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硬件黑客 加州北部:20世纪70年代
第8章 2100年大叛乱
在美国最有趣的城镇——加州伯克利市,有一座老旧的楼房,在其嘈杂不堪的2层大厅内摆放着一台难看的机器,这就是Communty Memory(社区存储器)项目建立的第一个公用终端。计算机走进伯克利市市民是不可避免的。其他的事情也是一样,从美味珍馐到地方政府。假如在1973年8月,计算机被普遍视为缺乏人情味、死板固执、咄咄逼人的非生命体,那么将一台连接到这种“奥威尔式怪兽”[1]身上的终端强行安放到一个通常较为和谐的地方,例如杜兰特大街利奥波特唱片店外的大厅内,这一举措本身倒未必会对人们的生活构成什么威胁。那只不过是又一种需要人们适应的潮流罢了。
从某种意义上说,真是岂有此理。这台终端好像一架挤压成一团的钢琴,和Fender Rhodes钢琴的高矮相当,可是它没有琴键,取而代之的是打字机的键盘。键盘被一个前面有平板玻璃的盒子保护起来。要想触摸到键,还必须把手伸到小孔里面,就好像你伸手等着别人把你铐在这个电子栅栏里面一样。不过使用这台终端的人都非常熟悉的伯克利风格,即成绺的长发、牛仔裤、T恤衫,还有焦躁不安的目光。而了解他们的人都清楚,这群人其实是为技术发狂。他们孜孜不倦地工作,好像有做不完的事情似的,他们在践行着自己的黑客梦想。
这群人便是Community Memory小组,按照他们散发的一份宣传材料上的说法,这台终端是“一个通信系统,可方便人们相互沟通,无需屈从于第三方的判断中表达彼此之间的兴趣”。这个想法旨在在一个分权治理的非官僚制度下加快信息的流动。是计算机孕育出了这个想法,也只有计算机才能实现这个想法。就事论事,这台计算机就是旧金山一间仓库地下室里的大型分时计算机XDS-940。通过开放一台可以人人动手操作的计算机让大家方便地互相沟通,这种现象进而衍生出了一个说法,即计算机技术可以成为反对官僚制度的游击战武器。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层最具嬉皮士风格的利奥波特唱片店外的公共区域还是音乐家的广告集散地,一面墙上密密麻麻地贴满了各种布告,诸如素食歌手要找一份临时工作,监狱乐队寻找感声吉他手,喜爱杰叟·罗图(Jethro Tull)的横笛吹奏手寻求与有类似情结的歌曲作者合作等。这些是传统的寻求合作的方法。而Community Memory鼓励使用现代的方法。可以把布告“贴”在计算机里,那些最需要的人会迅速且准确地获得这些信息。然而不久以后,伯克利人便发现了这台终端的其他用途:
FIND 1984,YOU SAY
HEH,HEH,HEH…JUST STICK AROUND ANO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