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自然

芒格说

“人文社会科学借鉴自然科学的概念时,通常没有指出这些概念是怎么来的,有时候还给它们取了新名字,根本没搞清楚这些借鉴而来的概念的重要程度。”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003 [英] 牛顿著| 赵振江译| 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是人类科学史乃至整个人类文明史中的不朽巨著

这本书谈什么?

在牛顿之前,有伽利略、笛卡尔、开普勒三位科学先驱。伽利略提出了运动的相对性、运动的合成和自由落体的法则;笛卡尔讨论了惯性原理的动量守恒法则;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

不过在牛顿之前,天体运动和地上运动是被分开来考虑的。牛顿的主要工作是将天体和地上的运动研究成果统一起来,并从数学上给予适当的证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给出了著名的牛顿运动三大定律以及引力和距离的平方反比关系,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全书按照几何学的形式,以一种公理化的体系写成。科学史和人类文明史上,《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就没有现代工业文明。

芒格为什么谈起这本书?

1986年6月13日,芒格在哈佛学校的毕业演讲中,提到了会使得生活痛苦的四个“忠告”。芒格的第二个“忠告”是:“尽可能从你们自身的经验获得知识,尽量别从其他人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中广泛地吸取教训,不管他们是古人还是今人。”芒格谈道:

如果我再讲一个简短的历史故事,或许你们可以看得更清楚,从而更有效地过上与幸福无缘的生活。从前有个人,他勤奋地掌握了前人最优秀的成果,尽管开始研究分析几何的时候他的基础并不好,学得非常吃力。最终,他本人取得的成就引起了众人的瞩目,他是这样评价他自己的成果的:

“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这人的骨灰如今埋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里,他的墓碑上有句异乎寻常的墓志铭:

“这里安葬着永垂不朽的艾萨克·牛顿爵士。”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作者牛顿如是说

“圆滑是一门表达观点而又不树敌的艺术。”

“如果说我曾发现什么有价值的原理,那应该归功于我的耐心观察,而非其他才能。”

“没有大胆的猜想,就没有伟大的发现。”

“我们造的墙太多,而修的桥太少。”

“如果我算是一个人物(这一点我非常怀疑)的话,那么我的地位是通过努力工作而获得的。”

“我总是把我的研究主题摆在面前,耐心等候,直到第一缕晨光初现,并逐渐变成一片光明。”

“如果说我对公众有什么贡献的话,那是因为我的耐心思考。”

“如果说我比其他人看得更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约翰·葛瑞本《深奥的简洁》

004 [英] 约翰·葛瑞本著| 张宪润译| 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版

以最简单的方式介绍地球与生命复杂原理的一本书

这本书谈什么?

尽管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还是避免不了突如其来的意外事件:地震、股市震荡,以及常常出现失误的天气预报。然而,生命本身也是非常复杂的现象,生活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在《深奥的简洁》中,科普大师葛瑞本解释了蝴蝶效应、盖娅理论,以及各种关于复杂与混沌的概念,并向我们说明:复杂,其实很简单,即使是看来完全随机的行为深处,也只是遵从简单的因果规律。

从地球起源,到混沌与复杂如何与宇宙各方面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并以相同的方式掌控了生命与银河的演化,以及地球外是否还有生命存在,这本书对这些问题都一一作了解答。

芒格为什么谈起这本书?

在芒格的即席谈话中,有许多幽默的言辞。关于《深奥的简洁》这本书,他说道:

想要理解万物是非常困难的,但如果你无法理解它,你可以把问题交给一位比你聪明的朋友呀。

《深奥的简洁》作者约翰·葛瑞本如是说

“我们在周遭世界——甚至在生命世界中——所见到的复杂行为只是‘从深奥的简洁中所浮现出的复杂表象’。”

“想象有一个智慧,它在任何时间都知道所有控制大自然的力量,同时也知道每一项事物的运动状态。假设这智慧体可以将所有资料加以分析,它将能把宇宙中大大小小物体运动的状态用一个公式描述。对它而言,没有不确定的东西;它的眼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与过去。”

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005 [英] 理查德·道金斯著| 卢允中等译| 中信出版社2012年版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之一

道金斯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谈什么?

我们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生命有何意义,我们该如何认识自己?这本书正是从这些问题出发,展开了论述。任何生物,包括我们自己,都只是求生的机器。在书中,复制、变异和淘汰三种简单机制可以演变出诸多生命现象,这就是认知科学的魅力。

道金斯用简明通俗的形式,第一次把根据自然选择的社会学说这一部分充满趣味地介绍给大家。他提出:“我们生来是自私的。人类窥见了社会关系中基本的对称性和逻辑性,在我们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之后,我们的政治见解会重新获得活力,从而对心理学的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上的支柱。”当然,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对我们所受的苦难的根源有更多、更深的理解。

芒格为什么谈起这本书?

在芒格的生活、学习和决策方法中,关于查理的商业模式,以及这种伟大的商业模式是如何来的,我们可以从他推荐的阅读书目中看出一些端倪。像《枪炮、病菌与钢铁》《自私的基因》《冰河世纪》和《达尔文的盲点》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关注前面提到的“竞争性毁灭”问题,研究为什么有些事物能够适应环境,存活下来,甚至在经过很长的时间之后占据统治地位。当这个主题被应用于投资选择时,芒格偏爱的企业就出现了:有些是通过消灭竞争对手而达到繁荣的企业(就像《自私的基因》里面描绘的),有些是通过合作而兴旺的企业(《达尔文的盲点》)。

我们再次看到,查理能够熟练地应用许多学科的知识:有多少投资者能够像查理经常做的那样,考虑到如此之多、如此之复杂的因素呢?

《自私的基因》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如是说

“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

“人类的记忆很脆弱,如果我们想要跟随我们的记忆,穿越时间,回到数百万年前,我们需要更加持久稳固的族群记忆。”

“由于文化的出现,我们的人生的终极任务,将不只是繁殖,还有文化的创造和传承。”

“我们具备足够的力量去抗拒我们那些与生俱来的自私基因。只有我们,我们人类,能够反抗自私的复制基因的暴政。”

“信仰就是尽管缺乏证据,但仍然相信,甚至可能因为缺乏证据,所以相信。”

达尔文《物种起源》

006 [英] 达尔文著| 周建人等译| 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9世纪关于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被誉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书”

这本书谈什么?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论述生物进化的重要著作,首次出版于1859年11月24日,全称《论借助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方法的物种起源》。

达尔文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作历时5年(1831~1836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行的概念。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即物种的演化是通过自然选择(天择)和人工选择(人择)的方式实现的。自然选择的进化学说对各种唯心的神造论、目的论和物种不变论提出根本性的挑战。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已经形成的概念和观念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芒格为什么谈起这本书?

在南加州大学GOULD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中,芒格谈到他有一条“铁律”,帮助自己在偏向于某种强烈的意识形态时保持清醒:

我觉得我没资格拥有一种观点,除非我能比我的对手更好地反驳我的立场。

达尔文也有自己的“铁律”。达尔文早在19世纪30年代末期就形成了他的物种进化理论,但直到1859年,他才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种起源》。达尔文认为,任何对人类起源提出新解释的科学理论都将会遭遇广泛的歧视,所以他在公开发表他的理论之前,先谨慎地对各种可能出现的反驳进行了准备。因此,他花了整整20年,努力地完善他的理论,并为这种理论做好了辩护的准备。

《物种起源》作者达尔文如是说

“认为生命及其若干能力原来是由‘造物主’注入到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去的,而且认为在这个行星按照引力的既定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最美丽的和最奇异的类型,从如此简单的始端,过去、曾经而且现今还在进化着——这种观点是极其壮丽的。”

“人类在道德文化方面最高级的阶段,就是当我们认识到应当用理智控制思想时。”

“乐观是希望的明灯,它指引着你从危险峡谷中步向坦途,使你得到新的生命和新的希望,支持着你的理想永不泯灭。”

“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