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9日,苹果的市值增长到了3 415亿美元,略高于埃克森美孚(Exxon)。后者直到那天早上之前一直都是世界上市值最高的企业。史蒂夫·乔布斯联合创立的电脑公司,迈克尔·戴尔14年前就建议说应该关闭、毫无未来的公司,现在成为了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尽管当天结束前苹果股价有所下跌,但是它已经留下了自己的纪录;苹果从金融菜鸟到统治地位的转型已经完成。当天收盘时,苹果市值为3 467亿美元;微软为2 143亿美元,谷歌为1 851亿美元。
相较于1998年年底(苹果市值55.4亿美元,微软3 446亿美元,谷歌1 000万美元),三家公司的总财富不止翻了一番。但是微软,由于先后在搜索、数字音乐和智能手机业务领域被谷歌和苹果企业远远甩下——后两类是谷歌加苹果——其市值则下降了40%。
这三家公司都发生了巨变。谷歌很快就要庆祝它成立13周年了,这13年间,谷歌从一个3人车库小作坊发展成为网络巨人;但是它也面临着全球员工人数接近29万的压力。重新担任CEO的拉里·佩奇要求各部门进行自查,让部门主管以摘要备忘录的形式解释各自的项目。佩奇最担心的就是谷歌冗员过多,行动迟缓:“大公司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他在9月份说道,“基本上,作决定迟缓也作不出好决定。只有快速做出的才是好决定。”
13年前,苹果并未听说过谷歌,现在它们从共同对付微软发展成为了彼此熟悉的企业,有时也是对手;苹果和微软联盟与谷歌竞争移动业务专利权的拍卖。苹果准备在即将发布的iPhone中利用自己的云端语音搜索代替谷歌搜索。并且两家公司还时常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中彼此指责。即便如此,根据谷歌在美国参议院的证词,截止到2011年9月,大部分手机搜索依然来自iPhone。
苹果也改变了。1998年9月时,它还是一个全职、兼职员工总数不到1万名的企业;现在,它已经拥有超过5万名员工(尽管大约3万名都是在零售店产业链工作);它在库比蒂诺的企业核心依然狭小而拥挤。它对于微软的仇恨依然会不时爆发出来,但是从战略上两家企业几乎相互忽略。苹果在个人电脑市场的占有率为5%。它在音乐领域取得了胜利。它没有搜索业务。它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中的地位使得微软不得不扮演追赶者的角色;但是雷德蒙德的企业(微软)依然可以依赖15亿的个人电脑安装来确保Windows更新和Office的销售。苹果的价值、收入和利润都超过了它的老对手。苹果已经从一家勉强能用的个人电脑制造商转变成了跨越全球的设计品牌。库克对于苹果存货的影响显而易见,他将存货价值降低到了3天的硬件销售额。
微软则与此相反,从世界霸主退回成了追赶者。微软的员工(全球9万人,1998年夏天为2.7万)也有些厌倦这种战争了。依然担任CEO一职的史蒂夫·鲍尔默于2011年9月在2万名员工的全体大会上讲话时,有些人直接就站起来走了,他们对于“云计算”战略、库存缺乏流动不满,而且对雇主缺乏信心。真正能在平板电脑上运行的Windows还要等一年才能销售。微软似乎沉浸在自己辉煌的过去,而不是搜索或者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的领导者或者创新者。人们开始议论说成功打赢内部政治战争、让Windows团队在与平板电脑和芯片的斗争中取得胜利的辛诺夫斯基或许是块当CEO的材料。
因此,乔布斯应该感到洋洋得意了。苹果获胜了。各大公司和咨询机构都开始尝试探寻并复制“苹果的秘密”,使得微软整整三次改变了发展方向的秘密:在音乐播放器、手机设计和平板电脑界面设计方面。就像阿基米德所说的杠杆原理那样,“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苹果撬动了整个计算机产业,以及其他产业。音乐产业、手机制造产业、移动运营商产业、平板电脑产业:所有都被改变了。认为水平模式“最好”的理论已经不再盛行。想要成立公司,你应该设计硬件,同时也编写软件的理念不无道理。8月,谷歌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控股公司时,很多人认为其目的在于模仿苹果,创造自己垂直整合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业务。互联网零售商亚马逊与微软地理位置接近,它也跟随苹果的垂直模式设计了自己的Kindle电子阅读器,然后于2011年9月末发布了自己的平板电脑(但是讽刺的是,其设计基础来自于未得到谷歌授权的一款安卓软件)。在平板电脑领域,亚马逊已经是表现得最为成功的苹果竞争对手了。
但是这种成功也是苦乐参半的。乔布斯的病情愈发严重。他从1月开始一直在休病假,当时他发给苹果员工的信被媒体发布了,信上说他“会专注于身体健康”,并且补充说“我是如此深爱苹果,希望能够尽快地回来”。这其中也可以体现出他对于细节的一丝不苟和唤醒人们情感的能力:他使用了“深爱”,听上去就像是男朋友同初恋分离一样。
尽管他在这一年中也公开露过几次面——发布iPad2,介绍新一代iOS,最后在6月份游说库比蒂诺议会批准苹果的新总部——8月份狗仔队拍摄到的照片显示,由于癌症他迅速地变得消瘦。但是他并没有惊慌失措;他再一次完美地把握了时机,在当月晚些时候对董事会发表声明称,“我一直说如果真的有一天我不能履行我作为苹果公司CEO的职责,满足人们对我的期待,我肯定会第一个告诉你们。不幸的是,这一天已经到来了。”他“强烈推荐”董事会“执行我的继任者计划,并且提名蒂姆·库克为苹果公司CEO”。(苹果拥有继任者计划使得分析人士和股东大为震惊,他们一再要求公司明确指明继任者,来应对乔布斯发生意外的情况。但是他们的要求都被拒绝了。)他要求董事会选举自己为董事会主席(在苹果内部被视为闲职)。董事会同意了他所有的要求。
“我相信苹果最为美好、最富创新力的明天还没有到来,”乔布斯写道,“我很期待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色见证苹果的成功,并且持续为之做出贡献。我在苹果交到了一些最好的朋友,我也感谢多年来能够与你们一起并肩作战。”
语气中没有自怜,没有强调自己的利益,也没有沾沾自喜。乔布斯再一次证明了为他带来成功的专注。
对乔布斯的赞誉蜂拥而来,来自那些与他熟识或者一面之缘的人们。很多人将这视为他不久于人世的预兆。(但其实并不是。)但是他已经不太可能再出现在技术界以及商界了。问题出现了:苹果是否还可以像过去那样,可以发现那些真正有潜力的想法,并将其变成大受欢迎的产品呢?库克、席勒、福斯特尔和艾维打造的团队可以代替超人乔布斯吗?
保罗·格里芬的企业在顺应潮流后,配件业务发展非常良好,他肯定地告诉我,他认为乔布斯卸职CEO的影响:
假如你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我认为乔布斯一直都是正确的。同时控制硬件和软件要比单独控制软件,让其他企业生产硬件好得多。假如你这样做的话,那么你最后就会剩下许多不能相互兼容的产品……我认为通过同时控制硬件和软件,它们也帮了自己。
他停顿了一下。“当然结果是非常好的。”他笑着说道。
是的,乔布斯只有一个;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可以被复制——假如你有意愿和勇气的话。估计没有人敢。直接接收和回复用户电子邮件(了解顾客的想法)。消除中间商。专注于最终用户,将其视为最重要的一环。抛弃先入之见,拥抱新想法。不怕终结现有产品,在竞争对手之前采取行动,以更好的产品取而代之。去除所有不必要的环节,改善其余的,使之达到最好。即便是在乔布斯离开之前,苹果也已经有了一个庞大的内部项目,名为苹果大学,教育员工公司最有效的特征是如何发布、完善和复制的。即便没有了乔布斯,他的精神也将依然永存于苹果公司。
约翰·格拉伯尔沉思着苹果联合创始人的离开,他认为,“乔布斯最伟大的创造并不是某一款苹果产品。而是苹果本身。”
10月5日,乔布斯的死讯公布。比尔·盖茨是最先致以慰问的人之一,他称赞了乔布斯与自己长久的友谊:“很少有像史蒂夫这样,给世界带来如此深远影响的人,他将会影响到未来许多代人。我们都深感幸运,能够与他一起工作过,我们对此深感荣耀。我将会永远怀念斯蒂夫。”佩奇也表示:“他总能用只言片语说出你实际上应该在想的东西,甚至在你自己想到之前。他那用户体验高于一切的理念也深深影响了我。”布林也对乔布斯的离世深感痛心:“从谷歌建立之初,不论何时,只要拉里和我需要寻求洞察力和领导力,我们只要看看库比蒂诺就足够了。”
这种愿景似乎已经很难复制了。在乔布斯发布另一款iPod之后,我问过他是否能够预见未来市场会如何发展——从iTunes到iPod再到音乐商店。大多数人都没有这种远见,可以越过技术层面看未来。它们发展的顺序真的就这么清晰吗?
乔布斯身边的席勒咧嘴笑了。乔布斯透过他的圆眼镜看着我,他的表情中透露中耐心和愉悦。他微微笑了一下。
“当然,”他说道,然后稍稍抬起了手,但是却没有将手掌翻过来,“当然我们可以。”
史蒂夫·乔布斯一直都知道,他可以获胜。他需要的只是找到正确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