有86版、98版的概念。学了一段,才知道学的是86版“编码”,以前还以为是新旧两种“程序”版本呢。
输入法当初用的是智能陈桥。不好意思,是破解版。不过,时间不长,就很幸运认识了极点五笔。这方面,下文详述。
五笔辅助学习软件(注意不是练习软件)在入门时很重要,因为它可以提供实时的反馈、拆分示例。我好像用过五笔打字员和另外一种(名字忘了)。两者功能差不多,一个大(5MB),一个小(1MB 左右),我推荐小的那个。初学者按五笔论坛上推荐的几个分别试一下,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就好。
问:怎么练习的?
答:每天中午打十几分钟。因为当时五笔打字太慢,不可能在工作中用,所以单独找时间练。现在想来,应该每天练习相同的文字内容—很多人的实践都证明,这是最有效的办法。
不过,总体来讲,开始阶段只要能坚持下来就好。与其讲科学,不如讲乐趣。先把五笔堡垒占领了,再提高巩固。
问:后来与五笔论坛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
答:那是一个风高月黑的夜晚……我与极点五笔、五笔论坛的感情就开始了。
通过读文、发贴请教,学到了很多东西。下面我会把自己的心得,尤其是走过的弯路,再小结一下。有些时候,都有些病态了。每天要上来,看看有没有新文章。十一的时候,中秋的时候,等着极点升级……唉!
问:那好,既然有心得,不妨说一下吧。
答:好,别怕长,我尽量简短。
第一,先说86版与98版。
先做一下入门介绍。大家谈到五笔输入法时,可能指三个问题——①输入法:比如极点五笔、王码五笔、海峰、五笔加加、酷极……②编码:一般只有两种,就是86版和98版。③词库:开放的输入法有多种词库(第三方)。
对拼音用户而言,①和③都容易理解。其实②也不难,它好比是全拼VS 双拼,更准确地说,是不同的双拼方案。直白地说,就是某些字,在 86 版编码方案和 98版编码方案中,拆分字根的方式可能会略有差别。
差别大吗?不大,估计3% ~5% 。所以,学会一种,再转另一种也不是很难。
为什么有 98 版?因为 86 版编码有些不太“科学”,所以有所改进。但这里的“科学”并无确凿标准,所以,我认为就算98版是100分,则86版也有95分。甚至,在拼音用户或其他形码用户看来,两种方案都不科学。
对用户而言有何区别?所有输入法安装后都有 86 版编码,只有极少数大胆的版本或第三方修改版才提供了98版编码。因为98版专利于属王码公司,并且80%以上的用户在用86 版,80% 的五笔学习资料都讲86 版,当大家提到五笔时,如果不加说明,也是指86版。
以前我推荐新手学98版,现在更正为推荐86版!
当然,有这些情况的可以考虑98版:下载了极点五笔后能找到并会安装98版词库;试用新的五笔输入法发现没有98版词库;用别人机器上的86版五笔,发现有些字打不出来……
我初学的是 86 版(那时不知有 86 版和 98 版的区别),后来试了一段 98 版,仍回归了86版。
第二,再说输入法。
王码、海峰、加加、极点五笔、小鸭、酷极都是一流的,用哪个都好。
新手我推荐极点五笔,因为它在论坛上的用户数、支持贴子、词库最多。
智能陈桥我用过,也看过它的发展历史介绍。惋惜!还是用极点小鸭等吧。当然,喜欢陈桥的也不用太在意我说的话。
第三,再说单字。
说实话,一些常用单字的编码打起来不是很顺。如“编”的五笔按键是xyna,4 键的动作不是很顺。而“顺”本身的 3 码是 kdm,也不是很顺。这也可能只是我的个人感觉。还有,一些常用的简单字要拆得比较复杂,如西是 sghg,古是 dgh,雨和寸都是fghy,本身复杂且互为重码。
作为练习,打单字是必要的,我现在就正在打单字。
打单字要把“空格”当成一个码元来看。如“看”要理解成“rhf”4 码,这码,这样直接上屏不会停顿。
第四,个性化与通用。
安心就好,效率和通用性其实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重要。人总有时间可以浪费,也就有时间多敲几个键,或把自己的个性输入法再装一次。过度个性化/优化(追求效率,无非少击几次键)和死守通用(希望别人的机器上也有此输入法,最好配置、词库也相似)都是心理偏好,而非现实需求。从现实来讲(这里我说得很不客气,因为也是在批判我自己的这种行为和心态),比如设一个三键自动上屏,甚至查教程做某些优化,结果只是在几千次击键中少按几十个键而已。真正时间宝贵的人,会通过减少上网(包括上五笔论坛)来节省这些时间。所以,不要太在意效率。你真正追求的是一种体验和感觉。
建议新手把极点五笔default码表复制一下,改一个自己的名字,字词不妨随便加减。或者,干脆不要考虑这事。
再说一句,真正幸福的五笔用户,是几年前偶然碰到极点五笔或者加加乃至智能陈桥,而一直使用,懒得更换和了解其他输入法或词库,一心提高速度的人,而不是我们这些总在不停观望、徘徊的人—当然,世界也少不了我们,否则极点五笔如何进步,小鸭、酷极如何出现,很多词库如何出现?对个人和对群体,结论和价值是不一样的。人生啊!
第五,其他心得。
很多古老的词库、程序、工具(如极点五笔工具箱 dtools)在论坛上不一定容易找,不妨到论坛的FTP、“输入法天空”找找,或与我个人E-mail联系。
早期极点五笔词库是 txt格式,若觉得 dtools不容易上手,也可以用擅长的文本编辑器(我用gVim)。
如果不是特别在意软件大小,则极点五笔的集成版是不错的选择。
把常用的英文(ID)、网址(Email)、段落(签名档)定义为词组,可以减少中英文切换并加快输入速度。比如,我键入xbeta,极点就会出现“xbeta xbeta@ 163.com”供选择,而无须切换到英文或以分号引导。五笔论坛的签名不能把url自动转化为链接(当然可用UBB 标签),而正文就可以,所以,准备以后不用签名,而用词组输入。
我打单字,不是将输入法设为“单字模式”,而是用单字字库。
如果有自定义长词条,且多重码时(如你的N 个签名档都定义为zzqm),采用候选窗N 行比较好。
论坛发贴要谦虚,尽管杜老师和版主很大度!不要动不动就以“XX 输入法的bug”为题,这样损害的很可能是发贴人的信誉,而不是软件的信誉。有建议或问题,如果实在不想看以前的贴子,也尽量换一种口气,不要用“为什么不能……”,“强烈建议增加……”,而换用“……怎么设置?我没找到此功能”。因为多数情况下,一个新手的所谓问题,往往是自己没找到设置或未进行正确设置的结果。对于真正的问题,开发者会认真处理的。
附我的亲身经历:我曾经提过关于 gVim和极点五笔的两个问题,当时的行文是多么地谦虚啊!我没说是bug,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是哪里的问题,是gVim?是极点五笔?是 Windows?还是我的人品问题?我不知道。我也不是“强烈建议”,因为这不是一个大问题,gVim用户本来就少,设置出错不影响通常的使用,我只是作为一名用户向开发者报告使用情况。而开发者就及时答复了,并在新版中解决了问题!再次感谢。
关于简化使用。极点五笔输入法,我不用任何额外的背景图、声音、状态栏。
关于插件。我现在只用一个,就是带0的日期插件,用来输出2012-01-01这样的日期格式。查询、直通车等插件都没用。
问:能休息一下吗?
答:不能—因为马上结束了,呵呵。
问:你还希望我问什么问题?
答:你?你不能问“请问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问:请问您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答:四个字。首先是“谢谢”:感谢杜老师开发了这么好而且免费的极点输入平台!感谢狐管、其他大侠以及全体网友积极地维护论坛并撰写文章、回答问题,让我不断进步!感谢酷极、小鸭、加加、海峰等软件的开发者和极爽、窝子、64in1等词库制作者,他们让极点不孤单,让用户有更多选择!然后是“再见”。
IrfanView开发者专访:软件与人生
IrfanView是一款能打动笔者(“善用佳软”)的软件。在传统的看图软件三强(ACDSee、IrfanView、XnView)中,或许它的用户最少,但它在软件大小、启动速度、操作便捷性方面做到了极致。因此,IrfanView一直是笔者首荐的看图软件,而软件的开发者Irfan Skiljan也成了笔者的第一位访谈对象。Irfan的某些观点虽略有偏执,但其方向是有价值的,各位朋友以平和之心读之即可。
1.IrfanView的历史与未来
问:IrfanView是怎样开始的呢?
答:它始于我的大学时代。我在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学习期间,通过互联网和邮件,收集了很多图片。我希望能有一个工具快速而方便地浏览它们。因为当时的看图软件寥寥无几,并且都不能满足我的要求,我没有找到合适的,只好自己做了一个JPG 看图器,也就是IrfanView的雏形。这是在1995年左右。做出来后,一些朋友和同学都很喜欢,并且提了一些新需求,比如新功能、对其他图形格式的支持。这样,我就慢慢开始了IrfanView的开发。它始于1995年5月,但第一个发布版本,也包括官方网站,是在1996年6月才开始的。
问:我似乎记得,多年以前,IrfanView作为免费软件,没有限制商业用途?有这回事吗?
答:没有。IrfanView的许可从没变过,自第一个版本,也就是 11 年前,就是freeware for private, non commercial use(个人、非商业用途下的免费软件),此外没有其他许可。这种说法很简单,又把所有情况都包含在内了。
问:那在公司用IrfanView看个人照片,在免费范围之内吗?
答:当然。
问:现在的IrfanView有开发团队吗?
答:没有。我是唯一的开发者。当然,这么多年来,有很多插件是由其他人开发的。另外,IrfanView论坛有一群人在管理着。
问:你花在 IrfanView上的时间有多少,比如每周多少小时?还是说,只有在升级的时候,才占用你的时间?
答:我没有计算过。实际上,IrfanView是我的首要工作,所以我每天都投入时间,但并不限于软件本身,更多的时间是在回复邮件和提供用户支持。
问:你在其他公司工作,还是全职投身于IrfanView?如果是后者,所得收益能维持生活吗?
答:我大多数时间用于 IrfanView,但也会在另外一些公司参加一些项目。IrfanView本身所得还不够养活我。
问:看图软件已经高度发展,很难再增加令人激动的新功能。你对 IrfanView的未来怎么看呢?
答:是的,如果你要保持程序的小巧和启动的快速,增加新功能就会格外困难。这总是一个平衡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会对新功能反复思考(有时会长达一年),直到程序和代码足够成熟,才加入这项功能。当然,IrfanView也会变大,因为不变大就不可能加入新功能,但体积增大不会很多,并且与同类软件相比,总是更小巧、更快速(small ﹠ fast)。我不喜欢臃肿的软件(尽管多数如此),我尽量不去安装和使用这样的软件。
问:现在的 IrfanView已经不是简单的看图工具了,它有很多附加功能,在图片转换方面也很强大,尤其是批量处理极为方便。并且,新出的 Paint插件让它也能做简单的绘图标注工作了。那么,它会不会最终因功能增多而体积变大,速度变慢,就像在ACDSee身上发生的那样呢?
答:新的功能、新的插件会让 IrfanView能做的事更多,但我会始终保持它小巧快速。通过ACDSee你可以看到,一个软件如果追求“特好”的界面,看起来很酷,但缺乏未来的愿景,就变成了怪物(臃肿、缓慢、太多 bug),就像 Nero 和另外一些软件那样。
- 软件:高品质的来源
或许,称某些软件“伟大”并不恰当,容易招致反感。但是,有些软件确实与众不同,超越了质量、性能、功能这些方面。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就会由量变而质变,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对软件来说就是有了自己的品格力量,有了自己的灵魂。当然,这一切都来自背后的开发者。
客观而论,IrfanView远称不上伟大。但Irfan Skiljan在访谈中提到的一些原则,则指出了成就伟大软件的方向。
从上面的内容中,已经看出,IrfanView追求的永远是小巧、快速,而不是华而不实。
新功能可以增加,但不会贸然增加。要经过深思熟虑,条件成熟之后再做。
用于回复邮件、进行技术支持的时间比开发更多,因为这样做有价值。
此外,下面的访谈也充分体现了这些。
问:你在内容本来就不多的官方主页上,多次感谢用户的问候以及反馈。这在同类网站上并不多见。你认为这真的很重要吗?
答:是的。对我而言,用户反馈是十分重要的。或许对任何严肃的开发者而言,都是这样。只有用户反馈才能告诉你一款软件或一项功能是否重要在具体场景中它表现如何、哪些方面可以改进。这确实很重要,因为开发者未必能使用软件的所有功能,更不用说测试所有可能的情况了。
问:我注意到,IrfanView和Total Commander的官网中,都提到了对方。你和Ghisler认识吗?
答:是的,认识(只是E-mail)十几年了,最初是在1996、1997年,我那时还在上学。我们为IrfanView和Total Commander开发了一个接口,这样TC 就增加了一些图像处理、缩略图的功能。它们配合得很不错。TC 是我使用的最重要的软件,只要开机,它就一直运行着。没有它,我还能活下去吗?呵呵。
问:你如何看待共享软件vs免费软件?
答:共享软件也很好,但我不喜欢那种在试用期或免费版增加过多限制、仅提供少得可怜的功能,并且总是提醒你注册的软件。Total Commander做得非常好。用户只要启动时点击一次,就可以一直不被打扰地使用它的全部功能了。那种设置期限来过度保护自己的共享软件,都是没有价值的,我不会去试用这样的软件。
问:IrfanView和Total Commander一样,极小巧却超强大。但必须承认,界面不如竞争者美观。你的观点?
答:我使用看图工具,是为了看图片,不是为了欣赏程序的图标或皮肤。只有孩子才需要好看的玩具。过于华丽、支持换肤的软件往往占用过多资源,体积庞大,运行缓慢。有时候我甚至想,是不是软件开发者要用美丽的界面来掩饰 bug?
就像 Vista 一样,臃肿、庞大、缓慢,但有人会说,它看起来特别好。但有经验的用户会选择XP,使用更快速和稳定的操作系统。
IrfanView有它自己的方向,并不想成为ACDSee或其他软件那样,它们过于华而不实,看图软件尤其如此。
另外,IrfanView4+ 也支持皮肤了。这或许有助于用户认为“好看的软件才是好软件”。
3.人生:祖国、梦想与文化
问:Irfan,能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吗?根据网站照片,我只知道你是一位帅气幽默的年轻人。
答:我出生在波斯尼亚,不过现在恐怕不能再称为年轻人了,尤其在软件这个领域。
因为前南联盟境内的战争,1992 年,作为战争难民的我移居到了奥地利。在那里,我进入了 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读了计算机专业,并最终完成了学业。
原来如此。所以IrfanView网站上才有了这样的图片,和透着忧伤的文字:
Pictures from my Homeland.
Jajce, Bosnia, with a beautiful waterfall, is the town, where I was born.
问:有计划来中国旅游吗?怎么看待中国?
答:目前没有,或许有一天会,谁知道呢?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但愿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会破坏传统和原先的生活方式。
问:最后,请谈一下软件的卓越之道,或人生感言。
答:有想法,有愿景,这是最重要的。当然,实现它们的技能也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