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之最”(译者序)
或许你不敢相信,这本书创下了不少“之最”。虽然只能说是我自己经历过的“之最”,但说不定它们也是“中国之最”,甚至“世界之最”。
首先,这是翻译遍数最多的一本书。2006年,我翻译了本书第1版。当时是为了学习翻译而翻译,并没有出版(也没有出版社引进),翻译稿至今仍静静地躺在电脑硬盘的“翻译档案”里。2008年,图灵引进了本书第2版,于是我作为译者,第二次重新翻译了这本书。结果就是受到读者好评的《写给大家看的CSS书(第2版)》。2012年,本书第3版面世,由于内容更新超过80%,所以我又一次重新翻译了它。现在,这本书的全稿已经跟读者(至少是购买电子版的读者)见面了。但鲜为人知的是,我在近7年的时间内,翻译了这本书的三个版本。同一本书,三个版本,每一版都翻译一遍,这在我的翻译生涯里是绝无仅有的,是为“最多”。
其次,这是翻译模式最新的一本书。这本书采用了在线翻译、按章发布的模式。所谓按章发布,就是翻译一章、编辑一章、发布一章。对于购买了电子版的读者,这种模式不仅大大缩短了出版周期,而且使翻译过程充满互动性。传统纸质书从开始翻译到最终印刷上市,一般都需要6个月以上的时间,有的甚至更长。这么长的周期内,译者、编辑与读者“不见面”,翻译质量如何,内容有没有吸引力,读者全然不知。按章发布之后,对读者来说,可以更早地、同步地读到新书,掌握新知识;对出版方而言,则向前延长了图书的寿命。更重要的是,这为译者、编辑与读者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可能。这种模式对于我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是为“最新”。
按章发布是一种敏捷出版实践。敏捷软件开发讲究快速迭代、持续交付。套用在敏捷出版上,就是译、编、读每章都会有迭代,而全书内容以章为单位持续地交付给读者。具体来说,每一次迭代从交付每一章的内容开始。作为译者,我会在交付每一章的时候写一段简短的导读文字,概述一章的看点和精彩之处,通过社区消息系统群发给所有读者。读者在阅读期间,会反馈勘误或者留下读书笔记。勘误信息可以立即得到纠正,从而减少将来印在纸质书中的错误。而读书笔记则有助于增进读者间的互动,加深读者对内容的理解。从读者反馈来看,这种模式较传统出版模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得到了读者的认可。比如,读者cisolarix就说:“及时对读者进行响应,很赞啊。比传统的出版方式好多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说这本书是参与翻译人数最多的一本也不为过。为此,我把写这篇译者序时给这本书留言的读者列出来,感谢他(她)们提出的勘误、对本书的肯定和敢于留下自己的“手迹”:
nikogu、 cisolarix 、北秋、小杜、_ituring、m1a0、小翼、igoogler、Ivan Yan、newiuce、Jimmy哥、流年、langford、karaschee、曹小坤、冰雅冷轩、acmerfight、Lemoncolaz、larrycai、level55_474、fejustin、球球饭团、zhangweifang、长弓、hidoos、rocflytosky、no_particular、xzhbao、hidoos、zhaoshuxiang、Pippola! 、ivanzhaowy、karaschee、lyuehh、陈陆扬
当然,这里边要特别感谢一位读者:流年。他在阅读过程中写下了很多心得体会,为其他读者提供了拓展性知识。他的留言让我反思:中国读者实际上不是不善于交流,而是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不敢交流。就如同有人提到用英文写作时所说的,最难的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英文语法错误其实是别人容易纠正的,但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则是别人无法知道的。具体到CSS,虽然不难学,但真正彻底把原理和基本概念全搞通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你想让自己真正掌握CSS,这本书就是一个不错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