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在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历史上,名著总是居于核心的地位,学者的智慧、理论的创造与学派的形成皆熔铸于历代名家的传世名篇之中。法学的发展概莫能外,在其两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融入了无数法学家的灵气和睿智,也从而涌现出一大批“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法学名著,这些作品凝聚了历代大师的学术业绩和理论结晶,积淀着各位大师关于法的智识与洞察,记载了人类对法这一社会现象不断深化的探索轨迹,它们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西方法学宝库的大厦上,历久而弥新。因此,时至今日,认真研读这些西方法学名著对于提高我们的理论水平,深化我们的法学素养,乃至促进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西方的法学著作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即使是翻译成中文的作品,近年来也是蔚为大观,对于许多法学的初学者来说,不免有望洋兴叹、无从入手之感。为此,我们感到有必要编写一本从整体上对西方法学名著进行介绍与述评的入门读物,以方便读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读名著的本身。尽管本书在法学界并不是第一部,但较之其他一些同类著作,本书无论是在名著的选取上还是体例的设计上都力图有所创新。

    就名著的选取而言,本书的选材在着意经典的同时也力求新作,评介的著作大体上包含以下三类:

    首先是西方法学的传统经典,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哈特的《法律的概念》等,都是西方历史上久负盛名的法学经典之作。对于这些作品,只要是翻译成中文的,我们都力求收录,它们构成了本书的主体,也是目前同类著作中主要介绍的作品。

    其次是在此基础上吸收了部分近年来翻译的新作,如柏拉图的《法律篇》、庞德的《法理学》、威格摩尔的《世界法系概览》等。这些作品在西方法学界早已声名卓著,但由于长期以来未能翻译成中文,还不为中国读者所熟识,本书将它们也收录进来,以促进这些作品在国内的传播。

    最后,本书还收录了一些民国时期甚至清末翻译出版的国外名著,如惠顿的《万国公法》、穗积陈重《法律进化论》和莫里斯的《法律发达史》等。在这些著作中,许多直至今日仍有着巨大的学术价值,但因年代久远已很难为人查阅。在学界的努力下,其中的一些精品近年来又得以重新勘校出版,我们也将之囊括进来,以飨读者。

    在本书的撰写体例上,与以往作品的平铺直叙不同,我们尝试着把对名著的解读与原书的精华结合起来,在每篇作品的述评中,通过设置六个不同的栏目,对每篇作品进行各有特色的述评:

    首先是第二部分,它是背景介绍,主要阐述作者的生平际遇与时代背景,尤其着重阐述该名著的创作意图与成书经过,从而使读者首先对该书的作者与写作背景有一个宏观的认识,为深入理解全书的内容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第三部分是内容精要,这也是本书的核心部分。着力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与理论脉络进行一番梳理与勾勒,对其中的理论内核与思想精华予以阐发,以帮助读者在入门之初就能准确地把握全书的主旨,从而也为有兴趣的读者在今后的阅读中提供必要的释疑与指南。

    第一、四部分为“推荐版本”和“延伸阅读”,这两个部分的设置是本书体例的创新之处,旨在引导读者对名著的版本和关联读物进行选择。

    由于名著的流传年代比较久远,其版本也往往为数繁多,各版本之间的质量也难免有所参差,再加之西方法学著作在中国可能存在多个译本,译事水准更直接影响了读者对名著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对之有所甄别和取舍。比如,西塞罗的《国家篇 法律篇》、罗尔斯的《正义论》和博登海默的《法理学》在中国都有多个译本,我们即从中选取了较好的译本予以推荐和点评。

    名著的产生总是与特定的时代命题紧密相连,因此,对它的理解还需要我们广泛地涉猎与一些相关的论著;而法学家的思想也往往有其自身发展的轨迹,其不同时期的著作可能对于我们完整地理解其法学思想都有所助益。为此,我们专门设置了“延伸阅读”这一部分,为读者指出可进一步研读的著作,它们或是与该名著同一主题的作品,或是该作者的其他代表作,甚至是一些后世学者撰写的研究性作品。

    比如,我们要全面理解托克维尔有关民主的思想,除了阅读其名著《论美国的民主》之外,还应当阅读他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以及伯克后来撰写的《法国大革命反思》一书。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帮助读者达到触类旁通和完善知识结构的目的。

    本书设计的最后两个部分都来自于原书,分别是“精彩片断”与“名言佳句”,其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在阅读了上述评介之后,能够进一步获得对名著本身的直观印象与体验,以相互参照,加深理解。在“精彩片段”中,我们摘录的或是集中阐述原著核心思想的段落,或是对中国读者尤具借鉴意义的篇章。尽管它们只是原著中的极小的一部分,但足以使读者明其要旨,撷其精华。

    凡名著者,自有名句。本书收录的作品大多是法学家们倾毕生精力完成的不朽佳作,其中自然也不乏足以震烁古今的名言佳句,从亚里士多德的“法治优于一人之治”到孟德斯鸠的“以权力约束权力”,从萨维尼的“法律随民族而成长”到梅因的“从身份到契约”,从庞德的“法律是一种社会工程”到德沃金的“法官是帝国的王侯”,这些短小隽永,意味深长的格言警句,无疑都是西方法学智慧的凝缩。我们将其摘录出来,使读者得以尝鼎一脔、窥豹一斑。

    当然,以上这些都只是我们的一点尝试,妥当与否,还由读者评判。况且上述内容无论如何也不能完全替代原书的阅读,要想真正领略法学殿堂的精彩和魅力,还需要读者亲身游历不可,本书的目的只在为初学者步入殿堂之际,提供一本文字晓畅、深入浅出的导游书而已。限于我们的水平,纰漏贻误在所难免,概请方家指正。

    何勤华

    上海·华东政法学院

    2007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