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花间词”的继承与发展——人生赢家晏殊
话说在诗词界,一直有一个说法: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文人只有受苦受难后才有可能写出好诗好词。
而纵观整个诗词史,简直就是一场花式比惨大会。
但是在一众“卖惨”词人中,依然有一股清流。他就是我们这一章的主角:
人生赢家·晏殊
晏殊的成功和两个因素是分不开的:
成绩好&命好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一、做官?我是优秀的
首先,晏殊的命好体现在他生活的时代。
话说北宋自开国以来,在几位皇帝的努力之下,内外都很安定,逐渐发展成文人天堂。
晏殊就是在这样一个和平稳定的年代蹦跶。
同时他还有别人所没有的聪明大脑,是官方认证的神童,宋朝版“邻居家的孩子”。
那他到底有多厉害?
传说他
晏殊14岁就被推荐到中央,接受了宋真宗的最终面试,并毫无悬念地考中。至此,晏殊拿到了朝廷的官方认证,开始上班、打卡、当官。
你以为晏殊从此就要登上人生巅峰了?
那你就猜对了!
无论朝廷闹出多大动静,都无法阻挡晏殊开挂的人生,他从小官做起,一路做到了宰相。
所以,全剧终。
好吧好吧,那我们来继续爆点晏殊的料。
二、搞教育?我是认真的
晏殊的成功可不只在官场上,他在教育事业上也有巨大的成就。
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是个乱世,大佬们都在专注造反打架。
等到大宋好不容易统一了天下,各地长官却忙着搞经济。至于教育,没那么着急,自然也就没有人上心,变得一片凋零了。
晏殊在应天府(河南商丘)做一把手的时候,不走寻常路,大搞教育事业,投资应天府书院,还请自己的学生范仲淹做客座教授。
得到大力支持的应天府书院,是北宋初期四大书院之一。这里也成为北宋初期的“人才储备基地”。
晏殊当上了宰相后,依然不忘初心,和学生范仲淹一起极力支持教育事业。
宋朝的教育事业从晏殊做宰相开始,逐渐蓬勃发展。后来范仲淹也当了宰相,开始对教育行业进行改革。两人逐渐把宋朝教育的发展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因为这段故事发生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后来大家就把这一次对教育的改革叫作:
三、写词?我是专业的
除了搞政绩,那时候写诗词也是当官的生活日常。之前我们说过,诗词界讲究“词穷而后工”,就是文人只有遭遇不幸后,才能写出好诗词。
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连出去踏个青,天公都不作美。
再比如杜甫,因战争而流浪西南,又穷又苦还没房子住,盖了间茅屋竟被大风刮散了茅草屋顶,茅草还被人抢走了。
上面这些流传千古的名句,都是在作者困苦的时候写出来的。
而晏殊呢?
他既有权又有钱,也没有被贬到鸟不拉屎的边远地区。他的词,注定和大部分词人不一样。
晏殊的词集名叫
《珠玉集》
顾名思义,如珠如玉,就是说他的词既好看,读起来又舒服。
《珠玉集》里的绝大多数词,都是晏殊在请人吃饭、特别高兴的时候写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首晏殊的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1]新词[2]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3]。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4]花落去,似曾相识[5]燕归来。小园香径[6]独徘徊[7]。
【必背注释】
[1]一曲:一首。
[2]新词:指刚填好的词,这里的意思是新歌。
[3]旧亭台:曾经到过的亭台楼阁。
[4]无可奈何:没有办法。
[5]似曾相识:似乎曾经认识。这里形容见过的事物
再度出现。
[6]香径:花草芳香的小径。
[7]徘徊:来回走。
【必背翻译】
赏着一支新曲喝着一杯美酒,还是与去年相同的天气,还是旧日熟悉的亭台,只是西下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落花时节花儿总是让人无可奈何地凋落,似曾相识的小燕子又归来了,(只有我)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这首词里下落的夕阳、逝去不再回的今日和无可奈何的落花,都让晏殊感到春天的易逝和世事的无常。
这种感慨叫作伤春,就是感叹春天的易逝。而它,是词人最爱炒的一个热点。
但晏殊真的是众词人中的一股清流。
他在感慨了春天的易逝和世事的无常之后,巧妙地接了一句“似曾相识燕归来”。读起来虽然有一丝伤感,但是也有理性的思考。
叶嘉莹老师说过:“‘小园香径独徘徊’当然有孤独寂寞的怅惘哀伤……但在表现生命无常的同时看到了一种永恒的循环。”
四、炫富?我是特别的
晏殊一生特别顺,不仅生活在和平年代,而且有钱又有闲。所以后人给了他一个评价:
太平宰相富贵词。
晏殊这辈子没啥大爱好,就喜欢请人吃饭。为啥要请人吃饭呢?那当然是为了
炫富!
而且晏殊这个人,和一般富人不同,他炫富炫出了新境界。
据说有个叫李庆孙的人,他中探花后写了一首《富贵曲》,里面有两句: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结果,晏殊看完后,
他评价这首诗是没见过世面的乞儿作的。这个评价可谓是相当不客气了。那在他眼里什么才叫有钱?
这句诗没有半个字提到钱,但楼是别墅,环境还好到有花有燕子,一看就是有钱人家才买得起的豪宅。潜台词就是,我家是这样的:
晏殊这一拨显摆,必须给满分。
我们可以看到,晏殊哪怕是在炫富,笔触和对外界景物的感受也是非常细腻的。这是继承自五代时期花间词派的风格。
以前的花间词大多是写女孩们纠结的小心思,就像上课时私下里传来传去的表白小字条。
晏殊的词则全面提升了格调,很少纠结于缠缠绵绵的儿女情长。这便是晏殊与以往花间词人最大的不同。
叶嘉莹老师说过:“晏殊词中是既有诗人的感发,又有理性的反省节制,而且还隐然有一种处理安排的办法。”
晏殊这一生放到电影里就是一文艺片,平平淡淡很是真,没啥跌宕起伏惊心动魄。
在他之后的词人可就没有这样的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