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最“冷”诗人柳宗元——其实是个段子王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这位诗人,是个段子王,想象力极其丰富,汉语中很多梗都是他自己编出来的,比如黔驴技穷、粤犬吠雪 等。
当然了,他最出名的还是一首诗。这首诗堪称是中国历史上最孤独、最冷的诗,它就是: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中小学生必背诗词
鸟也没,人也没,只有一条小破船,一个糟老头子,大雪天的,自己在那儿钓鱼。这诗一听就特别冷!
而写这首诗的,就是大文豪柳宗元。
那他是受了什么刺激,写下的这首诗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柳宗元的一生。
一、少年天才
咱们之前讲过很多诗人了,他们的出身大多不太好。有的本来就是穷光蛋,有的原本家里还行,但后来家道中落,自己又不好好工作,于是变成了穷光蛋。
可是咱们这位柳宗元柳大爷,出身是相当高贵。父亲这头,是河东柳氏 家族;母亲那头,是范阳卢氏 家族。这两大家族都是贵族中的贵族,祖祖辈辈都是当官的,而这两大家族强强联合的后代,就是柳宗元。
柳大少爷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而且他特别聪明,堪称神童。
他十三岁的时候,朝廷平定了叛乱,有个文官想写个贺表给皇上,可是觉得自己文笔不行,于是就找柳宗元代笔。柳大少爷大笔一挥,洋洋洒洒就写了篇满分作文。
你十三岁的时候,写个几百字的小作文都费劲,而别人已经在写朝廷发言稿了!
年少成名的柳宗元去参加进士考试。当时考进士是非常难的,有五十少进士的说法,意思就是,五十岁考上进士,都不嫌老。可人家柳神童一次就考上了,而那年,他只有二十一岁。
在这次考试中,还有另外一个神童也考上了。他就是比柳宗元大一岁的刘禹锡, 两位神童从此成了铁哥们,合称刘柳。
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他们跟着王叔文搞革新,失败后一起被贬到偏远山区当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这个事成了柳宗元人生的转折点,自此以后,他再也没能得到重用,长年流落在偏远地区。但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国家不幸诗家幸”,只有经历过重大挫折,才能写出真正的好诗。柳宗元的文学才能爆发了。
二、拔凉拔凉的永州十年
柳宗元被贬的地方叫作永州, 也就是现在的湖南零陵。在那个时代,永州还属于偏远山区。柳宗元跋山涉水来到,发现这儿连职工宿舍都没有,只能寄居在寺庙里。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大概相当于副市长,职位其实还挺高的。可惜的是,这个官职毫无实权,也没人敢搭理你,基本就是一个混吃等死的职位。
好在柳宗元名声很大,向他求学的人很多,再加上他河东柳氏显赫的出身,倒也没什么人为难他。
于是柳大少爷天天也没啥事可干,就只能在永州这个地方到处游玩,玩到哪儿写到哪儿,创作出著名的《永州八记》。
其中这篇《小石潭记》, 很多朋友都学过,咱们摘录一个片段来看看。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大概意思就是,玩归玩,可是我心里郁闷啊,往那儿一坐,本来挺好的一个水潭,咋就觉得这么冷呢?
溜了溜了。哎呀——
多好的景色,在他心里,都透着凄凉。那算了,咱不写景了,写写人吧,你看那儿有个抓蛇的老哥,找他去聊聊!
于是,柳宗元感慨: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抓蛇的人,宁可冒着被蛇咬死的风险,都不愿意去忍受那些苛捐杂税,可见朝廷的苛政比毒蛇还毒!
这个世界还有救吗?哎呀——
得了,咱不写景也不写人,咱自己编故事玩,这总行了吧?
话说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后来有人运了只驴过来,把当地的老虎吓坏了。
可是时间长了,老虎发现,这头驴除了会叫两嗓子,蹬个腿,啥本事没有,于是就把它给吃了。
这就是柳宗元写的《黔之驴》, 后来演变成了黔驴技穷 这个成语,意思是没啥本事,就不要臭显摆,否则最后肯定要倒霉。
其实这个故事,是讽刺朝廷里某些人,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就像这头驴一样。
可是,这些蠢驴一样的人,都能当上高官,小人得势,哎呀——
写景心里凉,写人心里凉,写故事心里也凉。算啦,让我静一静,写首诗吧!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
……
……
……
三、刘柳情深
柳宗元跟刘禹锡的感情特别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被贬了十年之后,这两人终于等到了人品爆发的这一天:朝廷召他们回去啦!
柳宗元和刘禹锡两个曾经的天才少年重回长安,春风得意。可是,我们在上一章说过,刘禹锡这个大嘴巴又克制不住自己了,又闯祸了。他在赏花的时候写了一首诗讽刺了京城高官,把唐宪宗也惹生气了。
唐宪宗本来就不待见你们,回来以后老实儿眯着装乌龟不就完了?非得出来嘚瑟,行,喜欢嘚瑟是吧,成全你们!
这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贬了,而且这次被贬得更远。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也就是今天的广西柳州。
大嘴巴刘禹锡更惨,被贬去了播州,也就是今天的贵州遵义。当时那地方真的就是不毛之地,用柳宗元的话说就是—— 播州非人所居!
更麻烦的是,刘禹锡的老娘都八十多了,不可能跟他去那么远的地方,但是不去的话,这娘俩基本就相当于诀别了。
这时候,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的柳宗元,还不忘拉兄弟一把,立刻给朝廷上书:
其实柳州和播州也是半斤八两,也就稍微好一点点,而唐宪宗虽然没同意柳宗元的换岗建议,但是也给刘禹锡换了个地方。
柳宗元没招谁没惹谁,受刘禹锡牵连被贬,不仅毫无怨言,而且还主动帮助刘禹锡,这份友情,也是没谁了。
两人被贬之后,一路作伴去赴任,走了好远好远都舍不得分别。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终归要分开,柳宗元写了一首诗送给刘禹锡: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重别梦得》
可惜,他们共度晚年的愿望永远无法实现了。柳宗元到了柳州之后,帮当地老百姓干了不少实事,可是他的身体也越来越差,没过几年,就病逝在柳州了,享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去世的时候,向几位好友托孤,让他们帮忙照顾自己的孩子,其中一位就是刘禹锡。
后来我们也知道了,刘禹锡不负重托,将柳宗元的文稿整理成《柳河东文集》,还把柳宗元的一个孩子抚养长大,这孩子后来还考中了进士。
一人一生一知己,刘柳,足矣。
柳宗元流传下来的诗不多,但是都很经典,苏轼更是将他和陶渊明并列:
所贵乎枯谈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
其实柳宗元的散文和寓言成就,要比诗歌更高一些。唐宋八大家之中,唐朝时期的大家只有两位,就是柳宗元和韩愈。他俩发起了古文运动,宣扬文章要反映现实。
而柳宗元所写的寓言,如《黔之驴》等,妙趣横生,又充满了哲学思想,成为永世的经典,不愧为大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