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分百热机哪里找
老板总会对员工抱有这样的幻想:
如果不能——
当然,这样的异想天开不只老板会有,19世纪初,工程师们对蒸汽机也有这样的期待。
如果不能——
把吃的饭全用来干活,一点不能偷懒摸鱼,效率100%,这就是第二类永动机。
也怪不得他们思想跑偏,毕竟当时蒸汽机的效率只有3%到5%。
面对四舍五入等于白干的效率,当时的工程师们纷纷思索:
热机的效率能否达到100%?
想让热机干活效率高,又不能让它学时间管理,那就得从热机本身开始搞起。
Part 1 卡诺的热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稳站中心位,工作起来相当有节奏感。
即便是当红辣子鸡,也不妨碍蒸汽机当摸鱼达人,可不就急坏了领导,愁坏了工程师?
为了提高效率,英国工程师们琢磨出一个方案:改善伙食,把蒸汽换成酒精啥的。
吨吨吨吨吨吨吨吨吨吨——
当时科学刚起步,工程师们搞改进完全靠拍脑袋想,没有理论支持,改出来的全没用。
他们没折腾出啥结果,这时,另一位不走寻常路的工程师出场了,他就是:卡诺。
要干就干票大的,独宠蒸汽机不行,卡诺想雨露均沾,整一套对所有热机都适用的理论。
等下,啥是热机呢?
热机
就是像蒸汽机一样,靠烧煤等产生的热量干活的机械。
改善伙食这个办法肤浅得很,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于是卡诺另辟蹊径,将热机拆开——
1824年,卡诺完成《关于火的动力》一书,提出了卡诺定理和卡诺热机的概念。
他研究出了啥结果呢?
Case 1 热
卡诺觉得热机这玩意儿,靠热量工作,工作效率和给它吃啥喝啥没关系。
所以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热。可热是啥造型呢?
当时大家普遍接受热质说,认为热就像火锅汤,是一种能流动的物质。受大环境影响,卡诺也这么想,他觉得,热动力和瀑布一个道理:
瀑布动力强不强,要看上游和下游的高度差。
水往低处流,热往凉处走,热是从高温流向低温的,这高低温两兄弟的正经叫法是:
卡诺把热质比作水,高温热源站在上游,向下游的低温热源抛出一波热质,热质在自由奔跑的过程中,顺便推动了机器转动。
这波热质的动力强不强,要看高温和低温热源的温度差。
蒸汽机工作时,热量从煤里跑到冷凝器里,顺便推动了活塞,在卡诺看来,就是这个原理。
原理就是这么回事,脑子会了,但是实际操作起来,热机有自己的想法。
Case 2 机
每一台热机都有自己的脾气,不但零件多,工作时的温度和摩擦力还都不一样,不好研究。
现实中拿它没辙,卡诺觉得可以在脑海里PK,毕竟——
于是卡诺开启头脑风暴,去掉热机里乱七八糟的干扰因素,提炼提炼,从热机中得到一个简单的循环:卡诺循环。
依据这套循环,卡诺想出了一种理想热机,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几乎只需要汽缸、活塞加个热源,就能动起来。它就是:卡诺热机。
卡诺的理论,明显有爆款的潜质,去繁从简,只留重点,,总之浓缩的才是精华。
可惜的是,在理论还没成为爆款前,卡诺就感染霍乱去世了,因为这病有传染性,他的大部分文稿也被销毁了。
老话说得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好在卡诺还有个师弟,继承了他的思想,让卡诺热机这根独苗没有断掉。
Part 2 卡诺的师弟
卡诺的绝版滞销书《关于火的动力》,在卡诺去世两年后,才获得第一位认真的读者。
克拉珀龙卡诺翻译机。
他就是卡诺的师弟。
后来,克拉珀龙发表了论文《关于热的动力》,用数学语言翻译了卡诺的理论。
看完这张图后,再看着我的眼睛告诉我,你能看懂吗?就知道你看不懂!那就让哥来去繁从简、只留重点地给你讲讲。
其实这张图说的是热机工作过程,热机工作靠气体,我们叫它阿气。阿气有个特点:
遇热就膨胀,元气满满;
遇冷就收缩,瞬间打蔫。
正是靠着这点天赋,它被请到汽缸里工作,具体的工作分为四步:
Step1 工作奋斗期
小火一点,汽缸吸热,里面的阿气膨胀,保持跟小火一样热,干劲十足,上顶活塞,这个过程叫等温膨胀。
Step2 热情消耗期
小火下班,但阿气刹不住车,继续膨胀,胀得累了,消耗热情,温度也降低,这叫绝热膨胀。
Step3 压力山大期
这时活塞反弹,阿气没加热,顶不住,只能被压缩。虽然它一压就变热,可这热量被低温热源吸走,相当于没变热,这叫等温压缩。
Step4 回炉重造期
系统绝热,阿气被压缩,边压边变热,热到最初的热度,这叫绝热压缩。
等精神小火一来加热,这四步又可以循环动起来。
当然,这几步不是为了直播阿气的社畜生活,而是结合热力学理论一顿推导,得出了卡诺循环的效率:
通过公式我们知道,要想使效率接近100%,办法就是:
然而事实却是:
虽然效率从5%翻身成100%是不可能了,但有了卡诺定理,就有了提高热机效率的路子。
这就像一个能考5分的学生,你给了他解题公式,就算考不了100分——
看了卡诺循环的过程,有些眼尖的同学发现了漏洞:
欸?散热过程有热量损失啊,这不是浪费吗!
如果去掉这一步,效率可不就达到了100%?把热量100%利用,这可不违反能量守恒定律吧。
人们由此追求第二类永动机,但直到一位大神出现,大家才发现又多想了。
Part 3 克劳修斯的热力学定律
这位喜欢研究热的大神,叫克劳修斯,他是把卡诺理论拿来扒了扒,最后来了个经典总结—— 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克劳修斯的这个定律不能在宏观世界内用理论证明,只能通过实验寻找反例,但到现在,我们都还没在现实世界找到反例。
接着开尔文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开尔文认为,热不能100%转变为功。他和克劳修斯是热力学的两位主要奠基人。其实,克劳修斯表述与开尔文表述是等价的,统称为“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个定律是咋推翻第二类永动机的呢?
咱先假设有台神奇的发电机,能把从空气中吸的热量全变成电,不散热,转化效率100%,相当于第二类永动机。
当它和一台空调合作时:
发电机首先抓住一份热量,然后把它全变成电传给空调,空调有了电,直接开工,吸收屋里的热量。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有多少能量进入空调,就有多少能量出来。
进入空调的能量是电和吸的热,而电耗完了又变成没啥用的热量,所以会和刚吸的热量一起被排出去。
排出的热量又被发电机回收发电,回收完发现,哎呀,还多出一份热呢!
这样循环下去,外面只会越来越热,屋里只会越来越冷。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问:
要注意,这里的发电机和空调是一个整体,它们不仅能把热量从低温向高温传递,还不会有任何损失。
这么神奇,明显违反了克劳修斯说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所以不可能存在100%效率的机器。
这就从理论上证明了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实现。后来大家又从微观世界证明了这点。
咱们更换片场,到微观世界去看看。
固体分子和气体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固体分子的排列就像仪仗队乘地铁,整齐而又拥挤。
推动固体时,固体分子的动作整齐划一,比如拍板砖,用多少力拍,就有多少力打出去。
而气体分子的排列,就像疫情期间的电影院,一个座位坐人,一个座位放包,保持着安全的社交距离。
等温压缩时这么一推,海景房变蜗居,这谁受得了?于是它们之间会撞来撞去。
这一撞一摩擦,它们气得冒烟,必须散热才能消停,这就产生了能量损耗。
看见了吗?此过程中能量损耗无法避免,所以热机散热的这个步骤也是无法省略的。
其实我们上面讲的,是从熵的角度来解释,熵的概念也是克劳修斯提出的,这部分信息量较大,咱日后再讲。
总之,经过人类的探索,发现要想让热机工作效率达到100%,无论在实践中还是理论上,都不可能。
好了,热力学的发展就先讲这么多。
我们前面也讲过,除了热力学和化学,这个时期和物理一样走上科学化“康庄大道”的,还有生物。至于生物是怎样上道的——
我们下章细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