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手足口病了解一下
预防重点
有事没事多洗手,特别在饭前和便后。
小朋友要养成好习惯,不要乱吐口水,也不要把脏手放到嘴里。
多人共用的毛巾、衣物要消毒。
如果生病了,要暂时隔离。
每年5月到10月之间,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不过先别慌!因为手足口病的主要受害者是那些5岁以下的,尤其是还穿着尿布的—— 小朋友
说起手足口病,它是一种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症状包括皮疹和溃疡。
因为症状主要出现在手、脚以及口腔内,所以称为手足口病。
Part 1 手足口病是啥
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也是病毒,它和其他病毒一样,非常小。
手足口病是由一类叫作肠道病毒的家伙引起的。
其实肠道病毒不是一种单一的病毒,它像一个大班级,里面有许多同学,其中会引发手足口病的,主要是下面这两位:
柯萨奇病毒A16型
肠道病毒71型
哥儿俩这辈子唯一的作业就是:大量复制自己。
怎么复制呢?
第一步:进入细胞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它们已经成功掌握了进入人体细胞的终极奥义:
第二步:复制自己
它们入侵细胞后,马上掏出一张RNA图纸。
啥叫RNA图纸?其实就是一份病毒复制指南,照着这个,就能造出一堆一模一样的病毒。
于是在细胞内,很快就出现了无数个一模一样的病毒。
最后,再把RNA图纸抄写无数份,发到它们每个人手中。
第三步:破门而出
新的病毒在细胞里胡吃海喝,祸害完一个之后,就揣着图纸破门而出,继续欺负其他细胞。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类型一开始没几种,但后来慢慢变多,现在已经多达20多种,这是为啥呢?
因为它们在不断变异!
变异原因一:粗心
RNA图纸更容易抄错。
所以一不小心,拿着图纸造出来的,就可能是以下奇怪的东西:
有时候像萨鸡
有时候像柯基
然后,然后就完了,一种新型病毒诞生了。
变异原因二:图纸共享
这两位同学平时都各忙各的,不怎么见面,但有时候,它们会碰巧入侵同一个小朋友。
老同学在同一个身体里偶遇,那就必须兴高采烈地烤上一串:
大家喝得昏天暗地,情绪一激动,就开始展示各自的宝贝,交流心得:
第二天清醒过来才发现,糟了!图纸记混了!然后按照新图纸做出来的病毒——
这是什么鬼东西!好嘛,又变异了。
Part 2 手足口病的症状
虽然有这么多种类型的病毒可以引发手足口病,但它们中的大多数性格还是挺温和的,平常只想展示一下存在感而已。
比如柯萨奇A16型,会让手上、脚上长小皮疹,偶尔屁股上也会长。
虽然手足口病挺常见的,但为啥会在手上、脚上长疹子,现在专家们也还没有个确切的说法。
除了皮疹之外,病毒也会引起口腔溃疡。
因为口腔溃疡很痛,所以还会导致小朋友流口水和没胃口。
如果出现轻微症状,要注意补充营养、水分,好好休息,七天左右就可以康复。
但是有几种类型的病毒,性格就比较刚烈,比如:
柯萨奇A10型
肠道病毒71型
除了上面说的那些症状外,它们还喜欢攻击小朋友的中枢神经系统,导致——
持续高烧
抽搐
这两类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情况严重时,有可能会危及生命。
Part 3 预防
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通过病人的鼻涕、唾液、疱疹液传播。
所以小朋友千万不要乱吐口水,害人害己。
如果生病了,要暂时隔离。
多人共用的玩具、毛巾,要多清洗和消毒。
除此之外,小朋友还要勤洗手。
大人虽然不易得手足口病,但有可能携带病毒。所以家长回到家后,最好先洗手、换上干净的衣服,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另外,由于手足口病毒是肠道病毒,也会通过粪口传播,
所以,我们一定要提醒大人和小朋友,最好不要玩屎!
但如果你们坚持要玩——
请一定一定记得洗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