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

说到宋词,就不能不提柳永。他可是与苏轼同时代称霸词坛的大文豪。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

柳永,原名柳三变,家里排行老七,江湖人称柳七。

他的词好到什么程度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词叫《望海潮·东南形胜》:

望海潮·东南形胜

东南形胜[1],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2]十万人家。云树[3]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4]。市列珠玑[5],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6][7]清嘉[8]。有三秋[9]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10]晴,菱[11]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12],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13][14][15]好景,归去凤池夸。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

【必背注释】

[1]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2]参差:形容楼房高低不齐。

[3]云树:茂密如云的树木。

[4]无涯:没有边际。这里指钱塘江。

[5]珠玑:这里泛指各种珠宝。

[6]重湖:指白堤两侧的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

[7]叠(yǎn):层层叠叠的山峰。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小山峰。

[9]清嘉:美好。

[9]三秋: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

[10]弄:吹奏。

[11]菱:菱角。

[12]高牙:古代行军在前引导的牙旗很高,被称为高牙。

[13]异日:指日后。

[14]图:描绘。

[15]将:语气助词。

【必背翻译】

(钱塘)地处东南,地势优越,是三吴的都会,这里自古以来就十分繁华。雾气笼罩着的柳树、雕饰华丽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色的帐幕,楼阁房屋高高低低,大约有十万户人家。树木茂盛如云,环绕着钱塘江沙堤,愤怒的浪涛像卷起的霜雪冲过来,宽广的江面一望无涯。市场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珠玉珍宝,家家户户都满是绫罗绸缎,争相比着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好。秋天桂花飘香,眼前十里荷花。晴天欢快地吹奏羌笛,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喜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巡察归来的长官,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诗作词,赞赏着美丽的湖光山色。他日把这美好的景致描绘出来,回到京城时向人们夸耀。

这首词把杭州从里到外结结实实地夸了一顿。

据说后来金国有个叫完颜亮的皇帝,听到其中的“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十分激动,当即表示世界很大想去看看,于是动了攻打宋朝的心思。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4

虽然这个故事十有八九是虚构的,但这也说明了柳永的词确实不错,要不然怎么会有人编出这样的故事。

柳永当年还是各大青楼会所的VIP会员,给歌伎写了不少词,再加上他才华横溢,怎么看都是个风流不羁的浪子。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5

但实际上,柳永这一辈子过得挺郁闷的。接下来,咱们就来看看柳永的一生。

一、科举之前,意气风发

柳永出身书香门第,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当大官、做大事。

柳永曾写过一篇《劝学文》,里面说:

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

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6

意思是说,好好学习,普通人家的孩子也能当大官;不好好学习,大官家的孩子也会变成普通老百姓。

这一时期的柳永就是个乖小孩,“五讲四美三热爱”那种。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7

直到他来到京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8

前面我们说过,宋代的经济很发达,吃喝玩乐的地方非常多,不少人喜欢去青楼玩乐。既然是玩乐,就少不了听听曲子什么的。

柳永就在这时候开始接触市井之中的词,他不光听,而且还自己创作。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9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0

这时候的柳永还很年轻,写的词有很多是关于青楼生活的,也没什么深刻的思想,当时的文人并不看好他的词。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柳永就要参加科举考试。面对人生中最重要的考试,柳永那是相当有信心。

柳永曾经写过一首词,叫《长寿乐》,其中有这么几句:

便是仙禁春深,御炉香袅,临轩亲试。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待恁时、等著回来贺喜。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1

大概意思是说,就算皇帝亲自当主考官,我也一定能够拿第一!到那时候,你们就准备好来恭贺我吧!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命运给了柳永一个大大的耳光——

他落榜了。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2

二、连连失败,仕途无门

知道考试结果后,柳永有点蒙,然后就像一个赌气的小孩子一样,写了一首词,其中有一句: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节选自《鹤冲天》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3

大概意思是说,青春短暂,和意中人过风流的生活才是平生快事,狠心把那些浮名换成手中浅浅的一杯酒和耳畔低回婉转的歌声。

柳永写这首词,不过是发发牢骚,但他没想到,这首词给他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后来有一次放榜之前,柳永榜上有名。估计是柳永的词太火了,连皇帝都听到了。当时皇帝想到了他那句“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就问旁边的人: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4

旁边的人回答说:“是。”皇帝很不高兴。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5

结果一票否决,柳永再次落榜。

被皇帝亲自树立成反面典型,柳永考科举的难度一下变成地狱级。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6

这下柳永算是彻底玩脱了,但他就像一只鸭子,即使被烤得外焦里嫩,他还是嘴硬。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7

不让我中进士,而让我去填词?好,这可是你说的。从此柳永再去青楼玩乐写词,就自称是奉旨填词。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8

虽然没有考中进士,柳永却在词坛闯出了一番名堂。

当时,一个歌伎如果能和柳永合作,其身价立马上涨。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19

据说在歌伎圈,还有个口号广泛流传:

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贯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0

柳永妥妥的是歌伎圈实力派偶像。

可粉丝再多,考不上进士依然是柳永心里永远的痛。由于多次科举没有结果,柳永便决定离开京城,去江南漫游。在离开京城时,柳永写了一首著名的词,送给他的情人。

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1]凄切[2],对长亭晚,骤雨[3]初歇。都门[4]帐饮[5]无绪[6],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7]。念去去[8],千里烟波,暮霭[9]沉沉[10]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11],冷落清秋节!今宵[12]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13],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14]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必背注释】

[1]寒蝉:秋后的蝉。

[2]凄切:形容叫声凄凉而急促。

[3]骤雨:暴雨。

[4]都门:国都的门,此处代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5]帐饮:在郊外设置帐篷饯行。

[6]无绪:没有情绪。

[7]凝噎(yē):形容想说又说不出的样子。

[8]去去:表示行程遥远。

[9]暮霭:傍晚的云雾。

[10]沉沉:深厚的样子。

[11]更那堪:更不用说。

[12]今宵:今夜。

[13]经年:年复一年。

[14]纵:即使

【必背翻译】

秋后的蝉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暴雨刚停,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双方握着手含泪对视,哽咽得说不出话来。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浩渺,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冷的秋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一年又一年长年相别,即使遇到美好的时辰、美好的风景,怕也形同虚设。即使有说不尽的相思之情,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1

这首词主要描写的是柳永和情人依依惜别的场景。这个词牌也大有来头,据说是唐玄宗在四川避难时,因为思念杨贵妃而作的曲子。

接下来的几年,柳永基本在各处旅游,不过,他马上就要迎来人生的转折点。

三、科举成功,升迁困难

在柳永51岁的时候,朝廷发生了一件大事:把持朝政的太后死了,皇帝宋仁宗终于亲政了。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2

估计刚亲政的宋仁宗心情不错,又是增加科举考试的名额,又是加开恩科考试,对于那些考了好几年没中进士、年纪又大的,还有特殊照顾。

柳永听说这个消息后,非常激动。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3

然后他就收拾东西麻溜地去参加了科举考试,果然一举考中进士。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4

从大龄待业青年变成国家公务员之后,柳永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而且他的工作能力还挺不错的,在多个地方做官都政绩颇佳。

柳永曾经在余杭当县令,把这个地方管理得挺好,当地的县志,还把他归入了“名宦”行列中。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5

后来他又到一个盐场当盐监。大家印象中的柳永不过是个写歌伎词的,但是在这期间写的一首诗中,柳永表现出了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关心:

秤入官中得微直,一缗往往十缗偿。

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逼。

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鬻海之民何苦门,安得母富子不贫。

——节选自《鬻海歌》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6

鬻海,就是煮海水为盐。这首诗的主旨是替盐民说话。这几句是说,把盐卖给官家也卖不了几个钱,但是借一串钱,却要还十倍;官租没还完,私租又来催逼,只好全家一起干活,累得面有菜色,只能勉强辨认出人形。盐民实在是太辛苦了,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让家人过得富足?

柳永在盐场的工作经历,被《昌国州图志》记录下来,同样把他归入了“名宦”行列中。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7

按理说,像柳永这样能力出众、心怀百姓的好干部,仕途应该是一帆风顺,分分钟走上人生巅峰,但实际上,柳永的仕途走得并不是很顺利。

那时候官员晋升需要进行考核,不过柳永参加工作没多久,上司就看中了他,想破格举荐他。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8

运气不好的是,刚被举荐就遭到一个言官弹劾,说这事不合规矩。结果,皇帝特意为这事下了道旨:以后不能举荐还没经过考核的官。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29

柳永只好慢慢地熬资历了,更惨的是,后来即使有了升迁的资格,也还是有着重重困难。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0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1

咋回事呢?据说有一次柳永拍皇帝马屁,写了一首词进献。结果里面有几句皇帝不喜欢,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这样一来升迁就更困难了。

一直等到范仲淹“庆历新政”,重新处理以前选拔官吏的卷宗时,柳永才得到机会申诉,当上著作佐郎。

最后,柳永做到了屯田员外郎,后人说的柳屯田就打这儿来的。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2

柳永71岁的时候,在润州去世。估计他去世时身上没剩下什么钱,多亏了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出钱,他才得以入土安葬。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3

柳永在宋词历史上的地位那是相当高,具体的贡献主要有这么三个。

1.发展冷门的慢词

柳永当年既能填词,也能谱曲子,是北宋词圈的著名唱作人。

作为一个词曲两开花的作者,他对词有着自己的看法,这就是他对词的贡献之一:

让慢词发展起来!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4

按宋朝人的分法,词有两个大类,一个叫小令,一个叫慢词。

简单来说,两种体裁的区别在于音乐: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5

小令的音乐节奏比较快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6

慢词的音乐节奏比较慢

在宋朝以前,基本上是小令一统天下,慢词属于冷门中的冷门,直到柳永开始大量地创作慢词,慢词这才流行起来。

2.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在开篇的时候我们就讲过,词起源于民间。文化人掺和进来之后,确实提高了词的品位,但词的题材基本上也就限制在文人生活的那一亩三分地里。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7

文人写的东西是给文人圈的人看的,而柳永写的部分词,是专门给老百姓看的。我们简单举个例子。

古人写词,免不了要写女性,文人笔下的女主人公是这么表达感情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节选自晏殊《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8

意思是说,昨天夜里西风正盛,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看着消失在远处的道路,想给心上人寄一封信,山高水长,又不知道寄往何处。

这首词想表达的其实就是对爱人的思念,但它说得非常含蓄。同样是表达对爱人的思念,柳永就不这么写: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节选自《定风波》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39

这是一个情郎外出未归、守在家中的女子的内心独白。大概是说:早知道这样,当初就该把你的马鞍子锁起来,这样就能把你留下来,天天边做针线活边和你腻歪在一起,免得辜负了这大好青春。

这种直白的表达,文人不买账,却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再加上柳永喜欢在词中用一些当时的流行语。就这样,柳永的词在当时火遍大江南北。

3.写文雅的词一样在行

写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市井生活,柳永自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但如果你以为柳永只会写这种词,那就错了。

前面我们说过,词这东西,有俗一点的,也有雅一点的,打个不太严谨的比方,就像我们平时听音乐: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40

比较俗的词简单易懂,非常受老百姓欢迎,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41

比较雅的词不太好懂,是文人的最爱,就像现在的古典音乐。

而柳永,写比较文雅的词也很在行。当年柳永经常出差,在途中会写一些表达自己想法的词,这些词都比较文雅,比如这首《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对潇潇[1]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2],关河[3]冷落,残照[4][5]楼。是处[6]红衰翠减,苒苒[7]物华[8][9]。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10],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11]?想佳人,妆楼颙望[12],误几回、天际[13]识归舟。争[14]知我,倚栏杆处,正恁[15]凝愁[16]!

【必背注释】

[1]潇潇:指风雨的声音。

[2]霜风凄紧:秋风凄凉紧迫。霜风,指秋风。

[3]关河:指关塞与河流。

[4]残照:落日余晖。

[5]当:对。

[6]是处:到处。

[7]苒苒(rǎn):同“荏苒”,形容时光消逝。

[8]物华:美好的景物。

[9]休:本义是完结,这里是衰残的意思。

[10]渺邈:遥远的样子。

[11]淹留:羁留,逗留。

[12]颙(yóng)望:抬头远望。

[13]天际:指目力所能达到的极远之处。

[14]争:怎。

[15]恁(nèn):如此。

[16]凝愁:愁苦不堪。

【必背翻译】

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经过了一番雨洗的凄清的秋天,分外寒凉清朗。凄凉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山河一片冷清萧条,落日的余晖映照在高楼上。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

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渴求回家与家人团聚的心思难以收拢。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为什么苦苦地长期羁留在异乡?想起心中的那个佳人,正在高楼上抬头远望,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她哪会知道我,倚着栏杆,也如此愁苦不堪。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42

这首词主要表达柳永羁旅在外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唐五代写离别相思的词,景色离不开亭台楼阁,情感大都要借女子口吻说出。而柳永却直接说出了他的感慨,同时描写了秋天萧瑟的景象,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气象开阔博大。

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对这首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不减唐人高处。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43

要知道,宋朝人非常崇拜唐朝人的诗,堪比唐诗的一流作品,这可不是谁都能写出来的。

柳永是一代伟大的词人,可以说,他对宋词进行了全面革新。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44

他让慢词迎来了春天,并在市井之词和文人之词两方面都获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使得他的词在整个宋朝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如今,我们也能从后人的这一句评价,看出柳永词当年的辉煌: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五、雅俗共赏柳三变 - 图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