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尽忠报国岳飞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

有一首词,特别特别特别有名,堪称豪放词中的豪放词,它就是岳飞的《满江红》。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

下面,咱们就来讲讲岳飞。在大多数读者的心中,岳飞可能不算是个文人,那我们为什么要讲他呢?

一是因为这首《满江红》太有名了,必须说一说;二是因为对于南宋早期的那段历史而言,岳飞特别有代表性;三是因为岳飞作为抗金英雄,在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岳飞,了解一下他短暂而波澜壮阔的一生。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

极简版《说岳全传》,开始!

一、少年从军行

岳飞出生于河南汤阴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据说他天生神力,年少的时候,就跟人学习了箭法和枪法。可以说,岳飞是近战赵子龙,远程黄汉升,一看就是个值得培养的潜力股。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

后来岳飞报名参了军,而大概就在这前后,北宋王朝出了个天大的事: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5

靖康之变爆发,金国攻破了北宋都城开封,皇帝、皇子、嫔妃、大臣,好几千人,全都被打包带走了,北宋遭遇团灭。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6

可是老赵家命不该绝,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当时恰好在外地,逃过一劫。成了老赵家独苗的赵构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这就是宋高宗。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7

金国人点完餐,暂时撤退了。宋朝有一个叫宗泽的老将,重新在开封驻军,这时候岳飞几经辗转,来到他的手下。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8

话说宗泽在开封埋头苦干,凝聚人心,声势大振,后来金兵卷土重来,也被他打退了。

于是宗泽就想渡过黄河,收复失地。可是这会儿宋高宗已经跑到南方去了,任凭宗泽说破了天也不回来。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9

七十多岁的宗泽又气又急,就此一病不起,临终遗言没有提及一句家事,而是大喊了三声“过河”,然后就去世了。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0

宗泽去世之后,开封没了主心骨,新的领导是个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1包外加二五仔,打不过金人,后来干脆投降了。于是岳飞脱离了队伍,带着自己的兄弟们,开始了独立作战。

二、岳飞起飞

金人一看宋高宗跑了,于是重新发兵。他们一路追,宋高宗一路跑,从北跑到南,从陆地跑到海上,根本停不下来,上演了一出大型真人秀节目: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2

这时候,我们要隆重介绍一位金国人,他就是这次带兵的金国大将完颜宗弼。他还有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熟,那就是金兀术。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3

金兀术一看,宋高宗这也太能跑了,根本追不上,于是就撤兵了。临走之前,他把路过的地方烧杀抢掠了一番,就在这时候,他碰上了两个“凶神恶煞”: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4

韩世忠和岳飞分别截击了金兀术。金兀术差点没交代在这儿,还好命够大,才逃回了金国。

金兀术和岳飞这对一生之敌,从此杠上了。而在今后的日子里,金兀术把逃跑当成了主业。毕竟,每一个成功的主角背后,都有一个屡败屡战的反派。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5

金人暂时撤退了,但是留给南宋的是一个超级烂摊子。这时候的南宋朝廷,面临着一个特别的内患,那就是游寇。

所谓游寇,就是那些打了败仗溃退的宋朝部队。这帮人外战不行,但是欺负起老百姓来那叫一个专业,他们跑到南方来以后,纷纷割据,搞得朝廷头很大。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6

于是南宋朝廷就去剿灭这些流氓。可是,很多官军的素质比那些流氓也没好到哪里去,烧杀抢掠,搞得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

而在这众多的部队里面,有一股清流——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7

这支军民一家亲的部队就是——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8

岳飞治军特别严厉,再加上他足智多谋,岳家军的战斗力超强,那些臭鱼烂虾根本不是对手,许多乱军都被他打爆了。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19

岳家军逐渐成为南宋朝廷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而岳飞也和其他三个人一起,被称为南宋中兴四大名将: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0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1

在这四个人中,岳飞的岁数最小,资历最浅,但他的岳家军是最能打的。

不过,打这些流氓没什么意思,岳飞真正想打的是北方的金人!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2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3

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每个流落到南方的政权,都有一个大大的梦想,那就是北伐!

当时的局势是这样的:金国在北边,南宋在南边,中间还有个伪齐。伪齐是金国扶植的汉奸政权,相当于宋金之间的缓冲带。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4

岳飞先后发起的四次北伐,其中前三次主要都是打伪齐。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5

伪齐这种野鸡政权,根本不是岳飞的对手,不仅挡不住岳家军的进攻,反而成了人家刷装备的副本。

历朝历代,跟游牧民族作战,最缺的就是战马,尤其是南宋,马场全丢了。岳飞从伪齐那里抢来了上万匹战马,组建了岳家军精锐中的精锐,骑步混合大队——背嵬(wéi)军。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6

有了这支部队,岳家军就有了底气,这为后面和金国的大战埋下了伏笔。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7

伪齐这个猪队友是靠不住了,所以金人干脆把它给收编了,然后亲自上阵,而带头的就是金兀术。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8

面对金人的进攻,南宋只能反击。于是岳飞开始第四次北伐,这是岳飞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战,所向无敌的岳家军,也因这次北伐而名垂青史。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29

岳家军一路北上,金人节节败退。眼看着局势大好,援军却迟迟不到,更过分的是,有些部队竟然还撤退了,于是兵力有限的岳家军陷入了孤军作战的危险之中。

但是,岳家军非常淡定。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0

金兀术发现岳飞本人驻扎在河南郾城这个地方,于是发起斩首行动,亲自率领最精锐的部队发动突袭。

金兀术的精锐部队,就是传说中的铁浮屠+拐子马,简称“铁拐”。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1

这一战,在兵力不足的情况下,岳飞的背嵬军和金兀术的“铁拐”部队打了一场遭遇战。我们看一下作战的过程:

步兵带上大刀斧子,上可砍人,下可砍马。岳飞年仅二十一岁的儿子岳云,身先士卒,率领骑兵反复冲锋。猛将杨再兴单枪匹马杀入敌阵,开了无双乱舞,据说一个人捅死几百人,大喊着要活捉金兀术……

这一仗岳家军到底打得有多凶呢?

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2

金兀术手下五个打一个居然被全部反杀。但是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不死心的金兀术率领大军进攻颍昌府,这里驻扎着岳家军的主力,于是双方在这里爆发了一场大决战。过程是这样的:

岳飞不在这里,派岳云来支援。岳云率领八百背嵬骑兵打先锋,岳家军杀红了眼,没有一个人后退,连头都不回……

这一仗的场景大概是这样的: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3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4

金兀术再次遭遇了惨败。但这还不是最惨的,评书里面常说的朱仙镇之战来了,岳飞的五百背嵬骑兵,干趴了金兀术的十万大军……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5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6

但朱仙镇之战是否真实存在,这个事情一直有争议。

不论朱仙镇大战是不是真的,但金军怕了岳家军,这确实是真的,他们评价岳家军: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7

但是,岳家军的传奇,也就到此为止了,因为南宋朝廷用最高等级的金牌下令:

立刻、马上、必须撤退!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8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39

据说岳飞一天之内收到了十二道金牌,让他立刻撤退。

岳飞虽然一万个不情愿,但是朝廷的指令不能不听,而且自己现在已经是一支孤军了,精疲力竭,没有后援,留下就是等死,所以只能撤退。

临走的时候,岳飞绝望地说: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0

再也没有这么好的机会光复河山了!而事实上,正如岳飞所说,南宋此后虽然也有北伐,但是都没能取得什么成绩。

然而岳飞的悲剧,这才刚刚开始。

四、千古冤案

说起岳飞的冤死,就不能不提一个人,这就是秦桧。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1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当年靖康之变的时候,秦桧还是个主战派。后来他跟着赵氏全家桶一起,被打包拉去了金国。在那里,秦桧巴结金人,受到重用。

后来南宋和金国陷入拉锯战,秦桧自称杀死了监视他的金兵,这才逃回了南宋。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2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3

不管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很多人认为秦桧杀死金兵归国是扯淡的,他很有可能是金国派回来的汉奸。

回到南宋的秦桧,致力于宋金和平的伟大事业,在他看来,只要能达成和平,什么都可以牺牲。这也正好符合宋高宗的心理,于是俩人一拍即合,组成了议和二人组。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4

可是岳飞接连打胜仗,妨碍了宋金议和。宋高宗打心底就不想跟金国打仗,只想蜗居在东南保命,而金兀术也给秦桧传递了一个信息:想要议和,必须先杀了岳飞!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5

于是秦桧先是剥夺了岳飞等大将的兵权,而后又罗织罪名,诬告岳飞谋反,把岳飞下了狱。傻子都能看出这是个冤假错案。

据说在审理岳飞案的时候,岳飞脱下衣服,露出刻在后背的四个大字——尽忠报国,当场的人都看傻了,这案子没法审了。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6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7

这四个字是不是岳母刺的呢?虽然岳母刺字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但是没有依据,有可能是后人编的故事,存在争议。

同样被剥夺了兵权的韩世忠,跑去找秦桧理论,问他凭什么说岳飞谋反。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8

“莫须有”,就是“也许有”的意思。就是在这样不明不白的情况下,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大将张宪一起被杀,这也成为千古冤案。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49

宋高宗和秦桧终于可以和金国议和了,双方达成了“绍兴和议”。这一条约虽然暂时维系了和平,但却丧权辱国,彻底放弃了北方的国土和人民。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50

关于岳飞的生平,就讲到这里。和岳飞的英雄事迹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他那首《满江红·怒发冲冠》。

这首词是岳飞什么时候写的,尚有争议,但是毫无疑问,这首词可以完美地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1],凭阑[2]处、潇潇[3]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4],壮怀[5]激烈。三十功名[6]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7]、白了少年头,空悲切[8]

靖康耻[9],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10]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11]肉,笑谈渴饮匈奴[12]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13]

【必背注释】

[1]怒发(fà)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冠顶起。形容愤怒至极。

[2]凭阑:倚靠栏杆。阑,同“栏”。

[3]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4]长啸:长声呼叫。啸,蹙口发出的叫声。

[5]壮怀:豪放的胸怀。

[6]功名:或指岳飞攻克襄阳六郡以后建节晋升之事。

[7]等闲:轻易,随便。

[8]空悲切:白白地痛苦。

[9]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靖康,宋钦宗赵桓的年号。

[10]长车:古时的兵车、战车。

[11]胡虏:古时用以称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

[12]匈奴:古代北方民族之一,这里指金入侵者。

[13]朝天阙:朝见皇帝。天阙,本指宫殿前的楼观,此指皇帝居住的地方。

【必背翻译】

我怒发冲上冠帽,登高倚上栏杆,潇潇风雨刚刚停歇。抬头放眼四望,仰天长声呼叫。胸怀激荡,三十年建立的功业如今已成尘土,转战八千里只有浮云明月。切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等到老来独自悔恨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尚未洗雪,作为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驭战车踏破贺兰山,扫荡敌人的营垒。我满怀壮志,恨不能饿了就吃敌人的肉,渴了就谈笑着喝敌人的血。我要从头开始收复旧日河山,再带着捷报回到京城。

上阕写尽了岳飞的悲愤之情,但并不是单纯的嘶吼,其中还有“潇潇雨歇”的含蓄,让这种感情显得更有气度。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51

下阕叙述了国家的深仇大恨,表达了自己不为功名,只求为国雪耻的决心,用语简单直白,感染力极强。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52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53

有部分学者认为,这首词并不是岳飞所作,而是后人托岳飞之名而写的。但是也有很多学者针对这种观点的各个论据提出反驳。目前依然倾向于为岳飞本人所作。

最后,我们来给岳飞做个简单的总结:

有人说岳飞之死,是因为他政治智慧太低:徽、钦二帝被迎回来后,你把宋高宗往哪儿放?

而且妄议立太子的大事,这是武将该干的事吗?

不会揣摩皇帝的心思,是岳飞之死的核心……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54

众说纷纭之下,我们必须看到:岳飞虽然不是个政治天才,但也绝不是个政治蠢材,他的死,主要还是因为宋高宗和秦桧无底线的议和主张,以及宋朝历来厌恶武将势力过大,惧内甚于惧外的传统。

五、尽忠报国岳飞 - 图55

岳飞之死,这其中的原因确实有很多值得分析的地方,但如果只是为了给忠臣的枉死找一个理所应当的理由,那就没什么意义了。

岳飞之死标志着南宋初期这个历史阶段的结束,外部矛盾稍微平息了一点,但是内部矛盾却越来越严重。那么,这个时代的文人们该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