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每个时代,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文人的小组合,比如建安七子、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到了宋朝,陆游和他的三个小伙伴杨万里、范成大、尤袤组团出道,这就是南宋第一男子天团:
陆游我们已经讲过了,接下来,我们再来聊聊另外三个人。
一、杨万里
杨万里小的时候,家教很严,饭可以不吃,书一定要看。
走上工作岗位之后,他积极地为老百姓做事。
而且他这个人刚正不阿,经常因看不惯同事的行为而直言斥责,甚至还惹恼过皇上。
除此之外,杨万里还是个爱国的人,他写过不少爱国诗,比如: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四
中原父老莫空谈,逢着王人诉不堪。
却是归鸿不能语,一年一度到江南。
这首诗是从沦陷区人民的视角出发所写的爱国诗,大概意思是中原地区的父老乡亲一看见南宋的使臣,就控诉金国人的压迫,只恨不能回到大宋治下。他们真羡慕那些不会说话的鸿雁,每年还能回到江南。
在爱国这一点上,杨万里和陆游算得上是志趣相投,俩人交情也不错,经常一起玩耍,还留下了不少诗:
海棠两岸绣惟裳,是间横著双胡床。
龟蒙踞床忽倒卧,乌纱自落非风堕。
落花满面雪霏霏,起来索笔手如飞。
卧来起来都是韵,是醉是醒君莫问。
——节选自《醉卧海棠图歌赠陆务观》
海棠花中间有个胡床,陆游喝高了,从上面掉下来,连乌纱帽都摔飞了。可是陆游一点都不在意地爬起来,拿起笔就开始作诗。
他这个人,啥时候写诗都有诗人的韵味,就连喝醉了也一样。
就连这么个小场景,都描写得既有趣又有爱。
后来杨万里退休了,有一天听到一个劲爆的消息——韩侂胄准备带兵北伐。
这个事儿,陆游听到之后高兴得鼻涕泡都出来了,杨万里却气得要命,因为他觉得这事太仓促,一定会大败。
这一气不要紧,杨万里留下一句绝笔,然后忧愤而死。
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
后来韩侂胄的这次北伐果然失败了,南宋朝廷为了求和,还杀死了韩侂胄。
杨万里的爱国热情令人动容,而作为四大诗人组合的员,他在写诗上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就是:
诚的意思是“正心诚意”,也就是心性纯正的意思,杨万里给自己起过一个号,叫作诚斋先生,所以他的诗,就被人们称为诚斋体。
那诚斋体有啥特点呢?我们先来看两首诗:
小池
泉眼无声惜[1]细流,树阴照水[2]爱晴柔[3]。
小荷才露尖尖角[4],早有蜻蜓立上头[5]。
【必背注释】
[1]惜:爱惜,吝惜。
[2]照水:映在水里。
[3]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4]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
[5]上头:上面,顶端。
【必背翻译】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爱惜细细的水流,树荫倒映水面是喜爱晴朗的天和轻柔的风。小小的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却早有一只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
小池、泉眼、细流、小荷、尖尖角,什么都是小的,有种萌萌的感觉,但是萌得恰到好处。这么一幅简单的场景,让杨万里写得妙趣横生。
稚子[1]弄冰
稚子金盆脱晓冰[2],彩丝穿取当银钲[3]。
敲成玉磬[4]穿林响,忽作玻璃[5]碎地声。
【必背注释】
[1]稚子:指天真幼稚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刨冰。
[3]钲:指一种古乐器,用铜做的,形似钟而狭长,有长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在行军时敲打。
[4]磬(qìng):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5]玻璃:这里的玻璃指的是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必背翻译】
一个小孩子,晨起从结有坚冰的铜盆里刨冰,用彩丝穿起来当钲来敲。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清脆地穿越树林,突然冰落在地上,发出水玉一般的碎裂声。
这首诗描写的是小朋友在冬天玩打冰块游戏的场景。杨万里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看得出来他童心未泯,因此才能写出这么生动有趣的诗。
看了上面几首诗。我们可以简单概括一下诚斋体的风格,那就是:
清新自然 & 趣味横生。
杨万里一辈子写了不少诗,题材非常广泛,生活的、爱国的、反映现实的,其中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诗写得最好,流传得也最广。
二、范成大
范成大小时候很聪明,传说十二岁遍读经史,十四岁就能创作诗文。他考中进士之后,多次出任地方官员,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但范成大人生的高光时刻是他一次出使金国之行:当时他不顾性命,为南宋朝廷保全了面子。
这是咋回事呢?
宋朝在上一次议和的时候,忘了谈两件事:
第一,把被掳走的宋钦宗的陵寝迁回来;
第二,当时两国互授国书的时候,南宋明显处在地位很低的一方,宋孝宗希望能把这个仪式改得平等一些。
范成大到了金国之后,一心要完成使命,态度十分强硬,甚至惹得金国的太子拔刀要砍他,好在让人拦了下来。
虽然最后金国依然没答应修改仪式,但同意了把钦宗的陵寝迁回南宋。
范成大的表现也称得上是保全了气节。
在这次出使活动中,范成大深入金国占领的地盘。以前南宋的诗人写敌占区老百姓的生活,大多是靠想象,而范成大这次亲临其境,感受和描写格外真实:
州桥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这里的州桥,是北宋原来的国都汴京城内的一座桥。无论是对敌占区的人民还是对范成大来说,这都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地方。
就在这桥这街边,父老们年年盼着王师返回,还强忍着泪水问询使者:什么时候朝廷的军队能过来?
出使回来的范成大,有一次到四川去练兵,在那碰上了陆游,两人常在一起喝酒写诗。
范成大晚年的时候,经常在石湖享受生活,也写了不少诗。最后,他在六十八岁这年去世。
范成大非常推崇杨万里,推崇到什么程度呢?在临死的时候,他特地叫儿子去找杨万里为自己的作品集写序,而杨万里也欣然答应,成为文坛上的一段佳话。
在范成大的诗歌中,最出名的要数他的田园诗了。
古往今来,以农村田园作为题材的诗有不少,但是大多数都只是写这两种:
一是像王维和孟浩然那样,表面上写田园风光,但更深层的目的是表现自己的隐逸情趣,并没有写出真实的农村生活;
另一种是像元稹那样,基本不怎么写田园风光,写农民的辛苦劳作和各种疾苦,有时候他的诗都不被认为是田园诗。
范成大刚好把这两种结合起来,田园的风光和农民的生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很硬,形成了他自己的田园诗风格,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比如: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1]雪白菜花[2]稀。
日长篱落[3]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4]飞。
【必背注释】
[1]麦花:麦类的花。
[2]菜花:这里指油菜花。
[3]篱落:篱笆。
[4]蛱蝶:蝴蝶的一类。
【必背翻译】
一树树梅子变成金黄色,杏子也越长越大了,麦花片片如白雪,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矮,此时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飞来飞去。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1]夜绩麻[2],村庄儿女各当家[3]。
童孙[4]未解[5]供[6]耕织,也傍[7]桑阴[8]学种瓜。
【必背注释】
[1]耘田:指用农具清除田间杂草。
[2]绩麻:把麻搓成线。
[3]各当家:每人担起家中一定的活计。
[4]童孙:意思是年幼的儿童。
[5]未解:不懂。
[6]供:从事,参加。
[7]傍:靠近。
[8]桑阴:意思是桑树荫下。
【必背翻译】
早晨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成线,村中男男女女各承担各的活计。年幼的儿童虽然不懂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范成大把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写出来了,让田园诗真正成为反映农村生活的诗。钱钟书先生对这组诗评价非常高,说它们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
三、尤袤
尤袤这个人,少年时期就尽显神童本色,年纪轻轻考中了进士,而且他的办事能力也很强。
他曾经当过泰兴县令,泰兴县的外墙多次被敌人毁坏,尤袤就命人把它修了一遍。
没过多久金国人就打过来了,连扬州都沦陷了,但这个泰兴县因为有了这一道外墙,得以保全。
后来尤袤有一次回来,当地的百姓就把他围住,说他是再生父母,还给他立了生祠。
当然也有看不惯他的人,在皇帝跟前拼命说他的坏话。皇帝就派人秘密访查,结果发现老百姓对尤袤的评价都很高。
这样一个有才华、有能力,名声还好的人,还是个藏书家,人送外号“尤书橱”。这简直就是完美人设。
而这么完美的人设却有一个缺憾:他的诗基本都失传了。
而如今我们也只能从他仅剩的几十首诗当中,看到一些他对时局的担忧和对百姓的关心。这确实是个不小的遗憾。
北宋时期,黄庭坚和他的追随者们创立的江西诗派一统江湖,宋诗的特征也基本上定型。宋诗发展到后来,以书斋中的生活为主题,追求文字上的技巧,成为最流行的作诗方法。
靖康之变的发生,是宋王朝的不幸,然而国家不幸诗家幸,伴随战火成长起来的一代诗人,都探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诗歌道路。
而为首的“中兴四大诗人”,就是当时诗坛上最靓的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