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他仰面朝天,在离船不远的地方漂过
4月3日夜,长勇中将召集第三十二军的参谋人员,在首里城的地下指挥部召开会议,讨论一场可能开展的反攻。尽管早些时候,长勇表示支持八原大佐以守为攻、与美军打消耗战的作战方案,但他却承受着上级施加的压力——无论是总部设在台湾岛的第十方面军,还是远在东京的大本营,都要求冲绳岛守军尽快收复读谷机场和嘉手纳机场;所以,长勇十分担心,如果不做出任何收复机场的尝试,那肯定会对牛岛中将的声望造成不良影响。
长勇向在场的高级参谋讲话,指出美军仍然“立足未稳”,想要“歼灭来犯之敌”,就必须立即发动反攻,“趁着夜色潜入美军阵地,与敌人短兵相接”。言罢,他开始逐个征求参谋人员的意见,询问他们是否同意自己的观点。第三十二军的大多数参谋人员无论年龄还是军阶都与长勇相去甚远,“许多人都只是少佐、中佐,年龄最小的要比长勇小足足20岁,最大的也要比他小8岁”。他们顺着长勇的观点发表意见,纷纷表示他的提议“符合大日本帝国陆军坚实可靠的作战理念”,全都热情地支持长勇的提案。航空兵参谋神直道(Naomichi Jin)少佐 态度最为坚决,“迫不及待想要收复读谷机场和嘉手纳机场,因为这两座机场对于大本营在空中及海上的全局战略十分重要”。
八原大佐终于等到发言的机会;他火冒三丈,把长勇的提议批得体无完肤,声称在场的年轻参谋人员完全没动脑子就表态同意,仿佛这项提议“是军校考试时5分钟内必须答完的问题”。接着,八原补充道,那些参谋“根本就不了解战场的地形,对其他有可能影响进攻的因素也一无所知,而尽管这些信息全都至关重要,但长勇不久前才刚刚命令部下收集相关的情报”。所以,他们制订作战计划全靠拍脑门,“放弃了参谋部从去年秋季开始一直都在认真完善的消耗战策略”。此外,认为美国人会措手不及的那种想法“完全是白日做梦”。最后,八原又补充道:
美军早已建立滩头阵地,站稳脚跟,正在步步为营,同时向南北两个方向有序推进战线。等三天后我们做好了规模进攻的必要准备,他们肯定准备得更为充分。离开掩体、在美军的炮火下作战,无异于自杀,只消几天工夫,第三十二军就会完全失去作战能力。我们之前不辞辛劳投入大量时间,修筑了复杂的坑道防御体系,难道不觉得很可惜吗?此外,第十方面军虽然用无线电下令要求发动进攻,但命令却并不十分明确,而是留有一定余地,允许前线指挥官酌情判断。如果根据战场形势,不执行命令更符合我军的整体利益,那就可以无视命令。
八原话音刚落,长勇就起身,坚称参谋部的一致意见仍然是支持发起进攻。言罢,他宣布休会30分钟,并要求30分钟后所有人应当身着全套军装、佩戴全部的勋表在牛岛中将的办公室继续开会。而后他本人则在会上提议,“第三十二军应当派出主力部队向读谷机场和嘉手纳机场发起总攻”。牛岛如往常那般批准了参谋部的“决定”,宣布“第三十二军计划发动总攻”。为实施牛岛的命令,参谋部“起草了一份6段篇幅的攻击计划”。
事情的发展令八原惊骇万分。在他看来,发动进攻无异于让第三十二军的精锐部队去送死,更不要提“自己过去8个月付出的心血”全都要付诸东流。为扭转局面,八原决定抓住牛岛4月4日召开作战会议向手下的师团长、旅团长下达作战命令的机会,争取师团级和旅团级指挥官的支持。八原争取的对象包括第二十四、第六十二步兵师团的两个师团长雨宫巽(Tatsumi Amamiya)中将和藤冈武雄(Takeo Fujioka)中将,以及第四十四独立混成旅团的旅团长铃木繁二(Shigeji Suzuki)少将。
藤冈不是日本陆军大学校的毕业生,他能够晋升为将军完全靠的是在战场上指挥作战取得的军功。在八原看来,他是一个“沉默寡言、态度保守”的人,“武士道精神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藤冈与牛岛一样,也十分倚重他的参谋长。铃木少将是一个能力不错但履历平平的军官,因为他苦于手下没有经验丰富的参谋人员。此外,他与藤冈是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届毕业生,虽然成绩比藤冈好,但现在军衔却比藤冈低,所以他对藤冈颇为不满。雨宫中将是这些人中最优秀的将领。八原写道:“雨宫将军做事勤恳、能力卓著,是一位公认的杰出指挥官。”他与藤冈一样,也是一个十分保守的人,但不同的是,他的指挥风格“更倾向于发挥他个人的权威”。
三位将军中有一位被八原说服,同意在会上反对长勇的作战计划。几乎可以肯定,那个人就是雨宫中将。然而,雨宫的话被当成了耳旁风,牛岛下达的攻击命令“仍然有效”。按照作战计划,第三十二军将会在4月6日发起总攻。总攻开始前的两天,一支航空兵部队向牛岛的司令部递交报告,指出侦察机在那霸以南90英里的海面上发现了一支由3艘航空母舰、50艘运输舰及货船组成的规模庞大的美军舰队。八原马上就把报告交给长勇,指出牧港机场位于那霸以北、当前前线防御阵地以南,与阵地只有咫尺之遥,如果在美军从该地登陆的当口发起反攻,就肯定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长勇不得不承认八原的分析很有道理,同意撤销4月6日的反攻计划。八原赢得了与顶头上司的第一场意志的较量,但这只是开始,此后二人还会围绕作战策略发生多次交锋。
就在日军指挥官争论是否应当发起反攻的那段时间,已经有伤员不断被送下火线,进入南风原战地医院的地下病房。年仅16岁的宫城喜久子正与许多助理护士一起,帮着医护人员救治伤员。喜久子的一个同学头一次看到伤员,发现一个人少了好几个脚趾头,吓得跪倒在地差点儿晕过去。“蠢货!”一名医护人员大骂道,“你觉得你这像是在战场上该有表现吗!”
每天都会有人冲着助理护士们大叫大嚷:“白痴!蠢货!笨蛋!”喜久子承认,她们这些助理护士都“如此幼稚无知,无法认清现实”。她们自认为会被安排到远离前线的后方,在那里“升起红十字旗,然后用我们培训时学到的知识,给伤员包扎伤口、涂药、打针”。在她们的想象中,她们会用温柔的语气对伤员说,“别放弃,请坚持一下”。
现实与想象相去甚远。喜久子回忆道:“不一会儿,从前线撤下来的伤员就挤满了作为病房的山洞。他们的惨状把我们吓得目瞪口呆。有些人面目全非,有些人缺胳膊少腿。二三十岁的大小伙子像婴儿一样哭爹喊娘。”
日军虽然取消了地面反攻计划,但到了4月6日,日军分别从海上和空中向美军发动袭击。“天号作战”共发动了10次大规模的自杀式空袭,4月6日的空袭是这10次空袭中的第一次,共有230架海军航空兵的飞机、125架陆军航空兵的飞机参加自杀式攻击,此外还有344架海军及陆军航空兵的战斗机承担护航任务。多亏情报部门截获了日本联合舰队的电报,海军上将尼米兹提前得知,日军计划在4月6日会利用九州岛和台湾岛的机场发动大规模的空袭行动。他提前一天发出警告,要求所有作战单位防备日军空袭,并指出空袭的主要目标是运输船队,但主力航母舰队同样也有可能遭到袭击。
前往远离主力舰队的海域执行雷达巡逻任务的舰艇最易遭到攻击。此类舰艇的任务是拦截来袭的日军飞机,既可以使用舰上配备的防空炮,也可以向执行空中巡逻任务的战斗机发布预警。美军一共在冲绳岛周围设置了19个雷达巡逻哨,每个巡逻哨都由1艘特别装备的驱逐舰——配备雷达装置和战斗机控制员团队,以及至少2艘承担支援任务的炮艇负责。1号雷达巡逻哨位于冲绳岛正北方,扼守从九州岛起飞的敌机的必经之路;有充分理由可认为,这是最有可能遭到袭击的巡逻哨。4月6日,负责1号雷达巡逻哨防区的舰艇是布什号(Bush)驱逐舰。由于另一艘炮艇刚刚返回运输区,此时与布什号一同巡逻的只有1艘炮艇——第64号大型登陆作战支援艇[LCS(L) 64]。
凌晨2:45,布什号的雷达发现第一批来袭日机,舰上的防空炮火力全开,击落其中一架日机。紧邻1号哨位的2号巡逻哨也出现敌情,负责2号哨位的科尔霍恩号(Colhoun)驱逐舰向上级汇报,称防区遭到数架日机的袭击,但没有一架敌机突破防线。早上7:00,航母舰载机起飞升空,开始在雷达巡逻哨上空执行空中战斗巡航任务,很快就在科尔霍恩号附近的空中击落1架日本海军的双引擎夜间战斗机。
正午,4架隶属于海军陆战队的F4U海盗式战斗机 ,从本宁顿号(Bennington)航空母舰(隶属于米彻尔海军中将指挥的第五十八快速航母特混编队)上起飞,并在巡逻时发现数架敌机。这4架隶属同一个飞行小队的战斗机很快就迫使1架日机在海上迫降,而小队长小赫蒙·汉森(Hermon Hanson Jr.)少校则紧追不舍地“跟着另一架日机的机尾爬升”,同时“开火射击”。不幸的是,由于受到加速度的影响,汉森的机枪卡壳了;他的飞机一眨眼工夫就冲到距离敌机机尾只有数米的位置。他拼命地拉操纵杆,操纵飞机与日机擦身而过——他的飞机与敌机机尾和机身的距离只有区区12英寸。“我连敌机机身上的铆钉都能看得见,”汉森回忆道,“机翼上有两道黄色的条纹,一看就是修修补补的痕迹。那个日本飞行员我也看得一清二楚。日机的下方绑着一颗巨大的炸弹。用来悬挂炸弹的装置是用铁丝和绳索临时组装的。”
就在汉森刚刚超过敌机时,他的一个战友追上来,在距离敌机800码时开火。两机距离缩小到只有25英尺的时候,日军飞机才终于中弹起火,在空中翻了个跟头,一头栽进大海。
下午2:30,布什号的雷达侦测到另一批敌机来袭。舰上的高射炮击落2架,而另外2架则被执行空中战斗巡航任务的战斗机击落。然而,敌机并没有偃旗息鼓。下午3:13,布什号的瞭望员发现1架单引擎舰载鱼雷轰炸机 出现在舰船的正前方,正以极快的速度接近。这架轰炸机属于当天早上从九州岛串良海军航空兵基地(Kushira Naval Air Base)起飞的攻击波次,与它一同起飞的还有另外14架飞机。尽管布什号的所有防空炮同时开火,但这架敌机仍然突破防空火力网,撞上布什号右舷的中部,机上的炸弹在前轮机舱爆炸。海水从船体的破损处涌进,只过了几分钟,布什号就向左舷倾斜10度。在发现应急动力失灵、舰上部分防空炮无法运转后,布什号舰长下令发送无线电信号,请求立即支援。
火速赶来支援的友军除了科尔霍恩号驱逐舰,还有14架从贝劳森林号(Belleau Wood)航母上起飞的格鲁曼F6F地狱猫战斗机 。接下来的90分钟里,地狱猫战斗机遭遇了好几波小规模的日军机群,敌机的总数有六七十架。大多数敌机都是自杀式飞机,而驾机的飞行员缺乏经验,就算遭到攻击也不会采取规避动作。执行拦截任务的地狱猫战斗机总共击落46架日机。除了C.C.福斯特(C.C.Foster)少尉干掉7架,还有另外2名飞行员也分别击落5架日机。一位参战的飞行员打趣道:“这是第二届火鸡狩猎大赛。”
尽管损失惨重,但神风特攻队的飞机仍然疯狂扑来,到下午4:30,也就是科尔霍恩号抵达现场时,布什号上空至少有10架日机在不停地盘旋,伺机进攻,而负责空中战斗巡航的战斗机则早已返回航母补充燃料。从安济奥号(Anzio)航母上起飞的野猫战斗机击落了数架敌机,但之后也不得不返航,让这两艘驱逐舰独自应对敌机。科尔霍恩号上有一名海军陆战队飞行员茹涅·洛汉(Junie Lohan)上尉,他的飞机被日军击落,前一天刚刚被科尔霍恩号救起。洛汉回忆道:“一架零式战斗机钻出云层,开始俯冲,眼看就要撞上我们的左舷。所有人都开始奔跑,但我却像是着了魔一般,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接着,他又补充道:
我站在舰船前部主甲板上靠近护栏的位置,看着零式战斗机俯冲。那声音简直让人心惊胆战。发生撞击的地方离我不远,前锅炉舱被撞得稀巴烂。受伤者不计其数……我赶忙去找凯西医生(Doc Casey),开始帮忙救助伤员,把情况最严重的伤员抬进军官起居室……就在我们把伤员转移到安全地带时,另一架敌机从右舷方向袭来。敌机携带的炸弹击中锅炉舱,舱内人员几乎全部当场死亡,只有两名幸存者。那景象可怕极了。
接连被两架自杀式飞机击中后,科尔霍恩号又成了第三架自杀式飞机的目标。那架敌机“突破防空火力网,撞上了舰桥左侧”。洛汉记录道:“我又看到那地狱般的景象,情况甚至比前两次还要糟糕。爆炸的冲击波把敌机飞行员掀到海里。他仰面朝天,在离船不远的地方漂过,看起来最多也就14岁的样子。”
布什号同样也被多架自杀式飞机击中,船上的官兵奋力抢险,但到下午6:30,一阵巨大的海浪令情况变得更为危急 ,船长不得不命令幸存的船员弃船。弃船后几分钟,布什号就沉入海底,成为第一艘执行雷达巡逻任务时被日军击沉的舰艇。布什号上共有7名军官和87名水兵阵亡;弃船逃生的240名幸存者大都精疲力尽、伤势严重,丧失自救的能力。“从海里捞上来的人大都死了,没几个活着。”一位参与救援的炮艇军官回忆道。次日清晨,太阳升起后,那位军官“向远处望去,发现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漂满了穿着救生衣的人”,所有人都已经失去生命迹象,“那场面令人不寒而栗”。
漂浮在海上的阵亡人员除了布什号的船员,还有一部分是科尔霍恩号的船员。4月6日晚8:15,科尔霍恩号的船长最终向幸存的227名船员下达弃船命令。他们与布什号的船员一起被第八十四号大型登陆作战支援艇[LCS(L) 84]救起,科尔霍恩号的幸存者后来又转移到卡森杨号(Cassin Young)驱逐舰上。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茹涅·洛汉在两天内连续两次获救,同样也是科尔霍恩号的幸存者。他回忆道:“我恐怕永远也不会忘记前来营救的舰船缓缓驶来的那一幕,那感觉简直棒极了。许多人都忍不住哭了起来。”
虽然发起神风特攻的大多数飞机都把在外围执行雷达巡逻任务的舰艇当作目标,但还是有一架飞机单刀直入,突破到靠近冲绳岛西海岸的美军舰队锚地,选择艾多拉多号指挥舰作为目标。弗农·梅吉上校写道:“在敌机俯冲的最后阶段,舰上一门5英寸口径防空炮命中了目标。炮弹打掉了固定式起落架,敌机的飞行方向出现了一点儿偏差,一头栽到海里,差点儿就击中船尾。敌机离我们非常近,我甚至都能清楚地看到飞行员脑袋上戴的护目镜。幸运的是,机上携带的炸弹没有爆炸。”从敌机出现到坠入海中,特纳中将自始至终都观望着这一惊心动魄的过程。“他似乎享受得不得了,一会儿责骂防空炮的操作人员,一会儿又为他们精准的射击喝彩,那样子简直就是个观看球赛的球迷。”相比之下,梅吉“早就吓得无心喝彩,但同时又死要面子,不愿到甲板下躲避”。
日军这次规模巨大的神风特攻作战持续到4月7日,总共有26艘美军舰船被自杀式飞机击中,不是沉入海底,就是受损严重。第五航空队的指挥官海军中将宇垣缠最初接到的战报令人振奋。他在4月6日的日记中写道:“敌人乱作一团,求救电话接连不断。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此次战斗击沉了4艘美军航母。”他接着又写道:“(冲绳岛周边的海域)一片狼藉;侦察机发来报告,称海面上有近150个直冲云霄的黑色烟柱。”然而,实际上没有任何一艘航母被自杀式飞机击中,袭击虽然令美军损失惨重,却根本不足以扭转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