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

花间词派的词人们,会把宴会上的无病呻吟转变成隐约的情意,大多写一些闺房里的故事。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

但是,接下来要讲的这位词人,不再只局限于写闺房故事,他写了许多怀念家国的千古名篇,他的名字叫李煜。他是一国之主,江湖人送外号——词帝。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

他这个“词帝”可不是随便叫的,历史上许多文人对他的词都有很高的评价。比如清朝大词人纳兰性德就曾评价他: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4

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大意是说,花间词就好像古董玉器,贵重但不实用;宋词实用,但缺少质感和厚重。李煜的词兼具了两者的优点,而且还更有情致。

可以说,这个评价是非常非常高的。

这位大神级词人的一生,大概可以分为两段: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5

上半场:亡国前使劲作

话说五代十国是唐朝之后的一个乱世,这个乱世之后就是宋朝。这期间有个国家叫作南唐。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6

李煜出生在南唐的帝王家,父亲是南唐国君李璟。李煜排行老六,前面的四个哥哥都夭折了,只剩一个大哥。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7

李煜长相很有特点: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就是脑门很大,大龅牙,眼珠子里有两个瞳孔。

有点丑是不是?

可相传历史上舜和项羽的眼珠子里都长着两个瞳孔。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8

据说就是因为他有帝王之相,他的大哥老是猜忌他,于是李煜开始低调做人,玩起了隐居。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9

可万万没想到,他的这个大哥竟然挂了。于是,他一不小心就成了太子,后来又一不小心成了南唐国君。从这时起他改名叫李煜,以前其实叫李从嘉。

李煜的“煜”意思是:光耀、照耀。意思是说他的光芒照耀在南唐的大地之上。作为国君的名其实很霸气,有没有?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0

如果论艺术才华,李煜堪称古往今来的国君里数一数二的。据史书记载: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善诗文。翻译过来就是,只要是文化人玩的,他都玩得溜。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1

但是这些都不是关键,最关键的是做了国君后,李煜就压抑不住天性,开始放纵自己。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2

你以为李煜就要登上人生巅峰了?

那你就错了,当上南唐国君成了李煜人生悲剧的开始。当时北方有个大佬叫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可不是好惹的。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3

面对剽悍的赵匡胤,李煜求生欲满满,他干了这么几件事情:

1.自降身段

李煜刚继位没多久,“皇帝”的名号就不要了,把赵匡胤当主子一样对待,自认南唐为宋朝的属国。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4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5

这不能怪李煜,毕竟他老爹李璟就这么干过。

2.花钱保平安

李煜还各种溜须拍马,逢年过节就往赵匡胤那里送钱,一年要送好几回,还都是自己主动安排人去送,搞得赵匡胤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6

送礼送到没钱了,就收各种税,盘剥老百姓。后来听从大臣的建议,开始发行铁钱,搞得南唐物价飞涨。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7

3.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更多的时候,李煜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每天吃喝玩乐。他作为一个文艺青年,还搞了很多文艺活动,写写词,弹弹琴,反正只要不过问朝政就行。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8

4.自废武功

但是,总有一些大臣劝李煜要振作起来,甚至还有个叫作林仁肇的名将,主动请缨去揍赵匡胤。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19

打赢了算老板的,打输了员工自裁,这么忠诚的员工,上哪儿找去?

可是结果呢,李煜被别人一忽悠,竟然把林仁肇给砍了,而且类似的事,他还稀里糊涂地干了好几回。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0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1

客观地说,李煜是出了名的好脾气,很多得罪他的大臣没被罚,反倒有赏。只是后来受手下奸臣的挑唆,加上赵匡胤的反间计,他才开始乱来。

5.信仰佛教

估计李煜也觉得赵匡胤不会就这么放过自己,于是,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信佛。他不仅自己信佛,而且还大力发展佛教。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2

总之,原本就是只弱鸡,现在还这么作,所以,李煜等到的并不是佛祖的保佑,而是赵匡胤的如来神掌。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3

赵匡胤看到李煜这样无药可救,就想派兵前去收拾他。当时宋军打算利用浮桥渡过长江天险,李煜和他的大臣听到这个消息乐了,因为他们觉得这简直是不可能的。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4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5

实际上,当时有个文人叫作樊知古,他早年没考上南唐的科举,于是怀恨在心,当了间谍,天天跑到长江边测量水位,搞出了一套渡江的办法。

在宋朝军队长驱直入,一路攻城略地的时候,李煜还一直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周围的人骗他说:宋军出师不利。等他发现大事不好的时候,宋军已经打到国都了。

这时候,李煜决定使用老套路——送钱!

可是赵匡胤说了句名言: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6

于是,李煜真的亡国了。

据说,在被押往北方之前,他跑到祖庙和先人们辞行。结果,看到宫女的时候,他哭了。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1]连霄汉[2],玉树琼枝[3]作烟萝[4],几曾识[5]干戈[6]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7]消磨。最是仓皇辞庙[8]日,教坊犹[9]奏别离歌,垂泪[10]对宫娥。

【必背注释】

[1]凤阁龙楼:指帝王居所。

[2]霄汉:指天空。

[3]玉树琼枝:形容树木华美。

[4]烟萝:草树茂密,笼罩着雾气。

[5]识:经历。

[6]干戈:兵器。喻指战争。

[7]沈腰潘鬓:比喻男子的身体瘦弱,鬓发早生。

[8]辞庙:辞别宗庙。庙,宗庙,古代帝王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

[9]犹:还。

[10]垂泪:流泪。

【必背翻译】

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的历史,坐拥三千里的辽阔山河。宫殿高大雄伟与天相接,宫苑内草木茂盛,树木华美,藤萝缠蔓,像笼着烟雾。何时经历过刀枪剑戟的战争烽烟呢?

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已是如沈约一般憔悴消瘦,如潘岳一样两鬓斑白。记忆最深的是仓皇地辞别宗庙的时候,教坊里还演奏着别离的悲歌,我悲伤欲绝,只能流着眼泪面对曾经朝夕相处的宫女们。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7

到祖庙里和先祖辞行时没哭,偏偏是看到宫女才哭,于是有些人就认为,李煜简直是太荒唐了。

但也有些学者认为并非如此,这其实恰恰体现了李煜的

纯真。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8

李煜常常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写进词里,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因为这是很多诗人特别忌讳去做的事情。王国维曾这么点评: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29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下半场:亡国后使劲哭

亡了国的李煜来到北宋都城开封,赵匡胤给李煜封了侯,但是名字不太好听,叫作——

违命侯。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0

不过,北宋对待亡国国君的态度还不错,只要老老实实待着,别折腾出啥幺蛾子,就好吃好喝招待,最好是能让他们——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1

那李煜真的乐不思蜀了吗?并没有!

他发扬了纯真词人的一面,陷入对故国无尽的思念当中。在这段时间,李煜基本上就两个状态: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2

每天都喝得五迷三道的,只有这样他才能在迷离和虚幻之中忘却亡国之痛。

下面这两首词《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和《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正体现了他的这种状态。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帘外雨潺潺[1],春意阑珊[2]。罗衾[3]不耐[4]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5]贪欢。

独自莫凭栏[6],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必背注释】

[1]潺潺(chán):指雨声。

[2]阑珊:凋残。

[3]罗衾(qīn):罗绮的锦被。

[4]不耐:忍受不了。

[5]一晌(shǎng):片刻。

[6]凭栏:靠在栏杆上。

【必背翻译】

门帘外传来潺潺雨声,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即使盖着罗织的锦被也忍受不住五更时的寒冷。只有美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刻的欢乐。

独自一人登楼凭靠栏杆远望,引起对故国辽阔无边江山的思念。离开时容易再见故土就难了。时光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着春天一起离开,过去和今天,一是天上一是人间,相隔遥远(再难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2],别是一般滋味[3]在心头。

【必背注释】

[1]锁清秋:被秋色所笼罩。清秋,一作深秋。

[2]离愁:指离国之愁。

[3]别是一般滋味:另外有一种意味。

【必背翻译】

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残月如钩。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那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正是亡国之苦。这样的离异思念之愁,而今在心头上却又是另一种不同的滋味。

李煜早期的词大多都是一些闺房内的事,也是极为香软的,但亡了国的李煜写词的技能一下突破天际,词的境界拔高了好几个台阶。

王国维对李煜的词给出了极高的评价,他是这么说的: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3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意思是说:词到了李煜这里,境界变得广阔,感慨更加深沉。词原来只是乐工写来娱乐的,从李煜开始,才变成士大夫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

不过,给了李煜这些痛的赵匡胤并没有蹦跶多久,很快就因为“某种无法解释的原因”挂了。之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继位。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4

李煜原以为他的悲剧可能有所转机,可万万没有想到,新上任的皇帝赵光义更不是东西,各种欺负李煜,让他蒙羞受辱。在极度痛苦中,李煜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词: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1]?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2]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3]应犹[4]在,只是朱颜[5]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必背注释】

[1]了:完结。

[2]不堪:忍受不了。

[3]砌:台阶。

[4]犹:还。

[5]朱颜:红颜,这里代指少女。

【必背翻译】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是什么时候完结的,过去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东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忍受不了去回忆故国的一切。

当年那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心里所怀念的人儿容颜已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一江之春水滚滚向东流。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5

相传,这首词是在李煜的生日宴会上,由李煜安排的一位歌姬唱出来的。这事被赵光义知道了,他十分愤怒,痛下杀手,让李煜的生日变成了忌日。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6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7

相传赵光义赐给了李煜一杯毒酒,李煜喝完之后,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8

纵观李煜的一生,他看似有两个人格:亡国前,文艺青年,潇洒快活、没心没肺;亡国后,画风突变,悲伤逆流成河。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39

这其实源自李煜性格当中的那部分“真”,他是有什么就说什么的那种纯情的词人,这可能跟他从小生长的环境有关。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40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李煜亡国于赵宋,自己被抓,成了俘虏,受尽人格上的屈辱;而一百多年后,老赵家也出了个文艺皇帝,也把国家搞灭亡了,全家都当了俘虏,也受尽屈辱,这就是宋徽宗。

三、士大夫之词的开端——词帝李煜 - 图41

李煜和宋徽宗都不适合做皇帝,本来也轮不到他们,可是老天爷偏偏要让他们上位,享受皇帝的生活,却不能肩负皇帝的责任。这是他们的人生悲剧,更是国家和老百姓的悲剧。

他们留下的文艺作品越优秀,就越让人感慨和无奈。

李煜走了,一个时代结束,新的时代来了。下面,我们将正式进入宋朝——词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