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能音乐人姜夔
在前面的文章里我们讲过,词是一种古代的歌曲,主要包括这么两部分:
但是随着词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不重视音乐和歌词的搭配。
这样带来的后果是:一首词读起来挺好,但唱起来却很难听。
比如大文豪苏东坡,他辛辛苦苦写了好几十年的词,就因为有些地方没太注重音律,被李清照当作反面教材喷了一通:
“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
言外之意就是:
可见音律对词来说有多么重要。
这一章咱们介绍的这位大神就厉害了,人家从根上解决了这个问题:
先写词,再按词谱曲,不光是解决了音律的问题,还能在谱曲的时候,让整个音乐更符合歌词里蕴含的情感。
这位大神就是南宋著名的词作家&曲作家:
夔(kuí),意思有很多,其中一个意思,是上古尧舜时期的一个乐官的名字。
现在是不是觉得这个名字,非常符合他的身份?
姜夔不仅作词作曲很强,而且在散文、诗歌、书法等领域,也十分精通,堪称南宋全能音乐人。
他这一辈子,与两位贵人息息相关。
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姜夔和这两位贵人的故事。
一、姜夔和贵人一号的故事
在姜夔遇上贵人一号萧德藻之前,日子过得不怎么样。
老爸虽然当官,但是早早去世了,小姜夔只好跟着姐姐生活。
生活事业坎坷,爱情也不顺利。姜夔曾经去过合肥,在那儿他喜欢上了一个弹琵琶的小姐姐,但两人最终没能在一起。
这次恋爱经历,姜夔是动了真感情了。据考证,现存的50多首姜夔的词中,约有三分之一的词都在怀念这个姑娘。
比如:
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
待得归鞍到时,只怕春深。
——节选自《一萼红·古城阴》
大概意思是,姜夔想起了昔日和姑娘约会的情景,西楼的诗文唱和多么美好,万条柳丝嫩黄嫩黄的。而如今,等我骑马返回的时候,春天已过,再难见面了。
在这期间,姜夔在江淮一带到处溜达,走着走着,就到了扬州。
当时的扬州,从地理位置上看已经算是前线了,昔日热热闹闹的扬州因受到战争的影响,变得比较萧条。
想想当年繁华的扬州,再看看眼前破败的扬州,姜夔心中落差很大,于是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扬州慢·淮左名都》: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1],竹西佳处,解鞍[2]少驻[3]初程[4]。过春风十里[5]。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6]去后,废池乔木[7],犹厌言兵。渐[8]黄昏,清角[9]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10]俊赏[11],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12]词工,青楼梦好[13],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14],年年知为谁生。
【必背注释】
[1]淮左名都:指扬州。
[2]解(jiě)鞍:解下马鞍。
[3]少驻:稍作停留。
[4]初程:初段行程。
[5]春风十里:这里用以借指扬州。化用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6]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7]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残存的古树。二者表明城中萧条,人烟稀少。
[8]渐:向,到。
[9]清角:凄清的号角声。
[10]杜郎:即杜牧。杜牧曾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11]俊赏:俊逸清赏。
[12]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13]青楼:妓院。
[14]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必背翻译】
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的竹西亭,初到扬州的我解下马鞍稍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的繁华街市,如今却是荞麦野草青青。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荒废了池苑,老去了大树,人们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进入黄昏,冷风中凄凉的号角声,还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
杜牧有卓越的鉴赏能力,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一定会吃惊。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辞采,能歌咏青楼一梦,也难表达此刻深沉悲怆的感情。二十四桥仍在,桥下江中的波浪浩荡,凄冷的月色,到处寂静无声。想那桥边红色芍药花年年枝繁叶茂,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不知道年年为谁而生。
这里的二十四桥,有人说是扬州的二十四座桥,有人说是一座名叫二十四桥的桥,总之是当年的繁华地带。而如今,词人眼前却是一片冷冷清清、无比萧条的景象。
在到处溜达的这段时间,姜夔最大的收获就是遇上了人生中的第一位贵人,他就是——
萧德藻。
萧德藻也是位著名诗人,是能和中兴四大诗人比肩的高手。这位萧高手一见姜夔就激动不已,说自己写了四十年诗才碰上了这么一个真正的知音。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一个意思:
他不仅供姜夔吃喝,还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他。姜夔貌似也找到了家的感觉,从此跟着萧德藻混。
因为住的地方离一个叫白石洞天的道家著名景区很近,所以姜夔就有了个绰号,叫白石道人。
自己当粉丝还不够,萧德藻还把姜夔介绍给了杨万里,杨万里又把他引荐给了范成大。两位文坛大佬立马路人转粉,纷纷为姜夔站台。
后来姜夔到范成大家去串门,现场作了两首词: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
——节选自《暗香·旧时月色》
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节选自《疏影·苔枝缀玉》
这两首词的词牌名《暗香》《疏影》来自林逋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这是写梅花的名句。
姜夔也喜欢梅花,而这两首词算是他咏梅的代表作了。
姜夔的词把范成大感动得一塌糊涂,还赠给姜夔一个叫小红的歌女,姜夔很高兴,还在诗里提过这个歌女: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节选自《过垂虹》
就这样,姜夔的名声越来越大,又结交了不少当时的大佬,其中就有他的第二位贵人——张鉴。
二、姜夔和贵人二号的故事
张鉴,在历史上不算有名,但是他的太爷爷很有名——
现在还在岳飞面前跪着呢。
他爷爷就是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善于见风使舵,参与了祸害岳飞的活动。
这里的张俊,和那个跟陆游商量北伐的张浚,不是一个人。
张鉴就是张俊的重孙子,家里有钱有势,算下来,是个富四代。
这个张鉴非常推崇姜夔,除了在日常生活上提供帮助,传说他还想花钱给姜夔买个官做做,但是被姜夔拒绝了。
说到做官,姜夔算是个当官绝缘体了,早年的科举就是四次连跪。
后来在姜夔的年纪已经挺大了的时候,又有一个做官的机会摆在他面前。
当时连年征战,朝廷散佚了很多音乐书籍,而姜夔进献了不少音乐相关的书籍,朝廷很满意,就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直接参加礼部复试。
如果说考中状元是文曲星附体的话,那么姜夔可能是“文盲星”附体,他又落榜了。终此一生,他都只是一介布衣。
后来张鉴死了,金主爸爸没了,姜夔的生活变得日渐困顿。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杭州发生了一场震惊全国的火灾,姜夔的家也被波及,家产和书籍大半被烧光。
后来,姜夔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去世,但没有了金主的他实在是太穷了,最后还是靠朋友们凑钱,才得以安葬。
姜夔在写诗、作词、音乐、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下面我们重点说说姜夔的词。
姜夔的词,主要有这么两个特点:
一个是雅,一个是音律考究。
- 雅
自从词诞生以来,词坛上的雅俗之争就没停过。
到了姜夔这里,则彻底反俗为雅,雅词成为流行爆款,姜夔的词也被奉为雅词的典范。
那说了这么多,俗词和雅词有啥区别?
我们简单举个例子。
比如,同样是表达对女子爱慕,俗词一哥柳永是这么写的:
愿妳妳、兰心蕙性,枕前言下,表余深意。为盟誓。今生断不孤鸳被。
——节选自《玉女摇仙佩·佳人》
这句词的大意是说:姑娘,愿你心地纯美,我在枕头前表明我的心迹,发誓此生不让你一个人过。
写得很直白,甚至有点轻薄。
姜夔则是这么写的:
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惟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
——节选自《解连环·玉鞭重倚》
在水边的驿站昏黄的灯光下,与姑娘相聚的曲折画屏又出现在眼前。想来今夜,只有皎洁的月光,照着姑娘独自入睡了。
就连一向不怎么待见姜夔的王国维,也不得不肯定姜夔的雅: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 音律考究
前面我们就说过,一般词人是先有曲再填歌词,而姜夔是先写歌词后谱曲。
他谱曲的时候也很注重音乐本身的情感,简单粗暴地说就是:
写的歌词是欢快的,那就配首欢快的曲子;
写的歌词是忧伤的,那就配首忧伤的曲子。
这样一来就会让整首词更加和谐。
姜夔曾经记录过十七首音乐的谱子,这些谱子如今几乎是宋代唯一流传下来的音乐,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姜夔的词在当时影响很大,对后世的影响也不小,比如在清朝,就有一批“浙派词人”,把姜夔当作自己的偶像。
才华横溢的姜夔,一生困顿,不得不靠他人的接济生活,但他还有他的词、他的音乐,这是他在那个昏暗世界独行时的一点光亮。当他走过后,那一点光亮化为当空皓月,月华遍洒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