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盟主,边塞诗人多了,就会出现几个特别厉害的,比如,边塞诗派的扛把子: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

高适是个人生赢家,作为一个职业军人,打仗很在行;作为一个兼职诗人,边塞诗写得无人能比。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4

大部分诗人都比较落魄,没想到高适凭着打仗的功劳,立了国家一等功,还被封了侯。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5

说到写诗,高适也不像其他边塞诗人那样,只是摇摇笔杆子,而是借着几十年的军队生活,讲述了一个个非常接地气的边塞故事。

不过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到达人生巅峰的。盛唐时期,高适混得一般般。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高适抓住机会,公鸡变凤凰。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6

所以,高适的人生,我们也可以分成两部分:

边塞生活 & 安史之乱

Part 1  边塞生活

高适的爷爷是开国大将高侃,不过到了他这一辈,彻彻底底成了一个草根农民。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7

不过高适对功名利禄这事也不大感冒,打年轻时他就喜欢一件事: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8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9

高适这辈子去过三次边塞,大部分代表诗作都是在第一次出塞时写的。接下来我们就看看他三次出塞都干了啥。

第一次出塞

第一次出塞的高适,觉得啥都很新鲜,写了好多诗,都有啥内容呢?有边塞地区的风土人情: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0

边塞地区的美酒特别好喝,边塞地区的少数民族也很豪爽,很小就会骑马。

军队里的日常生活: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1

北方边塞的男儿,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

不过高适最拿得出手的,还是边塞的战争场面,比如他的代表作《燕歌行》: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2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3

故事很老套,讲的是好大喜功的皇帝,搭配腐败无能的将领,最后败得很惨。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4

不过这老套的故事放在高适笔下,马上变得有深度,有层次,有意象,有感情。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5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高适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

第一层,为啥要打仗?前四句说得明明白白:背后有皇帝撑腰。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6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7

当时唐朝和契丹族经常打仗,那会儿的契丹族还是个部落,建立辽国是后来的事了。

第二层,刚说完要去打仗,马上就要开打了: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8

一边军情紧急,一边敌人大兵压境,两面对比,就给人一个感觉——紧张。

第三层,这仗是怎么打的呢?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19

这句诗里,前线将士苦战沙场和后方将领莺歌燕舞作对比,揭露了边塞将领的腐败和轻敌。

第四层,有了这样的将领,战争结果可想而知:全军覆没。可惜,年轻的将士再也见不到家人了。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0

惨烈的结局和无能的将领,让高适发出了最后一声呐喊: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这里的李将军是汉代名将李广,相传他作战勇猛,而且非常关心士兵。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1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2

全诗里,好大喜功的皇帝、腐败轻敌的将领都没什么损失,反而是勇敢的士兵横尸塞外,无法回家,可以说是非常深刻的讽刺了。

也正是因为故事这么精彩,思想这么深刻,《燕歌行》被评为边塞诗第一。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3

高适的诗写得是很好,但只是在边塞打了圈酱油。第一次出塞回来,高适试着考了一下科举,不出所料失败了。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4

接下来该咋办?

第二次出塞

落榜的高适很淡定,开始在国内四处穷游,穷游的时候还遇到了两个好驴友:李白和杜甫。三个人玩得很开心。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5

游玩回来的高适,被人举荐做了个县官。然而,做了官的高适,似乎并不开心——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6

当官这段时间,高适又去边塞出差了一回。官场没有那么好混,他既不愿巴结上司,也不愿压迫百姓,于是干脆辞职不干了。

辞了职的高适,似乎也不开心,有点迷茫,有点伤感,最重要的是他很穷。在这时,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7

天色阴沉,大雪纷纷,北方的大雁正往南飞。在这令人惆怅的日子里,也请你不要担心自己的前途,因为你的才华已经家喻户晓。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8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29

在送别朋友董庭兰的诗里,高适表现了一种非常豁达、乐观的情怀。

不过大家千万别被这首诗迷惑了,《别董大》一共两首,在第二首里,高适坦诚表示:自己确实很穷、很坎坷、很不开心。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董大·其二》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0

我离开洛阳已经十几年,就像鸟儿一样孤单无助。作为一个男子汉,谁会心甘情愿这么穷?可是我连今天喝酒的钱都掏不起。

第三次出塞

再这么下去,肯定没前途,下一步,又该去哪里呢?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1

高适就寻思,之前混得不好,是跟错了大哥。于是,他脆换个老大,新老板叫作哥舒翰,是个名将。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2

高适很受上司器重,在哥舒翰的帐下待了三年,日子也过得很滋润。他相信总有一天他能出人头地。

万里不惜死,

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

入朝明光宫。

——《塞下曲》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3

在边塞拼杀了这么久,希望有朝一日能立下赫赫战功,凭着战功得到皇帝的赏识,把自己的头像留在功臣纪念册里。

这样过着过着,一不小心,高适已经五十多岁了,也没有啥大的成就。不过这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彻底改变了高适的一生。这就是安史之乱。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4

安史之乱既是大唐王朝的转折点,也是高适人生的转折点。

Part 2  安史之乱

话说当时有一个将领叫安禄山,特别会巴结皇帝,还认唐玄宗做了干爹,唐玄宗对他宠爱得不行。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5

不但宠爱有加,玄宗居然还让安禄山同时担任三个地方的节度使。安禄山有了这么大权力,马上干了一件事:造反。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6

这就是大唐帝国由强变弱的转折点:

安史之乱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7

在安史之乱期间,高适一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守潼关

造反的安禄山很快就打到首都的东大门——潼关。唐玄宗慌了,赶快派哥舒翰去守潼关,高适也跟着一起去了。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8

本来哥舒翰坚守不出,安禄山也打不进去,没想到唐玄宗的脑袋被驴踢了,非要哥舒翰出关决战。结果输得很惨,二十万守军一次性挂掉。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39

潼关丢了,叛军很快就打到了长安城。唐玄宗连裤子都来不及穿,就跑去四川避难。高适命大,从潼关逃了出来,追上了玄宗。

第二件事:顶撞玄宗

高适见了玄宗,不由分说地顶撞了他一把: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40

唐玄宗确实宅在了四川,不过他没有全听高适的,把太子李亨派到了西北,另一个儿子永王李璘派到了江南。

果不其然,先是太子李亨自己称帝,然后李璘不服气,干脆也造反了。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41

唐玄宗的脑子没救了,刚刚当上皇帝的李亨,倒是看上了高适的才干,给了高适一个重要任务。

第三件事:平定永王李璘叛乱

当时北方烽火连天,李璘所在的江南一带太平无事,是朝廷的钱袋子,相当地重要。高适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平定了叛乱,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42

安史之乱快结束的时候,高适当上了四川的节度使,后来去朝廷做大官直到退休。从一个草根到一个网红诗人,再到朝廷栋梁,高适可以说是个妥妥的人生赢家了。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43

七、边塞诗派代表(一):带刀诗人高适 - 图44

欲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