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

现在大家都知道,小到鸡毛蒜皮,大到星辰大海,都是由原子组成的。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

但在18世纪,自行车才刚出门,要啥精密仪器?那你猜猜,科学家是咋发现的原子呢?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

没错,发现原子是猜的。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

科学并不完全是一本正经,里面也有很多离奇事件,比如这次要说的—— 猜猜猜,猜出个原子来!

Part 1 猜原子

从古希腊开始,有人就猜物质由原子组成,随便一个东西,切到不能再切,那个小粒子就是原子。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5

后来牛顿也觉得物质是由小微粒组成的,可以聚团和分散,这就是微粒说。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6

这些事启发了一位化学家来思考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那就是—— 道尔顿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7

道哥出生在英国一个织工家庭,他和其他科学家天生有两处很大的不同,一是他有红绿色盲,二是—— 穷!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8

因为穷,他刚上了两年小学就退学了,还好老师看这孩子不错,让他当小助理,道尔顿才有机会慢慢自学成才。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9

虽然穷,但道哥特别喜欢思考,毕竟思考又不花钱。那他思考了些啥呢?

思考1:氢氧问题

道哥做过氢氧燃烧的实验,发现1克氢和7克氧燃烧之后,能得到8克水。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0

1+7等于8,没毛病吧。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1

其实准确的数据应该是1克氢加8克氧,得到9克水。虽然任何实验都有误差,但道哥太穷,实验设备都是凑合买的,所以误差比较大。

然后他又多加了些氧气,让1克氢气和更多的氧气燃烧,结果呢?

还是得到8克水!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2

这结果又是咋回事呢?

一般人还蒙着呢,道哥就已经想到: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3

这些气体表面上是一坨,打开里面,可能是一粒一粒的呢!

如果真是这样,这些更小的东西,就叫原子吧。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4

H表示氢原子,0表示氧原子。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5

道哥只是想象出了原子,真正看到原子,需要用后来发明的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

其实这个实验普里斯特利也做过,是的,就是上次发现氧气那哥们儿。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6

道哥还猜到,由于1克氢气只和7克氧气反应,所以氢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1︰7。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7

一对一对的氢、氧原子激情燃烧,变成水,至于其他多出来的氧原子呢,您就先晾着吧!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8

这就是加再多的氧气,1克氢也只能生成8克水的原因。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19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0

在推算时,道哥其实不知道具体有几个氢、氧原子反应,还把水蒙成HO,其实应该是H2O,但好在思路没跑偏。

道哥思考完自己的问题,又开始替同行操心。

思考2:氧氮问题

当时有个叫戴维的化学家,和氧气、氮气杠上了,让氧气和氮气发生各种反应。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1

他发现,氮气和不同质量的氧气,能反应变成五种不同的产物。假设氮气是质量1,那么氧气的质量有五种。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2

巧了,每种都比前面多出个0.571。

巧成这样,很难相信其中没有幺蛾子。

道哥跳出来说,氮、氧原子反应就好比成团出道,人数不同而已。成团后应该是这样子——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3

其实这五种产物分别是:N20、NO、N03、N204、N205

每个团都多出个氧原子,这就相当于那0.571,对上了。然后道哥总结了,说就像氧和氮这种反应,产物里氧的比值是个简单整数,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4

这就叫倍比定律。

你以为这就完了?

在死磕这件事儿上,科学家拿捏得最稳,于是道哥又发出了关键思考——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5

在大部分人吃不饱还光着腚的时代,有称猪肉的秤已经不错了,还想称原子?痴心妄想!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6

此时距离能测原子质量的质谱仪发明出来还有一百多年。

但道哥微微一笑——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7

原子的重量称不出来,但可以曲线救国嘛。直接比一比不就行了!那么怎么个比法呢?

找个胖子,往秤上一站。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8

直接显示真实体重,这叫绝对质量。

如果没有秤,那就称不出几斤几两,这时想知道轻重,还有一个办法。有请老王!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29

假设小鸡体重是1,那母鸡体重就是10,这个10就是相对质量。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0

而道哥用的就是相对质量,来表示原子有多重。

一通实验操作下来,道哥发现氢原子最轻,就把氢原子的相对质量设为1。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1

1克氢气和7克氧气恰好能反应,掐指一算,那么氧原子的相对质量就是7。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2

照这个套路,道哥摸出了不少原子的体重,按照化学家的传统习俗,他也整了张表。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3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4

当然,表里很多数都是错误的,比如氧的相对质量其实是16。这说明啥?贫穷影响科学进步啊!

不过把氢的体重设为1,他还真蒙对了。

最后,道哥总结了一下,提出了自己专属的原子论。

同种元素的原子就像多胞胎,体重、长相一模一样。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5

不同元素的原子,就像别人家的孩子,各像各妈。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6

而且各元素反应符合倍比定律。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7

古希腊的原子论是纯靠猜,也没提原子的质量,而道哥是连蒙带猜加实验总结,还提出了关于原子质量的想法,大家用原子论分析化学现象,发现果然好使。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8

原子论一出,道哥名震欧洲,大家尊称他为近代化学之父。

看了道哥的故事,你们明白了吗?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39

当然,道哥不仅蒙的段位高,学位也高,后来牛津大学授予他博士学位,连国王都亲临现场。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0

别忘了,人家小学都没毕业。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1

另外,道哥对科学是满满的爱,为了科学研究,他终身未婚。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2

道哥的个人问题咱不用担心,可他留下了一张元素表,比较乱,让其他人很是担心。

Part 2 建表格

最担心的要数一位俄国化学家,他坚信:缺钱缺头发都没关系,就是不能缺逻辑!他就是—— 门捷列夫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3

为了搞清楚各种元素的规律,阿门反复实验,日夜加班,到处乱窜,终于有一天,他悟了。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4

他发现元素有很多种规律。首先,不同元素体重不同,可以由轻到重排列。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5

其次,他发现有些元素性格很像。比如钠和钾都贼活泼,一碰到水就激情燃烧。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6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7

我们现在知道,这是因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样,性质就相似。

阿门把这些元素的姓名、体重、性格,列在一张张小卡片上,按规则排列。

从左往右,从上往下,体重增加。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8

这就是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但由于当时只发现了63种元素,所以表里有一些位置是空着的,比如铝下面就有个空位,当时被称为铝下元素。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49

铝熔点低,阿门根据元素性格规律,掐指一算,这个位置应该也是个软蛋,熔点很低。

后来科学家发现了这个元素,叫镓,熔点低到放手心里都能熔化,就问你服不服?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50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51

科学的伟大之处就是能给出预言,用元素周期表能预测新元素,堪比用万有引力能预测海王星。

有了阿门的元素周期表,之后的科学家们只要按规律,慢慢补齐里面的空位就行了。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52

于是就有了我们化学书上要背的——

元素周期表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53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54

为了纪念门捷列夫,第101号元素被命名为钔。

1907年,门捷列夫去世,数万俄国人为他送葬,队伍前面不是遗像,而是一群青年学生抬着元素周期表。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55

阿门的故事结束了,但其他化学家并没有停下探索的脚步,还是在和空气死磕。这一磕,又磕出了啥呢?

四、原子来了,元素周期表还会远吗 - 图56

我们下章接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