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后记
教育,是个亘古不变的话题。在野蛮时代,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后代掌握基本的生存能力,文明时代教育又被赋予一个更为神圣的使命:将人类璀璨的文化保留传承,发扬光大。
孔子曾坐而讲学,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又二,自此开教育之门,立万世之师。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即向学生传播知识;授业,即让学生掌握技能;解惑,即为学生解决问题。所以,按照韩愈的观点,教育有三重使命,三者合一,方为教育之真谛;三位一体,才能让学生格物致知。
无论是西方的学徒制还是中国的私塾制,古代的教育面向的都是少数学生。所以在教育的早期阶段,它带有一种神秘的贵族气质。随着社会进步,教育逐渐敞开怀抱,面向千家万户,迎接所有学生。教育对象的增长固然令人欣喜,但教育质量的下降却不禁让人反思和担忧。传统教育的三重属性如今只剩下了传播知识这一点,至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技能、有何疑问则被完全忽略。我们不禁要问:难道不能在增加受教人群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吗?
答案自是肯定的。教育对象的数量与教育质量并不矛盾,错的或许只是我们的方法。《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为我们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教育模式。在这里,传统的教育内容与先进的科技设备融为一体。授课老师与各年龄层的学生共处一室,教学相长,其乐融融。可汗学院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殿堂,还是思辨的战场,更是创新的源泉。
可汗学院自创立之初就对现有的教育制度发起了挑战,立志改革教育之弊端,为全世界人民提供免费而优质的教育,可汗学院的愿景可谓深远宏大。虽然前路险阻,荆棘密布,但正如作者在书中所写,有问题的地方就一定有解决之道。可汗学院为教育改革做出了一次尝试,为教育发展指明了一条道路。结果如何,我们无从知晓。失败固然可惜,但我们收获了宝贵经验;如果成功,则是对教育的一场革命,更是对现有教育的一次颠覆,让教育彻底回归其本质,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无论成败,萨尔曼·可汗和他所创立的可汗学院都将在人类的教育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思考了很多,也学到了很多。感谢李阳老师,得益于她的信任,我得以有机会翻译本书,和本书作者一起审视教育、反思教育。感谢我的父母,他们赐予我生命,抚养我成长。感谢单尧,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我最无私的帮助,理解、包容我,与我一起探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本书非常需要读者的反馈,若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发邮件至khanfeedback@126.com与我探讨。
刘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