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

在整个唐朝诗坛,有两个第一流诗人:李白&杜甫。而在宋朝的文坛,也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他就是苏轼。

话说,有一天宋神宗问身边的大臣,苏轼可以和哪位古人比肩?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

宋神宗的原话是:“李白有轼之才,无轼之学。”翻译过来就是,李白有苏轼的才气,学识却不如苏轼广博。

客观地说,苏轼正如宋神宗所说的那样,无论是诗、词、书、画、散文,他都是一把好手。不仅如此,他还是北宋文坛上的CP狂魔。

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

在写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5

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他们还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6

在书画方面,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

宋四家。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7

苏轼的《黄州寒食帖》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之一。

其实在唐朝的诗人当中也有一个全能型的选手,那就是王维。他这个人:

长相帅比吴彦祖,画画赛过鸟山明。

弹唱不输周杰伦,文才碾压混子哥。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8

但苏轼能够成为古今中外的超人气偶像,不单单是因为才华,而是因为同样是遭遇挫折,王维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9

而苏轼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

除了一大堆文艺作品,苏轼留给后世的,还有很多。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0

除此之外,他还造了各种梗,堪称骨灰级段子手。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1

那苏轼的一生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2

总体来说,苏轼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这其中有时代的原因,也有苏轼自身性格的原因。

他的一生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3

一、年少有为

苏轼是四川眉山人,他的父亲叫苏洵,虽然不是什么大官,但却是宋朝的大文学家。苏轼还有一个弟弟叫苏辙。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4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5

老爹苏洵,还有苏轼、苏辙都名列唐宋八大家,可以说一家子都是大文豪,合称三苏。

苏轼从小就接受老爹十分严格的教育,有多严格呢?据说,他到老年时,想起这段经历还经常做噩梦。但这也培养了苏轼过人的才华,年纪轻轻就跟着老爹和弟弟一起去开封赶考。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6

当时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看了苏轼的文章后惊为天人。

欧阳修本想给这张卷子第一名,但是当时的考试采取糊名制,他以为这张卷子是自己的弟子曾巩的,怕人家说闲话,所以就给了个第二名。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7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8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19

于是,苏轼就因为这个意外,得了第二名。但这也让他结交了自己的伯乐:欧阳修。从那之后,他称欧阳修为自己的老师;而欧阳修也很赏识苏轼,曾不止一次地在别人面前夸赞苏轼的才学。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0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1

因为欧阳修的造势,苏轼一下子名震宋朝文坛。

如果我们仅看苏轼的出场,你会觉得,他简直是个人生赢家。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2

不过,他的人生在不久后就迎来了反转。当时的大佬王安石成功地让苏轼的人生轨迹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3

二、仕途不顺

我们前文也提到了王安石变法的始末,苏轼总体上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4

不过,苏轼反对的理由和司马光不一样。司马光是全盘反对,而苏轼觉得:王安石变法太急了,应该循序渐进。

不过,无论是司马光还是苏轼,当时都斗不过王安石。于是,看清现实的苏轼申请了外调,跑到杭州做了通判,相当于现在的杭州市副市长。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5

到了杭州后,他并没有因此消沉,还是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他在杭州写了很多诗,这也一举奠定了他文坛霸主的地位。

其中,他赞美西湖的诗成为千古名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1]晴方好[2],山色空蒙[3]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4],淡妆浓抹总相宜[5]

【必背注释】

[1]潋滟(liàn yàn):波光闪动的样子。

[2]方好:正显得很美。

[3]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4]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5]相宜:显得很合适,十分自然。

【必背翻译】

晴空下,西湖水波闪动,看起来非常美好。下雨时,笼罩在云雾中的山,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迷茫茫,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景色总能很适宜地展现出她的美。

在这首诗中,他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来表现西湖的美景。

不仅如此,从这个时期开始,苏轼大量作词。相比于其他的词人,苏轼其实是半路出家的。

别的词人是专业填词的。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6

苏轼这位词坛新人,却是专业搞突破的。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7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8

具体有哪些突破,我们接下来会就具体词具体分析。

三年后,苏轼又被安排到密州去做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市长。他在密州任职期间,正值西夏入侵大宋。有一天,苏轼和朋友一起去打猎,他写了一首词。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1]发少年狂[2],左牵黄,右擎苍[3],锦帽貂裘[4],千骑[5]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6]

酒酣胸胆尚开张[7]。鬓微霜[8],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9]?会[10][11]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2]

【必背注释】

[1]聊:姑且,暂且。

[2]狂:豪情。

[3]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黄,黄犬。苍,苍鹰。

[4]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

[5]千骑: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6]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三国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再月举高,一权点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击以戈、获之。”这里以孙权喻太守。

[7]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尚,更。开张,开阔雄伟。

[8]微霜:稍白。

[9]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作者这里使用了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载:汉文帝时,云中郡守魏尚抵御匈奴有功,却因为上报战功时多报了六颗首级而获罪削职。冯唐为之向文帝辩白此事,文帝即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复为云中郡守。

[10]会:将要。

[11]挽:拉。

[12]天狼:星名,这里隐指西夏。

【必背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苍鹰,头戴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带着浩浩荡荡的千骑人马像疾风一样,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全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我已两鬓微微发白,这又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一样任用我呢?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敢于来犯的西夏军队。

当时正值西夏入侵大宋,苏轼想表达的意思是,哥打着打着猎,就膨胀了,想带兵去和西夏决战。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29

写完这首词,苏轼很是满意。于是,就给自己的好朋友写了一封信: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0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1

这里的“呵呵”,不是混子哥编的,而是苏轼自己写的。“呵呵”在苏轼的书信中大规模地出现。

这里的“柳七郎”指柳永。柳永也是词坛的霸主,婉约派的代表。当时文人写完词后,是由歌伎来唱,词风香软。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2

苏轼觉得他的这首词有别于柳永香软的词,不应该由歌伎来唱,而应该配上笛子和鼓,由壮士边击掌、跺脚,边唱。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3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4

所以,你发现没有?

苏轼无形之中扩展了词的边界。这首词一出,在内容上,出现了报国情怀;在词风上,一改过去软绵绵的风格,变得豪放而旷达,更像男子汉。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5

初来密州的苏轼已经40岁,有一天,他梦见了自己的亡妻,也就是他第一任妻子王弗。王弗已经去世十年了,苏轼格外怀念她,于是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1],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2]凄凉。纵使[3]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4]

夜来幽梦[5]忽还乡,小轩窗[6],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7]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必背注释】

[1]思量:放在心上,惦记。这里指思念。

[2]话:说出。这里指倾诉。

[3]纵使:即使。

[4]尘满面,鬓如霜: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5]幽梦:隐约的梦境。

[6]轩窗:窗户。

[7]料得:料想,想来。

【必背翻译】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自己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忘。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竟无处向你倾诉满腹的悲凉。纵然是夫妻一旦相逢,你也认不出我了,毕竟我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在小屋窗口看见你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相对无语,只能泪流满面。料想年年让我肝肠寸断的地方,就是夜晚明月下那片长满矮松的山冈。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6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7

这首词没有用任何华丽的辞藻雕琢,却道尽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

由于长期在各地做官,苏轼一直都没能见到自己的弟弟。一次中秋节,他人在密州,因为特别思念弟弟,他写下了千古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1],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2]

明月几时有?把酒[3]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4],又恐琼楼玉宇[5],高处不胜[6]寒。起舞弄清影[7],何似[8]在人间。

转朱阁[9],低绮户[10],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

【必背注释】

[1]达旦:到早晨。

[2]子由:指苏轼的弟弟苏辙。苏辙,字子由。

[3]把酒:端起酒杯。把,持。

[4]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5]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6]不胜: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7]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8]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9]朱阁:朱红的楼阁。

[10]绮(qǐ)户:彩绘雕花的门。

[11]婵娟:指月亮。

【必背翻译】

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节,我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大醉一场,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几时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动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共赏这美好的月亮。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8

子由就是苏辙。苏轼在中秋之夜喝得酩酊大醉,写下这首词,但这首词又不仅仅是对弟弟的思念。

他围绕着“月”展开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对宇宙人生的哲学思考结合在一起。

同时苏轼想起这几年仕途的不如意,产生了复杂而且矛盾的情感。但即便如此,在词的最后,他依然表达了要积极乐观地生活的态度。

南宋文学家胡仔曾这样评价这首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俱废。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39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0

以上两首词,一首写给亡妻,一首写给兄弟。在苏轼之前,没有人这样写词。苏轼拓宽了词的内容,开始表达人伦之情。

苏轼漂泊的官场生涯还在继续。密州之后,他相继在徐州和湖州担任知州。也就是在此时,苏轼的人生迎来了巨大的转折。

苏轼过去写了很多反对王安石变法的诗,改革派一直怀恨在心,想借机干掉苏轼。于是,他们编织了罪名,陷害苏轼,这也就是著名的

乌台诗案!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1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2

因为审理这个案件的御史台的官署里有很多柏树,有乌鸦来栖息筑巢,所以御史台被称为乌台。而苏轼是因为写诗被弹劾的,所以这个案子叫作乌台诗案。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3

苏轼当时被关在御史台的监狱里,他甚至想到了自杀。他给弟弟苏辙写了两首诀别诗,其中有两句尤其感人肺腑: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节选自《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

在关押期间,苏轼的朋友纷纷出手相救,据说还包括苏轼看不惯的王安石。此时王安石早就退休养老,他写信给宋神宗说:“圣朝不宜诛名士。”

意思是说,哪有圣明的时代会发生诛杀有才华的名士的事呢?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4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5

除了王安石,苏轼的其他朋友也纷纷出手相救,其中就包括他的弟弟苏辙、太皇太后曹氏,以及章惇等人。

后来,宋神宗果真放了苏轼。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被贬到了黄州。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6

三、黄州修炼

从乌台诗案开始,苏轼的人生跌入了谷底。他初到黄州时,心情极为低落,回想起这段时间的遭遇,他写道: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节选自《西湖·世事一场大梦》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7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应该是:世事无常,活着好难。

之前,我们也说过:词穷而后工。苏轼能有如此的成就,其实和他的遭遇是分不开的。乌台诗案对他来说是九死一生,而黄州时期则是他人生的最低谷。他这位文坛霸主、堂堂的一州长官,被一撸到底,成了一个犯官。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8

要知道对宋代文人来说,最大的志向就是辅助君王治理好国家。苏轼其实也有这样的理想,他年轻时也是这么做的,写了许多策论文章,给皇帝提意见。

而如今苏轼觉得他可能永远都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了,甚至只能成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百姓。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49

这种心理落差是极大的。初到黄州,他就写下了内心的独白: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节选自《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翻译过来就是: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50

苏轼在这首词当中,表达了自己的寂寞和孤独,而这些心境却没有人懂得。

在黄州的日子虽然是苏轼人生的最低谷,但黄州却也算是福地,他人生最重要的作品都出自黄州。他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从苏轼到苏东坡的蜕变。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51

但是这样的蜕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循序渐进的。总的来说,苏轼干了两件事:

十、全民偶像苏轼的旷达人生 - 图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