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各界的推荐

    醒客大作让大家从睡梦中醒来,看互联网及实体世界。

    ——李犁(和讯财经中国会秘书长)

    媒介的范围在扩大,影响在减少,需要重组,方向就是反应世界的情绪。

    ——吕本富(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

    网络经济学家)

    《重新理解媒介》一书作者,用独到的哲学思维,辅以详实有趣的媒介史料,对媒介的演变、媒介的功用、媒介与人的关系以及媒介走向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刻阐释,为我们重新认识媒介、理解媒介打开了一扇智慧之门。

    ——陆地(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社会化媒介以新的传播方式将思想或时尚传播给每一个人,只是当我们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思考这些规则时,我们才能有新的理解!

    ——沈浩(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10年以前,理解媒介还是专业人士的事;从今以后,移动互联网将贴近每一个人,理解媒介将成为每一个人都需要关心的事,因为每一个人都会成为媒介的一部分。不能恰当地理解媒介,就会影响自己的社交圈、人际关系、工作和生活氛围。

    ——汪云志(财讯传媒集团副总裁)

    从计算机到互联网,不只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思维方式的进步,重新理解媒介、重新建立社会生态。媒介形态不断革新,媒体价值依然存在。

    ——刘静平(《中国计算机报》总编辑)

    重新理解IT、重新理解互联网、重新理解营销、重新理解媒介……这一切,都是基于社会的重构、移动互联网的冲击和互联网思维的推动。现在,我们准备好了吗?

    ——刘兴亮(DCCI互联网研究院院长)

    醒客是国内新生代互联网思想者中的佼佼者。在KK(凯文·凯利)等国外思想者图书风行中国的背景下,醒客花费近10年时间认真思考所成就的一本书,值得推荐。

    ——康国平(IT评论人、

    咨询顾问)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体温,重新理解媒介其实是重新理解我们自身的存在。信息换了外衣,传播是起点也是终点,连接取代信息成为最重要的互联网能力。在这样的生态背景下,媒介正在成为连接的节点。它不再是简单的内容表达和议题设置,本质上,这本书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我们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

    ——吴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委员会秘书长、

    “罗辑思维”总顾问、

    资深互联网营销人)

    媒介即是人类生存时空和组织方式的拓展,身为技术、产品、传播、投资领域的多栖资深专家,醒客揭开了互联网时代传播变革的一扇秘密之门。

    ——柯斌(前《新京报》传媒副总裁)

    媒介即是行动,行动产生支付。未来支付性社交服务的崛起会彻底改变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方式,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这不仅是一本传播知识的书,更是行动指南。

    ——杨浩宇(盛大Youni首席执行官)

    《裂变》之后,很高兴又一次读到了醒客兄的新作。不论早年浸淫于互联网公司,还是后来转身为天使投资人,曾经做过教师的醒客都是我所认识的这两个圈子中最热爱也最善于思考的人。身处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我们的身边无处不是媒介,无时不在传播。媒介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互联网怎样改变我们接受和传递讯息的行为?我们又是否真的透彻理解了媒介的本质和未来方向?如果你也有这些疑问,请和我一起翻开这本《重新理解媒介》。

    ——李浩(56网市场营销副总裁)

    这是一本思想深刻、观点新颖的新书,从信息的本源解读媒介,从媒介的特点进一步剖析互联网的规律,很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刘锋(中科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著有《互联网进化论》)

    中国互联网圈“码农”工匠很多, 但“有文化”的互联网人不多。我说的“有文化”是指能够从社会学、人类学、信息学、传播学、心理学等角度融合看待互联网江湖。醒客兄就是这样一位互联网文化人!从这本《重新理解媒介》,你可以读出他的深度和广度,听他细细解读媒介,你将体会思想交流的幸福。我正在向他学习,争取成为有文化的互联网人。

    ——唐兴通(新媒体营销专家,

    著有《社会化媒体营销大趋势》)

    如果所谓信息、物质与能量的三者关系确如我们理解的那样,显然,媒介是什么的问题就容易阐述了。大家在阅读此书的时候,无须纠结于推导和结论的完备性,更无须痴迷于作者的专词表述。本质上,它是作者对有关互联网文明和传播的哲学思考整理,能够引起你的思考将是此书最大价值和作者最大的功德。

    ——马旗戟(互帮国际首席市场官)

    “重新定义一切”,无疑是当今互联网时代的重大命题。醒客这部难得的著作,将传播学与社会学整合起来,纳入虚拟空间、交互行为、群体秩序的纬度,视角独特、见解深邃、富有启发,充分展现了作者多年深入研究和观察的功力。

    ——段永朝(财讯传媒首席战略官)

    互联网不再是一个行业,而成为了所有行业的基础平台。本书对于这个平台的全景式梳理,是“网络化社会”的有益尝试。

    ——林永青(价值中国网创始人)

    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可惜的是,国内深入研究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介的人少之又少,且观察角度往往较窄,好在有醒客。他对新媒介深刻的认识与独到的见解常常发人深省。没错!对于媒介,我们急需重新理解!

    ——陈永东(新媒体研究学者,

    著有《企业微博营销:策略、方法与实践》)

    自麦克卢汉不朽的“媒介三论”之后,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互联网又赋予了媒介全新的定义。我认为,互联网时代,一切都在互相连接,一切产品都被赋予了媒体特性,一切行业都是媒体业!此书前瞻,值得一读。

    ——王冠雄(著名IT经理人、

    天使投资人、

    观察家)

    同为“媒体已死论”的忠实拥护者,同为网络媒体的试验者,我特别喜欢醒客的这句话:“人本终极之通,是沟通。”在我看来,媒体的本质是消除我们对社会的恐惧感,媒体死了,但这种需求不死,反而在“比特社会”中愈演愈烈。人与社会的在线连接,正变得无比频繁与重大。这正是本书的价值所在。

    ——潘越飞(搜狐IT主编)

    《重新理解媒介》一书深入浅出,颠覆性地诠释了新时代的媒介,用互联网思路打破传统思维,每个章节紧扣媒介突破性,让我们重塑各行业创新升级,好比互联网金融、虚拟运营商等热点话题跨界融合,用开放、平等、共赢的互联网观念思考媒介新世界。

    ——邹学勇(虚拟运营商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

    马年春节前,微信实时通话的新版本与微博新版同时出现。现在离微博、微信成为我们的第二大脑已经不远了,无论从覆盖面、使用率或影响力角度来看,微媒体都称得上是新时代的主流媒体。而每个人的思想与生活也成为微媒体的组成部分,这就是生活即媒体、媒体即生活的微时代。媒体不再是模拟的传播中介,而是实时的、数字化的现实世界映像。对媒介的进化、社会关系的重构,醒客的新书能带来深度的独立思考,值得微时代的观察者与创造者们共同关注。

    ——杨静(中国经济网经营顾问)

    拥抱媒介变革,见证WeMedia驱动的媒体未来。

    ——董江勇(北京卓众传媒总裁、

    天使投资人)

    互联网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作为媒介,是信息通道,通道变了,必然推动各个行业的变革。要想正视这一改变并积极应对,建议先阅读一下这本书。作为中国早期的互联网博客弄潮人,醒客从全局层面阐述了媒介变化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

    ——付亮(资深竞争情报实战专家、

    中国互联网公开信息研究拓荒者)

    无论是网络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都将麦老的那句“媒介即信息”奉为圭臬,可真能参透“五字真言”的“媒人”们少之甚少,甚者干脆将它归为媒体的“主体思想”行列,有事儿没事儿借它点儿红光普度众生……《重新理解媒介》像一面三棱镜,将“媒介”这条复杂的光束重新解构、还原本色,读起来阡陌分明、顺心顺气!

    ——玉龙(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

    节目制作人)

    习惯了浅尝辄止的快餐式阅读,打开醒客的这本书,骤感密度太大了!热量太高了!以至于每读一段都有满满的饱腹感。这是一份可以供我们不断反刍消化的极品“干粮”,带上它,出发吧!

    ——程立苇(剧豆工场首席执行官,

    资深媒体人)

    移动信息时代,信息量是互联网时代的数倍,如何理解媒介,如何理解信息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整个社会能否高效处理信息的关键,本书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媒介,是不能错过的佳作!

    ——商克伟(啄木鸟创业俱乐部执行秘书长)

    醒客对媒介的重新定义,从另一个角度解决了众筹模式的本质问题:通过互动与社会化传播将消费者的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实现按需生产,从而缓解产能及企业资金链压力。虚拟空间的构建形成信息交互,信息对称、资源共享、去中心化,从空间的数据信息中挖掘出价值、分散风险,为决策提供依据,醒客用不一样的思路为当下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新视角。

    ——黄超达(原始会“股权众筹”合伙人、

    投资人)

    传播雷同于影响,影响需要有内心的呼应。自私不同于隐私,如何理解全凭个人见识。如何感知、自知,如何知人、知我,也许本书会给你一个有活力的解释。

    ——郑子龙(资深项目管理专家)

    媒介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决定着沟通方式,而且影响着行为方式甚至社会群体的组织形态。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催生新的媒介形态: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微博、微信……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揭示了主流媒介从报纸、杂志向电视转变时所引发的重大社会变革,成为那个时代的标志性著作。如今,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主流媒介从纸媒、电视等可触摸的实体向微博和微信等感知的数字世界转变,转变是颠覆性的,信息传播、人与人沟通的方式、群体秩序和组织形态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重新理解媒介》从传播学、社会学等多重角度阐释了这一变化,必将成为这个时代的里程碑之作。

    ——杨福川(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副总编《裂变:看得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