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现代天文学的建立——第谷与开普勒
话说伽利略解决了地动抛物问题,给地心说来了个釜底抽薪。
但日心说还给大伙儿留下了两个问题:
恒星的周年视差
准确度不够
这两个问题要如何解决呢?
让我们有请占星师徒二人组!这两人可不得了,头衔大着呢!堪称玄学鼻祖!
具体咋回事呢?我们一位一位来介绍。
第·人肉大数据·谷
第谷,人称谷哥,贵族出身,据说年轻时脑子不太好使,喜欢找削,为了争一道数学题,闹到和别人决斗。结果,鼻子被削了……
好在他心态不错,机智地给自己做了个金鼻子,装鼻的同时,还炫了把富,从此迷上了炼金术。
不过,炼金术只是副业,他的正经工作是占星。在那个时代,占星术和天文学还没彻底分开,许多贵族都很迷信,经常找第谷算命。
当时的占星师们为了更好地提供占星服务,得掌握第一手天文资料。第谷就是这方面的奇才。
在那个望远镜还没普及的时代,他拥有整个西方最准、最全的观测数据,是名副其实的人肉大数据!
在第谷时代,论天文观测数据,没有人比他更详细、更精准。
不过要是纵观整个古代文明史,还数中国的天文观测数据最全最详尽。
总之,谷哥凭着这个能力吸粉无数,就连教皇格里高利都来请他帮忙修订历法。
在他的帮助下,当时最精确的历法诞生了——格里高利历!
直到现在,我们都还在使用这套历法,可以说是非常经得起时间考验了。
在第谷的大数据中,包含了各个行星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和位置,但这些数据有啥规律,他也不知道。
除了掌握大数据之外,第谷还很幸运,在有生之年他观测到了两个特殊的天文现象:
这有啥稀奇的呢?
之前说过,在地心说的世界里,宇宙是完美的。
但如果日心说成立,那地球在绕着太阳转时看到的星空应该是明显变化的。
这就是恒星周年视差问题。
对此,哥白尼曾提出:
由于宇宙远比想象的大,大到太阳和地球间的距离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才观测不到星空的变化。
现在看来这个解释是对的,但在当时还没有被人们接受。
而第谷另辟蹊径,有一天他抬头四十五度仰望星空,哎呀妈呀!不得了啦!
天空中冒出一颗新的星星!
超新星是某些恒星演化后期的一次剧烈爆炸,亮度很高。
这就和古希腊人关于宇宙是完美不变的理论相悖了。
此外,当时的人们还观测到了彗星,认为这是大气现象。
但第谷通过观测证明了彗星不是大气现象,是星体。
而彗星的轨迹,也不是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第谷的这些发现和伽利略发现木星卫星的效果相同,都能一脚把托勒密的地心说模型踹翻。
不过说到这儿大伙儿会发现,第谷只是证明了地心说不靠谱,但没法证明日心说就是对的。
直到19世纪,随着观测技术提升,天文学家贝塞尔才观测到了因地球自转导致的星空变化。
之前说过,日心说和地心说的准确度其实差不多,要想战胜地心说,就得证明日心说比地心说更准确。
而这一切的奥秘,都藏在第谷留下来的大数据里,不过谷哥不走寻常路,他既不信地心说,也不信日心说,他有自己的小九九。
他认为行星都是绕着太阳转的,而太阳绕着地球转。
所以,他其实是把日心说和地心说结合了起来。
第谷一直希望能从大数据里得出这样的结果,可惜他数学不好,没看出什么门道。
这时候,他的徒弟上线了——
开·穷困潦倒·普勒
开普勒其实也是个占星师,水平不亚于他师父,是业内公认的高手。
然而开普勒的人生却很是坎坷。他是一个早产儿,童年还得过天花,疾病导致他双手有些残疾,还影响了他的视力。
他很早就拜读过日心说,是日心说的忠实粉丝,而且年纪轻轻就自己出书,堪称占星界的后起之秀。第谷看了这本书,被开普勒的才华所震惊。
开普勒还留下过一份手稿,从科幻的角度聊日心说,其中就有月球旅行、星际之旅的内容,也有人把这份手稿看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科幻作品。
虽然第谷瞧不上日心说,但他却很欣赏开普勒的才华,就收了开普勒做徒弟。
这堪称天文学史上最有名的一次——
不过第谷也明白这小徒弟是个天才,他担心引狼入室,抢了自己的功劳,于是就把原先那些数据藏着掖着,让开普勒很是郁闷。所以,他们二人其实也有点不对付。
直到两年后第谷去世了,开普勒才得到这些数据。也许对于别人来说,这些数据只是一堆乱码。
但对于开普勒来说,这些数据简直就是
高清无码!
那他是怎么让这些数据发光发热的呢?
开普勒以日心说为基本框架,用几何学做工具,针对地球和火星的相关数据进行大量计算。
他发现了一件神奇的事情,一颗行星在同样的时间内相对于太阳扫过的面积,居然是一样的!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开普勒第二定律。
这时的开普勒还不知道行星运行的轨道是啥形状,因为圆形轨道不符合观测结果,他开始尝试各种轨道形状。
最终,他碰巧试出了——
行星沿椭圆轨道绕太阳运动,太阳处在椭圆两个焦点中的其中一个上,这就是开普勒第一定律。
其实,开普勒拿到第谷数据的过程并不顺利。一开始,第谷的女婿只给了他火星和地球的数据,也是巧了,正好火星的轨道不怎么圆,但金星和水星的轨道却很圆。如果用金星和水星的数据,估计很难得出椭圆轨道的结论。
发现没?不知不觉我们学会了一个道理:
这个理论被提出来后,天文学家们纷纷点赞,因为它实在太准确了!
椭圆轨道的提出,使宇宙模型不再那么复杂,也就不需要那些轮子了。
但客观地说,即使这些天才做出了那么多努力,日心说也没有成为当时的主流理论,毕竟这是要摧毁了三观再重建的大事。主流理论还是地心说。
除了这两大定律,开普勒还有个第三定律,说的是:
所有的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它绕太阳转一圈的时间的平方的比值,都是相等的。
大家随意了解一下就好。顺便剧透一下,牛顿就是利用开普勒第三定律,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而这三个定律,也被统称为——
开普勒三大定律
至此,天文学和占星术终于分道扬镳,天文学摆脱跳大神的气质,一跃成为一门科学,而开普勒也因此被称为—— 天空立法者
可惜开普勒学术上多成功,生活上就有多贫困。
他曾经感叹:
占星学女儿不挣钱,天文学母亲就要饿死。
大概的意思就是,忽悠人咋了?那是为了梦想!
他的一生都特别穷苦,有过二十多年都没领到工资的经历;还有过老板跟小姨子跑了,结果没了资助等惨剧,所以晚年的开普勒不是在讨薪,就是在去讨薪的路上……
最终,他在讨薪途中去世了……
尽管人已离开,但他遗留下的问题却再度引发了学术圈的激烈讨论,这个问题就是:
为什么行星运动的轨迹是椭圆的?
下篇,我们就来讲讲解决这个问题的终极大神——
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