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连牛顿也算不出的疯狂:南海泡沫
上篇咱们扒了郁金香泡沫。荷兰人凭着金融嗅觉,刷上了世界土豪榜单第一,结果膨胀了,炒郁金香炒成泡沫,最后鸡飞蛋打……
人们痛定思痛,嘴上说着改过自新,可回看历史的深坑,坑底回荡着一句话:
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也不能信人类的嘴。
刚踩完郁金香的坑,历史便再一次证明了人性的缺点:
因为郁金香泡沫之后,又来了俩:南海泡沫和密西西比泡沫。
所以咱们可以把它们合称为:
咱们先来讲南海泡沫。
首先,南海在哪儿?
别闹了!这里的南海指的是:
温馨提示:
当时的欧洲人没啥文化,所以就把南美洲叫南海。
但故事并不是发生在南美洲,而是发生在另一头的欧洲
这两地儿隔着大西洋,居然都能扯一起去,究竟是咋回事呢?
一、抢沙发抢出的血案
先来看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英国方面
话说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全民开了窍,一切“向钱看”“向厚赚”,抡起膀子使劲儿干,生产力“唰”的一下就上去了!
这就叫资本主义兴起。
英国人下海赚了钱后,仔细一想,发财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居然是国王!
于是资产阶级闹了场革命,国王成了吉祥物,之后英国人民就在致富的路上,扶摇直上……
看到了吧,英国人手头有钱了,到处找机会投资,这就让泡沫有了发生的可能。
欧洲方面
话说当时的欧洲贵族,为了保持血统纯正,都喜欢近亲结婚。
近亲结婚嘛,就好比买彩票,讲究运气,生得好叫亲上加亲,生不好嘛……
在西班牙就出现了这种情况。
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二世,近亲结婚的结果,长相清奇,堪称人工智障。
脑子不好,肾也虚,因此他一直为不孕不育而烦恼。
无儿无女这事儿吧,要是搁普通百姓家,也就是没人继承自家宅基地而已,可人家是国王啊,问题就有点棘手……
于是乎,王位就被人盯上了,是谁呢?没错,法国国王。
那么问题来了:西班牙的沙发,跟法国有什么关系?
事情是这样的:西班牙国王有个姐姐,嫁到了法国,因此西班牙国王就是法国国王的小舅子,法国国王就是西班牙国王的亲姐夫。
蒙圈了吧?混子哥帮你捋一捋:
姐夫是啥?外戚啊!无数的历史教训都在预示西班牙:
于是法国国王就来吹枕边风:小舅子,我孙子就是你孙子,拿去续上。
于是法国孙子就成了西班牙国王,叫腓力五世。
不管腓力还是西冷,反正都是法国人啊,所以西班牙这块牛排,就进了法国人的盘子。
有人欢喜,就有人不乐意,谁呢?奥地利!
原来,奥地利国王和西班牙国王是同宗,祖上一个妈生的那种,于是奥地利国王跳出来说,你姐嫁出去就是外人,这个沙发应该归我儿子才对!
于是奥地利国王和法国国王就开战了——
他们一开打,隔壁有个邻居就慌了,谁呀?
英国!
英国觉得,法国本来就强,再吞了西班牙,自己在欧洲还怎么混?不行,绝对不行!
于是英国去帮奥地利,最后搞成了帮派街头火拼,波及了大半个欧洲。
史称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可打架好比请客吃饭,拼的就是钱。没多久,英国政府就捉襟见肘了。
于是英国就开始想办法弄钱,这个过程里,就发生了南海泡沫。
二、侠之大者,为国接盘
普通人没钱了,就要找人借,国家也一样!那国家是怎么借钱的呢?
英国政府琢磨着,老百姓有钱啊,于是想了个金融办法:
发国债!
扶稳坐好,混子哥给大家解释解释什么是国债。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向老百姓借钱,并写了张欠条
这张欠条就叫国债。
欠债要还钱,国债一到期,政府就得连本带利还给老百姓。
英国一口气发了很多国债,可借钱一时爽,还钱火葬场,很快英国政府被问住了:
所以接下来英国面对的问题,就是怎么还钱……
好在这时,有个大爷跳出来说:
他就是当时英国的财务大臣牛津伯爵。
牛津大爷找到一群土豪开了个“轰趴”,然后对他们说:
牛津大爷早料到土豪们爱财不爱国,于是他只好使出撒手锏:
南海?挖矿?啥情况?
原来早在大航海时代欧洲人就发现,亚洲有香料,美洲有黄金啊!
尤其是南美洲,金矿特别多,欧洲各国都想独占当矿主。经过番对抗,西班牙拿下了南美洲。
此后,南美洲归了西班牙人,谁想进来赚钱,都得他们点头才行。
不过做生意,最重要的是赚钱。当时西班牙也会允许英国去南美洲贸易—— 经牛津大爷这么一说,英国人都知道了南美洲遍地黄金,只要能到就是赚到,简直就是:
于是牛津大爷牵头,带领土豪们成立了一家创业公司,这就是传说中的:
南海公司
英国政府特批,南美洲这块肥肉,只有南海公司才能啃。同时南海公司还买了1000万英镑的国债,互相都有好处嘛。
可当南海公司的土豪们做着赚大钱的美梦到达南美洲后,他们才发现—— 这个特许权是真的虚,就跟西班牙国王一样虚!
怎么个虚呢?
西班牙规定,英国每年只能派三只船过去贸易。
后来由于西班牙和英国闹掰等原因,南海公司在南美洲没赚到啥钱。
这骨感的现实,血淋淋地惊醒了土豪们的南海发财梦,他们终于明白了——
三、疯狂的股市
公司都注册了,你告诉我要亏钱?这可咋整呢?
估计英国土豪们在抹泪时低了头,因为他们突然发现:
下面全是“韭菜”啊!
这就好比,你家揭不开锅了,突然想起来还有几亩韭菜,你体会一下。
对南海公司来说,“韭菜”就是一茬茬的钱,问题是怎么收割呢?
忽悠呗!
南海贸易特许权本来就是个金字招牌,再加上政府的担保,就能让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信得不要不要的。
“韭菜们”都看好南海公司,纷纷买入他们的股票。
看明白了吧,都不用跑南美洲,发几条朋友圈,就能躺着赚钱!
不过南海公司还嫌不过瘾,一拍脑袋,又搞了个大事情:
南海计划
简单地讲,就是让吃瓜群众用手里的国债换股票。
老百姓没啥文化,觉得股票噌噌涨,总该比国债值钱,而真正值钱的国债,就都跑到南海公司手里了!
据说英国政府本来是反对南海计划的,但土豪们贿赂了官员,使这个计划得以通过。
这次南海计划,又把他们的股票价格抬高了几番,就连大科学家牛顿都开户进场。
当时股票涨得多疯狂呢?
就好比上海徐汇区的房子,10块钱一平方米,你嫌贵没买,过了半年再看—— 涨到一万!
眼见南海公司空手套白狼,赚得盆满钵满,其他心思活络的人,也红着眼睛开始琢磨:
咋割呢?水里的一种生物给了他们灵感:
于是大家一窝蜂开公司,出现了很多奇葩公司,疯狂发股票忽悠人买。
牛市的时候,谁还能理性?大家觉得是个股票就能赚钱,买股票跟买白菜似的,直接挤到服务器瘫痪。
当时大家见面都不谈天气了,而是改成了:
上到国王,下到家庭主妇,全在炒股,却不管不问公司经营啥情况,这就很容易—— 出大事啊!
首先,政府看到疯狂的股市,也坐不住了,于是出面说:
以后开股份公司,必须由我点头批准。那些浑水摸鱼的公司,一律封杀。
这就是著名的《泡沫法案》。
于是“韭菜们”慢慢冷静下来,仔细一想,发现对南海公司也不了解啊:
怀疑的种子一个猛子扎下去,“韭菜们”都坐不住了,纷纷开始抛售股票。
股票价格开始呈“跳楼”式下跌,让无数人血本无归。
就连大科学家牛顿也赔得老惨了!为此牛大爷还发微博叹息道:
南海泡沫就是这么个事情,但它给英国造成的影响不小。这里简单说两点:
影响 1:股份阴影
这场泡沫让英国人对股份公司产生了阴影,一提起股份公司就想起骗子——
“南海泡沫”事件阻碍了英国股份制公司的发展,直到一个多世纪后英国人才走出阴影。
影响 2:英国政局
由于南海公司的事是托利党(后改称保守党)搞的,因此大家对它很失望。它的对头辉格党(后改称自由党)趁机上台,英国以后的政局就发生了变化。
好了,南海泡沫就讲到这里。
其实就在南海泡沫发生期间,英国的老冤家法国,也经历了一场泡沫——密西西比泡沫。
这哥俩超实力地演绎了什么叫:有福干仗,有祸同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