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深入了解git checkout命令

检出命令(git checkout)是Git最常用的命令之一,同时也是一个很危险的命令,因为这条命令会重写工作区。检出命令的用法如下:


用法一:git checkout[-q][<commit>][—]<paths>…

用法二:git checkout[<branch>]

用法三:git checkout[-m][[-b|—orphan]<new_branch>][<start_point>]


上面列出的第一种用法和第二种用法的区别在于,第一种用法在命令中包含路径<paths>。为了避免路径和引用(或者提交ID)同名而发生冲突,可以在<paths>前用两个连续的短线(减号)作为分隔。

第一种用法的<commit>是可选项,如果省略则相当于从暂存区(index)进行检出。这和上一章的重置命令大不相同:重置的默认值是HEAD,而检出的默认值是暂存区。因此重置一般用于重置暂存区(除非使用—hard参数,否则不重置工作区),而检出命令主要是覆盖工作区(如果<commit>不省略,也会替换暂存区中相应的文件)。

第一种用法(包含了路径<paths>的用法)不会改变HEAD头指针,主要是用于指定版本的文件覆盖工作区中对应的文件。如果省略<commit>,则会用暂存区的文件覆盖工作区的文件,否则用指定提交中的文件覆盖暂存区和工作区中对应的文件。

第二种用法(不使用路径<paths>的用法)则会改变HEAD头指针。之所以后面的参数写作<branch>,是因为只有HEAD切换到一个分支才可以对提交进行跟踪,否则仍然会进入“分离头指针”的状态。在“分离头指针”状态下的提交不能被引用关联到,从而可能丢失。所以用法二最主要的作用就是切换到分支。如果省略<branch>则相当于对工作区进行状态检查。

8.3 深入了解git checkout命令 - 图1

8.3 深入了解git checkout命令 -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