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小皇帝无可奈何离开紫禁城 李石曾坦然应邀担任委员长

    鹿钟麟、李石曾率先坐上了第一辆车。

    鹿的副官指挥现场人员依次上车。溥仪、载沣等乘第二辆车,溥仪妻妾及宫女乘第三辆车,张璧等人乘第四辆车,绍英等人乘第五辆车。

    五辆汽车缓缓从神武门驶出,然后向后海的醇王府驶去。

    从此,宣统皇帝结束了他的紫禁城时代。

    历史将记住这一刻:公元1924年11月5日,象征着封建皇权的紫禁城,结束在这一天黑沉沉的夜晚,至此,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统治终于被连根拔掉。

    载沣为醇亲王,是溥仪的父亲。在溥仪三岁即帝时,载沣被授为监国摄政王。溥仪六岁退位后,载沣无政可摄,就一直住在后海北岸的醇王府里。

    中午,载沣正准备吃午饭,突然接到溥仪的电话,得知宫中有变,便放下饭碗,从醇王府匆匆乘舆赶来,途中正遇上绍英等人。

    载沣及绍英等人一起来到养心殿。

    绍英讲了刚才在值房最后交涉的情况,并绘声绘色地把鹿钟麟命令景山部队推迟至三点开炮的情况说了一遍,在场的人无不大惊失色。尤其是那个胆小的荣源,一听说要开炮,马上溜到御花园躲了起来,再也不肯出来。

    载沣弄清情况,感到大势已去,再坚持不搬已不可能,便对溥仪说:“搬出内廷是迟早的事,既然到了这一步,拖几天、几月也无意义,不如今天即刻出宫。”

    溥仪气愤道:“我原本也不想待在这里,闷得我气都透不过来。不过,他们如此逼宫,实在欺人太甚!”

    载沣劝说道:“兵临城下,无理可言。继续留在这里,危险太大,搬出去也许更安全些。”

    绍英附和道:“留是绝对留不下了。刚才符曾向李石曾求情,这个忘恩负义的混账东西,不仅不给半点面子,反而为虎作伥,要挟我们非搬不可。”

    绍英明骂李石曾,暗怨李符曾。李符曾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悄悄地退了下去。

    沉默了许久,溥仪又气又急:“可他们不给时间,不给住所,叫我怎么搬?”

    载沣不再劝说,果断道:“现在不是说这话的时候。天无绝人之路。今天,先搬到我那边去,以后的事再想办法。”

    溥仪不再言语。

    载沣见溥仪还在生气,便上前嘱咐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况皇上呢既然决定出宫,就做得大度一些,千万不要悲悲戚戚的,给世人留下笑柄。”

    溥仪听父亲一番教导,只好勉强说道:“推车撞壁,别无他法,你们做安排吧!”

    “大家立即分头准备。”载沣开始分配任务,“绍英,你先把这里的两方宝玺一是‘皇帝之宝’,二是‘宣统之宝’拿去给外面前来接收的官员,让他们转交给政府,并表示今天一并搬出宫殿。”

    “这宝玺和宫殿要是交出去了,这以后……”绍英提出异议。

    “交了,交了!”溥仪用手在空中挥了两下,“要走就走个干脆!”

    载沣又说:“还有无值守的太监、宫女一并遣散。耆龄,你去安排一下哪些留下,哪些出宫。出宫的,要他们收拾细软物件,并给他们发些钱。”

    “每人发多少?”耆龄问。

    载沣略为心算后说:“太监每人发洋10元,宫女每人8元。不论是暂留的出宫的,还是随同去醇王府的,一律发给。”

    近一个小时后,绍英等人又回到了隆宗门值房,转达溥仪同意即刻出宫并向鹿钟麟交出了两方宝玺。

    第十九章 小皇帝无可奈何离开紫禁城 李石曾坦然应邀担任委员长 - 图1

    溥仪交出的两方宝玺

    鹿钟麟郑重地接过宝玺,交与李石曾,然后问绍英:“太监、宫女几时遣散完毕?”

    绍英答:“除了部分留下外,其他的随时准备出宫,内廷已给每个太监和宫女发了银两。”

    鹿钟麟肯定说:“这样很好。转告他们,让他们放心,日后生计有困难,可进正在筹备的贫民工厂。”接着又说,“时间不早了,你们赶快回去,让溥仪他们抓紧出宫,我们在顺贞门外等,车辆都已备好,先带些日用品即可。”

    鹿钟麟说完便带着一行人离开了隆宗门外值房,在顺贞门外等候溥仪出宫。

    溥仪在这里紧张地收拾东西。忙乱之中,溥仪居然没有忘记一件事,将藏在西暖阁里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偷偷卷进了随身行李中。

    下午4时10分,溥仪和他的后妃们随着醇亲王载沣走出御花园,后面是内务府大臣绍英、耆龄、宝熙和一大群宫女、太监。荣源也被人找到,硬把他拽了过来。

    顺贞门是御花园北门,门外便是神武门内广场,广场上停着等候在这里的5辆汽车,同时站满了荷枪实弹的国民军,所有人的行李都被搜查,对可疑之物一律留下。

    溥仪的行李由太监拎着,也同样被要求放下搜查。士兵从里面搜出了《快雪时晴帖》,太监不肯放手,并与士兵争辩起来,溥仪看在眼里,昔日的皇上顿觉小偷一般,做贼心虚,只得忙不迭地让太监交了出去。

    士兵虽不知为何物,但意识到非同小可,便非常慎重地将之收了起来。

    鹿钟麟、李石曾率先坐上了第一辆车。

    鹿的副官指挥现场人员依次上车。溥仪、载沣等乘第二辆车,溥仪妻妾及宫女乘第三辆车,张璧等人乘第四辆车,绍英等人乘第五辆车。

    五辆汽车缓缓从神武门驶出,然后向后海的醇王府驶去。

    从此,宣统皇帝结束了他的紫禁城时代。

    历史将记住这一刻:公元1924年11月5日,象征着封建皇权的紫禁城,结束在这一天黑沉沉的夜晚,至此,两千年的中国封建统治终于被连根拔掉。

    第十九章 小皇帝无可奈何离开紫禁城 李石曾坦然应邀担任委员长 - 图2

    溥仪出宫后鹿钟麟在绍英的带领下进入紫禁城

    第十九章 小皇帝无可奈何离开紫禁城 李石曾坦然应邀担任委员长 - 图3

    宫女从神武门出宫

    第十九章 小皇帝无可奈何离开紫禁城 李石曾坦然应邀担任委员长 - 图4

    宫女从内右门出宫

    醇王府又称北府。该府在康熙年间是清初大学士纳兰明珠的宅第光绪十六年,载沣在北府袭醇亲王生溥仪于此。光绪三十四年,溥仪入继大统,载沣为监国摄政王。这座王府就成为声势显赫的醇亲王和摄政王载沣的府第。

    五辆汽车同时到达北府,在正门口停下。

    鹿钟麟、李石曾等人先下车。

    溥仪下车后,鹿钟麟走过去不卑不亢地自我介绍道:“溥仪先生我是京畿卫戍司令鹿钟麟。”

    这是溥仪第一次见到鹿钟麟虽然心怀恨意,但还是礼貌地与鹿握手。

    第十九章 小皇帝无可奈何离开紫禁城 李石曾坦然应邀担任委员长 - 图5

    鹿钟麟同样礼貌地说:“溥仪先生,请问你今后是自称皇帝还是以平民自居呢?”

    溥仪苦笑道:“我既已接受修正清室优待条件,交出宫殿,废除帝号,当然就成了中华民国的公民。”

    “你愿意吗?”鹿钟麟问。

    溥仪平和地说:“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

    鹿钟麟笑道:“好!中国又多了一个平民!”

    张璧说:“你既然是公民,那么,我们军警就有保护你的责任。”

    “作为公民,还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李石曾说,“溥仪先生还可以竞选中华民国的大总统。”

    溥仪一听大总统,颇为反感,心里堵得慌,但见几位说话都带善意,又想到他的外文教师庄士敦讲的四个字“韬光养晦”,也就不失风度地说:“感谢你们的好意。我本来就不想要那个优待条件,也不想当那名不副实的皇帝。这回把它废止了,正合我意,也让我彻底解脱了。无论是当皇帝还是住皇宫,都不自由,现在我自由了!”

    鹿钟麟听后哈哈大笑,李石曾、张璧以及周围持枪的民国将士也都笑着鼓起掌来。

    谁也不曾想到会出现如此戏剧性的场面。

    历史总是那么具有戏剧性。

    显然,今天从早到晚的一出历史性大戏,溥仪似乎是主角,刚才他的一番话,堪称绝妙台词,既是真的也是假的。真的是,他的确厌恶王公大臣对他自由的限制,他要自由;假的是,他并非真心实意想废除帝号和优待条件,做一名普通的公民,而是一心想找回失去的天堂,拥有他的祖先交给他而现在却又失去的江山社稷,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实实在在、自由自在地坐在那镏金雕龙的宝座上。

    鹿钟麟、张璧、李石曾将溥仪送到北府后,又返回故宫,做最后的检查,并指挥留守故宫的国民军和警察,会同清室内务府人员,逐一为溥仪及其妻妾的住所和每座存储文物、物品的主要宫殿及相关场所都贴上封条,加了锁。

    就在他们一切安排、检查妥当准备离开时,副官过来报告说,在溥仪他们出宫时,发现了一卷古字画,当即被扣留下来,但不知为何物,也不知如何处理?

    鹿钟麟当即命令拿来一看。当副官把这幅古字展开后,李石曾惊呆了!这不是稀世国宝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吗?

    他立即要求送到宫中严加保管这把在场的办事人员难住了,因各宫殿已经上封上锁,无法送回保管于是,李石曾派人到街上买回一个大保险柜,亲手将它锁在柜内,外面再加上封条,临时存放在神武门内的一间办公室里。

    《快雪时晴帖》

    就在溥仪出宫的当天下午,摄政内阁召开紧急会议。黄郛代总理主持专题会议研究溥仪出宫的善后问题。

    参加这次内阁会议的有:外交、财政两部总长王正廷,司法部总长张耀曾农业、商业两部总长王斌,陆军部总长李书城和教育部总长易培基。

    会议议决的事项主要有:清室善后委员会组织条例草案;善后委员会名额、人选;各种善后问题的处理;等等,同时决定会后以国务院名义发表通电说明溥仪出宫经过。

    通电内容为:

    “民国建国,十有三年,清室仍居故宫,于原订优待条件第三条,迄未履行,致民国首都之中,尚存有皇帝之遗制,实于国体民情,多所抵触。爰于十一月五日,与清室溥仪商订修正优待条件。其文曰:今请大清皇帝欲贯彻五族共和之精神,不愿违反民国各种制度仍存于今日,特将《清室优待条件修正如后(第一条至五条已见院令不赘),商订既毕,溥仪已于本日移出宫禁,政府已令行政长官妥为保护。特此电闻。”

    会议开完,部分内阁成员刚刚离开,鹿钟麟、李石曾就驱车赶到国务院来了。

    “这是溥仪主动交出的两颗国玺。”鹿钟麟把从逊清皇帝那里接收到的两颗印玺放到了黄郛的办公桌上。

    “哦,看来办得还算顺利嘛。”黄郛微眯起眼睛,扫了一眼“皇帝之宝”和“宣统之宝”。

    “他们开始抵触,后来想拖,提了不少困难,硬缠死磨,讨价还价,不想马上搬出紫禁城,我们决不退让,咬定不予答应。”鹿钟麟接着又讲了溥仪出宫以及同治帝的两妃不肯马上搬走等情况。

    “下边人呢?”黄郛问。

    鹿钟麟作了详细汇报:“太监、宫女,有的已携带个人物品出宫,有几个由溥仪带走,多数在几天内可以出宫。他们在宫内不过是供人役使的奴隶,能够出宫,不啻如鸟出笼,如鱼得水,获得自由,所以多数喜形于色。但也有少数无家可归,亦无亲可投,他们对往后的日子十分担忧。我们已让内务府传话于他们,在政府的修正条件中,有筹设贫民工厂一项,到时可优先收容他们,予以妥善安置。这些人也就放心了下来。”

    黄郛肯定道:“此言极是,理应如此。”

    鹿钟麟又报告说:“至于守卫事宜,已调一连国民军警戍神武门外一带,另派一班人守卫神武门。宫内主要宫殿已封,暂时由旧有皇宫警卫徒手守卫。醇王府溥仪那边,也安排了少数军警负责保卫。”

    “一切办得非常利落、妥当。”黄郛极表满意,同时指示道,“此事虽然办得较为顺利,然而绝非大功告成,必须抓紧做好善后工作,立即办好几件事:一是抓紧办理善后;二是要尽快打发宫内其他清室人员出宫,尤其是同治两妃不能让其拖着不走;三是要切实守卫好紫禁城,防止歹徒趁机破坏,偷盗文物。总之,要把清室彻底赶出紫禁城,使之不可逆转,断了他们的后路。再就是一定要注意安全,把宫殿保护好,把文物保护好,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共有的财产。”

    鹿钟麟把黄郛交代的事一一记下来。

    黄郛又对李石曾说:“还有,刚才内阁会议通过了善后组织条例草案,并决定聘李先生为善后委员会委员长,明天就把聘书送给你。”

    李石曾没有这个准备,便说:“本人恐难承担此项重任,再说,我手头之事亦多。”

    “李先生对紫禁城情况熟悉,既是国会代表,又是文化界名流,担任此职非你莫属。”黄郛诚邀道,“务请李先生接受聘约,负起责任。”

    “既然总理已有定夺,我亦不敢推辞。”李石曾请示道,“下步如何展开工作?

    黄郛说:“现在先要抓紧征询溥仪及清室人员对善后问题的意见,尽快把清室参加善后会的人数及名单定下来。至于如何开展工作,请李先生先作考虑我们再约时间进行商量。”

    在毫无事先准备的情况下,溥仪入住北府,使这里顿时笼罩在一片惊恐和慌乱之中。

    北府的主体建筑有街门5间。进入外院后为正门。进门为正殿银安殿东西有配楼各5间。正殿后是一组自成院落的屋宇,自3间过厅入,正面是正房5间及其配房。最后为后罩楼,各种庆典时在此举行仪式。

    载沣让出自己住的正房,安排溥仪住下,自己搬到东面的配房里住。

    虽然是在此出生,但溥仪离开这里当上皇帝后就没有回来过,所以对此颇感陌生,住下后很不自在,再加上一天的惊吓和折腾,溥仪情绪低落,思绪紊乱。

    晚餐的时间到了,载沣遣人过来请溥仪过去用餐,他回话不用餐了。

    傍晚时分,庄士敦赶到北府,给溥仪带来了一些值得安慰的消息:公使团首席公使、荷兰人欧登科,英国公使麻克类,日本公使芳泽已向摄政内阁提出了抗议。外交总长王正廷出面向公使们作出保证,清室私有财产和溥仪的生命安全由政府予以保护。

    听了庄士敦的报告,溥仪、载沣、荣源才稍稍松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