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我属于何种创伤类型

    人类对童年创伤的反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本章介绍的创伤类型主要用于识别和治疗不同类型的CPTSD。本章的模型阐述了四种基本的生存策略和防御类型,它们是从人类本能的战、逃、僵和讨好反应发展而来的。

    童年遭受的虐待或忽视形式、出生排行、遗传因素等差异会导致不同的人倾向于特定的4F反应生存策略。而你从小发展的这些策略,是为了阻止、避免或减轻进一步的创伤。战类型的人会发展出一种类似自恋的防御模式;逃类型的人会发展出一种类似强迫症的防御模式;僵类型的人会发展出一种类似解离的防御模式;讨好类型的人会发展出一种类似关系依赖型的防御模式。

    恰当地使用4F反应

    童年时得到“足够好的抚育”的人,在成年后面对危险能够做出健康灵活的应对,恰当地使用4F反应:他们能健康地使用战反应,帮助自己确立合适的界限、保持自信果敢,以及必要时为自己提供积极的自我保护;他们能恰当地使用逃反应,能在意识到对抗会加剧危险时及时逃脱和撤退。如果进一步的行动或抵抗只会徒劳无功或适得其反,他们可以适当地僵住,放弃挣扎。此外,僵反应有时是我们面对危险时的第一反应,它能让我们通过静止、沉默和伪装来争取时间,评估风险并决定接下来的最佳选择是战、逃、继续僵,还是讨好。最后,他们能够以不卑躬屈膝的方式进行讨好,并且欣然地倾听、协助和妥协,正如他们能够主张和表达自我,提出自己的需求、权利和观点。表6.1列出了4F反应的积极特性。后文将对这四种防御反应的成因进行更深入的阐述。

    表6.1 4F反应的积极特性

    第六章 我属于何种创伤类型 - 图1

    那些在童年反复遭受创伤的人,往往会过度依赖4F反应中的一到两种反应来求生。固着于任何一种4F反应,不仅会降低对其他反应的使用能力,还会严重损害全然放松的能力,将我们禁锢在狭隘、贫乏的人生体验中。

    日积月累、习惯性的4F防御反应“有助于”我们不去关注内在批判者的唠叨声和它引起的痛苦感受。但是对4F反应的过度关注,则会使我们对过去未解决的创伤缺乏觉察,也会对自己当下因疏离感而产生的痛苦感到迟钝。

    表6.2列出了每种防御反应的消极特性。当我们处于情绪闪回时,真实或想象的危险通常都会触发相关反应,使我们进入这些角色或状态,并引发相关的行为。

    表6.2 4F反应的消极特性

    第六章 我属于何种创伤类型 - 图2

    ①A型人格是一种人格类型,是以具有高水平的竞争意识、强烈的时间急迫感、较强的攻击性、强烈的成就等行为的集合为特征的人格倾向。——编者注

    ②肾上腺素成瘾表现为追求刺激,通过触发身体的压力反应而获得快感。——编者注

    ③微观管理指过度管理所有的小细节或小事。通常也被视为过度控制。——编者注

    ④父母化的孩子(Parentified Child)也被称为“亲职化的孩子”,表现为“父母”和“孩子”两个角色的对调。原因可以归结为父母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而将其抛给孩子履行。——编者注

    作为依恋障碍的CPTSD

    过度依赖战、逃、僵或讨好反应,是受创伤儿童的一种无意识的尝试,试图以此来应对持续的危险。这也是孩子的一种防御策略,用于强化“父母真的关心我”的幻觉。

    对成年人而言,所有4F反应通常都会对真正的亲密关系产生一种阻碍。这是因为亲密感往往会触发痛苦的情绪闪回,让人想起自己童年时是如何在缺乏安慰性联结的情况下求生的。同时过往的经历也使人相信,如果自己在关系中展现脆弱,就会像童年时那样遭到攻击或遗弃。于是,4F反应防御系统会阻碍那些能够展现脆弱并促成深层联结的关系,保护我们免遭再次遗弃。

    许多战类型的人会通过愤怒而控制狂般地索取无条件的爱来疏远他人,从而避免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这种不切实际的要求(满足他们未被满足的童年需求)降低了他们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可能性。此外,一些战类型的人会自欺欺人地相信自己是完美的,只要求对方做出改进。这种防御性的信念使他们自认为有权将关系中的问题完全归咎于他们的伴侣或朋友。

    许多逃类型的人会永远保持忙碌和勤奋的状态,从而避免自己被更深层次的关系触发。其中一些人会过度努力,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变得足够完美,从而值得被爱。逃类型的人很难展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许多僵类型的人会躲在自己的房间和幻想中,并深信人际交往对自己毫无意义。不过有些僵类型的人没有因为可怕的童年忽视或虐待而完全放弃人际关系,这些人倾向于在网络中发展人际关系。他们可以在家里安全地维持这种关系,并按照自己的意愿控制接触次数。

    许多讨好类型的人几乎从不展现自己,以避免情感投入和可能产生的失望。他们躲在“对他人有帮助”的表象背后,对他人过度倾听、过度取悦或过度服务。在亲密关系中,他们过度关注伴侣,认为这样就不必冒险暴露真正的自己并遭到更强烈的拒绝。

    表6.3比较了这四种类型的人之间的差异。

    表6.3 4F反应对依恋和安全本能的歪曲

    第六章 我属于何种创伤类型 - 图3

    接下来让我们更细致地分析每一种4F反应的防御方式,从而减少对它们的过度依赖。

    战类型和自恋[1]型防御

    战类型的人会无意识地受到一种信念的驱动,认为权力和控制可以带来安全感、减轻遗弃感,并牢牢抓住爱。被宠坏的孩子和没有得到足够限制的孩子(这种遗弃会造成一种独特的痛苦)可能会发展为战类型。还有一些模仿自恋型父母欺凌行为的孩子也有可能习惯性地做出战反应。许多战类型的孩子都是哥哥或姐姐,他们会压迫年幼的弟弟和妹妹,就像他们的父母压迫他们一样。

    战类型的人会学着用愤怒来回应他们的被遗弃感。他们中的许多人使用蔑视(一种混合了自恋式愤怒和厌恶的“毒药”)来羞辱和恐吓他人,迫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自恋者对待他人就像对待自己的附属品一样。我的一位来访者曾讽刺道:“自恋者没有人际关系,他们只接收俘虏。”

    自认为有特权的战类型的人通常把他人当作自己喋喋不休的独白的听众,还可能会把“被俘虏”的僵类型或讨好类型的人当作支配与臣服(Dominance & Submission)关系中的奴隶。与极端自恋者交往的代价往往是自我毁灭。

    迷人的霸凌者

    战类型的人恶劣到极致时可能会发展出反社会型人格,成为反社会者。反社会者的退化程度各有不同,他或是腐败的政客,也可能是一名残忍的罪犯。有一种尤为可恶的反社会者,我称之为“迷人的霸凌者”,这类人大概属于中等退化程度。迷人的霸凌者有时会表现得非常友好,甚至偶尔会倾听他人,并给予一些小的帮助,但本质上,他们仍然会通过蔑视来压迫和控制他人。

    迷人的霸凌者通常会寻找替罪羊来倾泻他的尖刻。这些不幸的替罪羊通常比他弱小:他的下属、他的“有问题”的孩子或妻子等。一般来说,迷人的霸凌者不会伤害他最喜欢的人,除非这些人做了越轨的事。

    如果迷人的霸凌者魅力十足,那些接近他的人往往不会意识到他对待替罪羊的过分卑劣行径。被霸凌者“偏爱”的人往往会否认对霸凌者的控诉,并为自己不是他的攻击目标而感到宽慰。特别有魅力的霸凌者甚至可能受人钦佩,被视为伟人,而作为替罪羊的孩子或配偶则会感到迷茫,因为他们很难让别人相信自己曾经或正在遭受虐待。

    我记得曾在照片中看到希特勒对他的孩子非常温柔,因而感到十分困惑。当我写到这里,我意识到许多备受推崇的亿万富翁大都经不起仔细审视。他们使用不合法的手段来积累财富,例如恶意的收购、剥削性的劳工政策、有害健康的工作条件、破坏环境的行为,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欺骗、撒谎和陷害。

    某些大型工厂经常把新来的年轻工人安排在“创新性”生产线前端,而在生产线后端的则是那些疲惫、精力被消耗殆尽的工人,这些工人一旦无法跟上进度,就会被毫不客气地扫地出门。

    而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人。我想起了我20多岁时最好的朋友。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很好的人,直到有一天我和他在超市购物,我目睹了他单纯恶意地对着一个无辜的收银员羞辱谩骂。

    其他类型的自恋者

    愤怒狂式的自恋者(Rageaholic Narcissist)因向他人倾泻愤怒而臭名昭著。他们沉迷于这种宣泄的方式以释放情绪,但因为由此获得的安慰往往不会持续很久,所以他们会不断寻找下一次发泄怒气的机会。这种类型的自恋是一种纯粹的霸凌,而霸凌本身就能引发CPTSD。例如,如果孩子在不健全家庭中长期遭受父母的霸凌,就很有可能患上CPTSD。

    与另外一类自恋者的相处更接近本书的一个关键主题,我的许多来访者都遇到过这种情况。他们遭到自恋父母的可怕虐待,而这些父母却被视为社会的栋梁。这其中就包括我那文质彬彬、沉默寡言的父亲,他经常对我和我的姐妹们大发雷霆、大打出手,却在邻里中备受敬仰。

    最后一类是不一定有霸凌行为的迷人的自恋者。我把这类自恋者称为披着依赖外衣的自恋者(The Narcissist in Codependent Clothing)。我朋友的父亲就是这种迷人的自恋者。初见时,他会通过提问和探询来吸引你,让你觉得他对你很感兴趣。但在几分钟之后(一旦你上钩),他就突然像个演说家一样开始滔滔不绝。这类自恋者往往非常擅长使用连句,不给人任何插话的机会,甚至让你无法找借口溜走。于是,你成了被俘虏的听众,无法轻易逃脱。

    从极端的战反应中康复

    我很认同一种广为认可的观点,即极端的自恋者和反社会者是无法被治愈的。他们通常确信自己是完美的,而问题全都出在别人身上。

    然而,有些出现战反应的人并非真正的自恋者,这些人通常能够得益于以下认知:用恐吓、批评和讽刺来控制他人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我的一些来访者最终意识到自己的攻击性行为会吓跑潜在的亲密对象。一位来访者还意识到,虽然她的伴侣没有离开她,但他非常害怕和反感她诸多的要求和暴躁的脾气,以致无法给予她所渴望的温情或真正的喜欢。

    我也曾帮助过一些战类型的人理解这一点,过度控制会造成追求权力和增强疏远的恶性循环。过度追求权力会使对方因恐惧而出现情感上的退缩,而这会加剧战类型人的被遗弃感,使他变得更加愤怒和轻蔑,然后进一步破坏、阻碍或疏远亲密关系;这再次加剧了战类型人的愤怒和厌恶,他们更加固执地拒绝表露温情,于是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如此循环往复。

    糟糕的童年环境会导致战类型的人选择上述破坏亲密关系的防御行为。学着将愤怒转移到童年的境遇,可以帮助他们破除将遗弃感立刻转化为愤怒和厌恶的习惯。此处,在疗愈过程中,战类型的人还会越发体验到被遗弃感,所以,他们可以学着用眼泪来释放心中的恐惧和羞耻。我曾经帮助过一些战类型的人,引导他们用哭泣来抚慰伤口,而不要总是用极端的方式发泄。战类型的人需要意识到,当他们受到伤害时,虽然会感到悲伤,还会感到愤怒,但无论如何,肆意泄愤都无法化解悲伤。

    战类型的人需要意识到,他们居高临下的态度和站在道德制高点要求他人只会疏远他人,并无法消除当下的被遗弃感。他们必须打破“自己很完美”的幻想,并改掉将完美主义的内在批判者投射到他人身上的习惯。这就是缩减外在批判者的方法,我们将在第十章具体介绍。

    战类型的人若注意到自己的防御反应被触发并有过度批判的倾向,应学着自发地暂停。暂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引导受伤的感觉,促使人哀悼并消除最初的遗弃感,而不是破坏性地将其转移到现在的亲密对象上。

    此外,像所有固着于一种4F反应的人一样,战类型的人需要更灵活、更具适应性地运用其他4F反应。如果你是正在疗愈中的战类型的人,学习讨好类型的共情反应将会特别有帮助。你可以先试着想象与你互动的对象的感受,尽可能地多加练习,然后培养正念,觉察那些你想与之建立真正亲密关系的人的需求、权利和感受,再进一步深化你们的关系。

    在疗愈初期,你可以“先假装,后实现”,因为如果不试着去练习为他人着想,不建立起互惠和对话(而非独白)关系的话,你所渴望的亲密关系将与你无缘。

    逃类型和强迫型防御

    极端的逃类型的人就像一台卡在“开启”状态中的机器。他们通过不停忙碌来象征性地逃避被遗弃的痛苦,强迫性地被一种无意识的信念驱使,认为完美可以带给他们安全和爱。他们急于求成,在思想上(强迫观念)和行动上(强迫行为)都非常急躁。

    在儿童时期,逃类型的人对家庭创伤的反应,会落在过度活跃障碍(Hyperacfive)的谱系上。逃类型的人会出现两种极端,即发奋学习的优秀学生和失控的多动症辍学者。受到严重创伤的逃类型幸存者甚至会发展为强迫症。

    左脑解离

    整体来说,强迫性逃类型的人不是在忙碌,就是在担心和计划将要忙碌的事。这种人成了约翰·布雷萧所说的“行动的人”(Human Doing),而不是“存在的人”(Human Being)。强迫观念属于左脑解离,不同于后文将要描述的僵类型所属的右脑解离。

    左脑解离指通过不停的思考让自己不去注意潜在的遗弃痛苦。当思考变为了忧虑,潜伏的恐惧便会升腾起来,影响思考的过程。如果说强迫行为是急于抢先一步超越被压抑的痛苦,那么强迫观念就是通过过度思虑来克制潜藏的痛苦。

    我自己就是一个逃类型的人。我有时会在讲课前强迫性地对课程大纲感到担心,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掩饰我的表现焦虑(遗弃恐惧的一部分)。在我教学生涯的早期,我还会采用一种强迫性的防御:一边踱步,一边焦虑地在脑中搜寻一个想不起来的词,有时甚至会为一个词而疯狂地翻遍字典。这种行为就像我不自觉地在严重的焦虑之外寻找一个安全之所一样。

    逃类型的人很容易对肾上腺素带来的快感上瘾。有些人经常轻率地从事冒险和高危活动,以激发肾上腺素,产生快感。逃类型的人也很容易成为工作狂,对忙碌的行为上瘾。由于长期处于这些流程中,为了维持兴奋状态,他们的行为成瘾可能会恶化为对刺激性物质成瘾。

    从极端的逃反应中康复

    我治疗的逃类型来访者在日常生活中都忙于抢先一步遏制痛苦,因此,每次治疗中的内省倾诉是他们唯一能进行自我审视的时间。学习4F反应模式的知识往往有助于他们摆脱内在批判者的完美主义要求。

    逃类型的人会否认或“最小化”完美主义的代价,因此我在治疗过程中会温和而反复地对抗这一点。这对工作狂尤其重要,因为他们往往承认自己的成瘾行为,却在心里将其视作值得骄傲和产生优越感的标志,不愿放弃这种行为。

    逃类型的人可能会因为过度分析而“困在自己的脑子里”。对这些人而言,一旦对CPTSD的认知到达临界点,他们就非常有必要进入情绪层面的治疗,他们或早或晚都必须通过哀悼童年的损伤来推进疗愈。

    自我同情的哭泣是一种无可比拟的手段,用来缩减强迫性的、顽固的内在批判者,并改善强迫性的急躁习惯。随着疗愈的推进,逃类型的人会获得一个“变速箱”,能以不同的速度档位来生活,包括“空档”。逃类型的人尤其有必要培养自己使用“空档”的能力。

    如果你属于逃类型,那么你可以利用大量的自助类图书、CD和课程来帮助自己学会放松,减少习惯性忙碌行为。学会这些非常重要,因为你可能会在忙碌中迷失方向,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在这种情况下,你很容易分不清先后主次,并迷失在次要的事情中。我被触发闪回时,经常不由自主地忙于最简单的琐事,反而忽略了主要任务。

    在闪回中,逃类型的人的状况可能会恶化为无头苍蝇(Chicken-with-its-head-cut-off)模式,恐惧和焦虑驱使他们忙于各种琐事。他们拼命加速,毫无头绪地忙碌,仿佛忙碌本身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这种情况下,逃类型的人若想将自己从慌乱的行为中解救出来,可以试着把一句老话颠倒过来说:“别过来帮忙,快站着不动。”这里所说的“站着不动”是指停下来,花些时间集中精力,重新确定轻重缓急。我推荐进行三分钟短暂的坐姿冥想。如果你是逃类型的人,每天给自己一些冥想时间将大大促进康复。

    进行坐姿冥想时,你可以先闭上双眼,然后轻柔地放松身体,感受自己的主要肌肉群,并柔和地促进它们放松,同时深深地、慢慢地呼吸。

    当肌肉得到放松,呼吸变得深沉而缓慢时,你再问问自己:“现在对我而言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我接下来能做的最有益的事是什么?”

    当你对这一方法运用得越来越熟练,并能长时间进行坐姿冥想时,可以试着问自己这些问题:“我此刻在逃避什么伤害?我是否可以打开心扉,试着抚慰内心的痛苦?”

    最后,有许多逃类型的人症状可能会被误诊为环性心境。我将在第十二章对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僵类型和解离型防御

    僵反应,也被称为伪装反应,往往表现为幸存者躲藏、孤立自己和避免与他人接触。僵类型的人可能会被困在撤退模式中,他们的开关好像被卡在了“关”的状态。

    僵类型的人有一种无意识的信念,认为人和危险是同义词。在所有4F反应类型的人中,僵类型的人对此最为深信不疑。虽然战、逃、僵、讨好类型的人都普遍患有社交焦虑,但僵类型的人通常更依赖于孤独的庇护。有些僵类型的人完全放弃了与他人建立关系,变得极为孤立,甚至也完全放弃了现实中的爱,只寄托于幻想。

    右脑解离

    那些被迫习惯使用僵反应的人往往是家中的替罪羊,或是遭到最严重遗弃的孩子,即迷失的孩子。僵类型的人无法成功地做出战、逃或讨好反应,因此他们发展出典型解离(或称右脑解离)作为防御措施。解离能够使僵类型的人脱离被遗弃的痛苦体验,并保护他避免参与“有风险”的社交互动,因为任何社交互动都可能触发他受伤的感觉。

    如果你是僵类型的人,你可能会通过在以下活动中解离,来寻求庇护和安慰:长时间的睡眠、白日梦,以及一些由右脑主导的活动,如看电视、上网和玩电子游戏。

    僵类型的人有时会患有(或看起来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他们往往非常善于在内心体验变得不舒服时切换内部频道。当他们感到特别受创或被触发时,可能会表现出类似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脱离于日常现实。情况最糟时,他们可能会像《我从未许诺你一座玫瑰园》(I Never Promised You A Rose Garden)[2]一书中的主角一样,在混乱中陷入精神分裂。

    从极端的僵反应中康复

    僵类型的人的康复面临三个方面的关键挑战。

    首先,僵类型的人通常没有或很少有积极的人际关系。他们非常不愿意进入那种能够改变他们的亲密关系,更不愿意寻求治疗。有些人即便能克服这种不情愿的心态,也很容易因受到惊吓而很快停止尝试。

    其次,僵类型的人与战类型的人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他们都缺乏动力去尝试理解童年创伤的影响。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让人困扰的内在批判者,也不知道自己正处于痛苦的情绪中。二是他们都倾向于把内在批判者的完美主义要求投射到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这种生存机制帮助他们在儿童时期把别人的不完美作为自我孤立的正当理由。因为在童年时,这种自我孤立是明智的行为,有助于他们寻求安全。

    最后,僵类型的人否认他们单一的适应方式会使生活变得狭隘,其否认程度甚至比工作狂这种逃类型的人更为严重。我治疗的一些僵类型来访者似乎长期满足于自己的孤立状态。我认为他们也许能通过释放体内的阿片样物质(如脑啡肽)来自我麻醉。这类物质是动物在极度危险、迫近死亡时由大脑释放的物质,能够缓解疼痛,让人体产生欣喜、快乐的感觉。

    僵类型的人更容易在体内释放阿片样物质,因为在僵反应的严重程度到达顶峰时人会出现崩溃反应(Collapse Response)。崩溃反应意味着人完全放弃意识,它似乎是一种脱离肉体的体验,是一种极致的解离,即将被猎杀的猎物身上有时会出现这种反应。我曾在自然纪录片中看到,小动物在捕食者的口中似乎彻底放弃了挣扎,仿佛死亡是没有痛感的。

    然而,一些僵类型的人所分泌的阿片样物质,其镇痛效果并不能持续很久。于是,麻木的满足感会演变为严重的抑郁。这反过来又会导致酒精、药品等物质成瘾。另外,僵类型的人会倾向于加大剂量地服用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我还怀疑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受到了极大创伤的僵类型的人,因为他们的解离得非常彻底,以致无法找到回归现实的方法。

    给我留言的几位僵类型读者都强烈推荐叙泽特·布恩(Suzette Boon)等人的一本自助类图书,名为《处理与创伤有关的解离》(Coping with Trauma-Related Dissociation)。这本书介绍了许多非常有用的练习,对于康复很有帮助。

    与其他类型相比,僵类型的人通常更需要疗愈型关系,因为他们的自我孤立使他们无法通过友谊来实现关系型疗愈。即便如此,我知道有一些人会通过宠物、图书和安全的远距离人际关系进行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关系型疗愈成果。

    我的来访者菲莉丝自称是个“沙发瘫”,她在开始接受治疗时心情非常矛盾。当时她使用的第三种抗抑郁药已不再起效,她变得越来越偏执,对死亡的幻想也更为频繁和病态。她告诉我:“我知道治疗不会有帮助,但我担心丈夫会离开我,他说我已经开始让他感到害怕了。”菲莉丝的婚姻之所以能维持,是因为她的丈夫赚钱养家,还是个工作狂,很少待在家里,即使在家时也总是在电脑前忙碌,而她则可以独自看电视、看科幻小说和上网。

    在治疗过程中建立信任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这种情况对所有幸存者都很常见。所幸菲莉丝具有的一种黑色幽默“帮助”她接受了我的心理治疗。当我试图将她目前的痛苦与她可怕的童年联系起来时,她经常予以嘲讽和反驳。幸运的是,在纽约长大的我对讽刺有一定的抵抗力。我愿意接受她的讽刺性幽默,因为我知道她并没有恶意。

    我帮助她将讽刺中蕴含的愤怒导向了她有霸凌行为的家人。于是,心理教育终于开始渗透一系列过往的事实。她逐渐开始愤怒地倾诉她父亲的性虐待、母亲的沉默共谋,以及所有家人都把她当作靶子的行为。这种倾诉渐渐演变为哭泣,使她第一次体会到了自我同情。

    直到这一阶段(此时治疗已经开展了数年),菲莉丝才看清了有毒的内在批判者对她的迫害。在此之前,她认为我关于内在批判者的“胡说八道”非常荒诞,拒不接受。但当治疗取得充分进展后,我发现正如我设想的,她的内心其实潜藏着很多恐惧和焦虑,而正是这些让她足不出户。她会讽刺地大笑说:“看看我,皮特!没有什么能让我害怕。我太放松了,放松到在椅子上都坐不直。天啊!你知道吗?我总是在打瞌睡,所以我丈夫管我叫‘软黄包’。”(菲莉丝有一头金发。)

    突破性进展终于出现了。在那次面谈前,她在我办公室外的人行道上和一个男人擦肩而过,这个男人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她在那次面谈的治疗过程中差点喘不过气,并出现了一次治疗性闪回。她想起了一段可怕的记忆:她的父亲在一个晚上偷偷潜入了她的卧室。我帮助她放慢并加深呼吸,随后,她通过多次哀悼化解了这次关于性虐待的闪回。

    在这次治疗中,菲莉丝的否认心理明显减弱了。她真正明白了是社交焦虑将她囚禁在了沙发上。从那时起,深层次的疗愈随之展开。最终,菲莉丝获得了足够的勇气,回到了学校继续读书,并在后来成了一名医疗助理。这一切为她打开了一扇门,让她在外部世界找到了一个有意义的位置。她还成功地与一位同样处于疗愈中的同事建立起了健康的友谊。

    僵类型的人的康复通常需要经历以下过程:与治疗师逐渐建立信任,愿意接受心理教育,并意识到是父母可怕的养育方式导致了他们的痛苦。这为缩减内在批判者铺平了道路,同时也有利于对童年损伤的哀悼。练习用哀悼表达愤怒及有氧运动都对僵类型的人具有特别的治疗意义,都有助于恢复他们沉睡的意志和动力。

    讨好类型和关系依赖型防御

    讨好类型的人自童年起就被剥夺了所有权利。他们很早就知道,如果能在父母剥削自己时当一个好帮手或顺从的仆人,他们就可以获得些许的安全和依恋。所以,讨好类型的人通过迎合他人的愿望、需要和要求来寻求安全感。他们的行为表明,他们建立任何关系的代价是放弃自身所有的需求、权利、偏好和界限。

    对讨好类型或关系依赖型的人来说,父母中通常至少有一个是自恋者。自恋者颠覆了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孩子被父母化,需要关照父母的需求;而父母则表现得像黏人、任性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变成父母的密友、替代配偶、教练或管家,或被迫做弟弟妹妹的家长。在最糟的情况下,孩子还可能遭到性剥削。一些关系依赖型孩子的适应方式是让自己变成开心果。孩子会学会哗众取宠,取悦父母成了他们的主要任务。

    父母在迫使孩子进行服务的过程中,通常会吓唬和羞辱孩子,使他无法发展自我意识。在4F反应类型中,讨好类型的人在健康自我意识方面的发展受阻情况最为严重。

    从极端的讨好反应中康复

    关于4F反应的心理教育通常会使讨好类型的人感到非常宽慰。这最终能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强迫性重复,即总是被剥削自己的自恋型的人所吸引。

    我见过许多积习已深的关系依赖型的人,当他们意识到连说“不”的想法都会触发情绪闪回时,就会努力提高自己自信果敢的能力。我的一位来访者在经过许多疗愈努力之后,震惊地意识到,光是对于直面老板恶劣行径的想象,都会使自己产生严重的解离。这种震惊随后演变为了一种顿悟,他意识到这一切都来源于自己曾经在家中抗议时所招致的危险,并为此深感愤怒。这种顿悟帮助他有效克服了心理障碍,使他在今后的治疗中不再抗拒自信训练,并学会了克服那些阻碍他自信果敢的批判声。之后这位来访者在长期的练习中逐渐想起了自己在童年时被反复扼杀的个性。

    关系依赖型的人需要明白,过度倾听会使人丧失自我。若要康复,他们则需要减少特有的利用倾听进行防御的行为,并试着通过哀悼损失等方式,练习拓展语言及情感的自我表达。在下一章中我将更广泛地探讨如何从讨好中康复。

    混合的创伤类型

    具有单一创伤类型的人无疑是少数。每一种类型都有不同的严重程度,症状从轻微到极端。大多数创伤幸存者都是4F反应的混合型,都有一个备选反应,当主要反应效果不佳时,他们就会做出备选反应。如果这两种反应都不起作用,他们一般会有第三或第四种本能反应。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混合类型。

    战-讨好类型

    战-讨好类型的人对应前文描述的“迷人的霸凌者”。这种类型结合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际关系类型——自恋型和关系依赖型。然而,战-讨好类型的核心往往是对特权感的自恋。这种类型在极端情况下可能会演变为边缘型人格障碍,患者可能会频繁地、戏剧性地在战和讨好反应之间摇摆(分裂)。战-讨好类型的人如果对某人感到不满,在单次互动中便有可能在具有攻击性的谩骂和狂热的关切间不断地切换。

    我治疗的几名来访者曾被自己或他人不公平地贴上了“边缘型人格”的标签。然而,我可以从他们的心灵品质看出他们并不是那种人。他们本质上对他人怀着仁慈和善意,并且在闪回过后总是会回归本质。当他们伤害他人后,也能够感受和表现出真正的悔恨,而我们都难以避免偶尔伤害他人。与本质自恋的真正边缘型人格不同,他们会真诚地道歉,并在适当的时候做出补偿。

    战-讨好类型的另一个变体,是在某一种关系中表现为战类型,而在另一种关系中表现为讨好类型。例如典型的“妻管严”,这类人在家中温柔,但是在工作中很有可能是个暴君,而且他们往往会工作到最后一刻,因为他们非常享受自己的战斗状态。这种类型也可能会反过来:在家中是魔鬼,在办公室却是老好人。

    与下一章描述的讨好-战类型进行对比后,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战-讨好类型。虽然讨好-战类型也会在情绪闪回时出现摇摆不定的情况,但通常不会那么尖刻和自以为是。

    这两种类型的另一个区别是,战-讨好类型的“照顾”通常是胁迫式或操纵式的,它往往是为了公然或隐蔽地达到个人目的。此外,战-讨好类型的人很少对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承担真正的责任。这类人通常采取典型的战立场,把不完美归咎于对方。这种本质为自恋类型的人更有特权感,他们的讨好行为通常不怀有真正的同情心或怜悯心。

    逃-僵类型

    逃-僵类型是最缺乏人际关系、最分裂的类型。这类人偏爱自给自足的孤立所带来的安全感。有时这种类型会被误诊为阿斯伯格综合征。

    逃-僵类型的人通过强迫和解离的“双步骤”来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再次受创:第一步是工作到筋疲力尽;第二步是陷入极端的“消极怠工”,并等待能量重新积累以重启第一步。为了没有必要的安全感,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变得极其受限。

    逃-僵类型更多见于男性,特别是那些在童年时因显露脆弱而受到创伤的男性。他们的经历迫使他们在自我孤立或“轻度亲密”的关系中寻求安全感。一些不强势的男性幸存者结合逃和僵类型防御,变成了典型的“技术宅男”。远程办公无疑是他们最爱的上班模式。逃-僵类型的人往往对计算机上瘾,他们会长时间专注于工作,然后解离性地陷入一直玩电脑游戏、滥用药物或嗜睡状态。

    此外,逃-僵类型的人很容易对色情制品成瘾。处于逃模式时,他们会痴迷在网上寻找幻想中的伴侣,并强迫性地手淫。而处于僵模式时,如果没有色情制品,他们就会陷入右脑的性幻想世界。此外,如果他们处于轻度亲密的关系中,那么当他们进行性互动时,通常更愿意与理想化的幻想伴侣接触,而非现实中的伴侣。

    战-僵类型

    战-僵类型的人是隐性或消极的自恋者。他们要求事情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但对人际交往没有兴趣。没有人可以在餐桌上说话,甚至他们自己也不行——当然,除非他们需要管教某人。他们是那种约翰·韦恩(John Wayne)[3]式的“沙发瘫”,他们的家庭生活中经常充斥着粗暴的情绪和抱怨咒骂。这类型的人通常像前文提到的极端战类型的人一样难以治疗。我曾见过几个类似的战-僵类型的人,他们都是在收到伴侣离婚的威胁后被迫来治疗的。他们每个人都像《早餐桌上的独裁者》(The Autocrat of The Breakfast Table)[4]中的人物。

    这类人很少主动寻求疗愈。我的一位同事告诉我,她遇到一位战-僵类型的来访者是被他的妻子拉来治疗的。这位妻子抱怨说,她一周内能从丈夫嘴里撬出十个字就算幸运了。她已经别无他法,如果治疗不能解决丈夫的问题,她就打算提出离婚。

    这位丈夫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在家远程办公,只有上厕所和吃饭时才离开房间,而且他在吃饭时也是与妻子分开吃的。他会用电子邮件给妻子发送日程表,要求妻子按照日程表给他送饭。

    我的同事一开始向这位丈夫问好时,得到了他的怒视和抱怨。出于直觉,她尽可能地不聚焦于他,但她每次小心地尝试与他建立联结时,都会遭到讽刺、轻蔑的回绝。他会说:“你以为我会被你假惺惺的笑欺骗吗?你休想用你那些心理学呓语来唬我!”

    这位同事是我认识的最有同情心、最不具有侵略性的人之一,但她也无法打破这个可怜人带刺的战斗外壳,攻克他的极端社交回避。因此,这段治疗最终没能创造奇迹。我的同事说,他居然坚持了20分钟才带着敌意和怨恨离开,现在回想起来都让她感到不可思议。

    自我评估与康复

    我建议你评估一下自己的4F反应类型,试着明确你的主导类型和混合类型,并思考你处于每种4F反应中的时长及比例。以下是4F反应从积极到消极的变化路径,你可以评估自己在相关路径上的位置。

    从积极到消极的4F反应变化路径

    战类型:自信果敢↔霸凌

    逃类型:效率↔过度驱动

    僵类型:平静↔畸张症(Catatonia)

    讨好类型:助人↔被奴役

    如前文所述,康复的一个关键目标是我们能够轻松恰当地使用所有4F反应。还有另外两条变化路径可以用来评估这一点,在这两种路径中的平衡程度能够反映我们的康复程度。

    ·与他人的健康关系:战↔讨好路径

    如果关系的双方能够轻松而互惠地在坚持自我和接纳对方之间保持平衡,就能够缔造健康的关系。几个常见而重要的例子是:①在交谈和倾听之间轻松切换;②在帮助和被帮助之间轻松切换;③在引领和跟随之间轻松切换。

    当人处于这条路径的中点位置时,自恋和关系依赖的程度是正常、健康的。当人位于自恋或战斗那一端时,会滔滔不绝地主导对话;而位于关系依赖或讨好那一端时,就会陷入利用倾听来进行防御,拒绝表达自身想法和感受,从而隐藏自己的脆弱。

    需要注意的是,人与人的对话不会总是刚好处于中点位置,否则就会成为打乒乓球似的单调交流。真正的平衡更容易发生在长时间的交流中。例如,在一个小时的谈话中,双方大约各说半小时的时间。

    ·与自我的健康关系:逃跑↔冻结路径

    与自我的健康关系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①行动和休息之间;②坚持和放弃之间;③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之间;④高度专注和轻松的白日梦之间。


    [1]心理学中的“自恋”不同于一般口语中形容虚荣或自以为美丽或了不起的自恋。心理学中的自恋指病态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以及其他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然而,作者在此并非指符合的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症状,但实际上并不一定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编者注

    [2]一本自传体小说,故事的主人公通过心理治疗治愈了自己的精神分裂症。——编者注

    [3]美国电影演员,饰演了许多硬汉形象。——编者注

    [4]美国诗人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的随笔集。作者以第一人称与不同的寄宿房客对话,对话讨论的主题包罗万象。——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