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证

    版本

    《威尼斯商人》有三种最早的版本:1600年出版的“第1四开本”,1619年的“第2四开本”(书名页上伪称1600年出版),以及1623年出版的“对开本”。在这三种版本中,以第一种最为重要。这“第1四开本”是少见的好版本,错误不多,后出两种都依据它排印,文字间或有相异之处,似乎曾略加修订;但是现代编者们认为这些改动并非出自莎翁手笔,价值不大。

    “四开本”全剧不分幕、景,“对开本”分幕不分景,舞台指示也以“对开本”较为充实,例如摩洛哥亲王的上下场,阿拉贡亲王的上场,“对开本”都加上“喇叭高声齐奏”。

    写作年份

    1598年7月,在伦敦书业公所登记录有关于出版商为《威尼斯商人》一书申请登记出版的记载。这一年秋天,米尔斯的《才子宝库》出版,以赞美的语气提到莎士比亚的十二种剧作,《威尼斯商人》也在其内。这喜剧的写作,年份的“下限”当为1598年,至于“上限”在哪一年却难以断定。

    当时伦敦剧场的经营者亨斯罗(P. Henslow)写有“日记”一册,记录1592~1604年剧场票房收入等情况,其中记载着1594年8月25日演出新戏《威尼斯喜剧》,有的学者认为这个喜剧就是《威尼斯商人》。

    1594年6月7日,伦敦的一个西班牙籍犹太医生罗培斯(Lopez)以谋弑女王罪被判处绞刑,引起社会上极大轰动,剧院里演出不少关于犹太人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法庭一场戏里葛莱兴辱骂夏洛克道:

    我看你前生,一定是头狼,伤了人,

    给人家捉住了吊死……

    “狼”(西班牙文是“lupus”)和犹太医生的名字(人家通常称呼他“Lopus”)十分近似,很可能是犹太医生的影射。这就增加了上述《威尼斯喜剧》就是《威尼斯商人》的可能性,因为它恰好在犹太医生受极刑后两个月演出。

    但有的学者认为《威尼斯商人》的人物性格鲜明,文笔生动,富有激情,显示剧作家的功力已趋于成熟阶段,莎翁在1594年还不可能写出这么成功的作品来。

    在喜剧开头部分,安东尼的朋友假想道:“我那豪富的‘安德鲁’搁浅在沙泥里,”学者们认为有所指。西班牙有旗舰“安德鲁号”,1596年7月在卡狄兹(Cadiz)海湾搁浅,为英国海军俘获,船上的贮藏极为丰富,当时是轰动的新闻。因此也有理由假定《威尼斯商人》最后写定当不早于1596年8月。

    贝文顿在他编的全集中提出最有可能的写作年份是1596~1597年。

    取材来源

    《威尼斯商人》的主要故事情节无疑来自1558年出版的意大利故事集《呆子》(Il Pecorone,写于1378年),当时可能有英译本,故事梗概如下:

    威尼斯富商出资帮助教子基安纳托(Giannetto)去海外经商,商船经过贝尔蒙,听说有寡居的郡主立下奇特的求婚规约,上岸去求婚,在她宫里喝下一杯药酒,昏睡过去,错失了求婚时机,他的财货,按照规约全给没收。他第二次前去求婚,又输去一船财货。他还不死心,可是他的教父——那威尼斯商人已没有余力筹划财货,只能向犹太人借贷一万银币,立下借约,到期不还,听凭犹太人从他身上割一磅肉。

    郡主隆重接待青年,殷勤劝酒,那青年事先得了侍女的指点,暗中把酒泼了,逃过了这一关,赢得了郡主,在宫里过着快乐的日子。一天,他凭窗闲眺,看见人们结队游行,原来圣约翰的节日到了,他这才想起了他的教父,因为借约正是在这节日到期,于是急忙辞别新娘,赶往威尼斯。

    犹太人坚持要割一磅人肉,拒绝了商人们愿意出钱赎回他的请求,说是他能把最大的一个基督徒商人宰了才高兴呢。青年赶到,愿意十倍偿还,犹太人却说,你即使把整个意大利的金子都拿来,他也决不答应。

    新娘乔装律师也赶到了,青年请她做仲裁,她把一磅判肉给了犹太人,但又声明:割肉时流了一滴血,或有一点轻重,就要将他斩首,并且召来了刽子手。犹太人一怒之下,撕毁契约,不打这场官司了。接下去是戒指的穿插,与喜剧大致相同,在关键时刻给青年指点的宫女嫁给了威尼斯商人。

    这故事虽有相当长度,却很粗糙。不像喜剧中的女主人公,是父亲立下求婚规约,郡主则自立规约,凡求婚失败,财货就给没收,又暗中使用药酒。青年第三次求婚,假装中计喝醉,她得意地嘲弄道:“小伙子,你再开一条船来吧,这一次你又完蛋啦!”没想到当她在青年身边躺下时,却给他制服了。这样,在喜剧中,贝尔蒙是寄托着人文主义理想的一个人间乐园,而在原来的故事中,竟像一家黑店,女店主以自己的色相来欺诈钱财。

    挑选彩匣这一关节可能采自中世纪拉丁文故事集《罗马人的事迹》(Gesta Romanorum),1524年左右有英译本,曾多次重印。集子共收一百个故事,其中第三十二篇叙述一公主乘船去罗马和王子完婚,在海上遭到暴风雨,只有她一人脱险,终于来到罗马宫中。皇帝对公主的身份有所怀疑,安排她挑选三个彩盒,选中了才认她做儿媳。第一个是金匣:匣内刻着一行铭文:“谁选了我,得到他分所应得的。”第二个银盒内的铭文是:“谁选了我,满足他天性的要求。”第三个铅盒内的铭文:“谁选了我,得到上帝为他安排的。”

    金盒里装着尸骨,银盒装泥土和蛆虫,公主选的是铅盒,盛的是黄金和珠宝。王子和她于是立即举行隆重的婚礼。

    夏洛克的女儿和基督徒私奔这一穿插,可能也有所依傍。莎翁同时代剧作家马娄(C.Marlowe,1564~1593)的戏剧《马尔他的犹太人》(约1589),主人公犹太人巴拉巴,有女儿阿比盖尔,爱上基督徒,在晚上从阳台向情人摔下钱袋,离家私奔,并背弃自己的宗教,改信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