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之内
“我预测五年之内,这将成为美国销量最高的个人电脑。”这位中年人,戴着他惯常的眼镜,高举着一个不同寻常的新产品:一个没有键盘、依靠触屏输入的电脑。他继续说道:“我们刚刚完成了该设备的一些原型,我必须要说的是,人们都争抢着要使用这些原型产品,情况要比之前发布所有新产品都激烈。我认为这是一个好迹象。”他对观众说道,又补充说其设计是“笔记本电脑演化的最终版本”。
比尔·盖茨错了。2000年11月的那天,拉斯韦加斯Comdex的观众们并没有看到对未来的设想——至少,没有看到微软的未来。五年之后,Windows平板电脑依然仅在电脑业务中占据着最小的一个利基市场。它们又重又贵,电池续航能力也不够;你还需要一支触笔(对于粗心的人来说太容易弄丢了)才能进行操作。少数人信赖它们。多数人咒骂它们。大部分人无视它们。
在微软公司内部,平板设计已经成为一场艰苦的战争,理查德·布拉斯(Richard Brass)受盖茨任命,负责将平板从一个极佳的实验室理念变成新一代能在未来使用Windows和Office的设备。布拉斯1997年才刚刚加入微软,就已经被任命为新兴技术副总裁,并准备开发新的理念。
1999年3月,盖茨给了他和他的团队一个任务:开发平板电脑——这个想法数十年来一直笼罩着硅谷:一个便笺本大小、便携式无键盘的电脑,可以直接在上面书写。(原型直接出现在《星际迷航》(Star Trek)系列以及“素描刻蚀”[41] 中。)正如8月盖茨对《纽约时报》解释的那样,“我们想看一看我们是否可以生产出平板电脑及其配套软件,使之足够强大,让人可以凭直觉选择,价格又便宜,从而能够抓住人们的想象和市场。”他认为手写或者语音视频将会代替键盘。
布拉斯已经意识到了,他面临一个巨大的挑战。并不是关于这个理念的质量;而是如何在公司内部找到合适的支持。他对此已经有所体会了:当公司发明了一个可以提高屏幕文本清晰度的、叫作ClearType的系统时,Windows部门告诉他一些颜色会导致显示非常刺眼,而Office部门则认为显示并不锐利,而非常“模糊”。假如布拉斯的团队转而为他工作的话,掌上设备部的负责人就愿意为ClearType提供支持。(布拉斯没有同意。)微软的文化就是,就像黑手党一样,规则和晋升十分严格,内部文化“强大”。
布拉斯来自纽约,有一种敢作敢为的风格。在《商业周刊》的人物介绍中,他被描述成拥有一种“自然的力量”,“只要他一走进门,就可以自然地吸引所有人的注意”,“他经常会大声吼叫着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者是打断别人,改变对话的内容和方向”,他敢于对抗庞大组织的惰性。他的任务就是让平板电脑成为现实。微软内部那些强大的力量对此并不积极。布拉斯后来在2010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中描述了负责Office的副总裁是如何决意认为他不喜欢控制平板电脑的触笔的;他更喜欢键盘。因此他也不愿意让开发者重新编写Office,使之适应在平板上的运行。“因此,假如你想在电子表格中输入一个数字,或者想改正电子邮件中的一个单词,你必须在特殊的弹出框里输入,之后再转成Office的信息。烦人、笨拙而且迟缓。”布拉斯咆哮着说。他觉得平板的想法事实上已经被破坏了。没有Office的支持,平板只会流产。另外,即便是在2001年,笔记本电脑也才刚刚开始流行起来;超过3/4的个人电脑销售都来自于台式机。
苹果开始并没有太过注意,根据乔布斯传记所写,到了2002年,他和盖茨以及一位负责平板电脑的微软高管一起吃饭。他坚称这将给市场带来革命性的变化,苹果应该授权这种触笔软件。但是乔布斯很厌恶用笔输入的电脑:他认为手指可以做得更好——而且用笔的话也容易丢失。很快,由乔纳森·艾维领导的苹果设计团队就接受了一项任务,要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并想出应用手指控制触屏的办法。
当时触屏的问题在于他们使用的电阻技术(触笔、手指或者指甲的压力可以改变两层或者多层电阻;顶端和四周的连接器感受到这种变化,然后处理器会计算出压力发生的位置)。它们只能对于一点的压力做出反应。不可以用手指滑过屏幕——这样压力传输不均匀——或者使用其他手势。
同时,乔布斯也意识到手写太慢了:“假如都要靠自己写出来的话,就赶不上发邮件的速度。假如邮件很多的话,就需要用键盘。我们看了微软的平板电脑,我们认为它不会成功。”他在2003年4月说道。它可以作为阅读设备,他承认:“假如有一群富人可以负担得起买三台电脑的话:他们已经有了台式机;已经有了笔记本电脑;现在要再买一台平板电脑来阅读——这就是你们的市场。人们居然还说我们市场范围窄。”
苹果团队意识到有时候用户确实希望可以多点触摸屏幕,或者像直接使用鼠标那样用手指滑过屏幕(比如可以翻动网页)。这样就需要一个电容屏幕,它只有一层,可以感受到有东西触碰时的电容;通常是手指的触摸。
在用当时最先进的电容屏进行了试验后,团队想出了一些可行的设计。他们使用了Mac OSX系统并且证明了这一理念。但是还有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电容屏价格要比电阻屏高50%,电阻屏的价格本就已经不便宜了。市场部认为这么高的价格根本就不会有市场。平板电脑的想法被搁置了。但是,设计团队还是在研究触屏方面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经验教训。这也得以很好地应用在了另一个产品iPhone上。
在iPhone发布两年之后,苹果已经购买了大量的电容屏,因此其价格大幅下降。加上已经有了精简的触屏版Mac OS X(现在名为iOS),平板电脑的项目又重新启动了。这一次,它看上去更有希望了:手势可以使用了。软件可以使用了。甚至也可以使用应用,就像iPhone那样。它与手机不同的是:放在一臂远的位置时,它的大小看上去与电视屏幕一样。因此打字可以解决了,但是主要问题在于内容。
苹果开始研究这一问题,同时也开始了在尽可能保密的情况下与时代华纳(Time Warner)等媒体公司和美国职棒大联盟(MLB)协商提供适用于某种iPhone的节目……不过屏幕会更大一些。这种消息透露了出来,就像是3年前iPhone发布前一样,2009年12月,传闻苹果准备发布平板电脑,这是很明显的事情了。但是由于苹果典型的保密作风,人们并不知道它的名称、大小、重量、规格和价格。一些数据(关于出货估计和屏幕订单)于2009年12月由一位三星员工黄锡骏(Suk-Joo Hwang)在加利福尼亚山景城(Mountain View)吃午饭时透露给了一位美国研究主管和一位对冲基金经理。附近一位苹果员工无意中听到了他们的对话;苹果保持了一贯的坚决作风,很快终止了从三星购买屏幕的合同。
在微软公司内部,关于苹果计划的传闻同样也传来了。正如他们早在iPhone发布之前就意识到微软需要一款消费者至上的智能手机一样,J·阿拉德领导的团队也看到了平板市场的机遇。阿拉德又一次支持垂直整合的优势:全部自己生产;控制用户体验。他的团队设计出了一个电子阅读器(e-reader),它拥有7英寸屏幕,可以通过触笔或者手指多点触控。这个“设备”主要是概念性的,包括许多拖放操作;该项目的概念视频展示它操作起来就像是一个放大版的iPhone,有应用、照片、地图、联系人、日历和计划。
2009年年底,阿拉德带着这个叫作Courier的理念去找鲍尔默和主要领导,寻求他们的批准。尽管这是一个“全构件”项目——微软自己制造硬件和软件——他取得过Xbox、Zune MP3和Kin手机(当时正在准备进行生产)的成功;为什么不能生产平板电脑呢?但是与这两个项目不同,它们只会惹怒娱乐和设备内部的其他项目,但是Courier还要计算:地址簿、地图和图片。
微软生存至上的残酷理论占了上风。Courier没有使用Windows,甚至也没有明显使用Windows Phone——当时正在开发中的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假如它不使用Windows,就不会使用Office,这会使得微软丧失通过Windows授权获利,以及进行Office授权的机会。假如它不能运行Windows Phone,就不能满足更长期的手机发展计划。没有Windows就意味着开发需要成本,同时又损失了收入:每售出一台使用Windows的电脑,微软都能获得56美元的收入,其中40美元是利润。假如Courier大获成功,但是却减少了个人电脑的销量,那么每一台Courier至少应该可以获得40美元的利润——不然就侵犯了微软的底线。
鲍尔默告诉阿拉德说他会考虑考虑。他依然很不喜欢史蒂夫·乔布斯抢了他平板电脑的风头,在苹果发布之前的一周,他在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上发表主题演讲,暗示世界上最大的两家电脑制造商:戴尔和惠普都将在2010年发布自己的平板电脑。他说Windows 7是“可以触摸的”,这可以激起人们的兴趣。你可以在平板电脑上运行Windows 7,但是用户体验非常可怕:按键太小,手指又太粗,根本没法在标准Windows界面上进行操作。
在发布之前,贬低苹果的人不停地指出微软早已尝试了平板电脑,并且每年的销量大约为100万台,因此苹果——拥有小得多的个人电脑市场份额——肯定每年只能卖出几千台罢了。自诩为专家的约翰·格拉伯尔(John Gruber,更准确地说是一位来自费城的博主,他在苹果内部和周围有许多广泛和深远的联系)回答说:“这种夸张的言辞并非因为苹果可能发布第一台平板计算设备;而是因为苹果可能发布第一台伟大的设备。”
第三类
几周之后,消费类电子产品展(CES)早已被人遗忘,史蒂夫·乔布斯走上了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Yerba Buena Center)的舞台,发布一个全新的产品iPad。但是与其他产品强调灵活性不同,比如iPod或者iPhone,iPad似乎强调的是不动性。舞台上有一把大扶手椅,发布会的大部分时间乔布斯都坐在上面。他随意翻看着。他发着邮件。他快速地翻动着屏幕上的照片。他并不像在做什么严肃的计算。就像是一个正在休息的人。尽管它也可以安装一些苹果的“生产”应用,但是乔布斯所展示的是这款设备不一定要用于工作。
他表示这是“第三类”设备,并称它将会“在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上,比如浏览网页,表现得更好。想要实现这些要满足很高的要求”,他说道。它需要在邮件、收听音乐、玩游戏、阅读电子书方面都精益求精。“假如有第三类设备的话,它就应该比笔记本电脑或者智能手机更善于处理此类任务;否则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就好像他8年前对iPod的介绍:定义分类;表明其类别。但是这个市场上有竞争对手,主要是上网本(netbook),2008年一家中国台湾笔记本制造商为促进销售创造的一个类别。上网本价格极低,体积更小,更加便携,电池续航时间更长。(苹果冷淡地拒绝了生产上网本:乔布斯告诉一位分析家称,这么低的价格制造出来的笔记本电脑都是垃圾。)
乔布斯继续解释iPad在新世界的作用:“好吧,有人认为它是一个上网本。问题在于上网本没有什么更优秀的地方。它们速度很慢,显示器质量差,使用的也是笨重的过时电脑软件。因此,它们在所有方面都没有比笔记本电脑强——只不过就是更便宜而已。它们不过就是便宜的笔记本电脑。我们认为这并不算第三类设备。但是我认为我们已经有了这样的设备,今天我们想第一次把它展示出来。”
正如同发布iPod一样,他开始先没有展示正面的样子;而是先展示了侧面。“我们称之为iPad。”他说道。
分析人士发现很难定义iPad究竟是新一代iPod还是iPhone,还是另一个Cube——乔布斯2000年7月骄傲地发布的一款小电脑,但是由于销量太差,不到一年就被终止了。人们对iPad的预测也从彻底失败到大获成功,不尽相同。TMF Zahrim的安德斯·拜兰(Anders Bylund)认为:“苹果iPad并非独一无二,也并一定就是它所在的媒体平板领域里最好的产品。它无论如何也不会对苹果的股东有任何帮助。” 前诺基亚高管霍拉斯·德迪乌现在开办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在乔布斯发布iPad后预测年内iPad的销量可以达到600万台。(我在iPad发布前几天,预测其前九个月的销量可以达到500万台。)
怀疑者忘记了,iPad经历了苹果公司内部层层的仔细检测。2008年4月,苹果吞并了一个芯片设计公司:PA Semi——善于利用ARM结构进行处理器设计——ARM因其耗电低的特性被应用于所有智能手机之中。iPad的处理器是由苹果公司内部团队定制的,这就使得解决问题要比那些使用别家公司处理器和软件的硬件公司容易。内部团队开发并测试了多种原型,包括不同的屏幕大小、电池重量和屏幕高宽比,之后彼此进行竞争。一位前苹果员工告诉我,这种情况一直在发生,但是各个团队彼此之间都没有怨恨;他们的目标都是为了找出最好的设计,而不是为了获胜。乔布斯和艾维选择了10英寸屏幕,电池续航能力达10小时,以及4:3的屏幕高宽比。与此同时,一支由几十个人组成的团队——按照微软的标准来说人数很少,对于谷歌来说算是中等,对于苹果来说就算是人数众多了——则在转变iPhone的操作系统和电子邮件、浏览器程序等软件,使之能够适应更大的屏幕。
4月初,iPad开始销售。人们在苹果店外排起了长队。但是其他人则不觉得这种使用手机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有什么用——尤其是微软。鲍尔默进行了计算,史蒂文·辛诺夫斯基领导的Windows部门取得了胜利。4月中旬,鲍尔默驱车来到了阿拉德团队开发Courier的独立实验室,告诉他们这个项目结束了,而此时iPad已经成为了抢手货。阿拉德非常愤怒。他和妻子丽贝卡·诺兰德(Rebecca Norlander)很快就一起离开了微软。
“一个重要教训就是也许安静地酝酿要容易得多。但是一旦你想要做大,获得更多资源,你就需要确保有人支持你。”一位Courier团队成员对记者杰伊·格林如是说。格林对于Courier的失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要是从一开始就把辛诺夫斯基拉进来的话,现在应该已经上市了。”
几乎正当阿拉德接到这个消息的同时,Windows部门的一个团队正在对包括惠普和戴尔在内的大型个人电脑制造商进行介绍。其中一张幻灯片里讲到与苹果的对比,题目是“苹果是怎么做到的:良性循环”,上面的评论是:
• “苹果品牌以高质量、不复杂著称,‘就是很好用’。”
• “用户体验帮助人们认识产品价值。”
• “对价值的认识带来产品满意度,这就将变成品牌忠诚度。”
• “这就是人们愿意花钱购买的产品!”
对于微软来说,在关于Windows未来的讨论中提及苹果的优势,这表现了辛诺夫斯基准备以一种截然不同的理念来思考问题了。辛诺夫斯基自2006年9月起一直负责Windows部门。个人电脑业的实际情况就是苹果每销售一台电脑的利润(售价1 300美元的电脑,利润约为每台370美元)要比惠普或者戴尔(售价为800美元的电脑,利润约为每台40美元)高得多。由于现在西部个人电脑销售增速显著放缓,销售需求转移到远东,但是那里的盗版又异常猖獗,微软正在面临着平均每台电脑的收入和利润逐年下降的局面。它需要能为个人电脑制造商生产出新的产品,从而能够像苹果那样提升忠诚度,重振其销售和利润。
生于1965年的辛诺夫斯基是1995加入的微软元老——尽管年纪大了一些,但是他加入公司比阿拉德晚4年,开始是软件工程师——后来慢慢在Office部门获得晋升。阿拉德非常激进,辛诺夫斯基确实是个有条理的思想者,他认为加入公司的第一个体验就是在一个“重大失败的”项目上花费了一年时间——但是他从中学到的就是,“微软不会记恨。老板会说,‘好吧,你犯了一个错误。继续工作吧,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在Office部门一路高升,并且在2007年领导了重要的“ribbon”界面开发(它招致了有爱有恨的对待),他开始负责当时正在Vista中挣扎的Windows部门。他尽其所能地解决了问题,之后推出了Windows 7,一版历经悉心打磨过的Windows,等到这个任务完成之后,2009年夏天,他开始“重新设想”Windows。
向惠普展示的幻灯片表明微软正在思考新一版Windows将在slate(无键盘的平板电脑,就好像iPad一样)、笔记本电脑和台式机上运行。这并没有什么新鲜的;但是,在微软内部,辛诺夫斯基正在推进一个激进的计划,阿拉德的失败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个项目就是将所有平台上的Windows统一化,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台式机。其目的在于保护公司最有价值的财富,使Windows的垄断地位持续到永远。而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意味着要使其能在一个与iPad和智能手机等同样低能耗的处理器结构中运行:ARM,是一家设立于剑桥的英国公司设计的产品。
苹果的支配地位
2010年5月底,苹果宣布其在不到60天的时间内售出了200万台iPad。这还仅仅是美国的数据;它刚刚开始对其他国家发货——包括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瑞士。然而,其在不到一个季度时间里的销量已经超过了过去一年销量的两倍。
尽管许多评论人士依然将iPad视为时尚,苹果的竞争对手们却开始争先恐后地打造自己的平板电脑。问题在于:它们应该采用哪个操作系统呢?Windows 7 尽管“完全可以触摸”,但却并不合适:按键太小,手指不容易控制,界面也很笨拙。使用Windows 7的硬件制造商将要全额支付一台设备大约50美元的授权费用。假如销量与iPad一样好的话,制造商就需要在获得任何利润之前支付1亿美元的授权费用。
那么Windows Phone呢?尽管其Metro界面看上去很适合平板电脑,每台设备只需要支付15美元左右,但是微软却坚决拒绝了此类要求。微软并未说明原因。它并没有表现出自己有宏大的计划,与媒体打交道的普通员工也不知道是否有宏大的计划。现在信息传播受阻了。
因此制造商转向了安卓。在各制造商之间的竞赛中,三星先拔头筹:由于三星负责供应iPad屏幕,因此它了解其规格。三星的第一款平板电脑,Galaxy Tab使用的是安卓2.2系统——与许多手机一样——7英寸屏幕(7英寸屏幕大小是10英寸屏幕的一半:以对角线计算)。整个设备一半的成本都来自于屏幕,因而将屏幕缩小一半可以降低成本。即便如此,它还是赶不上苹果的价格;尽管它体积小了,但是价格还是更高。
尽管价格上存在差距,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发布自己的平板电脑,人们认为平板市场将快速复制个人电脑市场:水平模式将大败垂直模式。2010年6月,Adobe CEO 山塔努·纳拉延(Shantanu Narayen)在AllThingsD会议上表达了自己的期待:“各位在智能手机业务上看到因为安卓实现了拐点,平板电脑业务也会如此,”他说道,“截止到今年年底,还会有另外20家生产平板电脑的企业出现,这将推动整个产业向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他以惠普的WebOS(2010年年中收购Palm的结果)以及RIM的PlayBook举了例子。PlayBook是7英寸平板电脑,与黑莓Storm一样,它也诞生于应急计划,其硬件开发大部分外包给了中国台湾电脑装配企业Quanta,因为其他企业都会进行认购。因为企业的选择决定了个人电脑的成功,因此肯定也决定着平板电脑的成功,不是吗?
Flash的重要性,抑或是非重要性,成为了一个讨论的新话题,就像当初生产iPhone时那样。这是唯一一个苹果与其他竞争对手不同的地方,并且iPad的销量极高。Flash重要么?苹果会说不重要。Adobe和其他平板制造商说重要:没有它,许多网站上的视频都无法播放,广告无法播放,但是YouTube和大多数其他视频网站都不会受到影响,新闻网站也开始将视频信息转成iPad可以播放的格式了。
截止到2010年年底,苹果已经完全支配了平板电脑市场;iPad的总销量达到了1 430万台,获得收入95亿美元。硬件配件市场也张开双臂欢迎它的到来,为iPad制造了音乐基座、保护套、保护盒和配件。安卓平板电脑的发货量(尽管不一定等于销售量)估计为250万台。2011年1月,鲍尔默曾经在拉斯韦加斯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发表过主题演讲,附近数英亩的土地都被中国制造业企业使用了,它们在那里好像只生产能与iPad兼容的产品。一家企业甚至拥有一条赢利的生产线生产展示用的假iPad;iPad已经无处不在了。
一往无前
iPad,以及平板电脑的理念,并不仅仅对于苹果意义重大。与智能手机一样,它对于未来计算的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还有一个关于人们使用iPad体现了在这些时间和地点上他们并不愿意使用笔记本电脑的非正式研究:简单地说就是会议之间简短的间隔,短途旅行,都可以快速地把iPad从包里拿出来查阅一些东西。能做到这种功能的关键就是iPad可以“立即开机”(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从不关机,总是休眠”),因为其状态可以维持数天,就像手机一样,而且它的电池续航能力也足够长——用于计算操作的话大约可以坚持10个小时。3G版本的iPad实际上是持续联机电脑,但是便携性高。对于那些需要随时可以被联络到,或者随时需要完成一些任务的人来说,iPad完美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还有另外3个原因也促使iPad大受欢迎。第一就是大量高质量的应用,开发者开始接受为更大屏幕开发应用的挑战(人们通过苹果购买应用,也使得他们获益)。第二就是安卓平板电脑不能媲美其低价。尽管一些中国企业尝试将安卓平板——甚至是10英寸的平板——做到比iPad价格更低,但是用户体验非常可怕:又旧又慢的处理器,不够精准的触屏,时常崩溃的软件,还有续航不足一小时的电池。即便是罗宾团队针对10英寸平板对安卓进行了一次重要升级,称之为“蜂窝”(Honeycomb,官方称之为3.0版本),但是也并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功。尽管表现更像是为平板电脑设计的操作系统,按键更大了,但它还是在许多地方展示了安卓本来就是手机操作系统(比如系统信息设置中会出现“关于本手机”)。
但是,苹果的王牌就是其商店中琳琅满目的产品和内容——音乐、电影、电视节目、书籍——人们都可以直接进行下载。或者他们也可以选择读报纸,或者查阅推特等网站,全新的、更具视觉效果的应用都是为此开发的。而其他安卓平板电脑的制造商却不能提供类似的产品,只能把Flash作为自己的唯一卖点;它们不能播放其他付费媒体内容。
水平模式再一次证明了它并不像理论上那么健康。对于一些人来说,这只能表明实践错了,理论并没有错。在IT工作者看来,iPad有很多局限性,包括:不能进入文件系统,不能放入SD卡或者USB记忆棒,也不能播放Flash视频。很明显,人们不过是将其作为“玩具”而购买的。一位评论员称:
实际上,iPad成功是因为它可以使你坐在马桶上阅读,或者躺在床上玩游戏。它就是个玩具。它从一开始就不复杂,也就不需要消除这种复杂——苹果将iPod Touch和iPhone改成了10英寸屏幕,并分别称之为iPad和iPad 3G。
显然它并不用于严肃的计算工作。
相反的证据不断出现。一天,我在火车上询问一个人他用iPad都做些什么:他解释说他经营连锁餐馆,可以用iPad查看公司业绩表现的表格,也可以查收邮件,浏览网页。其他严肃的、需要用到键盘的工作,他都会在办公室用笔记本电脑完成。但是随身带着iPad和笔记本电脑并不现实。航空公司开始在飞行员座舱测试iPad,希望能够代替厚重的手册和导航图。各个学校开始购买iPad来代替教材,并且可以让孩子们直接上网。在苹果的赢利报告中,库克会一口气说出“正在测试或者使用”iPad的世界500强企业的数量,银行和掮客使用iPad的数量,以及大量为iPad编写的应用的数量。尽管不动声色,但是苹果正在进军商业计算机市场——多年来都属于微软的市场。
苹果还以另一种方式侵蚀着微软。这价值9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中的每一笔——大多数消费者——都意味着这些钱没有用在购买个人电脑上。由于多年前Office部门的阻止导致了微软没有合适的平板电脑,从而不得不把这些收入让渡给苹果。随着iPad销量的增加,研究机构高德纳和互联网数据中心修订了他们对于个人电脑销量下滑的预期;截止到2010年年底,个人电脑销量较1月份预测减少了1 520万台。
对于辛诺夫斯基的Windows部门来说,这就意味着损失了8.5亿美元的收入和6.1亿美元的利润。
辛诺夫斯基意识到了其重要性——但是却也不慌不忙。2010年,他要求Windows 团队集中精力生产出可以在使用ARM处理器结构的平板电脑上运行的Windows版本。英特尔芯片非常耗电;尽管它也一直在尝试生产可以与ARM耗电量极低的设计相匹配的低耗电处理器,但是却没有成功;因此,尽管多年来一直被英特尔哄骗,但是所有智能手机使用的都是ARM。
使用ARM的Windows电脑可以使用Metro界面。但是真正重要的是必须要使用正常的Windows,而不是减了价的Windows Phone或者新的Courier OS。阿拉德想法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拿Windows的未来收入流冒了险,微软是绝对不会采取这种行动的。但是辛诺夫斯基的计划——适用于两个不同结构的Windows——在保持版本同步上面临重大挑战。假如其中一个陷入严重延迟,另外一个也会十分糟糕。
2010年10月,鲍尔默接受采访时被问及他觉得最有风险的产品是什么。他回答说:“下一代Windows。”对此,他并没有给出解释。
尽管在选择了远离疯狂的iPad保护盒和配件制造商的酒店发布,辛诺夫斯基最终于2011年1月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展上拿出了成果。发布非常简短,介绍了使用ARM结构的Windows和Word。但是并没有展示Metro界面。
但是使用ARM的影响是巨大的。美国市场研究机构Asymco的霍拉斯·德迪乌称之为“最令人兴奋的一届消费类电子产品展”,并表示这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尽管大多数人会通过一个特定的因素或者市场定义时代,但是在我看来,那个时代的定义就是构造价值链,并从中获得利润。那个刚刚结束的时代以两家公司,Intel和微软攫取利润为特征,同时,价值链上的其他企业利润都在蒸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微软维持着操作系统的垄断地位,而英特尔则垄断成为了那个操作系统唯一的芯片制造商。现在,这两个垄断都结束了。
ARM联合创始人赫尔曼·豪瑟(Hermann Hauser)认为,英特尔的微型处理器业务“注定失败”:“假如你回顾一下计算机发展的历史,过去由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支配的主机,然后是DEC(数字设备公司)支配的小型计算机,之后第三代是Sun和Apollo(阿波罗)支配的工作站,后来是个人电脑,现在是手机结构将成为主要的计算平台,至少在终端领域是这样,”他说道,“计算机发展的历史中,从来没有过任何一家公司可以支配两波发展潮流,也从来没有发生新的潮流没有扼杀掉旧的——抹去它们的情况。”他总结说,“支配个人电脑市场的是英特尔和微软”。
后个人电脑时代
2011年3月,乔布斯出现了——尽管他仍处在最后一次因病离开苹果期间——在3月初发布了iPad的升级产品。相较于前一年,他可以对iPad的发展充满信心了。他传递的信息就是,这是计算机领域新的转变,iPad就是“后个人电脑”时代的先行者。在新的时代,计算机将脱离开许许多多的影响计算体验的限制。最重要的就是他认为这就像是20世纪80年代一样,任何硬件、任何软件都有发展的机会。
“我们的竞争对手将这(平板电脑市场)视为新一代的个人电脑市场。这是不正确的。这些都是后个人电脑时代的设备,需要比个人电脑操作更简便,更加富有直觉,”他在台上踱着步说道,“硬件和软件需要比在个人电脑上联系更为紧密。我们认为我们正在这样做着。”
他的话如同其他人在公司备忘录中所写的那样,提供了希望和警告。他也考虑过个人电脑时代过后人们的生活,他认为:
想象一个后个人电脑世界……在这样时代,由于一切都在计算机和通信中完成,重要的就是我们要做竞争对手和顾客最终会做的事情: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后个人电脑时代可能的面貌。顾客如何完成现在所做的工作?如何才能更好?怎样会变糟,还是仅仅只是不同?
这些文字来自于雷·奥兹(Ray Ozzie)发给全公司员工的邮件。当时是2010年10月,他从微软首席软件架构师的职位上退了下来——这个职位在他之前一直属于比尔·盖茨。很明显奥兹尝试了必要的政治斗争,希望可以改变这种Windows和Office作为软件利润成功的两大支柱的企业文化。奥兹下台了,鲍尔默并没找人取代他。
随着2011年的过去,苹果并没有做出任何退让。截止到2011年年中,iPad销量已经超过1 200万台,给苹果带来了大约90亿美元的收入。与此相反,RIM备受赞誉的PlayBook第一季度的出货量为50万台——第二季度降到了20万台。公司充斥着多达70万台的库存,并且开始向买家提供40%的折扣,以期解决该问题。6月,惠普开始销售TouchPad——并且由于销售不振,8月就停售了。惠普进行了减价销售,每台价格99美元,并在几周之内售清了所有产品,亏损数百万美元。三星的安卓产品最有希望与苹果竞争,在全世界范围内与苹果进行了一系列越来越困难的专利诉讼。但是三星Galaxy Tab的销量依然未知。有研究表明Galaxy Tab的市场占有率为6%,苹果的iPad市场占有率为75%;即便如此,三星依然是最大的安卓产品制造商,其他数十家企业的市场份额都极其微小。
iPad市场越来越像是iPod市场了,不像个人电脑市场。微软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吗?
大一统理论
2011年6月,辛诺夫斯基出现在了AllThingsD的会议上,资深作家沃尔特·莫斯伯格(Walt Mossberg)对他提出了问题:“你已经错过了第一波超级智能手机、消费平板电脑等的浪潮,这是怎么回事?我知道微软有许多聪明人。”
“我们总是有一些做得很好的事情,”辛诺夫斯基回答说,“你挑的两样都是我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出局。”他也否认微软内部有系统性问题。
之后他展示了Windows 8的新界面,这也即刻回答了为什么微软不向平板电脑授权Windows Phone的问题。辛诺夫斯基将Metro作为平板电脑Windows 8系统的界面。
作为战略来看,这倒是没错。微软可以保留其授权收入,也可以探索因为苹果而流行起来的“后个人电脑”时代理念。辛诺夫斯基在微软博客上写道,从2009年夏天开始,微软就在计划Windows 8了——早于Windows 7的出货日期(但是当时Windows 7已经完成)——目的在于“重塑微软形象,愿意重新调整哪怕是我们所支持的、最基础的用户模式、平台和API以及架构。我们的目标是做出毫不妥协的设计”。但是,用户界面设计总是需要有所妥协,Windows 8只能在妥协和复杂之间做出取舍。平板电脑能完成的工作肯定与台式机不同。使用起来也不尽相同:平板电脑是触摸使用的,而台式机需要使用键盘。因此,辛诺夫斯基于2011年9月进一步阐明了分歧,在Windows程序外部开发者年度会议上解释了他们必须修改或者重新编写程序,从而才能在使用Windows 8系统的ARM平板电脑上使用。这样看来,这就并不是他们一直使用的、拥有数百万程序的、“同样的”Windows了。但是,他也告诉他们,“这些应用不能利用所有ARM独特的地方”。
此外,他还宣布:为了使应用得以在ARM Windows平板电脑上使用,他们需要将其提交给微软,再由微软进行审查,然后放到在线商店供用户下载。对于付费应用,微软要收取30%的分成。最后,IE浏览器总经理迪安·哈查莫维奇(Dean Hachamovitch)表示ARM(和英特尔)的平板电脑浏览器不运行任何插件,也包括Flash。它只会运行日益成为主流的HTML5。
ARM版本的微软主流操作系统?一个微软控制的应用商店?不运行Flash?截止到2011年年底,微软突然开始变得好像苹果一样了。但是微软唯一没有的就是苹果的产品——但是:Windows 8要到2012年年底才会开始销售。
分析人士也很迷惑,不知道微软会如何传递信息,表明平板电脑的一支(使用英特尔芯片)可以继续运行老的Windows 应用,另一支(使用ARM的)则不可以。消费者会作何反应?微软的不确定,加上苹果的强大实力,高德纳的卡罗莱纳·米拉内西预计这种类似iPod的支配地位将持续到2015年,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苹果的硬件、软件和服务都可以提供超凡而统一的用户体验,”她认为,“苹果拥有远见卓识,创造了这个市场,并且也对内存和屏幕等原件供给进行了计划。”Windows 8有些“姗姗来迟”了;最好的机会应该存在于商业企业之中。
她还预测说平板电脑的销量将从2010年相当于个人电脑的5%,上升到2015年相当于个人电脑的6%。个人电脑销售一半都来自北美和欧洲,而且其销量大幅下降,因此假如这些数字都成为现实的话,西方平板电脑的销量将超过个人电脑,其中只有不到10%是Windows的设备。
这肯定是一个后个人电脑时代。盖茨的预言会成真的,只是晚了十年而已。
[41] Etch A Sketch(素描刻蚀)是一款素描绘画类的软件,玩家需要旋转左右两个旋钮来控制面板上的画笔描绘出你想要的图像,并且可以给他们上色。如果你想简单一些,还可以直接触摸屏幕来画画儿。——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