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销和平(1)
实际上,罗斯柴尔德家族对于各国外交政策的影响所使用的两个途径,其分量并不相等,拒绝提供贷款的情形与提供资金支持相比要少得多。最经典的例证就是他们对爆发革命的国家提出贷款请求的回应方式。
罗斯柴尔德家族自1827年开始,便与位于比利时的兴业银行有生意往来。布鲁塞尔爆发革命后的数天内,詹姆斯重新与兴业银行取得了联系,随后在超过1个月的时间里,提供了100多万法郎帮它抵挡革命的风暴。与此同时,他和内森讨论是否向荷兰提供贷款,可能是作为劝说荷兰国王接受比利时独立的“胡萝卜”;萨洛蒙将这类贷款看做有助于“控制我们的战争贩子”。但是内森同时也挥舞起一根大棒:当荷兰在1831年8月侵入比利时的时候,他立刻向布鲁塞尔政府出售了枪支。直到荷兰撤兵并且似乎准备接受失去比利时的事实,他和詹姆斯才准备向荷兰提供一笔利率为6%的贷款,“因为如果有了钱,他就不会再考虑任何类似于战争的行动”,当然不用说,“从荷兰政府那里能够赚很多钱”。
在比利时这边,尽管詹姆斯认为“那里有大笔钱可赚”,但兄弟几个直到24条协定得到利奥波德签署后才采取行动。1831年底,与比利时银行家厄希合伙,他们提供了一批总额为275万英镑的贷款——是前一年提供给荷兰的贷款数额的5倍。这或许被认为是一场“豪赌”,因为用外交途径来解决两方争议被认为不切实际。有趣的是,当时一幅英国漫画《协议——骚动的社会》显示,各国代表齐聚唐宁街,画面左方的内森抱怨说:“你们的协议没有任何用处;先生们,如果你们不替我争取好处,我就不再借钱给你们。”(见图11)同一时期的一幅版画描写内森正在猛拽一只比利时鹅,嘴里嘟哝着:“你和你的比利时债券见鬼去吧!我拿不出一便士买它们;在我看来,它们没有西班牙债券那么值钱。”(见图12)
安塞尔姆有一个担忧,“我认为比利时在许多年里都没有能力支付红利,这很让人担心”。另一方面,他又说:“那里确实有钱可赚……我们必须装着若无其事,然后从傻瓜身上赚取利润。”由于债券发售给投资者时,荷兰国王并没有重新对比利时采取敌对行动,作为债券承销商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赚了一些利润;如果荷兰再次入侵,按照“现有的一则条款,如果战争发生,我们无需再提供任何东西”。正如詹姆斯报告的那样,经纪人和银行家甚至在债券发售前“吞进(债券)就像是吃甜麦粗粮面包一样”,尽管债券发行时罗马动乱及比利时协议推迟签署的消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购买需求,迫使詹姆斯不得不回购托市。
到1832年春天,由于荷兰陷入了外交孤立状态,罗斯柴尔德兄弟准备(在比利时)做更多的生意。外交解决方案使得布鲁塞尔新政府背上了欠荷兰的债务的名声,这也浮现了一个明显的可能性。“那里有钱可赚,”詹姆斯写信给内森说,“只要你给塔列朗一点好处,我亲爱的内森,他将安排你担任处理这些债务的代理人,就像巴林在1815年充当法国与其他大国的中间人一样。”如果“我们将自己置于比利时和荷兰之间,就能赚到钱”——当然前提是两国之间不会再爆发战争。1832年8月,第二批190万英镑的贷款提上了议事日程,其中1/3的债券由罗斯柴尔德家族在巴黎发行——尽管当时法国政府发出了警告,“我们此刻给比利时人钱简直是疯了,这相当于给他们提供了开战的便利条件。”花花公子和日记作家托马斯•雷克斯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在9月12日写道:“比利时问题已经马上就要解决,局面就如12个月前一样。”
委任统治毫无用处,荷兰不会放弃一丁点儿要求。利奥波德希望屈服,但比利时人不愿这样做。他的国库空空如也,如果不能限制比利时人再次开战,罗斯柴尔德就不会提供贷款。但将会出现更多的投机行为,套利的行为必然盛行。欧洲所有的国家都需要钱,资金的缩减幅度超过了任何其他灾难。
但是,当法国军队在第二年11月开进比利时,迫使荷兰接受相关条约时,轮到詹姆斯有些迟疑了,当时比利时大臣希望他提供一笔1 000万法郎的短期贷款。“我们必须帮助这些人,”他有些焦虑地写道,“否则,他们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只会再次采取愚蠢的行动……简而言之,这些人……没有钱,而且……也不会赚钱。”他满腹牢骚地说,比利时是“一个差劲的国家”。直到形势变得明朗——而且得到了路易•菲利普和梅特涅的双重保证——荷兰已处于外交孤立状态,并且默许比利时继续占领卢森堡和林堡,罗斯柴尔德家族才答应了比利时的借款请求。与兴业银行的合伙当中,巴黎分行获得了一半以上的新发行国库券。从许多方面来说,借贷给新成立的国家是一场赌博,因为罗斯柴尔德家族无从得知外交对立能够和平解决。但是这种“豪赌”收益颇丰,不仅仅是?为比利时被证明是欧洲工业化的发动机之一。
但是,在波兰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情形。尽管罗斯柴尔德在华沙的商业联系与在布鲁塞尔一样,但他们对波兰起义的胜利从没有认真地考虑过。除了同情——“可怜的波兰人,我怜惜他们。”夏洛特给她母亲写信说——他们没有给起义者提供任何帮助;相反,正如我们看到的,他们希望借钱给俄罗斯,并成功地向圣彼得堡兜售了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