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番外篇——高考古诗词鉴赏
光知道这些诗人的生平,对于那些还在上学的同学们来说还不够,所以,我们接下来要挑战一个高难度的选题:
高考的古诗词鉴赏
下面有请混子曰团队的超级大脑,专注跟考试题过不去的方老师出场。
话说作文不会写,只要凑够字,跑题都给分。可古诗词鉴赏呢,一不小心就零蛋。
对于这种特别有技术含量的题目,我们的宗旨是:
废话不多说,现在就来撸一道高考题:
一、(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分) 相信多数人看到这题时,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
请切记一点,遭遇这种题,请不要迷之自信地以为可以直接看懂在写些什么,因为那是——
那应该咋样呢?
要保有一种福尔摩斯破案的心,关键就在于找线索,这事——
Step 1 使劲看
说白了就是打量打量标题和作者:
文章的标题:金陵望汉江。注解中也指出金陵就是南京,汉江就是长江。
也就是说,这是诗人在南京看长江。所以,这篇文章一定有描绘景色的部分。有景一定会——
温馨提示:
如果你什么都不会,看到这个标题,做题时,祭出写景三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也是拿得到分数的。当然,这三个词是有区别的,以后详谈。
然后,我继续看作者。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那脑海里应该有啥?
关于李白的生平其实重要的就两点:
要知道诗人写诗就像更新微博、朋友圈,说的都是跟自己生活有关的那些事,了解了作者的生平——
Step 2 结合已知看
接下来,扫一眼古诗,80%的情况下,古诗写的都是各种景色,还有20%是历史典故。
为什么会这样呢?
诗人并不会闲着没事胡乱写,写作都是有灵感才写。就像晒盆友圈,有料才发,无病呻吟什么的最让人讨厌了。
比如:李白看到一轮明月孤独地挂在空中,就会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外,于是便有了思乡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知道了这些,回过头来看看这首诗。
可以判断出,这一定是在写景,而且一定是在写长江。
长江有啥特点?
地球人都知道长江——
接下来——
结果——
遇到这种情况不要慌乱,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联系上下文。
所以不要灰心,看不懂就继续往下看。
根据注解,我们知道,最后一句用了典故,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那这个典故说了啥?
没有巨鱼,原本有本事的任公子现在没事做了,诗人抒情都会带入自己的处境,结合李白的两个基本点,也就能猜到这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之情。
Step 3 形成完整逻辑链
根据第二步的分析,作为古诗词小侦探的你,就需要规整规整目前的线索,从已有推出未知。
看到这些线索,一个合格学生至少能够推出,第二个四句和长江的雄伟有关,而且是——
如果还没猜到,结合李白生平的第一个重点:生活在盛唐,所以,这里一定是在说天下太平。
而天下太平结合这当中的“我君”,能够猜出这是在说皇帝治理国家很好,才导致自己没有用武之地。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
分析到这个程度,这首(案)诗(件)也就解决了。我们来看一下参考答案:
略
开个玩笑,参考答案如下: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诗的前四句写出了长江下游万流横溃,直下东海,水势浩瀚,气势博大的特点,写出了远去的长江气势浩大。这样写切中题旨,铺垫出一派雄壮气象。用江水泛滥造成的巨大影响和损失来写近古的国运不兴,为歌颂当下盛世蓄好气势。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诗中运用了任公子的典故,并不是单纯而热烈地歌颂盛世,也透露出作者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淡淡悲哀,自然又蕴含丰富地表达出盛世才子的惆怅。
关于高考题,我们就说到这里。最后的最后,总结一下——
想要了解古诗,就得先了解诗人;想要了解诗人,就得先了解诗人的时代。这就是知人论世,知诗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