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诗豪刘禹锡:命运打不死的小强
我们都知道盛唐诗人的诗写得好,但其实中唐诗人一点都不比盛唐诗人差。在中唐,有韩孟诗派、元白诗派等高手流派,各种斗诗完全就是神仙打架,战况异常激烈。
就在战况胶着的时候,江湖上出现了一个刘姓高手,连续挫败多名顶尖高手,连诗魔白居易都两次败下阵来。后来,白居易甘拜下风,还给他点了赞,管他叫“诗之国手”。 他就是江湖人送外号诗豪 的——
刘禹锡和杜牧一样,通晓古今,都是怀古圣手,面对挫折,两个人总是能保持达观,内心异常强大。如果非要用一句话形容刘禹锡,那一定是:
打不死的小强!
下面,混子哥就和你好好聊一聊:这位中唐诗坛的顶尖高手。
古人很讲究出身。刘禹锡,字梦得,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占了曹操的字(孟德),还和刘备蹭亲戚。这名字放三国时代,简直就是帝王配。
都说成名要趁早,刘禹锡年纪轻轻就中进士。同榜的还有柳宗元, 也是个天才,他比刘禹锡还小一岁,两人一见如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超级兄弟组合,江湖人称:
后来,刘禹锡在杜牧爷爷杜佑 的帮助下,升官就像坐火箭,拦都拦不住,简直就是人生赢家。当时他还认识了一位叫作韩愈 的新同事,加上柳宗元一起,组成了中唐诗坛的——
还记得第二章提到的永贞革新吗?
当时领导革新的两个人叫作王叔文、王伾。 革新派的大佬们觉得刘禹锡和柳宗元是人才,于是,他们成了革新派的核心,都升了大官,史称:
可以说刘禹锡这时候已经到达了人生巅峰,年纪轻轻进入权力中心,还能大刀阔斧地搞改革,这要是换作李白可能做梦都能笑醒。
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老天要玩残一个人,一般都会把他捧得高高的,因为那样摔下来死得更透。
一场改革什么最重要?皇帝的命要够长才行!可不想来什么就偏偏来什么。这个唐顺宗 很不给力,身体太差,支撑不起局势,后来宦官们干脆拥立了个新老板。
新老板唐宪宗 早就看革新派不顺眼了,一上位就把这些人都扫荡了。最后刘禹锡被贬到朗州做司马,柳宗元去永州做司马。
这个落差大概就是品学兼优的六道杠大队长,一下子被定性成班级捣乱分子。个中滋味,大家自行感受。
这个打击实在太大,柳宗元直接抑郁了,搞起了哲学。但刘禹锡不一样,该吃吃该喝喝,没心没肺似的。
被贬的那年秋天,刘禹锡感叹道:古代文人都认为秋天是个悲伤的季节,我却觉得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还有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中小学生必背诗词
刘禹锡在朗州一待就是十年,后来转了运,被召回京城,可是没过多久又惹上事儿了。
有一天他来到玄都观, 写了首诗,大意是:
长安大街上车水马龙,人们都在说自己刚从玄都观里赏花回来。玄都观里的桃树有上千株,我看全都是在我被贬离开京城后才种下的。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玄都观桃花》
这首诗快速刷了屏,京城高官们都很愤怒,后果很严重——他们认为刘禹锡这是在讽刺自己。
唐宪宗也很生气,想把刘禹锡贬到最贫穷的播州,在刘禹锡好朋友们的求情下,勉强给改贬到连州。刘禹锡最好的朋友柳宗元也因此再度被贬柳州。
没过多久,刘禹锡的母亲去世了。在送母亲灵柩回老家的途中,刘禹锡又得知了柳宗元的死讯,几乎崩溃。之后,刘禹锡按照柳宗元的临终托付,收养了柳宗元的儿子,并在悲痛之中写下了《祭柳员外文》。
誓使周六,同于己子。魂兮来思,
知我深旨。呜呼哀哉!尚飨。
刘禹锡花了20多年的时间整理了柳宗元的文章,也就是《柳河东全集》,还把柳宗元的孩子柳告养大。这个孩子后来还中了进士。可以说刘禹锡没有辜负好友的重托。
安排好了母亲和好兄弟的后事之后,他被调任到夔州。在外漂泊的日子里,刘禹锡一直在研究民谣,其中《竹枝词》就是刘禹锡从民谣改编而来的。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这首情诗描写的是一个少女沉浸在恋爱当中的心情。其中“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晴”用到了双关的手法,“晴”和“情”谐音。
后来刘禹锡又被调到了和州。在调任途中,刘禹锡经过西塞山时,和白居易、元稹、韦楚客相约一战,以金陵怀古为题作诗。你以为是高手过招,场面会很失控?
要知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刘禹锡就是这类高手,才一会儿的时间,他就写完了。白居易很纳闷,这家伙咋写得这么快?他把刘禹锡的诗拿过来看——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前四句写的是西晋大将王濬率领大军进攻东吴,攻破金陵,统一全国;后四句写到了物是人非,原先的古战场只剩下废墟。这首诗在感叹历史的兴亡。
看完这首诗,白居易惊为天人,立马举了白旗,说道:
我们四个人一起去探龙,你一个人先得了龙珠,那我们要龙鳞龙爪有啥用处呢?
所以,实际上斗诗的场面是这样的:
看到白居易放弃治疗,元稹也放下了笔。纵观整个中唐诗坛,能让元白诗派两位大佬同时举白旗的,也就只有刘禹锡一人。
除了西塞山,刘禹锡还去了洞庭湖看风景。
望洞庭湖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中小学生必背诗词
洞庭湖的水光和秋月的月光交相映衬,湖面风平浪静如同没有打磨过的铜镜。远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好像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在和州任上,他依然很想干出一番事业,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
千万不要以为“陋室”真的是破茅草屋,实际上更接近于下面这样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节选自《陋室铭》
平心而论,当时他已经是地方长官,住得挺好,有山有水。在古代,这完全就是豪宅。
关于这篇《陋室铭》还有个争论,那就是作者是不是刘禹锡。
最后,刘禹锡被调回洛阳任职。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那些年,他都去了哪里。
从第一次被贬,到回到洛阳报到,整整二十三年! 当年是三十岁出头,而今已经五十多岁。
在回洛阳途中,途经扬州又遇到白居易,两人痛饮数杯,又开启了新一轮巅峰对决。白居易心里清楚,怀古诗写不过刘禹锡,于是他剑走偏锋,出一个狠招—— 白居易感叹道:兄弟,你的才名举世无双,诗才又是顶尖的,然而命不好啊!
满朝文武都在升官,你却屡遭不幸,这二十三年的曲折,你本不应该遭受这么多。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听到白居易对自己的同情,刘禹锡见招拆招,回敬了一首名垂千古的唱和诗:
刘禹锡说,我在巴山楚水这些地方,苦熬了二十三年。每当我怀念故友,只能吟诵闻笛赋。而我归来时,已经物是人非。虽然满朝文武都升官了,但我很看得开,并没有消沉。感谢你今天的一席话,我就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面对不幸的人生,刘禹锡用达观对上白居易的伤怀,完成对白居易的双杀。
回到洛阳任职后,第二年刘禹锡又去了长安的玄都观。
刘禹锡感叹道,现在的院子里全是青苔,桃花都没了。当年种桃树的道士哪儿去了?曾在此赏花的刘禹锡今日又来了。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游玄都观绝句》
刘禹锡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诠释了什么叫作“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这一次,他完成了逆袭,官居高位。
只可惜,这个时候他已经老了。他还挣扎着想要做点什么,身体却不允许,只能在洛阳和白居易、裴度做邻居养老。可惜少了柳宗元。
71岁那年,这个倔强的刘老头在洛阳离世。
最后,我们再来说说刘禹锡的诗。如果说要评选唐诗的怀古圣手,杜牧和刘禹锡是有一拼的,他们两个可以携手笑傲怀古诗的江湖。
不过和杜牧那种脑筋急转弯式的怀古不同,刘禹锡属于脑洞清奇的类型,比如《乌衣巷》,连白居易都“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清代文人施补华点评这首诗时,说道:
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后来,白居易整理了他和刘禹锡平日商业互吹的唱和诗集:
《刘白唱和集》
在序中,白居易说道:
刘禹锡写诗极为神妙,比如这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感觉好像处处都有神灵护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