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

春秋战国时期,大家除了吃饭、睡觉,还有一项重要的日常活动: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

你以为这就完了?天真!

当时除了武斗,还流行文斗,这就是著名的——

百家争鸣!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

简单来说,就是这个时期突然冒出很多思想红人和流派,他们没事就吵架。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4

这种紧张又刺激的场面,不围观简直不配叫“吃瓜群众”,所以我们现在就来讲一讲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就是一场“吐槽大会”!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5

但儒、道、墨等几大家,可不只是坐着耍嘴皮子这么简单,里面的信息量大了去了,不信我问你: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6

想必已经有人羞愧地低下了头。

这么说吧,如果中国思想史是一条长江,那它的源头,就是诸子百家。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7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8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思想文化,和这三家一起影响着我们,直到现在。

说到这里,你有没有想过:为啥百家争鸣会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9

一、百家争鸣产生原因

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

  1. 国际原因

春秋战国的历史是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大家记住这个时间段。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0

如果我们飞上历史的高空,会发现:大约在同一时期,古印度和古希腊片区,也迸发出了智慧的光芒——古印度出现释迦牟尼,古希腊出现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大咖。

这么多大咖的出现,给人类带来新文化、新思想。显然,这是一个文明大爆炸的时代。

后来,有学者给这一时期起了个高端大气的称谓——

轴心时代!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1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2

当时既没有无线网,也没有手机,他们肯定不是约好一起出道的,而是有一个重要的共同原因:闲得。

为啥他们能“闲”出一个轴心时代呢?这还要从下地干活说起。

天要下雨,人要吃饭,在此之前,人类种地的工具不给力,产的粮很少。

想解决温饱,根本闲不了。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3

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嗷嗷普及开来,出现了各种铁农具,还出现了牛耕,生产力咔嚓一声就上去了。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4

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人闲着了,那闲着的时候干点啥好呢?

不愁吃喝了,那就想点别的吧。于是,他们开始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琢磨出了各种思想。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5

如果你在家待得太久,对这事应该深有体会——平时太忙没察觉,现在突然闲下来了,就会发现:我竟然还是个行为艺术家!

换句话说,轴心时代的出现,是因为人类生产力的提高,也就是马克思爷爷的那句话: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6

看完世界背景,我们再把目光转向国内。

  1. 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

第一个原因:士阶层的崛起

话说周王朝占了天下后,把地盘分成好多块,赏给功臣和亲戚,这套制度叫分封制。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7

那么问题来了,周天子上班不种地,他怎么吃饱饭呢?

原来,周天子在各封地上都有自己的公地。老百姓不只种自己的地,还要种公家的地,他们把公地产的粮食,也就是“公粮”,上交给周天子。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8

但有了铁器和牛耕后,诸侯们大肆开荒,老百姓们开垦私地。私地种起来那么香,谁还顾得上缴公粮?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19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0

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的发展,带动了手工业和商业往前蹿。

仗着地多,一些诸侯国很快发达起来。翅膀硬了,诸侯甚至敢跟周天子叫板了。但大部分时候他们只是逞口舌之快: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1

直到周天子被边上的戎狄胖揍了一顿。

自此之后,周天子再也管不住大家了,各个诸侯国开始互相掐架,还垂涎周天子的位置。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2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3

这时候周王朝也差不多崩了,这一崩就导致了另一个结果:

士阶层崛起。

这个士阶层又是啥呢?

话说周朝时期,所有人被分为几个阶层: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4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5

当时不是所有人都能读书的,这个士阶层,就是诸侯贵族之外的知识分子。

现在诸侯们都在抢地盘,周天子自身都难保,还分什么阶层啊!

于是一些士阶层逐渐没落,混到了平民阶层。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6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7

周朝时,实行的是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掌握在士阶层以上。士进入民间以后,就开始给平民科普知识。

这时,“吃瓜群众”变成知识分子的机会来了!

有一些士在民间兴办私学,比如我们熟知的大思想家孔子。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8

这就是所谓的学在民间。

学习使人快乐,自此之后,社会上出现了一大批文人,他们成为新的士阶层,扩大了这个圈子。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29

这就是士阶层的崛起,当你懂了这个概念,会发现历史名词其实也没那么难理解。

什么“阶层”啊“崛起”的,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0

当然,对很多人来说,有了文化,也就有了工作。

第二个原因:重视人才

当时,社会上的人才多了,就引起了政界大佬们的注意。毕竟各国开始争霸,落后就要挨打呀!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1

所以诸侯们喜欢招贤纳士,而且对人才很尊重,别说一言不合,就算八字不合,也不敢随便裁掉员工。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2

可人才们很任性,会在各国间“跳槽”。为了留住他们,诸侯对人才的态度基本就是一个字:忍。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3

当然,如果给员工的待遇不好,哪个人才还会到你这儿应聘?这明显会影响公司前途。

比如我们熟悉的商鞅,他在魏国的待遇很差,于是转身跳槽去了秦国,然后把秦国打造成了最厉害的国家。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4

所以诸侯们不仅尊重人才,甚至还形成了一股“收养”人才的潮流。

这就是当时的养士之风。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5

比如魏国的信陵君、秦国的吕不韦,都养了三千多个知识分子。

但是,你以为只是养士就很厉害了?

远远不够!诸侯国还有更厉害的大招——

办学校!

战国时期,齐国经济发达,余粮也多,于是开设了世界上第一座官办大学——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6

当时稷下学宫有好几千人,里面大咖云集,比如孟子、荀子、邹衍等。在这里,不管你是干吗的、属于哪个学派,只要有嘴,都可以讲上两句。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7

大家整天唠嗑、吵架,又摩擦出很多新思想,本来一个安静的学校,就这样成了百家争鸣的大本营。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8

这么多文化人,有人收养,不愁吃穿,也就有精力琢磨天、琢磨地。

再加上当时各诸侯国还在“打斗斗”,国家没统一,文化思想也就没统一,大家想说啥都随意,于是就有了各种思想。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39

这段时间,出现了很多学派,各家引领风骚。那么,都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出现呢?

二、百家争鸣头部战队

要知道,所谓的“百家争鸣”,是真的有一百多家有名有姓的学派,但最后混得有头有脸有响声的,拢共也就那么十几家。虽然少,但他们真正展现了什么叫—— 浓缩的才是精华!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40

这些学派主要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兵家、法家、纵横家……

那么咱们再来浓缩一下,后续我们就讲讲这十几家的——一部分。

二、百家争鸣,源于一场扫盲 - 图41

这一章,是先给大家热热身。如果懂了诸子百家的来历,那么恭喜你,已经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哲学的崭新大门!