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谁敢跟我比爱国:陆游
李白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诗人,诗写得那叫一个好。那到了南宋,有没有一个能和李白相提并论的诗人呢?
别说,还真有!他就是陆游。
传说南宋时的孝宗皇帝,有一次问手下的官员:
就这样,陆游才比李白的事就传开了,江湖人称“小太白”。
陆游不光诗写得好,诗的数量还多,传说他这辈子写了一万多首诗。
而且,陆游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爱国。
陆游一生写了一万多首诗,其中最出名的就要数他的爱国诗,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这首:
书愤[1]
早岁[2]那[3]知世事艰[4],中原北望气[5]如山。
楼船[6]夜雪瓜洲[7]渡,铁马[8]秋风大散关[9]。
塞上长城[10]空自许,镜中衰鬓[11]已先斑[12]。
出师一表[13]真名世[14],千载谁堪[15]伯仲[16]间!
【必背注释】
[1]书愤:书写自己的愤恨之情。书,写。
[2]早岁:早年,指年轻时。
[3]那:即“哪”。
[4]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受主和派阻挠。
[5]气:气概。
[6]楼船:指采石之战中宋军使用的车船,又名明轮船、车轮柯。因这种战船高大有楼,故把它称之为楼船。
[7]瓜洲:在今江苏长江边,与镇江隔江相对,是当时的江防要地。
[8]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9]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西部边界。
[10]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
[11]衰鬓:年老而疏白的头发。
[12]斑:指黑发中夹杂了白发。
[13]出师一表:蜀汉后主建兴五年,诸葛亮出兵伐魏前曾写了一篇《出师表》,表达了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坚强决心。
[14]名世:美名传于后世。
[15]堪:能够。
[16]伯仲:原指兄弟间的次第。这里比喻人物不相上下,难分优劣。
【必背翻译】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中原时胸中收复故土的豪迈气概坚定如山。
记得在瓜洲渡抗击金兵,雪夜里来往穿梭的楼船战舰,秋风中骑马纵横,收复了大散关时捷报频传。
自己当年也曾以万里长城来自我期许,到如今鬓发斑白,盼望北伐收复故土都成为一纸空谈。
不由得缅怀起诸葛孔明了,《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如今又有谁能像诸葛亮一样鞠躬尽瘁,率三军兴复汉室北定中原啊!
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他这一生。陆游这辈子活到了八十五岁……
我们可以用上面这首《书愤》来总结一下陆游这辈子:
一、立志北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陆游出生在北宋末年,传说他老妈怀他的时候,梦见了大文豪秦观。秦观字少游,所以就给这个孩子起名叫陆游。
陆游的家境还不错,出身官宦世家。原本他可以安心地做他的陆家少爷,结果在两岁那年,国家发生了巨变:
金国南下攻打北宋,北宋连连战败,最后连皇帝也被人抓回东北去了。
外边兵荒马乱的,陆游一家也只好向南逃难,跑回了老家山阴。据当事人陆游回忆,当时情景很混乱:
我生学步逢丧乱,家在中原厌奔窜。
——选自《三山杜门作歌》
北宋算是玩儿完了,后来一个叫赵构的王爷当了皇帝,南宋正式建立。新建的小朝廷里主要有这么两个阵营:
两派十分不对付,皇帝也经常在两派之间摇摆。
老陆家经常有朋友来串门,都是铁杆的主战派,个个都是爱国的急先锋。爱国的种子就此在陆游的心里扎了根。
老陆家给陆游找了不少文学大佬当老师,所以陆游的诗文水平非常高。很快,他就开始面对人生大考——科举考试。
陆游29岁那年,跑去临安考试。这时候的陆游已经小有名气,怎么看都是个第一名的料子,但是他遇上了一个大反派——秦桧。
秦桧,属于人工养殖型的宋奸,早年主张和金国人死磕,被抓到东北养了一段时间,返回来就一心求和,这货位高权重,岳飞就是他搞死的。
陆游倒霉就倒霉在这儿,好死不死的和秦桧的孙子一起考试。秦桧希望自家的崽儿能考第一,结果主考官没理他,还是给了陆游第一名。
这下秦桧不干了,这是没拿我当回事啊,于是在第二年的复试上使了点坏,让陆游落榜了。
不幸中的万幸,秦桧当时年纪不小了,没过多久就死了,陆游这才算是翻了身,当上了官。
二、前线军旅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的官路一开始还算顺利,但是没多久就因为犯颜直谏而得罪了皇帝,被贬了。
咋回事呢?当时朝廷上有两个大臣,是皇帝旧时的小伙伴,很受宠信。陆游找到大臣张焘,跟他说:
于是这个张焘就找到皇帝,跟他说了这个事儿,皇帝问他:你听谁说的啊?
张焘十分耿直:
结果陆游就被贬镇江了。
镇江,离抗金前线的瓜洲渡很近,江面上还排布着很多备战的楼船。
在这里,陆游遇上了名将张浚,俩人聊得挺开心,陆游一直在劝张浚坚定北伐的决心。
这是陆游第一次近距离感受前线氛围,估计他也目睹了很多前线热火朝天备战的景象。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选自《书愤》
这里的“楼船夜雪瓜洲渡”说的就是这个事。
但事不遂人愿。朝廷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说什么都要议和。陆游因为劝张浚北伐,没过多久就被赶回了老家。
不过,过了几年,陆游就真的上前线了。
这一年,陆游48岁。一个叫王炎的将军驻扎在南郑(今汉中)这个地方,他开辟幕府,把陆游找来一起搞大事:
不同于之前在镇江,这次陆游真正地参与到前线事务中,甚至还经历过大散关的战斗:
我昔从戎清渭侧,散关嵯峨下临贼。
铁衣上马蹴坚冰,有时三日不火食。
山荞畲粟杂沙碜,黑黍黄穈如土色。
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节选自《江北庄取米到作饭香甚有感》
这首诗是后来陆游回忆当年在大散关的从军经历时写的。
可惜,热火朝天地准备了八个月,突然王炎被调回京城,幕府原地解散。大伙分完行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留下一脸蒙圈的陆游。
这短短的八个月时间,可以说是陆游人生的高光时刻,在后来的诗里,经常会提到这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经历。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诗很可能就是写他这两次离前线很近的经历,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写宋朝对金战争的两次胜利。
三、有志难抒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幕府解散之后,陆游被安排到成都。说好的北伐没了,自己离战场越来越远,这时候的陆游心里十分不爽。
今朝忽梦破,跋马临漾水。
此生均是客,处处皆可死。
剑南亦何好,小憩聊尔尔。
舟车有通涂,吾行良未止。
——节选自《自兴元赴官成都》
大概是说,北伐的梦破灭了,成都这个破地方,估计我待不了多久就得走人了吧。
然而,当陆游来到成都后,发现——
倚锦瑟,击玉壶,吴中狂士游成都。
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节选自《成都行》
成都和周边城市的美好给了陆游些许慰藉,但他的心里,依然时时不忘收复中原。
后来,同为大诗人的范成大来成都做官——大概是临时的军事长官。陆游经常与他唱和,而且时时提醒范成大来此的职责:
关陇宿兵胡未灭,祝公垂意在尊生。
——节选自《和范舍人病后二诗》
这是在提醒范成大,外敌未灭,你要记得自己的职责。
陆游在成都,心中的志向无法实现,只好每日宴饮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这时候就有人开始攻击陆游:
陆游很是傲娇:
就这么着,“放翁”成了陆游的别号。
但陆游被人抓住了小辫子,范成大也只好免了他的官,陆游只能靠“祀禄”生活。
啥叫祀禄呢?就是做过官的人,有个小福利,可以申请当个什么寺庙的挂职领导,有工资拿。
之后陆游在官场中起起伏伏,一会儿被叫去当官,一会儿又被罢免回老家,仕途有如坐过山车。
其实当时的皇帝只是看重陆游的文采而已,对他的北伐志向并没有什么兴趣。
比如有一次,皇帝送陆游到严州上任,是这么叮嘱他的:
一心要北伐中原的陆游,已经老了,壮志难酬的心情大概只有他的这首词才能表达吧: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1]封侯,匹马戍[2]梁州。关河[3]梦断[4]何处?尘暗旧貂裘[5]。
胡[6]未灭,鬓先秋[7],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8],身老沧洲[9]。
【必背注释】
[1]觅:寻找。
[2]戍(shù):守边。
[3]关河:关塞、河流。一说指潼关黄河之所在。此处泛指汉中前线险要的地方。
[4]梦断:梦中醒来。
[5]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这里借用苏秦典故,据《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试图游说秦王,一连上书十次都不成功,他只得披着破旧的黑皮裘,一贫如洗,离开秦国回家。
[6]胡:古泛称西北各族为胡,亦指来自彼方之物。南宋词中多指金人。此处指金入侵者。
[7]鬓:鬓发。秋:秋霜,比喻两鬓斑白。
[8]天山:在中国西北部,这里代指南宋与金国相持的西北前线。
[9]沧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这里是指作者位于镜湖之滨的家乡。
【必背翻译】
回想当年驰骋万里只为能建功立业,单枪匹马奔赴边疆戍守梁州。如今防守边关要塞的军旅生活只能出现在梦中,梦一醒竟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出征时披着的貂裘已经覆满了灰尘暗淡无光。
胡人还未消灭,自己却已鬓满秋霜,伤心的泪只能白白地流淌。谁能料到我这一生,一心一意想在天山前线抗敌,最终却老死于沧洲!
四、不忘北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80岁的时候,他听到消息说,当时的宰相准备北伐。
这个宰相叫韩侂胄,他独揽大权,把持朝政,风评不是很好,但是个主战派。
听到这个消息的陆游兴奋得不得了,还应邀给韩侂胄写了篇文章:
知上之倚公而不知公之自处,知公之勋业而不知公之志,此南园之所以不可无述。
——节选自《南园记》
大概就是说,皇上非常倚重韩侂胄,却不知道他的处境,知道他事业有成,却不知道他有恢复中原的志向。这里陆游也是在勉励韩侂胄不要忘了抗金中兴。
这个韩侂胄,在《宋史》中被列入了奸臣传里,不过对他的评价,史学界还有争议。
可惜的是,北伐最终还是失败了,韩侂胄也在政变中被杀,人头被带到金国议和。
这次北伐失败对陆游来说,打击非常大。
在他85岁这年,衰老的身体终于撑不下去了,忧愤成疾,卧床不起。这一年的冬天,陆游与世长辞,临终前,写了这么一首诗:
示儿[1]
死去元知[2]万事空[3],但[4]悲[5]不见九州[6]同[7]。
王师[8]北定[9]中原[10]日,家祭[11]无忘[12]告乃翁[13]。
【必背注释】
[1]示儿:写给孩子们看。
[2]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本来。
[3]万事空:什么也没有了。
[4]但:只是。
[5]悲:悲伤。
[6]九州:这里代指宋代的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7]同:统一。
[8]王师:这里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9]北定:平定北方。
[10]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11]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12]无忘:不要忘记。
[13]乃翁:你的父亲,这里指陆游自己。
【必背翻译】
我原本就知道,人死之后,曾经的一切都成虚空。只是我还是有放不下的悲痛,就是没能亲眼看到大宋的统一。
当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时,(孩子们)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我)!
这就是陆游充满爱国情怀的一生。
陆游这个人,诗词写得好,散文写得好,学术水平也很高,还写了不少历史方面的著作。
这里咱们主要来聊聊他的诗词。
陆游的诗有多好呢?
他和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
中兴四大诗人。
而他的诗,主要有这么三类:
第一类 爱国诗
前面咱们讲了,陆游爱了一辈子国,以渴望恢复中原为主题的诗写了一大堆,比如这首:
秋夜将晓[1]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三万里[2]河[3]东入海,五千仞[4]岳[5]上摩天[6]。
遗民[7]泪尽[8]胡尘[9]里,南望[10]王师[11]又一年。
【必背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晓,拂晓。
[2]三万里:长度,这里是虚指,极言长。
[3]河:指黄河。
[4]五千仞(rèn):形容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5]岳:这里指五岳之一西岳华山。当时黄河和华山都在金人占领区内。
[6]摩天:迫近高天,形容极高。摩,接触或触摸。
[7]遗民:指在金兵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痛苦。
[9]胡尘:指金人入侵中原,也指金朝的暴政。
[10]南望:远望南方。
[11]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必背翻译】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接青天。
中原人民在金人压迫下泪已流尽,他们盼望大宋王师北伐又过去了一年。
大好河山,却被敌人占了,遗民苦盼王师,却总是失望。陆游表面上写的是遗民,其实是希望激起南宋朝廷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
而且陆游在表现爱国情感的时候,还有个更厉害的操作:
比如这首: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僵卧[1]孤村[2]不自哀[3],尚思[4]为国戍轮台[5]。
夜阑[6]卧听风吹雨[7],铁马[8]冰河[9]入梦来。
【必背注释】
[1]僵卧:直挺挺地躺着。这里指卧病在床。僵,僵硬。
[2]孤村:孤寂荒凉的村庄。
[3]不自哀:不为自己哀伤。
[4]尚思:还想着。
[5]戍(shù)轮台:这里指戍守边疆。戍,守卫。轮台:在今新疆境内,是古代边防重地。此代指边关。
[6]夜阑(lán):夜深。
[7]风吹雨:风雨交加。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8]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
[9]冰河:冰封的黄河。
【必背翻译】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村庄里,不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要替国家去戍守边疆。
夜很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蒙的梦里,见到自己骑着披着铁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黄河出征北方战场。
现实中,诗人想着报效国家,但身体已经不允许了,只能在梦中实现前线御敌的梦想。
还有一些诗,想象力那叫一个丰富。
他写过一首《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题记写道:
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
意思大概是说,梦见跟随皇帝亲征,不仅收复了中原,还恢复了汉唐时的版图。
第二类 爱情诗
陆游的爱情故事十分有名,还流传下来一首著名的词: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当年陆游有个媳妇,传说叫唐婉,俩人好得蜜里调油,如胶似漆。故事这么发展下去,少不了一个幸福的结局,但是他们遇上了来自黄金档的感情杀手:
可能是怕耽误儿子学业,或者其他的什么原因,总之,陆游的老妈棒打鸳鸯,俩人只好分开。陆游非常爱唐婉,这件事也成了他心底的痛。
陆游年老的时候,重游沈园,写下了《沈园二首》: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节选自《沈园二首》
心里的爱人已经死了四十年,我也老了,在死前来故地凭吊一番,泪落潸然。
宋朝人写诗词,大多都比较“伟光正”,像这样描写爱情的词,在整个宋代文学史上也是非常珍贵的。近代有个叫陈衍的文学家,这么评价这首诗:
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
就百年论,谁愿有此事?
就千年论,不可无此诗!
第三类 农村诗或闲适诗
陆游当官时,经常被一撸到底,回家种地,所以他也写过很多反映农村生活的诗,比如: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1]浑[2],丰年留客足[3]鸡豚[4]。
山重水复[5]疑无路,柳暗花明[6]又一村。
箫鼓[7]追随春社[8]近,衣冠简朴古风[9]存。
从今若许[10]闲乘月[11],拄杖无时[12]夜叩门[13]。
【必背注释】
[1]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
[2]浑:浑浊。
[3]足:足够,丰盛。
[4]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5]山重水复:山水重重叠叠。
[6]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7]箫鼓:吹箫敲鼓。
[8]春社: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作为春社日。
[9]古风:有古人之风度也。杜甫诗云:“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
[10]若许:那么多。
[11]闲乘月: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12]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
[13]叩门:敲门。
【必背翻译】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清,在丰收的年景里待客佳肴非常丰盛。
山水重叠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时,柳绿花艳中眼前忽然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敲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人之风依然尚存。
今后若还有这么多闲暇时光一定乘月出游,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从这首诗看来,陆游对这次农家乐体验,还是很满意的。
陆游还写过一些记录日常闲适生活的诗,比如这首: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节选自《临安春雨初霁》
大概就是说,我在小楼上听了一宿风雨声,估计明天一早,就有人在巷子里卖杏花;铺开一张小纸,斜斜地写着草书,雨后初晴,在窗边细细地煮水,沏茶,撇沫,品茶。
很多学者认为,诗中的“一夜”表现的是诗人一夜未眠,为国事发愁的感情。
陆游的词
陆游对词这种体裁不是太感冒,他主要精力都用在写诗上了,填个词只是顺便而已。但有才的人,就算是顺手为之,也能写出很好的作品。
比如这首:
卜算子·咏梅
驿[1]外断桥[2]边,寂寞开无主[3]。已是黄昏独自愁,更[4]著[5]风和雨。
无意苦[6]争春[7],一任[8]群芳[9]妒。零落成泥碾[10]作尘[11],只有香如故[12]。
【必背注释】
[1]驿(yì):驿站,古时供驿马或官吏中途休息的专用建筑。
[2]断桥:残破的桥。
[3]无主:自生自灭,无人照管和观赏。
[4]更:又,再。
[5]著(zhuó):同“着”,指遭受,承受。
[6]苦:尽力,竭力。
[7]争春:与百花争奇斗艳。
[8]一任:完全听凭。
[9]群芳:群花。这里借指南宋苟且偷安的主和派。
[10]碾(niǎn):轧,压碎。
[11]作尘:化作灰土。
[12]香如故:香气依旧存在。
【必背翻译】
在驿馆外断桥旁边,无主的幽梅寂寞开放着。已经是日落黄昏,梅花却独自忧愁感伤,因为一阵阵凄风苦雨,正无情地敲打在她身上。
她无意在春天与百花争奇斗艳,却还要听任群芳的嫉妒中伤。纵使她凋零在地碾作尘泥,却始终把清香永远留在这世上。
开在野外的梅花,生长的条件虽然不好,但它即使被吹落了被碾作尘土了,梅花的清香依然还在,作者这是在以梅花自喻。
从陆游的这些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他的感情。他爱唐婉,他爱梅花,他爱农村的生活,而他最爱的,无疑是这个心心念念、一刻未曾忘记过的国家。正如梁启超先生对他的评价: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陆游自己写诗厉害,他还有一些朋友也是写诗的高手,下一篇,就给大家讲讲:
陆游和他的小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