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从这里开始
2013年3月初,在培训中的我,开始尝试将一些思路记录一下,没想到一发不可收拾,最终遂成此书。
社交方法:社交红利的获取与累积
为我所用:撬动社交网络的关键点
部分要点记录:
◎社交网络的互补与融合。微信与微博、QQ空间都是融合互补的存在,对于外界来说,也需要看他如何综合使用这些大型网络。
◎充沛流动的情绪。情绪之手:推动信息流动的关键因素(将心比心、存在感)。
◎微博信息的四种作用:引流、导购、分享、收听。但四种不可兼得。
◎回流的差异与优化,机器语言微博中最值得惋惜的浪费。消息的多变。海量Feed下优质Feed的快速无用化。Feed的作用是引,而非带。两高一降:提高Feed质量,提高分享用户数,降低分享条数。
◎信息的进化。社交网络上,信息由140字不断进化得更加丰富、更加好玩。
◎自媒体公众账号也是专业人士,自娱有嘲讽也有热爱,如同同人小说的自娱。
◎志同道合者是最好的弱关系,这是构成专业论坛的基础,也是微博之始。
◎充足比稀缺更难解决。人们先追求有用,但很快就玩法变了。
◎之前从媒体、电视看到单一或有限的信息和有限的一些声音,但微博极大地丰富了这一点。众人汇智,没有人掌握全部信息。任何一个观点将不会被轻易改变。
◎话题会将某一事物中的人们关联起来。事实上,它是人们主动、分散参与某一事物的集合,创造了单一场合下的陌生人交流环境。过去贴吧如此,人们也有意展开了订阅关键词及微频道创建。
◎Power ID。关系链吸引人、微博资料和信息也是方便来找自己,知道自己。关系链改变水军。水军无用。
◎矛盾的人们,一方面信赖专家,另外一方面自己判断并信赖关系链,大号自身单一视野被质疑。
◎商家时间花在哪张社交网络上,哪张网络就相比别的平台要好。
◎分享的动机,用户为什么那么喜欢并习惯分享?99原则:无处不在的尖峰曲线。99:1的用户集中度。1%分享比例,1%互动比例。Jiathis数据现实,长尾在下降,聚拢向高活跃网站。
◎百万流量的转化。订单的转化。
◎草根的主角:水军无用论。大号无用论。及公关。我们聊天吧:精英聊天化/烟囱效应(微信席卷而去)巨量贴效应。楼又被好朋友们聊天给盖歪了。
◎明星用户,美丽说、蘑菇街等美丽达人的争夺,这些用户的账号绑定与分享行为。大号垂直化。
◎静默期:应用与微博的恋爱过程。官方资源无用论。崛起的广点通。
◎内容账号:公众即使获得权力,也需要内容账号。前者兴趣后者专业,前者创造后者汇聚,它们内容取胜。大号崛起的背后(语录党的数据基础,高雅各有不同,“白痴”却惊人的一致)与未来演变。大V崛起与先发红利。
◎没有对手:不同平台间的融合。不要孤立,微博是诸多解决方案中的一个(自媒体/博客/广告/BD等)。
◎互动,关系链下的放大器。信任的传递与建立:官号的价值。汇聚起来、管理它:微博与微信的推荐差异、用户管理思路。
◎互动是最好的正回馈和社交激励。
◎周末运营:用户不同时间的活跃曲线与变迁。社交运营:是一种本能,但非刻意。
◎汇聚与分发,微博创业的垂直机会(汽车、女性、婴儿)&美丽说case。微博对无线APP的三种角色:引流、身份背书、垂直汇聚。
◎应用:忘掉自己,别纠结过去,别用过去的思路和方式在微博和微信中做事。化身为任何东东。不同应用之间的互相拉动关系。轻量与娱乐,少即是多。平台倾力做少就是最大的做多。
◎网站:最终页即首页。
◎社交活动原则:简单有趣透明可累计可兑现。
◎认知盈余:为什么@多个好友没用?付费有奖活动带来的变化?
◎流动之美:腾讯打通了诸多场景与产品,分享到腾讯微博后,信息流动开来,带来更为巨大的流量。(数据图表)闭环的形成。
◎自然蔓延与悄悄推动:电视节目与微博的关系,电影与微博话题的关系(如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