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朵花酿成的惨案:郁金香泡沫(下)
上篇咱说到,荷兰靠着一片海、几条鱼,摇身一变成了金融专家,因此除了海上马车夫,我们也可以亲切地称呼它为:
讲郁金香泡沫前,我们先来瞅瞅,当时的欧洲和荷兰都在干啥:
欧洲
16世纪的欧洲,是脑洞大开的欧洲。欧洲人刚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不信上帝信自己,于是就有了文艺复兴。
有了文化,脑袋开窍了,于是他们开始胡思乱想,意识到生活不只是眼前的“枸杞”,还有诗和远方的——
因此欧洲人纷纷下海做生意。这就是大航海时代,他们不仅有了文化,还成了有钱人。
荷兰
在这些下海的国家里,荷兰一枝独秀,成了大款。但每个大款,都会被一种“花”搞得脑壳疼:
于是荷兰人就苦苦思索,怎样才能显出自己的格调?一个人际交往的终极招数摆在了面前:
荷兰崛起之后的这种疯狂状态,大概就是郁金香泡沫的背景。
友情提示:
郁金香泡沫这事儿说法很多,咱不聊它的真实性,只讲故事,以及对你有啥用。
总之荷兰土豪猴急地想炫富,但是问题来了:他们用来炫富的东西——
一、这该死的无处安放的魅力
郁金香不是荷兰的特产,而荷兰这地儿又穷得只剩下钱,正经东西拿不出来。因此,如果想搞一把浪漫,荷兰人得靠代购。
哪儿最浪漫?土耳其呗!
郁金香起源于哪里这事儿,也有争议,有说非洲,有说中国。这里挑一个主流说法:从土耳其经奥地利到了荷兰。
有一天,一个土耳其人去奥地利朋友家串门子,顺便带了点儿郁金香种子——
这个奥地利朋友叫克劳修斯,园艺圈有名的“大V”,后人称他为郁金香之父。
有一天,荷兰有个大学缺一位植物园主管,正好找到了克劳修斯,于是郁金香就被他带到了荷兰。
在荷兰,郁金香受到了土豪们的追捧,真正登上了舞台。
问题来了:这朵花后来咋变得那么厉害的?
混子哥有幸请到了专业的植物学家,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没错,首先郁金香很美,大家都喜欢;
其次,它很难种。
除了种种子,郁金香也可以直接种球茎,后来说的买卖郁金香其实是交易球茎。
生长慢,让郁金香供不应求,所以郁金香的最大卖点是:
重点来了!
一种东西,如果能同时兼具美和少,那它一定可以成为奢侈品!
就这样,郁金香在荷兰土豪界流行开来。
其实荷兰人沉迷郁金香的过程,很像那些年“如花般的恋爱”:
二、怎么忽然就变贵了?
如果说荷兰和郁金香是恋爱关系,那郁金香能在万花丛中一枝独秀,则离不开两任“前男友”的助攻:
第一任:上流社会土豪
最先盯上郁金香的是荷兰土豪,他们主要买来搁家里欣赏,发发朋友圈炫耀。
但是发朋友圈炫富这种事,是讲究技巧的,炫得好叫人生赢家,炫得不好叫撞衫。
当时郁金香品种有限,都长得差不多,很容易跟别人买重了,所以土豪们憋马桶上琢磨,发朋友圈最重要的是:
于是市场上的需求,从好想要一朵郁金香,变成了好想要一朵与众不同的郁金香。
后来还真是巧了,郁金香转角遇到了一种病毒。
据说是这种病毒导致郁金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于是,素人变网红,土豪都抢破了头。
这是郁金香涨身价的第一波。
第二任:投机者
买花的人很多,但大家想法都不一样,比如有的人花了半的身家,把郁金香养在温室里欣赏——
这种打死也不卖,花钱就为了提高品位的人,很快成了网红。大家都称呼这种人为:
还有些人买了郁金香后,手头急用钱,转手卖掉了,结果发现还赚钱了。这是咋回事呢?
原来郁金香的价格天天在涨,今天一块钱,明天十块钱。这就吸引了一批人,低价买,高价卖,来赚差价。
这批人就是投机者。
当然他们的赚钱手法没啥稀奇的,重要的是他们的贡献:
咋做到的呢?
以前,郁金香很贵,土豪才玩得起,投机者们就想:人越多钱越多嘛,怎么让所有人都投资郁金香呢?
于是他们找到种花的:
然而,投机者们并没有等到开花,而是一扭头直接把合同高价卖了。
合同到期了,就能拿到郁金香,反正不会亏,大家都乐意。这种玩法就是期货的雏形。
这么玩的好处很明显:付个首付,就能买一份合同,涨价了倒手一卖,躺着赚钱。于是不管有钱没钱,人们都来掺和一脚。
因此,投机者是第二波助攻,直接把郁金香的价格推到了巅峰,这时候不来点BGM都感觉对不起这一刻:
来看看当时最贵的品种,超好看,但超级难种。
据说当时这朵花的价格,够一个普通人天天吃火锅吃十几年,或者在上海嘉定买一套一居室。
现在,咱们站在上帝视角看这件事,就会觉得很可笑:一朵花值这个价吗?对社会有贡献吗?但是走上人生“癫疯”的荷兰人并不这么想,他们砸锅卖铁,放下工作,兢兢业业去炒郁金香。
这种迷之社会现象,就是传说中的:
“泡沫”这个词儿很形象,它有一个明显的特点:
三、早该知道泡沫,一触就破!
话说当时荷兰的泡沫有多大呢?
别人是买房子送花,而荷兰人画风不一样,为了郁金香,建了很多交易所!
这里的郁金香交易所跟现在的股票交易所很像,购买者不分差异,什么人都能买,更是深得大妈的喜爱,于是郁金香从植物跨界成了金融产品。
但是泡沫这种东西,一扯到大妈,有没有感觉随时都会破掉?
据说扎破郁金香泡沫的那根针,和一个水手的故事有关:
荷兰一艘商船上有个英国水手二狗子,有天下班,他顺手拿了船上一个洋葱,回家炒蛋吃,结果船长气冲冲找过来——
原来,这哪是洋葱,明明是郁金香的球茎啊,还是那棵老贵的“永恒的奥古斯都”!船长下了血本买的,你说炒就炒?
最后闹上了法院。结果嘛,有人说水手坐牢了,有人说不了了之,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这让买卖郁金香的人开始冷静下来。有些聪明人就想:
于是突然有一天,一小部分人带头卖了自己的郁金香,其他人看了之后想了想,索性你卖我也卖。
看明白了吧,一边是有人想卖,一边却没人敢买了,最后贱卖都没人要,还不如洋葱呢!
结果合同到期了,全是违约的,到处都是追债的,整个郁金香市场也就崩了。
这就是郁金香泡沫的故事,但怎么崩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对荷兰的影响:
荷兰人全国总动员炒郁金香,船不造了,生意黄了,钱投进去连个响都没有,经济急剧下滑。
政府出面也没用,只能印些小册子,给大家提个醒儿。
有一种说法是,后人看到这些宣传册,才推测出有郁金香泡沫这件事,是真是假很难说。
17世纪30年代后期,荷兰的经济是真不行了,一下子被英国超了车,海上扛把子地位不保。
等等,朋友们,我们很可能一不小心发现了一个历史大阴谋:
英国水手,荷兰出事,英国最受益!综上所述,荷兰郁金香泡沫明显是:
开个玩笑。好了,郁金香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不管它是不是真实地发生过,混子哥还是那句话:
历史不只是一些词和故事,它能带给我们一种更高级的东西——
郁金香泡沫过去了,后来又有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甚至次贷危机。人们好像从来不会吸取教训,直到现在咱们身边也还在发生这种事:
所以看完这个故事,对咱们还是很有用的,起码你再看到有些东西很贵,但明显不值那个价,人们却一直往里砸钱投资时,就应该知道那很可能就是金融泡沫,要保持冷静。价格虚高的东西别碰,要投就投有价值的,这叫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